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081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连城、永安、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命题人:

永安一中许海涛连城一中林柳漳平一中王彩虹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

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唯一因素

2.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

D.对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

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

D.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

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5.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6.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

C.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

7.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

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

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

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

8.要使一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  )

A.生产者和人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9.如图是某养殖鱼类种群的有关曲线。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b、c、f点种群都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C.a点和e点的增长速率与c点对应

D.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

10.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些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爬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

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

A.共生B.竞争C.寄生D.捕食

11.2015年6月,福建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2016年的9月,有关官员检查时发现该处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B.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

C.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

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

A.人口爆炸、资源枯竭、土地沙化B.地震、火山、水灾、旱灾

C.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

14.下列实例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A.大兴安岭的红松林B.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C.一片草原上的昆虫和小鸟D.一个湖泊中的藻类、鱼类、蚌等全部生物

1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同一种动物只能占据一个营养级B.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C.同一营养级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D.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通常指绿色植物

16.农民在农田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  )

A.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群落的自然演替方向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7.在碳循环中,CO2通过哪些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

①蒸腾作用②分解作用②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③⑤

18.某地森林发生局部火灾后,不久许多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  )

A.传递信息的功能  B.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 D.无限的自动调节能力

19.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

A.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作用产量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信号提高牛羊的繁殖率

C.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延长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以提高麻皮产量

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B.植物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

21.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

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

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

22.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

采取这种办法引起种群密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改变昆虫的性别比例B.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C.降低昆虫的出生率D.抑制昆虫的性成熟

23.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释放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24.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捕获总鸟数

麻雀

黄鹂

第一次捕捉

100

46(标记后放生)

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

102

42(其中6只标记)

36(其中9只标记)

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

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

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

D.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所以计算的结果偏小

2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

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

26.下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

B.若某条件引起种群乙变为曲线丙所示情况,则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的是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C.一般情况,气候是影响曲线中ab段波动的外界因素之一

D.曲线甲可用于表示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27.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建立植物园、动物园等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8.如图为某桑园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和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引入七星瓢虫后,蚜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

B.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桑园中蚜虫的年龄组成

C.b点时,七星瓢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七星瓢虫与蚜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29、如图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

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

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

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

30.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上升D.豹种群的抗疾病能力下降

31.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

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3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来自地球以外,但是也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原核生物和部分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

D.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分解者,原核生物也可能属于生产者

33.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3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

C.照射到生产者上的太阳能是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若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它们的能量关系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3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往返

36.某同学做了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B.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C.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元素

D.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唯一因素

3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分解者可以促进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

B.能量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该生态系统,通过热能的 形式输出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在过程④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绿色植物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中,直接参与碳循环的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38.下列关于生态缸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缸的密封性越差,其生物死亡就越快

B.生态缸中放入较多的小甲鱼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C.生态缸制作完成后,放在光线良好但不是阳光直射的地方

D.生态缸中的生物之间最好不要有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39.下列有关生态学原理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孔雀开屏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单向的

C.群落内部存在的负反馈调节,对群落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D.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0.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

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生物(植物、田鼠、蛇)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

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净生产量

A

2.48×1011

2.00×1011

1.20×1010

3.60×1010

2.12×1011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1×106

C

7.46×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3×107

据表分析,推断错误的是(  )

A.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A、B、C构成了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48×1011J(hm2·a)

D.该农田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20%

二.非选择题(4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

请分析回答: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

若选取面积为10m2的样方5个,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株/m2。

(2)如图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λ值变化曲线。

分析可知,在0~2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

(3)某研究所对该生态系统某一段河流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②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型。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因为在此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每空1分,共7分)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问题:

(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演替,人类的干预活动能(填“加快”或“减慢”)该湿地群落向陆地群落演替的进程,近水缓冲区群落能代表区群落形成的早期状况。

(2)芦苇只分布在核心区,说明该湿地群落存在结构上的差异。

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

政府将该湿地发成旅游景区,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3.(每空1分,共12分)如图为碳循环过程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在碳循环过程中,碳以_________形式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含碳有机物返回无机环境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实现“低碳”生活,则必须抑制过程。

(2)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主要与图中________(填序号)的复杂程度有关。

(3)图中绿色植物在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能够开花,这是利用生态系统信息种类中的__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解者分解植物的残枝败叶产生的能量供______利用,产生的无机盐供__________利用。

(5)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此生态系统时,发现该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资源构成了稳定的食物关系:

鼠吃灌木种子,蛇捕食鼠,猫头鹰捕食蛇和鼠。

在该生态系统中鼠和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若蛇种群数量大大下降,猫头鹰种群数量短期内将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如果猫头鹰的食物1/5来自蛇,若猫头鹰增重1kg,则至少消耗种子_____kg。

44.(每空2分,共14分)图甲是我国生态学家对一个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cm2·a),图乙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植食动物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总量。

该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

(2)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是实现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功能的基础。

(3)该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时,能依靠____________能力来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

(4)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植食动物所摄入的全部能量,D表示植食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C表示____________。

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填生理过程)来实现的。

“连城、永安、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答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每空1分,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每空1分,共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每空2分,共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城、永安、漳平一中”三校联考

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B

D

D

C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D

D

D

D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C

D

D

D

B

D

B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C

C

A

B

D

A

C

C

B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41.(每空1分,共8分)

(1)随机取样(n1+n2+n3+n4+n5)/50

(2)20

(3)①B②出生率=死亡率

③增长④N/2种群增长量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42.(每空1分,共7分)

(1)初生减慢核心

(2)水平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

(3)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直接

43.(每空1分,共12分)

(1)二氧化碳③呼吸作用(细胞呼吸)④分解作用⑤

(2)②

(3)物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分解者生产者

(5)捕食和竞争增加45

44.(每空2分,共14分)

(1)大于0.85

(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缺一不可)

(3)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

(4)植物动物用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