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37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docx

高三年级九校联考语文及参考答案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选择题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卷卷首相应的空格内,做在试题卷的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城市的规模到底该多大

李侠缪秋民

一个城市的规模通常是其历史自然演化的结果,即通过市场的作用最终形成资源承载量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城市达到最佳规模。

这个过程最初是自生自发的自然选择结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城市的规模也开始日益受到政策引导的强烈影响。

人类社会之所以会发展出城市,是因为城市更适合人类生存。

这一切皆源于城市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首先,城市能够形成各种资源的集聚效应;其次,城市的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第三,城市能有效地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有助于市场分工的细化与个体发展空间的拓展。

对于很多人来说,城市是发展的孵化器、新观点的播种机,城市更是文明的载体,文明随着城市扩散。

纵观世界,城市化不高的国家是无法成为文明与发达国家的。

由于各个国家人口基数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的限制,城市的规模不能按照一个简单的比例一刀切,但是,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治理半径随之扩大是必然趋势,支持城市规模扩大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香港、新加坡与东京都是很好的例子。

造成中国主要城市目前发展规模受阻的原因有三:

其一,采用计划经济模式控制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群体的心理偏好与需求;其二,我国城市的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市开发率不充分;其三,诸多政策壁垒严重制约了外来常住人口转为户籍常住人口的数量,使得我国主要城市的规模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中国城市人口的统计,是以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为准的。

城市规模达不到理想状态,导致的后果有二:

首先是各种资源要素无法实现最优配置,造成资源的效率损失;其次是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不能最大限度上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使得城市集聚效应的优势丧失。

在技术与人才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扩大城市规模,就是让城市生长。

如何让城市达到合理规模?

根据我国国情,完全放开城市规模,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社会震荡,不可取;仍沿用以往的严格计划模式,又会阻碍城市规模的合理发展。

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型政府模式既可以加速城市规模的合理发展,又不会带来太大的社会震荡与阻力。

因此,以符合生态学为原则,适时提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口流入的门槛,放开二线城市人口落户政策才是明智的决策。

客观地说,人才的争夺将直接决定各区域未来在我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

所以,真正决定一座城市成功的因素是人,而非建筑。

从战略布局上考虑,中国不但要有一大批大中型城市,更需要有几个超级城市,以此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实现均衡发展,超级城市凭借其自身辐射力无形中成为其所在区域内最大的文明播种机与经济发展引擎。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11月,第15970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城市的规模通常是通过市场的作用和自生自发自然演化,最终形成资源承载量的合理配置而达到最佳。

B.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规模取决于文明的扩散,城市化程度高才算是发达国家。

C.在信息时代,随着人类治理水平的提升,上海、香港、东京等特大城市都具备使城市规模扩大的各种条件。

D.城市自身所具有的资源集聚、市场机会、信息成本的优势使城市更适合人类生存,人类社会因此而发展出城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城市的规模与文明的扩散的关系。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篇幅阐述了我国主要城市的规模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原因。

C.文章在建言如何让城市达到合理规模时,破中有立,破立结合。

D.文章第三段阐述了城市规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文章最后一段关联密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计划经济模式治理下的城市,其群体的心理偏好与需求不能真正反映出来,城市的合理发展也会受阻。

B.在技术与人才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真正决定一座城市成功的因素并不是高大的建筑、健全的设施,而是人。

C.打破诸多政策壁垒,就可使外来常住人口转为户籍常住人口,使得我国主要城市的规模达到理想状态。

D.在战略布局上,我国应建设几个超级城市,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D的歌

应该有一首平缓、深稳又简单的曲子,来配那两间老屋里的时光,来配它终日沉暗的光线,来配它时而的喧闹与时而的疲倦。

或者也可以有一句歌词,一句最为平白的话,不紧不慢地唱,反反复复地唱,便可呈现那老屋里的生活,闻见它清晨的煤烟味,听见它傍晚关灯和锁门的轻响。

 

到这儿来的年轻人,有些是像V那样等着分配更好的工作的,有些则跟我一样,或轻或重地有着一份残疾。

健康的一拨一拨地来了又一拨一拨地走了,残疾的每次招工都报名,但报名与落榜的次数相等。

D的嗓音并不亮,但音域宽,乐感好,唱什么是什么。

D只是一条腿有点痛,但除了跑不快,上树上房都不慢。

“文革”已到后期,电影院里开始放映一些外国影片了,那里面的音乐和插曲让D着迷。

《桥》哇,《流浪者》呀,《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还有后来的《追捕》《人证》,D一律都看八九遍。

“拉兹之歌”,“丽达之歌”,“草帽歌”,都能用“外语”唱,呼里咕噜咿咿呜呜——D说:

“保证没错儿,不信咱们再去看一遍。

”小T就笑。

小T一边梳辫子一边说:

“哇老天,您这可是哪国语呀,什么意思知道不?

”D一脸不屑:

“操心操心,你管它什么意思干吗?

”小T说:

“不知道什么意思就瞎唱!

”D故做惊讶状:

“嘿,我说小T,你平时可不笨,长得也挺好,咋不懂音乐呢?

音乐!

用不着他妈的什么意思。

”小T红了脸:

“音乐就音乐,你管我长得好不好呢?

”小T的话里露出几分满足。

小T长得漂亮,自己知道,也知道别人知道。

小T也爱打扮,不过在那年月里也真可谓“英雄无用武之地”,无非是把毛衣拆了织、织了拆,变出些大同小异的花样,或者刻意让衬衫的领子从工作服上面鲜艳夺目地翻出来。

但那在翻滚着灰色和蓝色的老屋里和小街上,毕竟是一点新意。

D不光能唱,那些外国电影中的台词他差不多都能背诵。

碰上哪天心里不痛快,早晨一来他开戏,谁也不理,从台词到音乐一直到声响效果,全本儿的戏,不定哪一出。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语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看呀,天空多么蓝啊,往前走,对,往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语出《追捕》)“那儿就你一个人吗?

”“不,还有它。

”“谁?

”“死神。

”(语出《爆炸》)“俄罗斯是农民的国家,没有城市也能活……”“呵,你描绘了一幅多么可怕的图画……”(语出《列宁在一九一八》)可惜我记不住那么多了。

组长L大妈冲D喊:

“你整天这么演电影儿可不行,还干活儿不干?

“您瞧我手底下闲着了吗?

革命生产两不误嘛。

“你影响别人!

“谁?

死神吗?

“滚,没人跟你贫嘴!

想干就干,不想干回家!

“呵,您描绘了一幅多么可怕的图画。

……”D把画笔往L大妈眼前一拍,“中国是人民的国家,不画这些臭画儿也能活!

“好小子,有种的你走!

你怎么不走呀?

D翘起二郎腿,闭起眼睛唱歌:

“妈妈~,杜哟瑞曼巴~得澳斯绰哈特~哟~给喂突密~?

”(Mama,doyouremenber,Theoldstrawhatyougavetome?

)L大妈冲大伙喊:

“都干活儿,谁也甭理他!

老屋里静下来,只有D的歌声。

“……我看这世界像沙漠,四处空旷无人烟,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都没来往……”轻轻地有些窃笑。

有几个老太太忍不住笑出来,劝D:

“算了吧,别怄气,都挺不容易的,干吗呀这是?

快,快干活儿。

”D说一声“别打岔”,歌声依旧,一首又一首唱得陶醉,仿佛是他的独唱音乐会。

L大妈脸红一阵白一阵。

大窗上漏下一道阳光,在昏暗的老屋里变换着角度走,灿烂的光柱里飘动着浮尘和D悠缓的歌声……阳光渐渐移在D的身上,柔和宁静,仿佛舞台灯光,应该再有一阵阵掌声才像话。

近午歌声才停。

D走到L大妈跟前,拿过画笔,坐回到自己桌前干活。

(节选自史铁生《老屋小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富有抒情意味的环境描写,既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也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氛围。

B.小D歌声悦耳动听,在当时却没有知音,反而引来小T和大妈们的嘲讽,说明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人们对艺术缺少了解。

C.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比如“你管我长得好不好呢”就把小T的羞涩与自得表现得很到位。

D.对一些外国影片,小D一律看八九遍,既表现他对音乐的着迷,也表明文革末期人们的业余娱乐生活相对贫乏,但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5.根据上下,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5分)

(1)但报名与落榜的次数相等。

(2)应该再有一阵阵掌声才像话。

6.小说花了不少笔墨来塑造小T这个人物,这样处理有什么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厦门市举办的第七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邱学华(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院长,特级教师)应邀在论坛上发布主题报告《中国教育怎么啦》,针对社会上目前存在的对中国教育,尤其是对基础教育的8个误解,邱学华一一进行反驳。

误解五中国学生负担重,美国学生轻松愉快

对于这个问题,邱学华直接举了日本教育的例子。

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推行“宽松教育”,要求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办法。

三十多年过去,结果却不甚理想,日本学生的学力下降,教育矛盾也未减少。

减负并不应该一味倡导快乐教育,想象力也不是任性玩耍就会获得的。

我们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能因为学生学业压力大,就一味否定我们的教育模式,完全信奉或者照搬西方教育。

美国学生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只是将学习的时间段推后。

他们的教育中存在着过于宽松所带来的弊端,我们不能盲目学习。

材料二:

《日本基础教育减负教训值得借鉴》(2017-04-10《中国青年报》)摘要:

日本高等教育录取率、家庭经济数据、18岁人口和教育政策变迁(该图表由作者提供)

□日本“宽松教育”政策降低了达标的底线要求,却完全不为最优秀、最努力向学的学生提供国家教育支持,甚至不提供荣誉感

□经济水平太低的家庭将得不到入场券,经济水平足够高的家庭可以购买到最好的私立教育,日本的中产家庭却承受着最大的学业竞争压力

□日本“宽松教育”政策下,教育供给由公立向私立转移,教育费用更多采取受益者负担原则

材料三:

日本教育减负30年反思(人民网)

(一)日本的“减负之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民众对教育的诉求越来越大,经济条件优越的家长对激烈的竞争导致的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产生了质疑,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的呼声甚至成了政治上的关键问题,最终日本政府于1976年年底开始实施“减负”。

但所谓的“宽松教育”带来了三大恶果:

公立瘦弱,私营肥满;中产家庭教育负担倍增;国民学力显著下跌、教育负担抑制中产阶级生育率。

2008年开始,日本小学课本增加25%的页数被视为转折性标志。

2016年5月10日,时任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驰浩宣布,日本将实行“去宽松教育”,朝着“教育强劲化”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的“减负之路”

中国真正开始落实减负要追溯到1988年5月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0年伊始,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工作的电视会议,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正式“减负”已经17年了,孩子真正的负担丝毫没有减弱。

“减负”只改变了表象的少学、少考、少作业,但是中高考不变,名校不变,社会分层不变,选拔制度不变,家长一旦认清了现实,从现实出发,在辛苦的学习和灿烂的未来之间,家长做出了“增负”的“理性”选择,艰难而又决绝。

这种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是家长真实的写照,也正是减负工作无意义的根本。

据统计,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

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

中国这17年走过的路跟日本没有任何区别,减掉的所谓的“负担”统统都被课外班和回家的努力补回来,家庭教育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决定的教育不公平越来越大,17年的时间孩子们其实没有过一天真正“减负”的日子,而傻乎乎真的跟着“减负”的孩子,最后全部都在现实面前傻眼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邱学华针对“中国学生负担重,美国学生轻松愉快”的误解举了日本教育的例子进行反驳。

B.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录取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了70%以上。

C.材料三采用了列数据的方法说明减负带来了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的增大。

D.日本从1976年年底开始实施的“减负”在2008年的小学课本增加25%的内容被视为转折性标志。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推行三十年的“宽松教育”,要求减轻学业负担,改革大学入学考试办

法,结果却不甚理想,日本国民的学力下降,教育矛盾也未减少。

B.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在日本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教育支出和补习教育支出从1970年左右开

始显著上升,1976至1995的20年间,家庭的教育经济负担一路攀升,升学率却一路下滑至1990

年的最低谷。

C.从2000年开始的中国减负之路已经17年了,孩子真正的负担丝毫没有减弱。

因中高考不变,名

校不变,社会分层不变,选拔制度不变,家长做出了“增负”的“理性”选择。

D.中国的“减负”跟日本一样,减掉的所谓的“负担”统统都被课外班和回家的努力补回来,造成公立瘦

弱,私营肥满,教育负担抑制中产阶级生育率。

E.美国学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轻松,只是将学习的时间段推后;他们轻松愉快的教育模式我们不

能盲目学习。

9.结合文本以及你自身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减负”的看法。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

父春,湖广提学佥事。

廷和年十二举于乡。

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

改庶吉士。

廷和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

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

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七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

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

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

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

“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

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

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

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廷和力争,言:

“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

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

”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帝因谢不审,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

三年正月,帝听之去。

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

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

“可支数年。

”帝慨然曰:

“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B.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C.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D.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

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后泛指帝王的

宗庙。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

C.“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

中唐以后,宫市改由太监直接

办理,成为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宪宗、孝宗都是庙号。

庙号起源于秦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廷和善于钻研,志存高远。

他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

志向远大,有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B.杨廷和注重礼制,讲究孝道。

父亲去世时,他再三请求允许自己奔丧,皇上终于答应了;还劝武

宗要参加七庙祭祀、孝顺供养两宫太后。

C.杨廷和不畏权势,敢于直谏。

他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听信邪恶小人的话,要效法宪宗、孝宗爱护人

民节省财物的做法。

后来追究了拟旨人的责任。

D.杨廷和体恤民情,爱惜民力。

因江东一带连年歉收,杨廷和等人不愿派官员督促织造,且趁机极

力劝说不要派遣,但皇上没有听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纵笔三首①苏轼

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其三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②。

【注】:

①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大诗人苏轼由惠州(今属广东省)贬所再贬儋州(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辖境在今海南省西部地区),时已64岁,且病魔缠身,正处于“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的困境。

此年岁末,作《纵笔三首》。

②膰:

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熟肉。

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只鸡斗酒:

汉·曹操《祀故太尉桥玄文》:

“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14.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首句写诗人处境寂寞,已成衰病老翁;次句以风吹“萧散”白须申述衰老。

B.第一首从寂寞写到热闹,第二首则从热闹写到寂寞,都运用了借事抒情和细节描写。

C.第二首写因州里官员出现,父老争相观看,而诗人自己独处寂寞,在斜阳中数路人。

D.第三首先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儋州米贵,诗人半月不得醉饱看似夸张,却是写实之笔。

E.第三首用曹操祭桥玄之典写东邻与自己感情极好,将来一定会用斗酒只鸡祭奠自己。

15.组诗充分体现了诗人“超旷闲逸”的心境,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5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两句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北伐大业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②担任校长以来,林先生朝乾夕惕,孜孜不倦,优化了校园环境,鼓起了老师们的干劲,使全校呈现出欣欣向荣之象。

③从某种意义上讲,搞财务工作犹如坂上走丸,有一定的风险,只有精通业务,严于律己,才能“化险为夷”。

④席远丘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

他在任十年,致力整顿吏治,发硎新试,百姓深获其利。

⑤著名作家王家的最新力作《得民心得天下》,对儒家经典《孟子》进行了睿智深刻的解读,再现了《孟子》的微言大义,尽展大师风采。

⑥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喊冤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罚不当罪,而是因为他认为还有其他人没有被揪出来,相比之下他觉得“不公平”。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动画片《耿村民间故事》登陆河北电视台,作为第一部全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的动漫作品,以其丰满的人物形象,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B.中国人民在一次次奋起反抗并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中形成了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C.近百年来,随着亚欧贸易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参与起源于中国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并且玩得不亦乐乎。

D.根据最近一次中国互联网发展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网络文学用户达3.52亿,这一数量还将以每年上千万的速度递增。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新锐作家将自己的新书赠给一位老作家,并谦虚地写下:

“晚辈才疏学浅,奉上拙作,敬请海涵。

B.既然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一得之愚,那么我也谈谈我的拙见,仅供大家参考。

C.保险推销员小芳对顾客说:

“王大爷,请您记下我们的服务电话,方便您以后的垂询。

D.著名画家张老请攻读硕士的小李写艺术评论,小李说:

“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只恨自己学识浅薄,不堪重任,还请见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

超过15个字。

(6分)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①,就会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生态适应。

比如仙人掌,长时间在沙漠里面生长,就减少水分的蒸腾,而且有储水组织;骆驼,长期在沙漠里面生活,就有了驼峰,②,在缺水的情况下脂肪就会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供骆驼在最干旱的时候使用。

因此,人类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③。

2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然后说明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5分)

(1)画面内容:

(不超过85字,3分)

(2)寓意:

(不超过20字,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个十四岁的“熊孩子”在两个月内,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

一个月后,父母才发现情况。

起初这孩子是迷上了手游,不顾学校反对,偷着带手机到学校。

“感觉在游戏里面能找到一种剌激感,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今年暑假,他又对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