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45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docx

初中第四单元化学教案

课题1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二)方法与过程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

教学难点:

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

A、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

B、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景导入

提问:

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回答:

引入:

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

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1 水的净化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存在:

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

总量很大(13.9亿立方千米)

展示: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讨论:

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

机?

原因:

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0.769%);

2、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增多;

3、水资源被污染。

4、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

展示:

部分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我国各地区(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均水量图

讲解: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用具体数字说明)

展示:

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类损失的资料

讲解:

从种种的表格、数字、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爱护水资源(板书)

1、节约用水(板书)

展示:

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提问:

生活用水节约和浪费相比较有什么差距?

展示:

生活用水节约与浪费方式比较

用水方式

浪费方式用水量

节约方式用水量

刷牙

不间断放水,30S约6L

口杯接水,3杯约0.6L

冲厕所

旧式马桶,13L/次

节水型马桶

6L/次—9L/次

小结:

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讲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介绍:

《水法》和节水徽记。

2、防止水体污染(板书)

1)水体污染:

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和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2)污染的途径(板书)

(A)工业生产各种废水、废物等未达标排放;

(B)农业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提问:

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

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展示:

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3)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总结:

练习:

课后习题

作业:

新学案

教后;课题2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理沦联系实际,养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生态度。

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

1.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1)投影仪、录像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

(2)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烧瓶、碎瓷片、酒精灯、冷凝管、试管、锥形瓶

2.学生用具

(1)烧杯、玻璃棒,滤纸、剪刀、铁架台、酒精灯、烧瓶、冷凝管;

(2)河水、硬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展示河水、自来水、纯净水各一瓶,让学生比较并说出它们的区别。

[回答]1.河水比较浑浊,而自来水和纯净水比较澄清。

2.自来水和纯净水相比较,纯净水更澄清。

[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透明,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

[过渡]用比较浑浊的河水、湖水、海水、井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

这就是我们本课题要研究的“水的净化”问题。

[板书]课题2水的净化

[介绍]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常呈浑浊。

[提问]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天然水变成澄清的供我们饮用的水呢?

[回答]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可以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

2.在某些乡村,可以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好,说明大家课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

上周我班化学兴趣小组曾利用双休日对我市自来水厂进行了参观和调查,了解了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过程,下面我们请他们来给我们讲一下参观访问情况。

[学生活动]讲述参观访问自来水厂情况,简单介绍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录像]投放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和听取水厂负责人介绍净水过程的录像片。

[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大家对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把这一过程加以总结。

先从取水口取水,在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进入反应沉淀池沉淀。

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后,再转入过滤池,过滤池就如我们实验中的滤纸起过滤作用,把一些不溶性杂质除掉。

把除掉不溶性杂质的相对干净的水送入活性炭吸附池,因为水中除含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而活性炭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等等。

从活性炭吸附池中出来的水已经是相当澄清了,就是所谓的清水了,这时就可进入清水池。

最后再进入配水泵,在进入配水泵之前要对水进行投药消毒,这样就可以送给千家万户,供人们使用了。

[过渡]我们可以对这一过程画出一简单的示意图。

[投影]展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教师]通过刚才对净水过程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水中的杂质可以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

除去这两类杂质要分别用到不同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回答]静置和过滤。

[板书]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说明]静置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大家知道,当暖壶里只剩下少量水,倒进杯里有些浑浊,若静置一段时间,则杂质就会沉到水杯的底部,而上部的水比较澄清。

[板书]①静置

[提问]经静置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杯底而水特别澄清吗?

[回答]不一定。

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也与杂质种类有关,有的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仍显浑浊。

[教师]可见,只是因为静置的方法简单易行,人们才经常使用它,但并不能彻底地除掉杂质。

要想彻底除掉杂质,最常用的是另一种方法——过滤。

[板书]②过滤

[投影]过滤注意事项

取一张圆形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

注意一定要使滤纸和漏斗贴紧,以免使液体沿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流下去,起不到过滤的作用。

把滤纸放入漏斗后,要使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倒液体时,要使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这都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漏斗和滤纸之间的缝隙流下,而起不到过滤的作用。

倾倒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下,烧杯口要靠住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下端要靠住滤纸三层的一面,以免把滤纸捅破;漏斗的下端要靠紧烧杯内壁,以免液体飞溅造成量的减少。

[总结]由此可见,过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一贴二低三靠”。

[板书]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教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以上过滤注意事项,亲自进行活动与探究。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①取3个烧杯,各盛大半烧杯浑浊的河水,向其中2个烧杯中各加入了1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观察现象。

②取上面处理过的一杯液体,进行过滤。

③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适时地对他们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进行纠正,力争使每个小组都得到预期的效果)

[请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结果]

①加入明矾的两个烧杯经静置后,河水变得较澄清;没加明矾的烧杯静置后,河水也略微澄清,但不如加明矾的烧杯中的水澄清。

②经过滤后的水变得更澄清。

[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回答]

①可以用生物上学过的半透膜,半透膜的特点是水等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一些杂质等大分子不能通过,所以可用半透膜来代替滤纸。

②可用砂粒、煤屑或木炭块作为过滤物质,在砂粒之间存在狭小空隙,水能通过而杂质不能。

[转折]上面我们讨论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那么,对于可溶性的杂质应怎样除去呢?

[板书]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提问]前面我们讲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时,曾说到“活性炭吸附池”,大家明白这个“活性炭吸附池”是做什么的吗?

它在这里起什么样的作用?

[回答]活性炭吸附池也起除杂质的作用。

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等。

[总结]确实如此。

某些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用来过滤液体时,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

活性炭就具有这样的功能,所以常被用作净水剂。

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性能而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可见,吸附是常见的除去可溶性杂质的一种方法。

[板书]①吸附

[介绍]可用作吸附剂的除活性炭外,还有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明矾。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净水剂问世,它们的功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

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

[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就是纯水了吗?

[回答]这样得到的水仍不是纯水。

[介绍]经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尽管变得相当澄清,但仍不是纯水,经过这些手段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如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上结水垢,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我们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这种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板书]硬水和软水

1.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设问过渡]硬水和软水有什么区别呢?

[实验设计]取两个烧杯,分别盛一杯硬水和一杯软水,把肥皂水分别加到这两个烧杯中,观察两烧杯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现象及结论]我们看到盛软水的烧杯出现了非常丰富的泡沫,而盛硬水的烧杯则没有泡沫出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

[教师]通过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上网查询,大家说出硬水具有哪些危害。

[回答]

①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穿在身上非常的不舒服。

②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③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教师补充实例]

几年前,某地一所中学曾发生一起锅炉爆炸事故,由于当时已是饭后,食堂附近人员较少,所以伤亡情况不算严重,但也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就是水的硬度过高,时间长了锅炉内结了非常厚的水垢,水垢堵塞了出气孔,水蒸气排不出来,从而引发了这起爆炸事故。

[请学生交流对此事故的看法]

[学生都很震惊,但从此事件也充分认识到硬水带给我们的危害]

[总结]既然硬水给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带来了这么大的伤害。

所以无论是饮用还是日常使用都不能用硬水。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让它变成可供我们使用的软水呢?

[回答]我们可以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这样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

[教师]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这一过程称为硬水的软化。

[思考]软化硬水的方法有哪些呢?

[讲解]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

生活中通过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达到软化硬水的目的。

[过渡]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蒸馏。

[板书]②蒸溜

[介绍]实验室常用的蒸馏水就是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且水的硬度又比较低。

蒸馏水一般由工业生产提供,也可以在实验室制取,下面我们就来制取一些蒸馏水。

[投影并讲解制取蒸馏水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②连接好仪器(注意一定要使各部位紧密连接,不能出现漏气现象)。

③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防止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④倒掉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时,停止加热。

⑤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教师]下面清同学们亲自动手来制取蒸馏水,一定要注意刚才所强调的问题。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活动情况,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请学生陈述活动结果]

实验后得到的蒸馏水硬度较低,因为将肥皂水倒入后产生了丰富的气泡。

[总结]可见通过蒸馏,既除去了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又降低了水的硬度,可谓一举两得。

[展开想象的翅膀]学完本节以后,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谈谈。

[教师要对学生所谈感受予以肯定和表扬,这也可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

[可能有的回答]

1.我想发明一种新型净水机,通过处理,既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又可降低水的硬度。

2.我想通过一种方法把海水中的盐去掉,再除掉水中的杂质,将海水变成我们可以饮用和使用的淡水。

我国的海水资源十分丰富,如果能把海水变成淡水供我们使用,对我们来说岂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我想发明一种新型锅炉,既节省能源,又能在烧开水的过程中自动降低水的硬度。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水的净化的四种方法。

其中静置和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和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而蒸馏既可以除去杂质,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硬水带给我们的危害以及软化硬水的方法。

[布置作业]

1.亲自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2.除去家里茶壶、热水瓶、烧开水的锅等底部的水垢。

课题3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单质、化合物的学习,认识二者的区别。

2.初步认识水的微观构成,进一步解释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3.简单说出水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与水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节课主要通过演示实验和实验的产物的验证进行学习。

2.通过阅读资料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逐步体会认识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用具

水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引言】在前面的单元中,我们学过氧气、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概念。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在哪里?

【讨论】让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

【投影】物质的简单分类

【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

水的组成又如何呢?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水的组成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

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

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

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

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师:

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生:

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

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

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

注意观察现象。

生:

木条燃烧得更旺。

师:

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

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生:

氧气。

【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

注意观察现象。

生:

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

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

这种气体就是氢气。

【板书】水

氢气(H2)+氧气(O2)

【讲述】实验表明:

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

(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

生甲: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生乙:

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

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练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讲述】要作出正确选择,必须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元素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分子既分种类又计个数。

【讨论】学生讨论略。

【讲述】泛指的物质是宏观概念,它由元素组成。

分子、原子都是微观概念。

在表述分子的组成时,必须指出组成一个分子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演示】点燃简易氢气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氢气,将点燃氢气的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内。

[评注:

教师在这里补充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

这样,可以从另一侧面来加深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

]

师:

展示集气瓶,请学生仔细观察集气瓶内壁发生什么现象。

生:

原来干燥的集气瓶内壁蒙上一层水汽。

【讲述】实验表明:

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

【板书】氢气(H2)+氧气(O2)

【提问】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

生:

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讲述】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用一般的加热方法,水很难分解,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当作一种单质,直到18世纪末,才证明水是化合物。

【展示】展示一瓶蒸馏水。

【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讨论】先让学生议论,然后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生甲:

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

生乙:

水的沸点是100℃,水的凝固点是0℃。

生丙:

水的密度是1g/cm3。

【讲述】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

【投影】

【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

【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

”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

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

[评注:

教师在这里运用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来导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

这样做,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会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推理的能力。

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一般,可能会不易理解。

]

【设问】水该怎样表示?

【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可以表示为H2O。

【小结】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维持生物生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

水能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我们既要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又要预防因水而引起的天灾人祸。

【作业】1.实验测得水电解时得到两种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比是2∶1。

试说明它们分别是什么气体。

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两种是什么气体?

2.课本习题(略)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化学式及其涵义。

2、了解化合价的涵义,并熟记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5、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

6、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推断能力和计算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2、学习运用练习纠错的方法,边自学、边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体验由定性到定量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化学式、化合价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涵义;

2.应用元素或根的化合价来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3.会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物质各元素的质量比、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

1.化学式、化合价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2.推断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讲练法、调查实践法、游戏竞赛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幻灯片、习题、记忆化合价的口诀、书写化学式的口诀等。

学生准备:

记忆化合价的顺口溜,一些药品、食品的标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1

[小测验]书写下列元素的符号(幻灯片)

H、O、N、S、P、C、Cl、Na、Mg、Al、Cu、Zn、Ar、He、Ne、Ag、Hg、K、Ca。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那么,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表示呢?

前面我们用物质的名称来表示,这种表示方法有很多的不足,一不能准确地表示物质的组成,二不懂中文的人是看不懂的,等等。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化学式的知识。

授新课

(板书)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教师讲解]化学式可以简明地表示物质分子的组成。

化学式和元素符号一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为学习和研究化学带来方便。

那么什么叫化学式呢?

(板书)一、什么叫化学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化学式的概念]

(板书)1.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教师讲解]元素符号不仅可以表示元素,还可以表示由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