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0827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docx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资料

 

 

目录

1.实验须知及实验教学要求

2.实验室常用器具

3.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

4.实验二总糖的测定

5.实验四酪蛋白的制备

6.实验五酵母核酸的分离

7.实验六核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8.实验七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9.实验八维生素C的测定

10.实验九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11.实验十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2.常用设备使用说明

13.1离心机

13.2分光光度计

13.3电泳仪器

13.4部分收集器

13.5紫外检测设备

13.6蠕动泵

14.常用溶液的配置

实验须知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教学,观察某些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反应现象,联系并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掌握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和一般仪器的使用;培养科学实验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

记录,科学分析并作出实事求是的实验报告,逐步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生物医学专业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理解基本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列出所需试剂和仪器,实验中组织安排好时间,严肃认真地进行操作,细致观察变化,如实作好记录、书写实验报告等。

一、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要整洁、字迹清楚。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要及时地直接记在记录本上。

原始记录必须准确、简练、详尽、清楚。

记录时,应如实正确地记录实验结果,不可夹杂主观因素。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到的现象,也应如实仔细地记录下来。

在定量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称量物的重量、滴定管的读数、光电比色计的光密度值等,都应设计一定的表格准确记录,并根据仪器的精确度准确记录有效数字。

要求对实验的每个结果都应正确无遗漏地做好记录。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类型、试剂规格、化学反应式、分子量、浓度等,都应记录清楚。

实验过程中,应一丝不苟,努力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完整的实验记录应包括日期、实验题目、目的、操作、结果。

二、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及记录,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日期、目的要求、原理、试剂配制、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等项内容。

书写实验报告时,目的和要求、原理以及操作方法部分应作简单扼要的叙述,但对实验条件和操作的关键环节必须写清楚。

对于实验结果部分,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把所得的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对比,并尽量总结成各种图表,如标准曲线图以及实验组

与对照组实验结果的比较表等。

还应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分析。

讨论部分不是对结果的重述,而是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异常现象进行探讨和评论,以及对于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

一般实验,要有结论,结论要简单扼要,说明本次实验所获得的结果。

三、爱护仪器、节约试剂

(一)实验前应检查本次实验仪器是否清洁完整,如有不足可向教师领取;不洁仪器洗净后交教师更换;实验结束应把所有仪器清洗干净;若发生破损,应填写仪器破损记录,注明原因,经教师同意后更换。

(二)实验试剂用后立即盖上瓶塞,不得盖错。

不无故浪费试药、试剂。

(三)贵重或不熟悉之仪器,未经教师许可和指导,不要随意乱动。

操作过程中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四)爱护实验动物。

四、注意安全

(一)用橡胶吸球吸取试液,不要用口吸取试液,不要用口直接以吸管吸取,吸取强酸、强碱或剧毒试剂更需注意。

不要肆意摆弄橡胶吸球,以免损坏。

(二)勿使易燃试剂(如乙醚、丙酮、苯等)近火,如遇这些物品着火时,要用湿揩布和灭火沙掩盖,不要用水冲。

如遇强酸、强碱或有毒试液溅触身体,

五、实验室清洁

(一)保持实验室安静、清洁,不准随地吐痰、乱丢纸屑。

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耻辱。

(二)用过的固体物品(如棉球、滤纸、火柴等)、腐蚀性或有毒物品不得丢在桌上、地下及水槽中,应丢入污物缸统一处理。

(三)每次实验结束,各人负责自己实验桌的卫生整理工作,由值日小组(以实验桌为单位)轮流打扫实验室。

实验教学要求

[实验要求]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项期的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2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驮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结果不良时.必须重做。

3.实验小,应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学分析,按时将实验报告交教师评阅。

[仪器保管及清洁]

1常用仪器在首次实验时.按仪器治单进行清点,换领.实验中如有仪器破损必须登记.期木如数归还若有缺锁到实验准备室

2.实验后,必须把仪器洗净放入炬内、按次序放置好,以提高工作效率并队止破损。

3.贵重仪器尤其要尽力爱护,非本次文验使用的仪器未经老师允许不得乱动。

本次实验

必须使用的仪器,在使用前要了解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公用仪器,如分光光度计、电动离心机等,每组同学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妨碍工作。

5.玻璃仪器清洗:

一般玻璃仪器都应用洗衣粉或去污粉洗涤、镕酸洗液勿用丁浴场玻璃仪器之洗旅,用过的铬酸洗液须加以保存,直至变为绿色方可弃之,其舍弃法与浓硫酸液相同。

蒸馏水使用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

[试剂使用规则]

1.使用试剂前应仔细辨认标签,看清名称及浓度,是否为本实验所需要。

2.取出试剂后,立即将瓶塞盖好,切勿盖错;放回原处;未用完的试剂不得倒问瓶内。

3.取标准溶液时、应允将标难液倒入干净试管中,再用清洁吸管吸取标难液,以免污染瓶中的标签溶液。

4.使用滴管时,滴管夹端朝下,切勿倒置勿使试剂流入橡皮帽内

5.使用有毒试剂及强酸强碱时,尽可能用量筒量取,若用吸管时只能用吸耳球吸取,切勿用嘴吸取,以免造成意外。

[安全注意事项]

1.低沸点有机溶剂,.如乙醚、石油醚、洒精等均系易燃物品.

源,若须加热要用水浴加热,不可直接在火上加热。

2.凡属发烟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实验.均应在通风柜内进行,以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3.若发生酸碱灼烧事故.先用大量自来水冲洗.酸灼伤者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碱灼烧者用饱和H3BO3溶液中和,氧化剂伤害者用Na2S2O4处理。

4.若发生起火事件、根据发生起火件质分别采用砂、水、CO2、或CCl4灭火器扑火。

5.离开实验室必须关奸窗户、切断电源.水源.以确保安全。

[废弃物处理]

1.所以固体废弃物如:

用过的滤纸、碎屑沉淀物等必须倾弃丁垃圾简中。

2.浓酸必须弃于小钵少,用水冲淡,然后倒入水槽中。

3.实验完成席之沉淀或混合物含有可提取之贵重药品者不可随意舍弃,应交老师保存。

[实验室清治]

1.实验空必须经常保持消治.不得随地吐谈,乱壬纸屑。

2.实验后要清扫实验台山、地6f。

试剂版要码放整齐。

3.下课时轮流由值日汇打扫卫生.经老师检查,方能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

一、莫氏(Molisch)试验①

原理糖经浓无机酸(硫酸、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它们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a—萘酚②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试剂

1.莫氏试剂:

称取“a—萘酚5g,溶于95%酒精并用此酒精稀

释至100m1。

此试剂需新鲜配制,并贮于棕色瓶中。

2.1%形蔗糖溶液:

称取蔗糖18,溶于100m1蒸馏水。

3.1%箱葡萄糖溶液:

称取葡萄糖18,溶于l00ml蒸馏水。

4.1%好淀粉溶液,将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泥和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最后以沸蒸馏水

稀释至100m1。

操作于4文试管中,分别加入lml1%葡萄搪溶液,1%蔗

糖溶液,1形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m1水中)然后备加莫氏试剂2滴③,摇匀,将试管倾斜,沿管壁侵馒加入浓硫酸1.5m1(切勿震摇!

),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2层。

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红色环出现。

二、塞氏(Seliwanoff)试验

①一些非糖物质(如糠、糖醛酸等)亦里阳性反应。

此外,样液中如含高浓度有机化台物牌团浓曰破的焦化作用,而出现红色,故试样浓度不宜过高。

②亦可用麝香草酚或其它苯酚化合物代替a-萘酚。

麝香草酚的优点是溶液比较稳定,且灵敏度与萘酚一样。

⑧莫氏试剂应直接滴入试液中,勿使试剂接触试管壁,否则试剂会与硫酸接触生成绿色而掩盖紫色环。

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经甲基糠蹬,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

镕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①。

试剂

1.塞氏试剂:

溶50ml间苯二酚于100ml盐酸中②(H2O:

HCl=2:

1V/V)临用时配制。

2.1%果糖溶液;称取果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即成。

3.1%葡萄糖溶液;见试验一。

4.1%蔗糖溶液:

见试验一。

操作于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或1%果糖溶液0.5ml,各加塞氏溶剂2.5ml,摇匀,同时置沸水浴内。

比较各管颜色变化及红色出现的先后次序。

三、杜氏(Tollen)实验

原理戊糖在浓酸溶液中脱水生成糠醛,后者与间苯三酚结合成深红色物质。

本试验虽常用以鉴定戊糖,但并非戊糖的特有反应。

果糖、半

乳糖和被醛酸等都呈阳性反应。

戊糖反应最快,通常在45秒钟内即产生深红色沉淀。

试剂

1.杜氏试剂:

2%苯三酚乙醇(95%)溶液3ml,缓缓加入浓盐酸15m1及蒸馏水9ml即得。

临用时配制。

2.1%阿拉伯糖溶液。

称取阿拉伯糖1g,溶于100ml蒸馏水即成。

①在此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成果糖与葡萄糖,而呈阳性反应。

葡萄糖与麦芽糖呈阳性反应,但呈色反应的速度较酮糖缓慢

果糖的红色出现及沉淀的产生,应在加热20---30秒钟内,生成的沉淀必须能溶于乙醇并成红色溶自。

②盐酸的浓度不宜超过12%,因在12%盐酸中最易生成核醛或其衍生物。

3.1%半乳糖溶液:

溶lg半乳糖于100ml蒸馏水即成。

4.1%葡萄糖溶液:

见试验一。

操作于3支试管中备加杜氏试剂1m1,再分别加1滴1好

葡萄糖溶液,1%半乳糖或l%阿拉伯糖溶液,混匀。

将各试管同

时放入携水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并记录额色变化的时间。

实验二蒽酮比色定糖法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多糖水解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蒽酮比色定糖法的原理及方法。

二、基本原理

多糖含有几百个或更多残基,但只有一个还原基团,因此它的还原能力极弱,对于它们的测定,应先将它们用酸水解成单糖组分。

蒽酮比色法是一种快速而简便的定糖方法,糖类遇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及其衍生物,该衍生物与蒽酮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于620nm处有最大吸收。

蒽酮也可与其他一些糖类发生反应,但显现的颜色不同,当存在含有较多色氨酸的蛋白质时,反应不稳定,呈现红色。

对于以上特定的糖类物质,反应较稳定。

本法多用于测定糖元含量,亦可用于测定葡萄糖含水量。

三、材料与试剂

1.实验材料:

多糖。

2.实验试剂

(1)浓盐酸溶液

(2)5mol/L氢氧化钠溶液

(3)KI-I2溶液

(4)Benebict溶液:

溶解85g柠檬酸钠及50g无水碳酸钠于400mL水中,另溶解8.5gGuSO4于50mL热水中,将GuSO4溶液缓缓倾人柠檬酸钠—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本试剂可长期使用,如放置时间过久,出现沉淀,可取用其上清液。

(5)2g/L蒽酮试剂:

溶解2g蒽酮1L浓硫酸(A.R.,d=184,98%)中,当日配制使用。

(6)0.1g/L葡萄糖溶液(可加几滴甲苯作防腐剂)

(7)0.1g/L糖元溶液(可加几滴甲苯作防腐剂)

四、实验器材

①试管及试管架②吸量管(1ml、5mL)③恒温水浴箱(100℃)

④制冰机⑤分光光度计⑥滴管⑦白瓷板

五、操作方法

1.多糖的水解

取约10mI多糖溶液放人试管中,加10滴浓盐酸溶液,慢慢煮沸,每分钟用滴管取出1滴溶液,同已加在白瓷板上的1滴碘液相混合,同时取3滴溶液.用NaOH溶液中和,加入含5mlBenebict溶液的试管中,连续取样到6min或者适宜的时候、把这些含有Benebict溶液的各测定管放在100℃恒温水浴箱中保温3min,冷却后观察并解释结果。

2.制作标准曲线

取100mg/L的糖元溶液(或100mg/L的葡萄糖溶液)0.00、0.20、0.40、0.60、0.80、1.00mL,分别加入6支试管中,用蒸馏水补足至1.00mL后,再加人3.00mL蒽酮试剂,迅速浸于冰水中冷却,待几支试管均匀加完后,一起浸入100℃恒温水浴箱中,为防止水分蒸发,应在试管口上加盖一个玻璃球。

自温度重新升至100℃起记时,准确保温10min后取出,用流动水冷却。

然后,于室温中平衡片刻(约10min左右),再在分光光度计上,波长620nm,用0.5cm厚度的比色杯,以空白管做对照空白,进行比色。

3测定样品合糖量

取1mL无蛋白的糖类溶液,加入3.00mL蒽酮试剂,迅速浸于冰水中冷却,冷却后置于100℃恒温水浴中,准确保温10min。

取出,用流动水冷却后比色。

其他条件与测标准曲线相同。

4.计算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与测得的未知样品的光吸收值相对应的还原糖质量(mg),计算出未知样品还原糖浓度(g/L)。

思考题

1.本法多用于测定什么样品?

2.加蒽酮试剂时为什么盛有样品的试管必须浸于冰水中冷却?

3.本法是否可以用来测定血液、水果、蜂蜜及蔬菜的总糖含量?

是否可以用来测定这些物质的还原糖含量?

为什么?

4.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是什么?

实验三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目的与要求]

掌握纸层析的基本原理及单向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的基本技术(包括:

点样、展层、显色及测定Rf值等)。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是分配层析法的一种,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

纸层析所用的展层溶剂大多是由水饱和的有机溶剂组成。

滤纸纤维的-OH基为亲水性基因.可吸附有机溶剂中的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它沿滤纸自下向上移动.称为上行层析;反之,使有机溶剂自上而下移动.称为下行层析。

将样品点在滤纸上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即在二相中不断进行分配,由于它们各自的分配系数不同.故在流动相中的移动速率不等,从而使不同的氨基酸得到分离和提纯。

纸层析法主要是依据混合组分对二相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但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现象。

氨基酸纸层析在滤纸上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氨基酸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表示:

只要条件(如温度、展层溶剂的组分、pH、滤纸的质量等)不变,Rf值是常数,故可做定性分析参考。

如溶质中氨基酸组分较多或其中某些组分的Rf值相同或近似,单用一种溶剂展层(单向层析)不易将它们分开。

为此,在第一种溶剂展开后。

可将滤纸转动90度,以第一次展层所得的层析点为原点,再用另一种溶剂展层.即可达到分离目的。

[试剂]

1.甘氨酸溶液50mg甘氨酸溶于5ml水中。

2.亮氨酸溶液25mg亮氨酸溶于5ml水中。

3.蛋氨酸溶液25mg蛋氨酸溶于5ml水中。

4.氨基酸混合液甘氨酸50mg、亮氨酸25mg、蛋氰酸25mg共溶于5ml水中。

5.展层溶剂正丁醇:

乙酸:

水=4:

1:

5(V/V),摇匀后,放置半天以上。

取上层液备用。

6.显色液在100ml展层液中加入0.4g的茚三酮即可。

[器材]

1.新华滤纸。

2.针、线、尺。

3.毛细玻管及点样架,

4.电热鼓风干燥箱或2000W的电炉。

5.层析缸(高约30cm、直径约15cm,具磨口塞)及层析架。

[操作步骤]‘

1.画原线:

在长约20cm、宽约10cm的滤纸条上.距短边2.5cm处.用铅笔轻轻画一条线。

此线称为原线。

2.点样:

在原线上,从距纸的长边2cm处开始.每隔2cm用毛细管依次分别点上甘氨酸、亮氨酸、蛋氨酸和混合氨基酸溶液。

每一点的直径应不超过2mm。

3.层析:

将点样后晾干的滤纸挂入预先放入展层溶剂的密闭的层析缸中进行层析,滤纸的上端固定,有原线的下端浸入溶剂中,但原线必须保持在液面之上,以免氨基酸与溶剂直接接触。

4.显色:

在展层溶剂中加茚三酮显色剂。

经层析2-3小时后取出滤纸,直接在80℃左右烘3—5分钟,即出现紫红色的氨基酸斑点。

5.分别求出各氨基酸的Rf值。

[注意事项]

1.样品中含有盐分或其它杂质,以及点样过多,均会影响样品的有效分离。

2.显色反应受温度、pH、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要使实验结果能很好重复,必须严格控制上述条件。

样品中如含有大量盐破会使氨基酸不易显色,或显色点上出现白斑。

此外空气中的杂质如氨、硫化氢或酚等都会影响显色结果。

实验四酪蛋白的制备

[实验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

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

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酷蛋白就沉淀出来。

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酷蛋白。

[实验材料]

一试剂

1.牛乳。

2.95%乙酵。

3.无水乙醚。

4.0.2mol/L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5.乙醇—乙醚混合液:

乙醇:

乙醚=1:

1(V/V)

二器材

1.离心机。

2.抽滤装置。

3.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电炉。

5.烧杯(500ml)。

6.温度计。

[实验方法]

1.将100ml牛乳放到500ml烧杯中,加热到40℃,在搅拌下慢慢地加入预热到40℃、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00ml。

用精密的pH试纸或强度计调pH至4.7。

将上述悬乳液冷至室温,离心(3000rpm),10min,弃去清液,得酷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沉淀3次,离心(3000rpm)10min,弃去上

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乳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最后甩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4.将沉淀取出,摊开在表面皿上以除去乙醚,干燥后得酷蛋白纯品。

[结果处理]

准确称重,计算出每100ml牛乳所制备的酷蛋白量(g%),并与理论含量(3.5g%)相比较,求出实际的得率.

 

实验五酵母RNA的提取

原理酵母核酸中RNA含量较多,DNA则少于2%。

RNA可溶于碱性溶液,当碱被中和后,可加乙醇使其沉淀,由此即可得到粗RNA制品。

材料及试剂

(一)干酵母粉(市售)。

(二)0.2%氢氧化钠溶液;2gNa0H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0mL。

(三)乙酸。

(四)95%乙醇。

(五)无水乙醚。

(六)10%硫酸溶液:

浓硫酸(比重1.84)10ml,缓缓倾于水中,稀释至100ml。

(七)氨水。

(八)5%硝酸银溶液:

5gAgNO3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1,贮于棕色瓶中。

(九)苔黑酚—三氯化铁试剂;见实验三十三。

操作

(一)RNA的提取:

贸4g干酵母粉于100m1烧杯中,加入0.2%NaoH溶液40ml,沸水浴加热30分钟,经常搅拌。

加入乙酸数滴,使提取液呈酸性(石蕊试纸),离心10—15分钟(4000r.P.m)。

取上清液,加入95%乙醇30m1,边加边搅。

加毕,静置,待完全沉淀,过滤。

滤渣先用95%乙醇洗2次(每次约10ml),继续用无水乙醚洗2次(每次10ml),洗涤时可用细玻棒小心搅动沉淀。

乙醚滤干后,滤渣即为粗RNA,可作鉴定。

(二)鉴定:

取上述RNA约0.5g,加10%硫酸液5ml,加热至沸1-2分钟,将RNA水解。

1.取水解液0.5m1加苔黑酚—FeCl3试剂1m1,加热至沸1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2.水解液2m1,加氨水2ml及5%硝酸银溶液lml,观察是否产生絮状嘌呤银化合物①。

3.磷的测定(见实验三十二)。

实验六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凝胶电泳是研究该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一项重要技术,也是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片段的分析、分离、纯化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

以琼脂糖(agarosc)凝胶为支持介质的电泳已广泛应用于核酸研究中,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为DNA分子及其片段的Mr测定和DNA分子构象的分析提供了重要手段。

图5-5各种不同Mr及不同的DNA电泳图谱(示意图)

DNA的电泳原理与蛋白质的电泳原理基本相同(参看实验二十一原理部分)。

DNA分子在高于其等电点的PH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DNA分子在电场中通过凝胶介质而泳动,除电荷效应外,凝胶介质还有分子筛效应,与分子大小及构象有关。

由于DNA分子或DNA片段的Mr差别,电泳后呈现迁移位置的差异(见图5—5,5)。

当起螺旋的DNA转变成同一Mr,的开环或线状DNA时,电泳后迁移位置明显不同(见图5—5.1.2.3.4.5.6、7、8)。

琼脂糖凝胶电泳所需DNA样品量仅0.5一1ug。

若用很薄的平板型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则样品DNA量可低于0.5ug。

琼脂糖凝胶对DNA的分离范围较广,用各种浓度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分离长度为200bp至50kb的DNA(参见表5—1)。

琼脂糖凝胶电泳通常采用电流方向恒定的条件下进行DNA的分离。

长度达10000kb的更大的DNA可以通过电流方向呈周期比变化的脉冲电泳进行分离(见实验五十三)。

而分离小片段DNA(5—500bp)则需采用聚丙烯酰肤凝胶电泳,其分辨力极高,能分离相差1bp的DNA片段。

表5—1不同浓度琼脂檀凝胶分离DNA的范图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相比,操作简便、快速,制成的凝胶具有一定的硬度,支撑性能较强,因此,通常在进行DNA样品分析及A4r测定时多采用琼脂糖凝胶。

在测定小的DNA分子或片段的链长时才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

琼脂糖凝胶可用于垂直管型电泳,也可用于平板型电泳。

而用平板型电泳这一技术只有更多

的优点,因为可将多个样品与标准样品在同一块凝胶板上进行电泳,因此,各样品的出泳条件是完全一致的,便于对多种实验样品进行比较。

溴乙暖染色原理及其灵敏度:

溴乙唉(ethtdiumbromNe,简称EB)分子结构式如下;

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的最简便方法是利用荧光染料EB染色。

EB是一种扁平分于,它可以嵌入核酸双锭的配对碱基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红色荧光。

激发荧光的能量来源丁两个方面,一是核酸吸收254nm的紫外线后将能量传给EB,二是结合在DNA分子中的EB本身吸收波长为302nm和360nm的紫外线的能量。

来源于这两个方面的能量,最终激发EB发射出波长为590nm的可见光谱红橙区的红色荧光。

EB—DNA复合物中的EB发出的荧光.比游离的凝胶中的EB本身发射的荧光强度大10倍,因此不需要洗净凝胶中游离的EB也可以检测出DNA的条带。

若核酸量很少,而EB造成背景太深致使带型不清时,则需进行背景的脱色,它可检出10ng或更少的DNA含量。

ED可用于单锭(DNA或RNA)或双链核酸的检测,但染色体对单链核酸的亲和力相对较小,荧光产率也相对较低。

操作方法:

一、琼脂糟胶液的制备

称取0.7g(或1g)琼脂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100mLpH8.3Tris—硼酸-EDTA缓冲液[89mmol/LTris,89mmol/L硼鼓,2.5mmol/LEDTAl,瓶口扣一个小烧杯,置于家庭用小型高压锅内,加热冒出大量蒸汽时扣阀,维持8—10分钟,琼脂糖即可全部熔化于缓冲液小.取出摇匀。

即成为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