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0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经济学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原理.docx

《经济学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原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原理.docx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机会成本;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机会成本。

2.市场经济:

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3.市场:

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产品或劳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4.价格:

所谓价格,即物品的货物价值,代表了消费者与厂商愿意交换各自产品的价格。

5.微观经济学:

是研究经济的基本元素——生产者、消费者和资源拥有者的个体决策的科学。

6.宏观经济学:

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7.实证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效果。

8.边际分析方法:

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最后一个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简答

1.什么是市场经济、它的优点有哪些?

市场经济:

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优点:

是具有自发调节的功能,不需要付出代价和复杂的官僚主义机构来协调经济政策。

经济可以对正在变化的需求和共给条件作出迅速的反应。

2.市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1)专业化分工

(2)货币

(3)资本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需求量: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需求:

就是表示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3.需求曲线:

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形式,也就是根据需求表所表示的曲线。

4.需求定律:

在其他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热门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5.供给量: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并能够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6.供给:

即使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7.供给曲线:

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表示形式,也就是根据供给表所绘制的曲线。

8.供给定律: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9.均衡价格:

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10.均衡产量:

是指市场在均衡价格时的交易量。

11.最高限价:

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2.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数学表达式为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的变动百分比。

14.需求交叉弹性: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15.供给弹性:

是指供给量对影响供给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简答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需求的?

(1)消费者的实际收入

(2)消费者的偏好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2.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他们是如何影响供给的?

(1)生产要素的价格

(2)厂商的生产技术

(3)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

(4)厂商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

(1)产品的性质

(2)产品的可替代性

(3)调整时间的长短

(4)购买某种物品的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基数效用:

即使运用数学中的基数(1,2,3,……)来精确计量人们心理满足程度,衡量的标准就是一件商品的效用大小是多少效用单位。

2.边际效用:

3.消费者剩余:

就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是假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4.消费者均衡:

就是消费者配置其收入的一种状态,这种配置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化,也就是说,在既定收入下,其他收入的使用方式都不会使总效用增加,而只会使其减少。

5.无差异曲线:

一条曲线上各点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会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曲线。

6.边际替代率:

是消费者在使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得到更多A商品所必须放弃B商品的比率。

7.消费预算线:

是表示消费者在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购买两种不同组合的曲线。

8.替代效应:

假定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仅仅由于某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替代效应。

9.收入效应:

由于商品价格变化而影响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我们称之为收入效应。

简答题

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如何理解?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曲线是递减的,边际效用这个特性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理解:

第一,这一规律只是在特定时间内有效;第二,在理论上,边际效用会达到负值,但在实际中,边际效用总是正。

2.什么是无差异曲线?

如何理解(性质)?

无差异曲线:

一条曲线上各点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会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曲线。

理解:

(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水平,位置越高,其效用水平也越大,位置越低,其效用水平也越小;(3)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合伙制企业: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有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对企业具有无限清偿责任的组织形式。

2.公司制企业: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有限责任的所有者共同所有的组织形式。

3.总产量:

是指企业在某一时期,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

4.平均产量:

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平均每个某种可变生产要素所能生产出的产量。

5.边际产量:

是指投入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7.等产量线:

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出等产量上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不同组合的一条曲线。

8.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保持产量不变时,增加一单位的某种投入要素(L)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投入要素(K)的数量。

9.规模收益:

是指所有生产要素同时同比例增加时,所引起的产量以及收益的变化。

10.成本:

就是一种代价,就是一个企业为生产各种产品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价值。

11.总成本:

是指企业生产一定数量所必须承担的全部费用。

12.边际成本: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生产所增加的成本。

13.平均成本:

是指平均每单位产品所消费的可变成本,也就是按产量平均计算的可变成本。

14.长期总成本:

是厂商预期的在长期中改变生产规模以生产各种产量所需的最低成本。

15.规模经济:

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每单位产量成本下降的情况。

16.规模不经济:

是指随着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企业的单位产量成本增加的状况。

简答题

1.等产量线及其性质?

等产量线:

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出等产量上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不同组合的一条曲线。

性质:

(1)凸向原点斜率递减

(2)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3)等产量线的位置离远点越远,产量越高。

2.什么是规模经济?

为什么会出现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

是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每单位产量成本下降的情况。

出现规模经济的原因:

(1)生产专业化程度高

(2)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3)管理效率的提高。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完全竟争市场:

也被称为纯粹竞争市场,是一种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

2.总收益:

是企业销售产品的总收入,等于市场价格(P)产品销售量(Q)的乘积。

3.平均收益:

是指企业销售每单位商品后所得到的平均收入。

4.边际收益:

指每增加或减少一个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

简答题

1.完全竟争市场应具备哪些条件?

(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

(2)行业中各企业销售的商品是同质的

(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

(4)具有完备的信息

2.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

(1)从整个社会角度看,完全竞争市场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2)从生产者角度看,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有效利用

(3)从消费者角度看,实现了福利最大化

第六章

名词解释

1.完全垄断:

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2.一级价格歧视:

也叫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根据每个消费者愿意为每单位商品付出的最高价格而为每单位商品制定不同的销售价格。

3.福利的净损失:

由垄断所引起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被称为福利的净损失。

4.垄断寻租:

为确定和保持垄断地位以获得垄断利润所使用的资源。

简答题

1.什么是完全垄断?

完全垄断市场具有的结构特征有哪些?

全垄断:

又称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具有的结构特征: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企业生产和销售产品,企业就是行业。

(2)该唯一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

(3)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是不可能的

(4)企业独自决定价格

2.垄断形成的原因分析?

(1)规模限制

(2)投入要素限制

(3)专利限制

(4)立法和行政限制

3.什么是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形式有几种?

为什么要实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

在研究垄断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中,我们一直假设垄断者会对所有消费者、对所有单位的商品都索要相同的价格,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不如此定价,它们经常对相同的商品索要不同的价格,这种定价方式呗称为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形式:

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

实行价格歧视的原因:

第一,价格歧视可以使厂商供应一个本来无利可图的市场;跌,当单一定价不足以覆盖全部成本的时候,价格歧视使厂商仍能提供产品。

4.垄断的代价有哪些?

(1)造成了福利净损失

(2)垄断寻租所带来的资源损耗

(3)垄断的效率损失

第七章

名词解释

1.寡头垄断:

是指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2.古诺模型:

这一模型由法国经济学家奥古斯丁古诺在1838年出版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双头垄断模型,是一个研究企业间部存在任何形式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勾结的一个模型。

3.卡特尔:

是指独立的企业之间就价格、产量及瓜分销售区域等事项公开和正式建立的勾结性协议。

4.垄断竞争:

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简答题

1.什么是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寡头垄断:

是指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基本特征:

(1)企业位数不多

(2)产品既可同质,也可能存在差别(3)寡头之间相互依存(4)企业行为具有补确定性(5)企业进出困难

2.什么是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是什么?

垄断竞争:

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垄断又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

(1)垄断竞争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企业的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小;(3)企业进出比较容易。

3.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如何运用非价格竞争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

完全竞争市场中,同行业的企业提供的是完全相同的产品,所以,呀实现利润最大化目的,企业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使其产量调整到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而垄断竞争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出了调整产品价格以改变其销售量外,还可以通过改变产品特征以及销售费用来调整销售量,这些手段就是非价格竞争。

第八章

名词解释

1.边际生产力: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2.利息:

利息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利用资本所支付的代价,或者说利息是资本的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让渡资本的使用权而承担风险所索取的报酬。

3.地租:

是指是使用土地(包括地面、矿藏和水域)而支付的报酬。

4.洛伦茨曲线:

是用来分析全部收入在获得这些收入的全部人员之间分配均等的曲线,也就是用来衡量全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5.基尼系数:

通过洛伦茨曲线,可以计算出一个数字来反映收入分配状况,这就是基尼系数。

简答题

1.什么是基尼系数?

联合国对基尼系数有何规定?

基尼系数:

通过洛伦茨曲线,可以计算出一个数字来反映收入分配状况,这就是基尼系数。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平均;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而基尼系数超过0.6,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2.关于社会分配的原则有哪些?

(1)均等分配原则

(2)自由主义原则

(3)自由意志原则

(4)社会福利函数论

第九章

名词解释

1.帕累托最优:

是人们衡量经济效率的一个标准。

2.外部性:

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即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除了影响他们自身之外,还会影响到他人。

3.科斯定理:

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称之为科斯定理。

4.道德风险:

是指在交易或合约形成后,由于一方的行为难以被观察,他就可以做出损害另一方的选择而从中渔利。

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完全竞争市场能够实现社会效率?

(1)消费者的效率

(2)生产者的效率

(3)市场中的私人效率

(4)市场中的社会效率

2.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对策有哪些?

(1)征税

(2)可转让的污染许可证

3.如何解决信息部对称的问题?

(1)政府的作用

(2)中间商与信息

(3)市场信号

第十章

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

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产品流动法:

又称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这种方法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加总,得出最终产品的货币价值总和。

3.增值法:

是根据生产过程各个阶段上产品的增值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方法。

4.国内生产净值:

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以后新增的产值。

5.国民收入: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全部收入,包括税前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6.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国一年内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7.名义GDP:

以当年市场价格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一种数量上的变化,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生产出变化的水平,称为名义GDP。

8.实际GDP:

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简答题

1.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最终产品原则

(2)生产收入原则

(3)市场交易原则

(4)合法原则

2.采用产品流动法应如何计算国内生产值?

产品流动法又称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

(1)消费支出(C)

(2)私人总投资(I)

(3)政府支出(G)

(4)净出口(X-M)

3.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它们各自如何计算?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6)国民生产总值(GNP)

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统计误差

PI=NI+(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费)xz

PDI=PI-个人收入所得税

GNP=GDP+本国要素在国外创造的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创造的收入

4.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

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为什么在国民收入的核算中要以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一国一年内居民所拥有的投入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在国民收入的核算中要以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国民生产总值的三个原因:

(1)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更好地衡量一国经济中的就业潜力

(2)由于较难获得国外净收入的准确数值,国内生产总值更便于衡量

(3)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国内生产总值,因而便于国家间的比较。

第十一章

名词解释

1.消费:

是将收入用于购买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物品。

2.储蓄:

就是将收入留作将来某个时间购买消费者需要的物品的行为。

3.平均消费倾向:

是指在消费者上网收入中消费所占有的比例。

APC=C/Y

4.边际消费倾向:

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例,即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例。

MPC=△C/△Y

5.平均储蓄倾向:

是指在消费者的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例。

APS=S/Y

6.边际储蓄倾向:

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例,即增加的储蓄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

MPS=△S/△Y

7.投资:

是指对资本品(厂房、机器设备)的支出,并预期它们可以生产一系列的未来收入。

8.资本的边际效率:

资本资产在未来各年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的贴现率。

简答题

1.决定人们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在凯恩斯经济学中,认为在限期消费支出中影响因素主要是可支配收入,就是消费者收入在除去税收之后实际可支配的收入。

决定消费的其他因素:

(1)凯恩斯理论

1财富的真实价值

2消费预期

3财富的分配

4利率及获得信贷的可能性

(2)其他消费理论

1持久收入假说

2相对收入假说

第十二章

名词解释

1.货币:

2.货币本位:

是确定货币的基本单位及其价值的标准,也是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

3.商业银行:

是各国金融机构中的主干力量,是最早出现的金融机构。

4.货币供给:

是指经济主体创造货币供给量并把它投入流通领域的过程。

5.法定存款准备金:

是央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一定的比率将其存款的一部分上交给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

6.货币乘数:

简单讲,就是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

7.利率:

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超过借贷资金额的价值,也是借款人使用资金所应付出的代价。

8.利率体系:

是指一个经济运行机制中由各种内在因素综合决定利率的有机整体。

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

如何看待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

货币:

货币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

(1)交换媒介

(2)价值标准(3)价值储藏(4)延期支付标准

2.什么是代用货币?

它有何优缺点?

代用货币:

就是代表实体货币,它作为货币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其所代表的货币价值。

优点:

(1)发行成本低

(2)便于携带与运输(3)无需鉴定成色,便于流通

缺点:

(1)必须代表足额的金属货币,发行量取决于金属货币的储备量

(2)大量的金属货币被限制,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3)代用货币是纸币极易被伪造,容易遭水、火灾害,给流通带来不便。

3.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是什么?

(1)其货币信用的活动对象主是金融机构和政府,不以盈利为目的,原则上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

(2)主要代表国家制定和推行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监督全国金融机构的活动,其领导人由国家任命,属国家机关。

(3)吸收存款不付利息,属于保管和调节性质,为金融机构和政府服务部收费。

(4)资金流动性大,可随时兑换存款。

(5)为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办理清算业务、发行业务,并代理国库。

4.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首要职能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一国唯一具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

其次,作为银行的银行,央行主要充当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再次,作为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主要财力国库、为政府融通资金以及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

5.商业银行的职能有哪些?

其一,信用中介职能

其二,支付中介职能

其三,信用创造职能

6.什么是利率体系?

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利率体系:

是指一个经济运行机制中由各种内在因素综合决定利率的有机整体。

具体内容:

第十四章

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产出的增加。

2.潜在国民收入:

是指一个国家的资源在其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时,经济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

3.经济增长率:

是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与基期国民收入水平相比的增加量与基期国民收入水平的比值。

4.经济周期:

是国民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周期性波动。

简答题

1.什么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什么?

经济增长:

是指一国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产出的增加。

特征:

(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的高增长率;

(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程度也是很高的;(3)经济结构的速度变革;(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迅速改变;(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经济发达国家要向其他国家争取市场和原料;(6)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先进国家和落后国家之间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2.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它们是怎样影响经济增长的?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1)劳动

(2)自然资源(3)资本(4)技术进步

3.经济应如何增长?

在确定最优经济增长速度时,应坚持哪些原则?

经济应如何增长:

坚持原则:

(1)应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长期持续

(2)应能兼顾目前消费与未来消费(3)应该兼顾其他的目标

4.什么是经济周期?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经济周期:

是国民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周期性波动。

主要特点:

(1)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包括谷底,经济活动水平扩张、峰顶和衰退四个阶段;

(2)每个经济周期都安四个阶段的顺序排列,但在每一个实际发生的周期中,其长度和形态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没有任何两个经济周期是完全相同的;(3)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生产能力增长的趋势。

5.什么是关于经济周期产生的内生因素理论、其主要观点和方法有哪些?

该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周期的是经济制度本身以内的诸因素。

即在经济体制内寻找经济周期的机制。

(1)创新理论

(2)货币主义理论

(3)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

(4)新凯恩斯基主义的理论

(5)乘数-加速模式的研究

第十五章

名词解释

1.失业者:

凡是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2.失业率:

是失业者人数对劳动力人数之比。

3.奥肯定率:

如果国民经济总值相对于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每下降2%,失业率就上升1%。

4.周期性失业:

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因为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萧条时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连,所以称为周期性失业。

5.自愿失业:

是指当存在着就业机会,而失业者在现行的工资条件下不愿意接受它而产生的失业。

6.非自愿失业:

是指在现有工资水平下,愿意接受工作的人却找不到工作职位而产生的失业。

7.自然失业率:

是指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简答题

1.什么是失业者?

如何看待失业的影响?

失业者:

凡是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影响:

(1)失业的经济影响

(2)失业的社会后果

2.失业分为几种类型?

他们各自由何而引起?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