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68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docx

教育心理学A及其答案1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

(一)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D.学习态度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A.负迁移B.正迁移

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

3.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推理

C.概念D.比较

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

C.智力D.思维程序

5.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7.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

8.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使自己也间接受到强化,我们称这种强化为()。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

C.具体强化D.概括强化

9.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A.学习目的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D.教学目标

10.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A.教学测验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D.教学鉴定

1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

1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B.前运算

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

1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D.桑代克

1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D.瞬间记忆

1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

1.发展:

2.审题:

3.疲劳:

4.怯场:

5.广义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3.简述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

4.学生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分析论述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什么?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

(二)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A.奥苏贝尔B.桑代克

C.布鲁纳D.斯金纳

2.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D.认知结构

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

4.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B.观察

C.示范D.练习

5.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6.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助能固着

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

7.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8.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交往焦虑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D.课堂焦虑

9.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连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D.任务执行

10.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A.做出分析B.做出判断

C.进行评估D.做出决策

11.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

A.道德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

12.研究中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果关系难以确定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问卷法

C.自然实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

13.()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各年龄的学习者都能理解的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变式是指(),使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B.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

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D.变换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不变

15.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力B.记忆力

C.想象力D.思维推理能力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学习动机:

2.注意:

3.意志:

4.迁移:

5:

教学设计: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析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

2.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怎样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

4.如何预防疲劳?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课堂心理气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2.试分析发现学习的优点和条件。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

“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

“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

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三)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2.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

C.负迁移D.纵向迁移

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4.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5.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B.调查研究

C.检验假设D.论证假设

7.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

C.认同D.内化

8.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

A.3~5岁B.5~7岁

C.8~10岁D.12~13岁

9.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A.功能B.大小

C.用途D.年龄

10.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主要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

A.诊断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

C.总结性评定D.非正式评定

11.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取得显著的进步。

这属于()。

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12.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作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

A.5~6岁B.6~7岁

C.7~8岁D.8~9岁

13.“当个体行为符合群体规范时,群体就会给予赞许或鼓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其行为”这属于()。

A.群体归属感B.群体认同感

C.群体压力D.群体动力倾向

14.“课时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等”属于()。

A.以策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B.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C.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D.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5.“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人点”属于()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B.掌握学习

C.支架式D.抛锚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正迁移:

2.测量:

3.头尾梯度:

4.消退:

5.焦虑: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简述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

3.论文式测验的优缺点是什么?

4.怎样完成具体的教学设计?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的教学目标分类。

2.你认为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作法。

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2010年4月《教育心理学A级》全真模拟考卷100分(四)

(课程代码06602)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c.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2.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A.正迁移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D.知识迁移

3.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

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A.绘画技能B.创造技能

C.心智技能D.操作技能

5.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问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策略称之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6.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

7.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8.通过角色训练增强自信心,然后将所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的行为演练方式称之为()。

A.自我控制训练B.肯定性训练

C.自我强化训练D.自我监督训练

9.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D.学习方法

10.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期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

C.7~11岁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

C泊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

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D.成功——成功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负迁移:

2.测验:

3.组织:

4.恢复:

5.智能不足: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工作有何特点?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简述社会学习理论。

4.简述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要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析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

2.教师应具备哪些测量与评定的知识和能力?

五、案例分析题(20分)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