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088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案模板、教学设计、说课稿等等,想了解不同教育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educationalmaterial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juniorhighschoollessonplans,highschoollessonplans,lessonplantemplates,teachingdesign,lecturedrafts,etc.Ifyouwanttolearnaboutdifferenteducationalmaterialformatsandwritingmethods,pleasepayattention!

正文内容

  高中物理是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薄弱科目,首先在于它极强的理论性往往让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其次,动力学,电力学等分支科目较多,每个分支学类都有其相对应的理论公式繁杂难懂,容易混淆。

所以做好教案尤为重要。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推力、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重难点

  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会分析弹力的方向,能正确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3、理解形变概念,了解放_显示微小形变。

  

(一)观察实验

  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

  小车:

由静止→运动

  弹簧:

被拉长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

  竹片:

发生弯曲

  砝码:

处于静止状态

  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

  钢片:

发生弯曲

  物体:

被推开

  

(二)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弹力的概念:

  (三)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必要条件);

  

(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条件)

  _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触的物体上.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形变的其他物体.

  图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小球与斜面及挡板间都有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斜面接触处,小球与挡板接触处都会产生弹力.而图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竖直挡板间,虽然小球与竖直挡板相接触,但在接触处没有相互挤压趋势,因此小球与竖直挡板间不会产生弹力.

  (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

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五)弹力的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1)弹力方向的判定步骤:

  明确产生形变的物体--找出使该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确定该物体产生弹力的方向.

  

(2)常见支持物的弹力方向:

  平板的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曲面的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支承点的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绳索的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的方向.

  (六)形变的种类

  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总结:

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七)例题分析

  例1: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

  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练习1

  分析:

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

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2按下列要求画出弹力的方向

  

(1)搁在光滑竖直墙与粗糙水平地面间的棒在A,B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3)

  分析

(1)棒在重力作用下对A,B两处都有挤压作用,因A,B两处的支持物都为平面,所以其弹力垂直平面分别向上和向右.

  

(2)搁在光滑半球形槽内的棒在C,D两处受到的弹力(图1-14);

  分析:

棒对C,D两处有挤压作用,因C处为曲面,D处为支承点,所以C处弹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沿球半径指向球心;D处弹力垂直跟它接触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垂直棒斜向上.

  (3)用细绳悬挂、靠在光滑竖直墙上的小球受到的弹力(图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挤压墙壁,拉引绳子,所以墙产生的弹力垂直墙面指向球;绳子产生的弹力沿着绳子向上.

  (八)课内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书受的重力.能不能说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

为什么?

  

(2)停放在操场上的篮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

施力物体各是什么?

各个力的方向如何?

  (3)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图1-10中的四种样子,其中哪个图画得对?

  (4)如图1-11所示,用两根绳子把一个物体挂在天花板上,这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指出施力物体,并把力的方向表示出来.

  (5)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挤压,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吗?

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

  (九)课堂总结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训练与应用”第1、2、3、4题。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2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

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

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

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

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

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方法是:

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

线速度的方向。

方法是:

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

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

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

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动画

  情景:

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达式。

  演示1:

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

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

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讨论、实验、交流、小结。

  识别:

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观察分析:

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

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

  算一算:

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活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实验:

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

  释疑:

评判地球与月亮之争。

  小结:

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环节,通过观察对比,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环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

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演示]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

  [结论]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言]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环节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观察讨论]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提出问题]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

(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质点在任何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呢?

  第三环节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

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

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问题]怎样定义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引导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线速度定义:

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

单位:

m/s(米/秒)

  [问题]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

  2、通过投影仪观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

  [结论]线速度方向:

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景]打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察它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问题]怎样描述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多媒体动画:

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角速度定义:

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公式:

单位:

rad/s(弧度/秒)

  第四环节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1、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2、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

  3、提供壁挂式钟,刻度尺,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算一算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并交流计算的方法;根据钟表各指针的行走特点,找出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4、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黄沙,演示交流,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

(将沙子倒在玻璃板上,让快速转动的玩具小车的车轮与沙子接触,观察车轮边缘沙子飞出的情形)

  5、评判地球、月亮快慢之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知道了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习了如何运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和公式分析、计算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略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3

  涡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

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者知道学生阅读.什么是涡流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涡流和自感一样,也有利和弊两个方面.教学中应该充分应用这些实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方案

  一、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可用事物或图片)

  提出问题:

为什么它们的铁芯都不是整块金属,而是由许多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

  引导学生看书回答,从而引出涡流的概念:

什么是涡流?

  把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或者让它在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块内将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金属块内自成闭合回路,很象水的旋涡,因此叫做涡流.

  整块金属的电阻很小,所以涡流常常很大.

  (使学生明确:

涡流是整块导体发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定律.)

  二、涡流在实际中的意义是什么?

  ⑴为什么电机和变压器通常用相互绝缘的薄硅钢片叠合而成,就可以减少涡流在造成的损失?

  ⑵利用涡流原理制成的冶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炉有什么优点?

  电学测量仪表如何利用涡流原理,方便观察?

  提出上述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三、作业:

让学生业余时间到物理实验室观察电度表如何利用涡流,写出小文章进行阐述.

  2021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

0.2千米=______厘米。

(答:

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

(答:

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

”的内容。

提问:

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

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

“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

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

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

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

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

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

“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

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

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

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

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

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

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

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

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

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