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950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与其他人作品相比绝对是              。

这部不朽的文学巨作,经曹雪芹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80回。

我们在拜读时要认真研究,多方探讨,还要多读读红学家的言论,多看看其中的诗词歌赋的解读,多想一想才能明白其中的主旨,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抛弃,            是要不得的。

A.卓尔不群 呕心沥血 囫囵吞枣   B.与众不同 惨淡经营 生吞活剥

C.鹤立鸡群 惨淡经营 囫囵吞枣   D.出类拔萃 呕心沥血 生吞活剥

2.下列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言既遂矣 遂:

实现,顺遂      相夫子 相:

辅佐

B.不违农时 违:

违背,错过      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

思念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

穿      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

淹没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检查  暮去朝来颜色故 故:

旧,老

3.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又重之以修能

B.斧斤以时入山村/以手抚膺坐长叹

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弃甲曳兵而走

4.下列句式和加点字的用法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王无罪岁(名词活用作动词)

B.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句)          既来之,则安之(动词的使动用法)

C.或百步而后止(主语省略句)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动词用作名词)

D.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句)        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

“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发展的源头,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D.《琵琶行》的作者是唐代的白居易,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6.下列各句中用语不得体的的一项是(  )

A.王老师,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写作的指导,今奉上力作一本,由于鄙人才学尚浅,书中存在不少谬误,特此敬请斧正。

B.日前本人不慎丢失支票一张,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

明天我打算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稍候。

C.我们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一些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期盼学校领导能加以研究。

D.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竭尽全力。

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春怨》一诗划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梨花满地不开门。

A.今夜偏知春意暖    B.寂寞空庭春欲晚      

C.火透波穿不计春    D.不愁日暮还家错

8.与下文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

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像。

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节选)

全祖望

   公讳宗羲,字太冲,海内称为梨洲先生。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人也。

忠端公尊素长子。

公垂髫读书,即不琐守章句。

年十四,补诸生,随学京邸,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也。

每夜分,秉烛观书,不及经艺。

忠端公为杨、左①同志,逆阉势日张,诸公昕夕过从,屏左右论时事,或密封急至,独公侍侧,益得尽知朝局清流浊流之分。

忠端公死诏狱,门户臲卼,而公奉养王父②以孝闻,夜读书毕,呜呜然哭,顾不令太夫人知也。

   庄烈即位,公年十九,草疏入京颂冤,至则逆阉已磔。

有诏死阉难者,赠官三品,予祭葬,祖父如所赠官,荫子。

公既谢恩,即疏请诛曹钦程、李实。

忠端之削籍,由钦程奉阉旨论劾,李实则成丙寅之祸者也。

得旨,刑部作速究问。

五月,会讯许显纯、崔应元,公对簿,显纯自诉为孝定皇后外甥,律有议亲之条。

公谓显纯与阉构难,忠良尽死其手,当与谋逆同科。

夫谋逆,则以亲王高煦尚不免诛,况皇后之外亲。

卒论二人斩,妻子流徙。

六月,李实辨原疏不自己出,忠贤取其印信空本,令李永贞填之,故墨在朱上;又阴致三千金于公,求弗质。

公即奏之,谓“实当今日犹能贿赂公行,有所辨岂足信”。

然丙寅之祸,确由永贞填写空本,故永贞论死,而实末减。

狱竟,偕同难诸子弟设祭于诏狱中门,哭声如雷,闻于禁中。

既归,治忠端公葬事毕,肆力于学。

   忠端公之被逮也,谓公曰:

“学者不可不通知史事。

”公遂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靡不究心,而归宿于诸经。

既治经,则旁求之九流百家,于书无所不窥者。

愤科举之学,锢人生平,思所以变之。

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抄之同里世学,穷年搜讨。

游屐所至,遍历通衢委巷,搜鬻故书,薄暮,一童肩负而返,乘夜丹铅,次日复出,率以为常。

注①杨、左:

指明末弹劾魏忠贤的杨涟和左光斗。

②王父:

祖父。

9.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顾不令太夫人知也    顾:

只是   B.狱竟   狱:

牢狱

C.靡不究心 靡:

没有   D.穷年搜讨   穷:

穷尽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尊素用考科举的方法指导儿子黄宗羲读书,黄宗羲一生都深受其影响。

B.黄宗羲很早就聆听到父辈议论时事,并从中认清了朝廷里的忠奸善恶。

C.黄宗羲事亲至孝,在父亲蒙冤遇难后,尽心奉养祖父,尽量不惹母亲伤心。

D.黄宗羲为父雪冤,不惧权贵,不受利诱,援例论事,终使奸邪得到惩治。

11.黄宗羲读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予以概括。

12.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愤科举之学,锢人生平,思所以变之。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

“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

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3.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句子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

(《季氏将伐颛臾》)

(2)______,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寡人之于国也》

(3)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

(屈原《离骚》)

(4)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5)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6)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7)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

(8)淇则有岸,_______。

(《诗经·氓》)

(9)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10)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11)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1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

(李商隐《锦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开小差

[美]斯坦贝克

   斯莱戈和他的朋友没精打采地消磨着他们48小时的假期。

阿尔及利亚的酒吧间8点钟打烊,可他们在打烊前就喝得有几分醉意了。

他们带了一瓶酒,来到海滩上躺下。

夜晚的气候温暖宜人,两个人喝完了第二瓶酒后,就脱去衣服,趟入平静的海水,蹲下身子,坐进水里,仅留脑袋露在水面。

“嗳,老弟,真够美气的。

”斯莱戈说,“有些家伙花了很多钱来这里,就是为了这玩意,可我们没花一个子儿就来这里了。

   “我倒宁愿呆在10号街自己家中。

”朋友说,“我情愿在那儿而不愿在其他任何地方。

我要看到我老婆,我要看到今年美国的棒球联赛。

   “你可能还要一记耳光。

”斯莱戈说。

   “我要到希腊人开的饮食店里去,喝上一杯双料的巧克力,里面含有麦精和6个鸡蛋。

”朋友边说边稍微浮起身子,以免海水灌进嘴里,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我喜欢科尼①。

   “那儿尽是游人。

”斯莱戈接着说。

   “这地方太叫人闷得慌了。

”朋友又重复了一遍。

   “谈起棒球联赛,我倒真想去打它一场。

”斯莱戈说,“现在一个人总禁不住想要开小差逃跑。

   “就算你跑掉了,但你究竟跑到哪个地方去呢?

无处可去呀!

   “我要回家,”斯莱戈说,“我要观看棒球联赛,我要第一个来到看台上,就像1940年那样。

   “你不可能回家。

”朋友说,“没有法子回家。

   刚喝下肚的酒给斯莱戈带来阵阵暖气,温和的海水使他十分惬意。

“我有钱,我能回去。

”他脱口冒了一句。

   “多少钱?

   “20块。

   “你不会有钱的。

”朋友说。

   “你要打赌?

   “打赌就打赌,你什么时候给钱?

   “我才不会给钱哩,是你给钱。

让我们上岸抓紧时间打个盹儿吧……”

   码头上停泊着几条船,这些船运来了登陆艇、坦克和部队,此刻,这些船在码头上装运废钢烂铁,还有从北非战场上运来的损坏的军事装备,这些东西将送到高炉中熔炼,制造更多的坦克和登陆艇。

斯莱戈和他的朋友坐在一堆木条箱上,看着这些船。

这时,从高地上下来了一支分遣队,他们押着100名要装上船运到纽约去的意大利俘虏。

一些俘虏衣衫褴褛,有的衣服太破,而且破的不是地方。

他们穿着美式卡其军服。

所有俘虏看上去没有人对去美国而愁眉苦脸。

他们来到跳板跟前站住了,等候着上船的命令。

(甲)

   “看他们,”朋友说,“他们要去美国而我们却要呆在国外。

你在干什么,斯莱戈?

为什么你把油一个劲地往裤子上擦呢?

   “20块,”斯莱戈说,“我还会找到你要钱的。

”他站起来,扯下头上外国产的帽子,扔给他的朋友,“老弟,就送给你吧。

  “你要干什么,斯莱戈?

  “不要跟着我,你这个笨蛋。

20块,不要忘了。

再会,在10号街再跟你见面。

   朋友看着他向前走去,迷惑不解。

斯莱戈穿着油污的裤子和撕破的衬衫向前走着,离俘虏越来越近。

趁人们未注意时,他突然挤进俘虏中,然后光着头站在那儿,掉头看着朋友。

   上船的命令传下来了,分遣队的士兵们押着俘虏上了跳板。

斯莱戈发出哀怨的声音:

“我不该在这儿,哎,你们不要把我带到船上。

”话中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住嘴,劣种。

”一个士兵对他咆哮着,“我不在乎你是不是真在布鲁克林②住了16年。

上跳板!

”他把假装不愿走的斯莱戈推上了跳板。

   朋友在那堆木条箱上羡慕地看着。

他看到斯莱戈还在申辩,挣扎着要回到码头上,他听到他尖叫着。

“哎,我是美国人,美国士兵,你们不能把我带到船上。

”话中又夹杂着一些意大利的口音。

朋友看到斯莱戈还在挣扎,接着看到他大功告成。

斯莱戈先打了一个士兵一拳,那挨打的士兵举起军棍,照着斯莱戈的脑袋砸下,他的朋友倒在船上,然后,被抬走了。

   “妈的,”朋友独自咕哝着,“这个混蛋真有一手,他们不会一点儿不想法救他的,这事发生时还有其他人在场。

唷,天啊,他还牵挂着那20块钱哩。

”(乙)

   斯莱戈的朋友坐在木箱上好长时间,直到船解缆,拖船把它拖离开反潜网,他才离开那地方。

他看到那条船编进船队,又看到几艘驱逐舰驶到附近,为船队护航。

他沮丧地跑到城里,买了一瓶阿尔及利亚酒,转身向海滩走去。

他要以睡眠来打发这48小时的假期。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300篇》,陈许译)

[注]①科尼:

美国纽约市的科尼岛,以游乐场所著称。

②布鲁克林:

美国纽约市的一个自治区,里面主要居住着移居到美国的南欧人。

16.文中(甲)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

17.请分析(乙)段中复杂的人物心理。

18.请结合全文探究“朋友”这一角色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乱里世界

朱良志

   ①中国艺术不但以静寂之境界来超越时间,还以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秩序的破坏来实现这种超越。

艺术家为了建立自己的生命逻辑,尽情地“揉搓”时间,打破时间节奏,嘲弄时间秩序,以混乱的时间安排来显现他们的生命思考。

七颠八倒就是这类时间观的特征。

   ②持此非时间观念的人以为,寻常人心灵被时间“刻度化”了。

人们被关在时间的大门之内,并不是时间强行将我们关在其中,而是我们对时间的过于沉迷所造成的。

四时,十二月,每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中的分分秒秒,从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时间的划分越来越细,生命的展开被打上越来越细密的刻度。

这一刻度只不过丈量出人生命资源的匮乏,彰显出人生命的压力。

时间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遮挡着生命的光亮。

所以在时间上“七颠八倒”,就是捅破这一屏障,去感受时间背后的光亮。

   ③在中国古代,“不问四时”已然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创造方式。

如在中国绘画中,自然时间常常被画家“揉破”。

宋代王希孟有《千里江山图》,在这幅壮阔的画面中,囊括了四时之间的不同山水形态,而没有一个时间点,它要陈述的是画家对山水的感觉世界。

   ④在中国,搅乱时间节奏往往和艺术家的创造精神联系在一起。

明末画家陈洪绶的画多是对人的生命的感喟。

他最喜欢的就是揉破时间的节序,将不同时间中出现的物象置于一体,表达他独特的思考。

他的画似乎只对永恒感兴趣,他在永恒中思考着人生。

   ⑤陈洪绶的画中大量地出现王维雪中芭蕉式的描写,将不同时期的物品放到一起,时间和空间从来不是限制他的因素,他的画只在乎表达自己的体验世界。

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

在陈洪绶画面中反复出现的花瓶中,总是少不了梅花和红叶,红叶时在秋末,梅花乃在冬末春初,但陈洪绶毫不在乎它们不符合时间的节序。

他只在乎他所要表现的内涵,梅花象征高洁,而红叶象征着岁月飘零,时光是这样轻易地将人抛弃,而人却执着地留连着生命的最后灿烂。

而花瓶是锈迹斑斑,它从苍莽中走来。

在这里,亘古和当下,深秋和春初,就这样揉搓到一起。

(选自《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0.根据文意,概括文章标题“乱里世界”的内涵。

六、材料作文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迁徙,就是迁移,就是搬家,迁徙现象古今都有。

现代迁徙有的主动,如外出务工,留学海外,移民他乡;有的被动,如三峡工程,村庄整治等。

对此,你有何见闻和感受,请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七、名著阅读

22.填写出下列各题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第一回中一个跛足道人,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这首歌名是《_________》。

(2)《红楼梦》第二回在冷子兴说起贾宝玉的异样时,贾雨村则谈到了同在金陵城内,和贾宝玉具有同样性情的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第四回中英莲被一个拐子先后卖给冯渊和薛蟠,在争夺中,冯渊被杀。

贾雨村十分愤怒,正准备缉拿要犯,却被门子止住,随后门子拿出一张“_____”给贾雨村,并向他讲述了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4)《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见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下联为“___________”。

(5)《红楼梦》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写的是_______(填人名)。

 

语文答案

1.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第一处,卓尔不群:

卓尔,特出的样子。

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

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侧重指人的才华。

多用于书面。

与众不同:

跟大众不一样。

多用于口语。

出类拔萃:

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

指成群的人或物。

“出类拔萃”谓超出同类之上。

鹤立鸡群:

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

根据语境选用成语“卓尔不群”;第二处,呕心沥血:

形容费尽心思。

惨淡经营:

惨淡,苦费心思;经营:

筹划。

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根据语境选用成语“呕心沥血”;第三处,囫囵吞枣:

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

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生吞活剥:

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根据语境选用成语“囫囵吞枣”。

故选A。

2.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的语境去理解。

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B项,“弦弦掩抑声声思”意思是“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悲愁”,所以“思”的意思是“悲”。

C项,“日月忽其不淹兮”意思是“时光飞快地流逝而不久留啊”,所以“淹”的意思是“久留”。

D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意思是“猪狗吃百姓的东西却不约束制止”,“检”,约束,制止。

故选A。

3.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用法和意义理解和把握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A项,之:

动词词尾,不译/之:

代词,他;B项,以:

介词,按照/以:

介词,用;C项,于:

介词,对/于:

介词,对;D项,而:

连词,表转折/而:

连词,表修饰。

故选C。

4.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理解文言文词语中词类活用词用法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句式和加点字的用法叙述有误的一项”,C项,“或百步而后止”,“或”意思是“有的人”,作句子主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省略了谓语动词“跑”,所以本句为谓语省略句。

故选C。

5.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了解识记能力,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文体知识、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要求选出“文学常识的表述,无误的一项”,A项,“《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说法错误,没有孔子,应为“《论语》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C项,分别对应错了,“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发展的源头”应该为“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发展的源头”;D项,“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说法错误,应该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故选B。

6.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得体。

A项“力作”属于敬辞,要用于敬称别人的作品。

应改为“拙作”。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词格律等文学常识的能力。

B项,怨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先排除A和D,再根据绝句押韵(第三句末尾字不押韵)和平仄知识很容易选B。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8.C

【解析】试题分析:

可根据选项表达的意旨与余光中《青青边愁》的意旨是否相同进行判断,C项,都表达了“精神不灭,物质易朽”的主旨。

所以选C。

考点: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B

10.A

11.勤奋专注,持之以恒;轻功名,务实学;不迷信,不盲从;旁征博引,融会贯通;重视思考,不拘章句。

12.

(1)他不满于科举之学,禁锢人的一生,思考用来改变它的办法。

(2)注重(或重视)学校的教育,宣扬(或反复陈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

【解析】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的语境去理解。

题干要求选出“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B项,“狱竟”意思是“案件终结了”,所以“狱”的意思是“案件”。

故选B。

10.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项,“黄宗羲一生都深受其影响”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也”。

意思是“他父亲拿科举学业来测试考查他,他对此却不太留心”。

故选A。

11.试题分析:

题干“黄宗羲读书治学有什么特点,请予以概括”,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

通读文章,可以从中筛选出“忠端公课以举业,公弗甚留意也。

每夜分,秉烛观书,不及经艺”“既归,治忠端公葬事毕,肆力于学”“公遂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靡不究心,而归宿于诸经”“既治经,则旁求之九流百家,于书无所不窥者”“愤科举之学,锢人生平,思所以变之”“既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则抄之同里世学,穷年搜讨”“游屐所至,遍历通衢委巷,搜鬻故书,薄暮,一童肩负而返,乘夜丹铅,次日复出,率以为常”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概括黄宗羲读书治学有什么特点。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

(1)中的“愤”,不满;“锢”,禁锢;“生平”,一生;“思”,思考;“所以”,用来……;“变”,改变。

(2)中的“谨”,注重(或重视);“庠序”,指学校;“教”,教育;“申”,反复陈述;“以”,用;“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义”,道理;“颁”,同“斑”,头发斑白;“负”,负担,背负;“戴”;顶在头上;“负戴于道路”,在道路上肩挑头顶重物。

点睛: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先生名叫宗羲,表字太冲,世人称他梨洲先生,他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黄竹浦人氏,是忠端公黄尊素的长子。

先生童年读书,就不拘限死守章句,14岁时考取秀才,随家人入京都邸舍读书。

他父亲拿科举学业来测试考查他,他对此却不太留心。

往往到半夜,点着蜡烛看书,也不碰经书。

黄尊素先生是弹劾魏忠贤的,杨涟、左光斗一类的志士,当时宦官势力日益猖獗,各位志士早晚往来,屏退左右谈论时事,有时密信紧急送来,只有宗羲一人陪侍,也就越发得以完全知晓朝廷上的品质高尚与品质卑劣者的划分。

黄尊素先生死于关押钦犯的牢狱之中,家门不安,黄宗羲奉养祖父,因孝敬而闻名,夜里读完书,呜呜的哭着,只是不让母亲知道。

崇祯皇帝即位,当时黄宗羲19岁,他拟写奏章进京鸣冤,奏章到了朝廷,而魏忠贤已被处极刑。

皇上下诏,死于魏忠贤这场祸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