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评定量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08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肌力评定量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肌力评定量表.docx

《肌力评定量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力评定量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肌力评定量表.docx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

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

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

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Muscle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

仰卧位

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

【临床表现】

1.肌张力减低:

表现为肌肉软,不能保持正常外形及弹力,被动运动时的阻力较正常减退,活动幅度大,见于周围神经疾患、深感觉障碍疾患、小脑疾患、低血钾瘫痪,可见于某些深昏迷患者及肌肉疾病患者。

低碍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

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

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

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

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

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2.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骨肉较坚实,被动运动时阻力较正常增大,活动幅度受限。

也可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

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

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

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去大脑强直时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强直,下肢伸直位,上肢屈曲头向后背。

、Lovett分级法

分级

表现

0

无可见或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

1

可扪及肌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

2

在消除重力姿势下能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3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运动

5

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的运动

一)百分数分级法:

这一方法按照抗重力运动幅度和抗阻力运动幅度为依据,将肌

力从0~100%加以分级,同时在平定中还加入了受试者存在的疲劳因素。

二)MRC分级法:

这一方法在Lovett分级法的基础上运动幅度的程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细分,若被测肌力比某级稍强时,可在此级右上角加'+”,稍差则

在右上角加“-“,以弥补Lovett分级法评分标准的不足。

级别

英文简写

特征

5

N

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N-

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

4

+

G+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

4

G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阻力达不到5级水平

4-

G-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同,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

3+

+

F+

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的阻力

3

F

能对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全范围的活动,但不能对抗任

何阻力

3-

F-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

2

+P

能对抗重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小于50%

2

P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范围运动

2-

P-

消除重力影响时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100%之间

1

T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任何关节运动

0

Z

无任何肌肉收缩

(1)重力因素

1)当肌肉(或肌群)能对抗重力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垂直运动)时,则定为

3级。

2)在去除重力情况下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水平运动时),则定位2级。

3)当无法作水平运动时,也可用垂直面上达到部分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来替代,此时也定位2级。

(2)肌肉(或肌群)收缩迹象

1)当有轻微收缩但无关节活动时,定位1级。

2)当无收缩迹象时定为0级。

(3)外加阻力:

对肌力在3级以上的肌肉(或肌群)人为施加阻力,并根据施加阻力的大小评定4级和5级肌力。

有时也可通过对阻力大小的进一步细化,而采用“+“、”-“。

(4)运动幅度:

通过运动幅度的划分可增加评定的客观性,尤其是在重力检查时。

1)若运动幅度达不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时,则评定为低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2)若运动幅度达到1/2全关节活动范围以上,但尚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值以内时,则评定为高一级标准加“—“的水平。

操作方法

(1)选择温暖的房间,使患者保持姿势的平面应良好固定。

(2)患者适当地去除一些可能影响评定结果的衣物。

(3)向患者解释评定的目的,以使患者理解,并予以良好的配合。

(4)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所涉及的所有关节。

(5)评定前,将患者评定所涉及的身体节段按要求置于稳定的位置。

(6)评定者按要求用手将患者所需评定的躯干或肢体固定,使之处于能够单纯完成某一动作的最佳位置,并避免相应关节的随意活动,减少协同肌、拮抗肌等的作用。

(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检查、肌肉收缩检查、抗阻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方法。

首先应采用重力检查(垂直向上抗重力的全关节活动范围主动收

缩);若能完成,则进一步观察其抗阻收缩情况和所完成的抗阻收缩水平能否与正常的同名肌(或肌群)相等;若不能完成,则采用消除重力影响后(以借助吊带悬挂远端肢体或在光滑平板上完成或改用水平方向的运动方式)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收缩;若消除重力影响仍不能完成,则通过目测或触诊的方式感受不引起关节活动的收缩。

(8)记录评定结果

记录方法

(1)肌力按0~5级(或以此为基础加“+“号或”-“)记录。

(2)若所测部位存在被动运动受限时,应记录可动范围的角度,然后再记录该活动范围时的肌力级别,如肘关节被动运动限制在90°时,其可动范围为0°~90

评定肌力为3级时,应记录为0°~90°/3级。

除此之外,对存在的疼痛或肌肉收缩启动位置受限等因素也应有所记录。

(3)若同时存在有痉挛,可加“S“或”SS”(S—spasticity);若存有痉挛,可加“C”或“CC”(C—contracture),以示存在痉挛或挛缩等情况。

(4)深部肌肉1级和0级情况有时难以辨别,可加用“?

”表示。

(5)全面的徒手肌力评定可采用表格方式依上述记录方法逐一记录

注意事项

(1)使用范围:

徒手肌力评定主要适用于肌肉本身、运动终板和下运动神经元疾患所引起的肌力变化(尤为肌力低下)的程度及范围。

若上运动神经元疾患(如脑瘫、继发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等)引起的肌力变化,性质则不相同,此时虽存在肌力低下,但由于反射活动的变化和整个肌肉协同运动的改变,因此在这种情况时,除非完全迟缓阶段或肌肉功能已恢复至自主随意收缩,否则不宜采用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2)评定规范化:

在评定过程中,应对患者姿势和躯干、肢体位置进行标准摆放,并对近端关节进行良好的固定,以防止代偿运动及其他干扰因素。

评定者在重力检查、抗阻检查、肌肉收缩检查和运动幅度检查中应注意操作的正确性,以减少主观因素,保证评定的信度和效度。

同时应正确记录评定结果。

(3)避免疼痛:

在评定过程中患者不应出现疼痛感,尤其是在抗阻检查采用制动试验时,阻力应徐徐增加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和疼痛迹象,一旦发生,应立即中止继续增加阻力。

(4)避免疲劳:

必要时可采用筛选试验。

例如患者肢体被动地有评定者置于某一可进行正常肌力评定而不必考虑重力的体位时,患者能抗阻力保持体位,则可快速作出5级或4级的判定,反之则采用4级以下的标准评定。

此外,结合两侧肢体的评定也可作为筛选方法。

(5)注意结合其他功能评定:

肌力情况与肌肉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密不可分,因此,在徒手肌力评定前应对所测肌肉(或肌群)的萎缩、肥大情况及两侧同名肌(或肌群)的对称情况也应有大致的评定。

此外,定量分级粗略,较难排除评定者主观误差等因素,故要求在徒手肌力评定的同时应配合其他功能评定,如评定前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必要的步态分析。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strength)是指在肌肉骨骼系统负荷的情况下,肌肉为维持姿势、启动或控制运动而产生一定张力的能力。

也可认为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为绝对肌力。

肌力评估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的力量,以此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

一、肌肉的分类

(一)原动肌又称主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或肌群,如股四头肌是伸膝的原动肌。

(二)拮抗肌是指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

例如伸肘时,肱三头肌使肘关节伸直,而肱二头肌的作用与之相反,为拮抗肌。

(三)协同肌又称合作肌,是配合原动肌并随原动肌一同收缩的肌肉或肌群。

分为副动肌、中和肌、固定肌三种类型。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2.离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远离,肌纤维长度增加的收缩方式。

是对抗关节运动的拮抗肌所产生的收缩,其作用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如依靠前臂重力伸肘时,肱二头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前臂坠落的速度。

三、肌力评定目的

1.确定有无肌力减弱及肌力减弱的部位与程度;2.辅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损伤定位诊断;3.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或畸形;

4.为康复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依据;客观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

四、结果记录与分析

(一)记录内容与方法

依据肌力分级标准记录肌力等级:

0~5级,必要时注明“+”,“-”号;若关节活

动受限,应记录范围;有痉挛、挛缩、疼痛或未能按规定体位检查时等应注明。

(二)结果分析

根据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判断患者的肌力等级,并分析造成肌力障碍的原因。

常用的肌力测定方法有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测试两大类,徒手肌力评定

(manualmuscletesting,MMT)于1916年由Lovett提出,以后有所改进。

评定时采用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1)或MRC分级法评定标准(表5-2),要求受试者在标准测试体位下,即在减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完成标准动作。

检查时主要的依据因素包括:

①检查者施加的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比;②肌肉能否抗重力运动;③关节能否做全范围运动;④关节运动主动肌有无收缩。

(-)上肢王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评定

1.肩胸关节

运动

主动肌

神经支配

检杳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内收

斜方肌

養形肌

副神经、

C37

眉胛背神

经.c5

俯卧位,两習后伸使眉胛骨内收,阻力施于眉胛外角将肩胛胃向外推。

休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肩胸关节內收。

休位同左,可完成部分动作或在眉胛冈上鯨及肌肉收缩。

内收、

下降

斜方肌

下部

副神经、

C?

7

俯卧位,一皆前伸,内旋,做下拉动作,阻力施于眉胛外角将肩胛骨向上外推。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下拉动作。

体位同左.可完成部分动作或可扪及肌肉收缩。

 

上提

斜方肌

上部

肩胛提

副神经、

肩胛背神

经、C"

坐位,两臂自然下垂,做鋒肩动作,阻力旌于眉锁关节上方将肩向下压。

体位同左,无阻

力下可做全范

围耸眉动作。

俯卧位能主动耸眉或在颈椎两侧扪及肌肉收缩。

外展、

前锯肌

胸长神经、

坐位,一皆前平举,

体位同左,无阻

体位同左,托住

外旗

Cs-7

屈肘,上背做向前移

力下可做全范

上臂后,可完成

动作,阻力购于上背

围的向的移动

舸移动作或在

远端将其肘部后推。

作。

肩胛骨内缮扪

及肌肉收缩。

 

2.启肱关节

运动

王动肌

神经支配

检査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前屈

三角肌

前部

喙肱肌

腋神经S

SY

肌皮神经・

6

坐位,上晳内旋,屈肘.竽心问下,上咎前上举,阻力施加于上普远端冋下压。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国届前屈。

对侧卧位,悬挂上肢可王动前屈或》!

£及肌肉收缩。

后伸

背阔肌

大圆肌二用肌后部

胸背神经、

U6V

肩胛下神

经、c6

腋神经.c5

俯卧位.启内旋内牧.至心向上.固定届胛W.肩后伸•阻力施于上冑远靖冋下压。

体位同左.无卩目力下可做全范围的肩后伸。

对侧卧位.悬挂

上肢可王动后

伸或腔及肌肉

外展

三角肌

中部

冈上肌

股神经、

c<冈上神

经、Cj

坐位,屈肘:

肩外展,阻力施干上晉远端向下压。

体位同左,无阻

力下可做全范

围的肩外展。

仰卧,支托上肢

能主动外展或

触及肌肉收缩。

水平

三角肌

腋神经、

俯卧,肩外展90°,

体位同左,无阻

坐位,肩外展

后伸

后部

C5

屈肘,前臂床缘外下

力下可做全范

90°,支托上肢

垂:

肩后平伸,阻力

国的后平伸动

能主动后平伸

施于上臂远端向下。

作。

或姓及肌收缩。

水平

前屈

胸大肌

胸内.外神

经,〜T]

仰卧位.肩外展90°・屈肘,前臂垂直向上:

肩水平前屈,阻力施于上晉远端向外拉。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水平前屈动作。

坐位.肩外展

90°,支托上習能主动前平屈或触及肌收缩。

外旋

冈下肌

冈上神经、

俯卧位,肩外展90°,

体位同左,无阻

体位同左,能完

c5

屈肘,前臂在床塚外

力下可做全范

成部分关节运

小圆肌

腋神经、c$

下垂:

眉外旗、内旋,

围的肩外旋、内

动或腔及肌肉

内旋

肩胛

肩胛下神

阻力施于前臂远端。

旋动作。

收缩。

下肌

经、Cy胸

胸大肌

内.外神

背阔肌

经,C,、T1

大圆肌

胸背神经、

C6、s肩胛下

1

1

|神经、C»6

1

1

1

3•肘关节

运动

王动肌

神经支配

检杳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屈曲

肱二头

肌肱肌

肱槐肌

肌皮神经、

槐神经、

Cm

坐位,测肱二头肌时前臂旋后,测肱梯肌时前瞽中立位,测肱肌时前習旋前:

屈肘,阻力施于前臂远端。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全范围屈肘。

坐位,肩关节外展90°,上肢放滑板上可王动屈肘或触及肌肉收缩.

伸展

肱三头

肘肌

梯神经、

C6~8

橈神经、

俯卧位,肩外展90°,屈肘,前習在床沿外下垂,做伸肘动作,阻力施于前臂远端。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全范围伸肘。

坐位,肩关节外展90°,肘屈曲,上肢放滑板上可王动伸肘或蝕及肌肉收缩。

 

4•前臂

运动

主动肌

神经支配

检查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旗后

肱二头

號后肌

肌皮神经、Cm橈神经、

C6

坐位,屈肘90°,前習旅前位施后、前骨族后位旗前,握住腕部施加反方向阻力。

体位同左,

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前臂旋后、施前动作。

体位同左,可做部分的前習旗后、旅前动作或腔及肌肉收缩。

廉前圆肌廉前方肌

正中神

经、C6

骨间神

经・

Ti

5.腕关节

运动

王动肌

神经支配

检查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宰屈

尺侧腕

尺神经、

坐位,屈肘90°,

体位同左,

坐位,屈肘90°,前晉

屈肌

C8

前臂旗后,固罡前

无阻力下可

中立位:

可全范围屈腕或

棧侧腕

正中神

W:

屈腕,阻力施

做全范围的

扪及肌肉收缩。

屈肌

经、c6

于手拿侧。

屈腕动作。

背伸

尺侧腕

橈神经、

坐位,屈肘90°,

体位同左,

体位同上:

可全范围伸腕

伸肌

C7

前臂旗前:

伸腕,

无阻力下可

或扪及肌肉收缩。

梯侧腕

橈神经、

阻力血于手背侧。

全范围伸

伸肌

C&7

腕。

6.事指关节

运动

王动肌

神经支配

检杳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蚓状肌

拿侧、

背侧

骨间肌

正中神经、

5~$、T]

尺神经、c$

坐或卧位,前習旋后,固定拿骨:

屈拿指关节同时维持指间关节伸,阻力施于近节指腹。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全范围的屈筆指关节。

坐或卧位,前習中立位,手拿垂直时可王动屈拿指关节或扪及拿心肌肉收缩。

指总伸肌

示指伸

肌小指伸

梯神经、Cg

C7

c7

坐或卧位,前臂旋前,固定拿骨;伸筆指关节同时维持指间关节屈,阻力砸于近节指背。

体位同左,

无阻力下

可做全范

围的伸拿

指关节。

坐或卧位,前臂中立位,手掌垂亘时可主动屈拿指关节或扪及拿背肌肉收缩。

内收

T^l

骨间肌

尺・Tj

坐或卧位,前晉旅前,手指伸展,手指自外展主动内收,阻力施于2、4、5指内侧。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全范围指内收。

体位同左,稍有内收动作或在指基部触及

肌肉活动。

外展

背侧骨

间肌

外展小

指肌

尺、Cg

尺、c,T]

体位同上:

手指自内收王动外展,阻力施于手指外侧。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全范围指外展。

体位同左,稍有外展动作或在拿背触及肌肉活动。

 

7.近侧指间关节

运动

王动肌

神经支配

检杳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屈指浅

正中神经、

C-*、Ti

坐或卧位,前普旌后,腕关节中立位,手指伸展,固定近节指骨:

屈近侧指间关节,阻力砸于手指中节举面。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屈指。

体位同左,有—定屈指活动或扪到肌肉收缩。

 

8•远侧指间关节

运动

主动肌

神经支配

检查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屈指伸

尺、骨间前,C-^s*

T:

坐或卧位,前胃旋右,腕关节中立位,近端指间关节伸展,固定中节指骨:

屈远側指间关节,阻力施于手指末节指腹。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屈指。

体位同左,有一定屈指活动或扪到肌肉收缩。

9.拇指腕拿关节

运动

王动肌

神经支配

检查及评定

5、4级

3级

2、1级

内收

内收拇

尺神经、C8

坐或卧位,前晉旋前,腕关节中立位,拇指伸宜,固定内侧四指拿骨:

拇指外展位内收,阻力施于拇指尺侧。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拇指内收。

体位同左,有一定拇指内收活动或在1、2拿骨间扪到肌肉收缩。

外展

外展拇

长、短

橈神经、c7

坐或卧位.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拇指伸直,固定手背:

拇指内收位外展,阻力砸于拇

指尺侧。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的拇指外展。

体位同左,有一定拇指外展活动或在橈骨至突远端扪到肌肉收缩。

对拿

对筆拇

正中神经、

手心向上,拇指与小指

体位同左,无

体位同左,有一

Ti

对指,阻力施于拇指与

阻力下可做

定对皐动作或

对掌小

尺神经、

小指拿骨头掌面。

全范围的对

在大鱼际橈侧

指肌

Cg、Ti

拿。

塚扪到肌肉收

缩。

屈拇短

正中神经、

手心向上,做屈拇动作,阻力施于拇指近节筝侧面。

体位同左,无阻力下可做全范围屈拇。

体位同左,有一定屈拇活动或在第一拿骨拿侧扪到肌肉收缩。

伸拇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