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64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强化训练

 

1.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mí mǐ)全班,以至全校。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

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 huò)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B,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C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钓)。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 诧)(zhà chà)风云的古战场。

D

   还有同学①           ,想②           ,给竹节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

一有机会,便③           招呼大伙儿来观摩。

谁知④           ,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 嗑)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

咚咚锵!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

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文中空白处应填入的成语依次是______

A.弄巧成拙     B.别出心裁     C.技高一筹     D.得意扬扬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

盛行______ 绞尽脑汁______

B.找反义词:

陈旧______ 沉默寡言______

(4)第5、6自然段末尾都有“神气”,这属于______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5)从句式和标点符号两方面分析第10、11两个自然段的表达效果。

(6)第12自然段主要抓住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7)对文中ABCD四处句子,批注有误的一项是(  )。

(8)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

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

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

走哪条路呢?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

“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

五壮士怎样选择?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的决心和______的精神。

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______。

3.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

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石头上长着一层黑里透绿的青苔。

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

那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的蕨草,那悄悄开放着的花朵,给珍珠泉编了个朴素的花环。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可惜没有鱼,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深—______   清—______   黑—______   凉—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沉积:

______。

②缘故:

______。

(3)这段话写的是珍珠泉的______。

把描写泉水清的句子写出来“______”。

4.课内阅读。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

”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1)这一部分写了豌豆的______和______。

(2)“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

(改为陈述句)

5.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

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

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受益无穷:

______。

(2)用文中划线的词语造句。

假若……就……

(3)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说你对“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这句话的理解。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___亲爱的爷爷___发发慈悲吧___带我离开这儿回家___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___我再也受不住了___我给您跪下了___带我离开这儿吧___要不___我就要死了___

(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______亲爱的爷爷______发发慈悲吧______带我离开这儿回家______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______我再也受不住了______我给您跪下了______带我离开这儿吧______要不______我就要死了______

(2)用“______”标出有关老板动作的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用//把短文分成两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4)凡卡的痛苦生活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7.阅读练习。

   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

但是,如果你想到月球上去,就需要搭乘速度更快的工具了。

对!

我们需要枚火箭。

为了摆脱地心引力,飞到浩瀚的太空中,火箭的速度要比喷气式飞机快得多才行。

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三十多倍。

进入太空之后,即使关掉发动机,火箭仍可以继续前进。

   看!

前面(呼啸 咆哮)而过的东西是什么?

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停止 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

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瞬时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

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2)选文第一段介绍的对象是______。

(3)选文第二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4)阅读选文,你觉得速度最快的是(  )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

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

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①反义词。

枝繁叶茂-______消失-______

②近义词。

轻松-______生育-______

(2)用“||”分好的层次,写出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

______

第二层:

______

(3)“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的“这里”是指______。

作者写石榴树的目的______。

(4)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______抒情,以______喻人。

(5)人们为什么“也总爱在她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

9.阅读训练。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这一小节写了______种人,前一个“有的人”指______的人,后一个“有的人”是指______的人。

(2)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

“你得想想办法啊!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1)“看着眼前的一幕”,“我和同伴”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向导的态度又如何?

请用横线画出选段中表示心情和态度的词语。

(2)“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这句话什么意思?

______ 

(3)“极不情愿“表明向导______,“颓丧”的意思是______.

(4)“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这件”蠢事“导致了什么后果。

11.课内阅读。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

“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

   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

”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

”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

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的理解。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松鼠折了一______纸船,放在小溪里。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______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______纸条,上面写着:

“祝你快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2)读一读,填空。

纸船是______送给______的,上面写着:

“______”。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是因为(  )

①纸船里有好多吃的     ②纸船上有松鼠的祝福

(4)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______和______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又让吵架的他俩______。

13.课外阅读。

狐狸孵蛋

   有一只狐狸在草堆里捡到了一个大鸭蛋。

狐狸正想吃,可是又一想,我不如把这个鸭蛋孵出一只小鸭来,那一定更美味。

于是狐狸便开始孵蛋了。

   狐狸把鸭蛋小心地放在一块柔软的草地上,用自己___________的肚皮___________盖在上面。

这个主意不错,可是这个姿势实在是太累了,才坚持了几天,狐狸便四肢发软,再也爬不起来了。

   狐狸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找来一条长长的树皮,把鸭蛋紧紧地绑在自己的肚皮上,这样他不仅可以孵蛋,还能够找东西呢!

   过了几天,鸭蛋裂缝了。

又过了几天,一只小鸭子___________地从蛋壳里钻了出来,对着狐狸喊:

“妈妈!

”狐狸被这个意外惊呆了,他结结巴巴地说:

“我……我……我是男的,应该是爸爸。

”“爸爸!

”小鸭子高兴地喊着。

   在狐狸的保护下,小鸭子过得可开心了,他钻到狐狸的怀里,对狐狸说:

“谢谢你,爸爸!

我好爱你,爸爸!

”狐狸看着小鸭子笑眯眯地说:

“少了顿大餐,多了个儿子,这感觉,还真是挺好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轻轻地    毛茸茸    摇摇摆摆

(2)狐狸孵蛋是因为(  )

①他觉得孵出小鸭子来吃会更美味

②他很喜欢孵蛋,觉得好玩

(3)为了孵蛋,狐狸想出了哪些方法?

(    )(多选)

①把蛋放在草地上,用肚皮盖在上面

②将鸭蛋放在棉被里包着

③用长树皮将鸭蛋绑在肚皮上

14.阅读《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片段一,回答问题。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 bēng)得紧紧的,全神(贯 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坚 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

镇定______     险峻______

B.找反义词:

平坦______ 心不在焉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既是______句,又是这一自然段的______句。

(4)片段主要抓住五位战士痛击敌人时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描写。

(5)本片段采用______结合的方法,既关注了______,也写了______。

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

15.重点段落品析。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一来是牛跟它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他呢?

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

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

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

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

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亲密——______ 干净——______

(2)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心句,总领全段。

  B过渡句,承上启下。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牛郎是个______的人。

16.重点段落品析。

木棉喜暖在________,

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________,

开花满院香。

(1)根据课文《树之歌》把上面内容补充完整。

木棉喜暖在______,

桦树耐寒守边疆。

银杏水杉______,

______开花满院香。

(2)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

桦树

守边疆

(3)该选段中共有______句话。

从第一句话中我们知道木棉生活在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_________________。

牛马有_________,鸟有翅膀。

植物要旅行又用什么_________?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_________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_________。

(1)按照原文填空。

(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知道牛马靠______旅行;鸟儿靠______旅行;蒲公英靠______旅行。

(3)你还知道哪写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18.重点段落品析。

   看!

前面(呼啸 咆哮)而过的东西是什么?

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停止 静止)的一样。

那是流星体!

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较小的天体。

有的流星体运动的瞬时速度能达到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是火箭运动速度的六倍多。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选文介绍的对象是______。

(3)选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雨。

春天的雨使种子发芽,大地一片嫩绿。

夏天的雨给大地洗个澡,人们觉得很凉快。

秋天的雨给大地换上了金色的外衣,大地丰收了。

   可是,昨天的雨太可怕了,就像天上有人把一盆一盆的水往下倒,把道路冲坏了,把庄稼冲坏了。

   雨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有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1)在文中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找出能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话。

(3)文中第一小节写了哪些季节的雨?

______、______、______。

(4)为短文选个题目______

①我喜欢雨

②雨的好处与坏处

③四季的雨

20.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有这么一个传说:

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1)这段话共有______句话,最后一句是个______句,把它改成陈述句是:

______。

(2)这段话可分成两层,已用“/”在文中标明,请写出层意。

(3)文中画线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4)照样子写短语和句子。

例一:

晒得寸草不生。

______得______。

______得______。

例二: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么______,______哪能______呢?

2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那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正确的是(   )

(2)上文中第二个“偶然的机遇”为什么要加引号?

2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远——______    白——______

(2)给下面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宿芙蓉山(  )  ①房子    ②住,借宿

逢雪(  )      ①遇上    ②每次

白屋(  )      ①白色的屋子  ②茅草屋

(3)解释诗句的意思。

①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古诗所描写的季节是在______季。

下面哪幅画面是古诗描绘的景象?

选一选。

(  )

A.春暖花开图    B.风雪夜归图   C.农家丰收图

23.认真阅读课文片段,完成文后练习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课文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______中的一篇。

(2)你从哪句话看出“我”很后悔?

(3)父亲说过什么话?

“我”是怎么想的?

24.读文段,完成练习。

   妹妹转过头求爸爸。

爸爸不作声,他松开我的手,从路旁一株柳树下,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

“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妹妹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

等我们回到家时,她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笑着说:

“我早回来啦!

(1)文中的“马”指的是______。

(2)请找出文中爸爸说的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早”字说明______

①妹妹跑得很慢。

      ②妹妹跑得很快。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

“咦,我怎么没汗呢?

”它去问老牛。

老牛指着自己汗淋淋的鼻子说:

“汗?

在鼻子上。

”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

   小花猫再去问小马。

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

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

“汗?

在身上。

”小花猫添添全身,没汗!

   小花猫又去问小狗。

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

它说:

“汗?

在舌头上。

”小花猫看不清舌头。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

小猪笑了:

“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

”小猪把脚掌翻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

哈!

两个都笑了:

“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

(1)短文共有______自然段。

(2)读了短文,我知道老牛的汗在______,小马的汗在______,小狗的汗在______,小花猫和______的汗都在______。

(3)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鼻子  ______脚掌  ______舌头  ______全身

2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

”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补全词语。

______的眼光     ______的太阳光

______的叶子     ______的豌豆花

(2)划线的句子是比喻句吗?

为什么?

(3)妈妈为什么开始相信孩子会好起来?

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7.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

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老虎信以为真。

其实他受骗了。

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疑惑不解。

______

②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

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