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8317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docx

细菌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染色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无菌操作技术,掌握细菌涂片的制作方法。

2、掌握细菌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识别细菌的革兰染色结果。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菌生长于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如美蓝、甲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易被带负电荷的酸性染料(如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着色。

简单染色法就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

革兰氏染色法(GramStaining)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ianGram于1884年创立,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因为通过此法染色,可将细菌鉴别分类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这两种类型。

革兰氏染色法之所以能够将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因为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不同。

一般认为革兰阴性细菌的肽聚糖层很薄,脂肪含量高,经乙醇处理后部份细胞壁可能被溶解并改变其组织状态,细胞壁孔径大,不能阻止溶剂透入,因而将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洗去而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就染成了红色;革兰阳性细菌的肽聚糖层较厚,经乙醇处理后使之发生脱水作用而使孔径缩小,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

虽然如此,革兰染色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认为是化学的差别,也有物理结构不同的结果,因为酵母菌细胞壁的成份完全和细菌不同,但具有革兰染色阳性反应。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待鉴定的未知菌S1和S3。

2、仪器及其他用品:

显微镜、酒精灯、打火机、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擦镜液、吸水纸、镜油、无菌牙签。

3、简单染液:

草酸铵甲紫染液、番红染液。

4、革兰染液:

草酸铵甲紫染液、革氏碘液、95%乙醇溶液、番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

(一)简单染色

1、载玻片的处理:

从乙醇溶液中取出洗干净的载玻片,用吸水纸擦干,将要涂菌的部位在酒精灯火焰上烤一下,去除油脂,冷却待用。

2、涂片:

左手持菌液试管,右手持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待冷却后,用接种环从试管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中取一环菌,于载玻片中央涂成薄层(事先在背面做好标记圆圈)即可,或先滴一小滴无菌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挑出少许,与载玻片上的水滴混合均匀,涂成一薄层。

注意在拔或塞试管塞时,应将试管口在火焰处略加烧灼,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3、干燥:

涂片后室温下自然干燥。

4、固定:

手持载玻片一端使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灯的火焰外侧快速来回移动2~3次,要求玻片温度不超过60℃,以玻片背面触及手背皮肤不觉过烫为宜,放置待冷后染色。

固定的目的是杀死微生物,固定其细胞结构,保证菌体能牢固地粘附在载玻片上,以免水洗时被水冲掉。

5、染色:

在固定好的涂片标记处滴加1滴草酸铵甲紫染液,染色1min。

6、水洗:

缓慢冲洗染液,吸干。

7、实验搭档改用大肠杆菌培养液和番红染液,同时操作以上步骤。

8、镜检:

观察两个标本,区分辨别染成的紫色和红色。

(二)革兰染色

1、制片:

分别取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未知菌S1和S3的菌液制成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

滴加1滴草酸铵甲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吸干。

3、媒染:

再加1滴碘液覆盖涂片1min,水洗。

4、脱色:

用吸水纸吸去玻片上的残留水,用滴管滴加95%的乙醇脱色,轻轻摇动玻片直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时,立即水洗。

5、复染:

滴加蕃红染液复染3min,水洗。

6、镜检:

吸干水后,盖上盖玻片观察标本,观察时注意细菌形态、大小、排列和颜色。

(三)选做实验

在干净的载波片上滴加半滴水,用无菌牙签取一点牙垢,涂抹在水滴上,制成涂片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后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1、革兰染色照片结果(见下一页)

(1)枯草杆菌

图1枯草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10×100

如上图所示,枯草杆菌染色结果为紫色,是革兰氏阳性菌(G+)。

注:

图中红色箭头所指的特殊结构——芽孢。

(2)酵母菌

图2酵母菌革兰氏染色结果,10×100

如上图所示,酵母菌染色结果为紫色,是革兰氏阳性菌(G+)。

注:

图中红色箭头所示为出芽现象。

(3)金黄色葡萄球菌

图3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结果,10×100

如上图所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结果为紫色,是革兰氏阳性菌(G+)。

注: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葡萄球状的细菌形态。

 

(4)大肠杆菌

图4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结果,10×100

如上图所示,大肠杆菌染色结果为红色,是革兰氏阴性菌(G—)。

 

(5)未知菌液S1

图5未知菌液S1涂片革兰氏染色结果,10×100

如上图所示,菌液中有两种主要的细菌。

注:

红色箭头所示的未知菌的染色结果为紫色,是革兰氏阳性菌(G+),由细菌形态推测为一种杆菌;蓝色箭头所示的未知菌的染色结果为红色,是革兰氏阴性菌(G—),由细菌形态推测为一种球菌。

 

(6)未知菌液S3

图6未知菌液S3涂片革兰氏染色结果,10×100

如上图所示,菌液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细菌。

注:

红色箭头所示的未知菌的染色结果为红色,是革兰氏阴性菌(G—),由细菌形态推测为一种球菌或葡萄球菌。

(7)牙垢

图6牙垢涂片中微生物染色结果,10×100

牙垢中含有多种细菌,多数染色为紫色,是革兰氏阳性菌(G+),如红色箭头所示为革兰氏阳性杆菌。

2、革兰染色观察结果列表

菌种

鉴定结果

细菌颜色

细菌形状(形状和聚集状态)

枯草芽孢杆菌

G+(阳性)

紫色

杆状菌,较分散,偶有成链状

酵母菌

G+(阳性)

紫色

球状菌,双球状或团状聚集

金黄色葡萄球菌

G+(阳性)

紫色

球状菌,葡萄球状聚集

大肠杆菌

G-(阴性)

红色

球杆状菌,分散排列

S1未知菌种1

G+(阳性)

紫色

链杆状菌,较分散

S1未知菌种2

G-(阴性)

红色

球状菌,分散排列

S3未知菌种

G-(阴性)

红色

球状菌,密集排列,有葡萄球状聚集

3、思考题

(1)分析影响某一微生物革兰染色结果的因素。

答:

菌龄:

染色所用的细菌最好是出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菌。

因为此时细菌生长旺盛,个体数目较多,便于观察。

若菌龄过大,细菌大量死亡或部分菌自然溶解,造成细胞壁通透,阳性菌出现假阴性,使得染色结果受到干扰,不准确。

载玻片清洁:

载玻片应清洁无油脂,可以在酒精等火燃上烤一下以去除油脂。

涂片厚度:

涂片厚度太薄,会使细菌过于稀少,但也不宜太厚,因为过厚会使菌体堆积,影响观察,同时染色时可能会残留结晶紫染料,易出现假阳性。

干燥温度:

最好让细菌涂片自然干燥。

如果在火焰上略加灼烧令其干燥,温度不能超过60度,若温度太高则菌体变形。

热固定温度:

将已干燥的涂片在火焰上通过3-4次,温度不超过60度,以手背接触不烫为宜。

温度低则菌体固定不牢,水洗时易被冲去;温度高菌体发生变形。

染色:

初染色时间应控制在30s~1min为宜。

如果染色时间过短,不利于初染液结晶紫与细胞结合,造成阳性菌呈阴性结果。

而染色时间过长,不易脱色,易使阴性菌呈假阳性。

乙醇脱色:

脱色时间最好在10~20s,以恰好洗脱液物色为准,如果时间过长,革兰阳性菌也有可能被脱色,结果呈假阴性。

而若脱色时间不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部分类脂质未被乙醇溶解,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能被洗脱出来,结果呈假阳性。

(2)思考一下,我们平常使用的甲紫药水杀菌机理。

答:

龙胆紫为碱性阳离子染料,其阳离子能与细菌蛋白质的羧基结合,从而影响其代谢,对革兰氏阳性菌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因而产生杀菌作用。

一般医用的紫药水是龙胆紫的1%~2%水溶液或酒精溶液,是常用的外用药。

对革兰氏阳性菌、绿脓杆菌、及真菌(如念珠菌以及皮肤癣菌等)有较强杀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和抗酸菌作用不显著。

对组织无刺激性。

六、实验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革兰氏染色方法,由于陈老师对细节讲解得很到位,实验过程十分顺利。

这堂课我还和周围的同学进行了讨论交流,彼此交换了经验,使得实验更加流畅、实验原理更加明了。

最后还要感谢陈老师、麻老师和各位助教的耐心细心的讲解和指导。

七、参考文献

陈金春、陈国强主编,《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