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865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小学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案.docx

《小学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案.docx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槐乡五月》教学设计模板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

槐乡

2、指名读。

读得很正确,真了不起。

“槐”可是一个生字,看老师在黑板上写。

板书:

槐(左边木,右边鬼)。

描红“槐”。

什么样的地方被称为槐乡呢?

见过槐树吗?

(出示投影)师介绍。

3、五月,洋槐开花了。

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槐乡五月——补充课题,齐读,一起认识槐花,感受槐乡的魅力好吗?

二、初读课文: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小节号。

三、检查朗读,随文识字:

都读好了?

你标出了几个自然段。

(4个)你想读哪个小节?

(一)预设第一自然段(这小节可长了,建议和同学合作读,怎么分工自己思考,也是学问)

1、第一块:

指名读第一块。

(你有什么要表扬或提醒他的吗?

正音:

披散多音字小辫儿儿化音

(1)读着读着,你有什么词语不太明白吗?

(生说)预设:

(山山洼洼、坡坡岗岗)有谁懂?

指名说。

画图(点图哪里山洼、坡岗)。

让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

瑞雪初降:

真的是下雪了吗?

出示“玉雕”

出示“维吾尔族姑娘”(简介齐读词语)

指导书写“肩”

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不管是山头还是洼地,山坡还是山岗,到处都盛开着雪白的槐花,想看吗?

2、第二块:

盛开的槐花引来了谁呢?

朗读,正音。

(1)点击出示“挎”:

懂吗?

除了挎篮儿,还可以挎什么呢?

(挎包)胳膊也能挎呢,师生表演:

咱们手挎手,好朋友一起走。

“挎“还有很多兄弟姐妹呢,脚动作跨组词。

(2)文中带“挎”的这句话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这部分写的什么?

3、第三块:

指名读,正音。

这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1)你闻到香味了吗?

哪些词带着香味?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最喜欢那个词,说说你的感觉?

(2)有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香就包括其中了——香海,此时走在槐乡,不管在哪儿都能闻到阵阵香味。

如果一个地方有数不清的花呢,我们就可以说——花海,图书馆的书很多——书海,有很多树——不是树海,是林海。

还有什么海?

(竹海、人海)

4、现在让你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一定能读得更准确更通顺,谁有信心来挑战?

指名读

5、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这一小节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

你觉得有哪些词可以送给槐花?

(指名说)板书:

槐花美香

(二)预设第二自然段

1、过渡:

槐花的美,美在它的样子,美在它的香味。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如果你走进槐乡,一定会被香气熏醉而不想回家。

不过,别担心,你一定不会饿肚子没饭吃的,因为槐乡的孩子特别好客,不信,读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指名读第二小节。

你有什么要对他说。

正音。

3、槐乡的特产可多啦。

你找到了什么?

有槐花干、槐花蜜、还有槐花饭!

你最喜欢吃什么?

(槐花饭)出示句子。

4、几种吃法?

两名学生分读。

5、这一句里的生字可真多!

你觉得哪个比较难写,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大家记住它们呢?

(1)咸:

还有什么味儿?

酸甜苦辣

(2)蒜、芝:

都带着一顶小草帽呢。

字谜记忆:

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指导书写蒜)

(3)炒、拌:

都是烹调方式,“拌”是常用的,因为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

你见过谁拌过什么?

炒要用到火,所以它是“火字旁”。

(4)还有想吃槐花饭的吗?

指名读。

(5)香吗?

当然啦,用香喷喷的槐花来做饭,怎么会不香呢?

槐乡的孩子这么热情,怎么会不香呢?

(6)让我们一起尝一尝。

引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

槐童好客

(三)预设第三自然段:

1、槐乡的花美、饭香,看连孩子们也吸引来了。

(看图)他们都跑到我们的文中去了,找到了吗?

2、指名读。

正音。

3、我们也来做一次槐乡娃,参加到他们的活动中好不好?

女同学加入姑娘们的队伍;小小子们,你们想有这口福吗?

那就挺起腰板别掉队!

老师读第一句。

出示句子。

4、像甜丝丝、香喷喷这样的词课文里还有很多呢,你找到了吗?

(你还能再说几个吗)

5、在这小节中你感受到最多的是什么——(生说。

)板书:

快乐

(四)再读课文:

1.通过读课文,(看板书)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里欣赏了槐花美、香,在第二自然段里感受了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第三段里了解了槐乡孩子的快乐。

2.槐乡真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课文里的许多语句让我们读了还想读,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如果他读得一个字也不错,你就给他画上一颗五角星好吗?

(五)第四自然段:

1.课文读到这儿(出示)五月的槐乡,(),你最想说——

2.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再读。

四、指导其他生字书写

五、作业布置。

板书:

槐乡五月

槐花美香

槐童好客快乐

爬山虎的脚

执教教师:

济南市小辛庄小学张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

2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重点)

3把观察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打一种植物,是什么?

(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

也打一种植物。

(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

(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

(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

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

(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

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

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

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

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

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

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

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

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

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

嫩茎一顺儿漾起波纹

触着墙痕迹蛟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

(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

(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注意:

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

(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3.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

(学生练读)

(1)指名读。

(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

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

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

哪个词?

声情并茂。

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过渡: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

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四、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

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

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①选颜色:

老师这儿有红、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

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

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

(说课文依据)

方案二:

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②画“脚”。

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③全班评议。

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

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

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

学生画得不对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

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小结:

是啊!

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

咱们这样来读:

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

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

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那第四自然段呢?

也请同学们这样认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五、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

(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

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

(触)()()()()()

4.学生评议。

方案一:

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弯

触巴拉贴

方案二:

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

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

注意:

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

你们注意了吗?

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

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

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

(试说后指名说)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

①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

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②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

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

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

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

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

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

“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

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

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是怎样爬的。

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

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

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

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六、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板书:

萎了牢固)

(二)教师小结: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七、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1.回归课题。

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

观察一天行吗?

3.小结:

是啊!

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

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

附:

板书

茎上枝状细丝嫩红

变弯

6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萎了牢固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一、聊天导入(5)

1、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奥运会成功举办、夺金数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

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导入: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

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

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出示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2、3、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美(15)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

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

(提醒同学们注意:

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学生说一说:

(1)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板书“有?

?

也有?

?

”)

②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

?

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板书“有?

?

也有?

?

还有?

?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

?

还有?

?

”)

(2)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

(感受时间之长、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出示:

课件文物珍宝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四小节

(3)圆明园的结构及大

①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

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师:

可想而之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所拥有的国宝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馆、艺术馆)②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

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

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

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蓬莱瑶台”“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课件出示)

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

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

自由读这段话看看雨果是怎样来称赞它的.

(课件出示雨果的话)

书中概括地说——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5)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齐读)

(2)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指导朗读)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师:

那是怎样的破坏?

生:

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师:

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想摔——

生:

就摔!

师:

想砸——

生:

就砸!

师:

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生: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