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046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docx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有答案

202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

魏文侯与虞人

期猎。

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

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

“今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

之?

”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

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

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①虞人:

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是:

这。

③适:

到。

④焉:

哪里。

⑤岂:

怎么。

⑥身:

亲自。

(1)下列选项中的“期”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吾与虞人期猎。

A.陈太丘与友期行B.期日中

C.岂可不一会期哉D.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下列选项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下车引之

A.择其善者而从之B.身自罢之

C.公将焉之D.曲肱而枕之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乃往,身自罢之。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从两则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_______________

②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         委:

_______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      顾:

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甲】【乙】两文都表现古代少年的聪慧机敏,请各找出一句并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二)管仲、隰朋

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

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①管仲、隰(xí)朋:

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

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③不难:

不惜,不耻。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B.学而不思则罔/乃放老马而随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蚁冬居山之阳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至其所不知

(2)把语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语段

(一)的几则《论语》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其中最具辩证思维的是哪一句?

(4)语段

(一)

(二)都提到了虚心学习的话题,请结合语段,谈一谈语段

(二)中管仲和隰朋分别向哪些“老师”学到了什么。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

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

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

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

【注】①普:

赵普,北宋初年丞相。

②太祖:

指宋太祖赵匡胤。

③箧(qiè):

书柜、书箱。

④薨(hōng):

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请给下列画线字标注读音。

①晚年手不释卷      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

(2)下列画线词用法和意思相同是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处决如流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读之竟日

C.可以为师矣          太祖常劝以读书

D.人不知而不愠         思而不学则殆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D.择其善者而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论述。

请结合【乙】文简要分析赵普在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方面是一个怎样的人。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    )

②年与时驰(        )

③意与日去(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了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中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还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希望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援

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

“吾欲汝曹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

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①马援:

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陡(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②汝曹:

你们。

③施衿(jīn)结缡(lí):

古制,女子出嫁,母亲为她系上衣服,披上围巾。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        )②遂成枯落(        )

③还书诫之曰(        )  ④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家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甲】文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_______________中下功夫;【乙】文马援则告诫侄儿为人处世不能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请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一狼径去   径:

_______________

②前狼假寐   假寐:

_______________

③狼亦黠矣   黠:

_______________

④令不可去   去:

_______________

⑤股直不能屈  屈:

________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②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3)【甲】【乙】两选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描写(描写方法)【甲】文第二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甲】【乙】两选文中的屠户各自是怎样战胜狼的?

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狼施威

狐笑猪曰:

“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猪曰:

“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狐曰:

“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

若汝则无功耳。

”猪曰:

“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羊贸贸然来,曰:

“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

”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

笑曰:

“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趼人《俏皮话》)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

①意暇甚(        )     ②尽扑杀而食之(        )

③盖以诱敌(        )   ④屠自后断其股(        )

⑤其一犬坐于前(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B.【乙】文说明的道理是不要总以为自己有一点点能力或功劳就到处炫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谦虚低调做人。

C.【甲】文最后一段以说明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讽刺的味道。

D.“暴起”“劈”“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4)【甲】【乙】两文都对狼进行了描写,说说这两只狼有什么特点?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国人道之   道:

_______________

②因往晓之   晓:

_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甲】【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3)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甲】中宋君派人向丁氏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B.语段【甲】幽默风趣,寓理于事,在笑中对人进行教育;语段【乙】中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的。

C.语段【甲】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盲目传谣,一定要详察;语段【乙】则告诉我们,毫无根据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D.两篇文章都是寓言故事,语段【甲】节选自《吕氏春秋》,语段【乙】节选自《列子》。

(4)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语段【乙】这则寓言故事,你怎样理解其寓意?

参考答案

1.

(1)C

(2)C

(3)①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他走后友人才到。

②魏文侯于是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约定。

(4)友人不守约定被小孩指责,告诉我们要诚信;魏文侯在饮酒乐,天又雨的情况下,亲自取消约定,认真对待约定,后来魏国变得强大,让我们明白诚信很重要。

两个故事从正反两面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

2.

(1)①乘,趁,②约定,③舍弃,④回头看

(2)①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②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甲】文示例:

“未若柳絮因风起”,敏锐捕捉到雪花的轻盈姿态,想象贴切奇特,比喻形象生动,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慧机敏。

【乙】文示例一: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维护父尊辩驳巧妙,有理有节,可见其聪慧机敏。

示例二:

“待君久不至,已去。

”暗示对方过错在先,语言得体而机智。

3.

(1)D

(2)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或: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

(3)共同点:

都是有关治学(学习)的。

语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管仲从老马那里找到了回去的道路,隰朋根据蚁穴找到了水源。

(或:

管仲向老马学习,知道了回去的路,隰朋向蚂蚁学习找到了水。

4.

(1)①shì,②yùn

(2)D

(3)D

(4)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5)①从“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可见他是一个态度专注,持之以恒的人。

②从他年少时“寡学术”,后来在太祖的劝说下发奋读书,可见他是一个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提升自己的人。

5.

(1)①品行,②时光,③丧失

(2)①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D

6.

(1)①增长,②最终,终于,③告诫,④罢了

(2)①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②我宁可死也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淡泊宁静,妄议他人长短(议论人长短)

7.

(1)①径直,②假装睡觉,③狡猾,④离开,⑤弯曲

(2)①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②(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到这个计策呢?

(3)动作,议论

(4)【甲】文中的屠户抢占有利的地形,趁狼假寐和钻洞时战胜两狼。

【乙】文中的屠户用吹猪的方法往狼身体里吹气,使狼身体膨胀不能动,从而制服狼。

告诉人们面对恶势力,要善于动脑筋,敢于斗争,才能有获胜的机会。

8.

(1)①神情,态度,②吃,③表示推测,原来,大概是,④大腿,⑤像狗似的

(2)①你是这么愚蠢的动物,哪能和我相比呢?

②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

(3)C

(4)这是两只贪婪、狡猾、凶残、狡诈的狼。

9.

(1)①讲述,②告知,开导

(2)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挖出了一个人。

②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B

(4)示例:

这则寓言故事表现了杞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