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17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docx

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

2014年公需课论述题10题的论述解答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能力论述题(前五题解答)

一、“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不正确,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

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即把道德修养纳入健康范畴,其主要内容包括:

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追求“大健康”的时代,人类追求的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全面健康。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身体没有生理疾病就是健康。

这种传统的健康观显然已经过时了。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的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还包括有良好的德行。

如果一个人心理畸形、心态扭曲,显然不属于健康的人。

而要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德行,诚信必不可少。

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诚实守信,承认和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一种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健康心理的表现。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讲诚信,做到真诚、诚实,守承诺、讲信用,才是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也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二、中国人常常说“同行是冤家”,教师行业中也存在相互轻视现象。

请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2.该心理障碍对教师会造成哪些危害?

3.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答:

1、排斥、嫉妒心理。

2、这样会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而且会严重影响到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及评估能力。

这种心理不仅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同为教师的那些同事。

不管是谁,都不能因为某些极端的心理,而去无情地残害生灵。

俗话说得好,上天也有好生之德,更何况我们这一些普通人呢?

另对教师之间会不得于教学问题的探讨、解决,只会不断加深彼此间的隔阂。

3、从内心深入摒弃消极思想,比如“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同等是冤家”这些想法是消极的,只有积极向上、勇于不断创新才能屹立于同等、同事之首,成为他们赶超的目标。

快乐在才待每一天。

三、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地位和收入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存在自卑心理。

请问:

1.联系工作实际,阐述教师自卑心理的种种表现。

2.教师如何自我克服自卑心理?

答:

1、

(1)地位低的自卑感:

很多人虽然口头上总在夸奖教师的默默无闻,蜡烛精神,但实际上认为只有妹本事的人才选择当教师;

(2)办事难的自卑感:

当今社会无论办什么事,都得找门子,拉关系,进行互惠交易。

而教师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用来与人交换的资本,因此教师出门办事难,甚至在学校内部办事也不易,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从而使许多教师寒心、伤心,苦恼不已。

(3)社交技能差的自卑感:

由于工作的限制,教师的社交技能不仅差,而且头上悬有“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许多别人认为正常的社交技巧,教师都不能适应,很难适应时下的社交场合。

(4)双重人格的自卑感:

人们认为教师是为人师表的人,是“人之楷模”,是君子。

教师在师范学校受训时也是这样被教诲的,因此他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应该是君子。

社会上一般人对教师寄予的期望都很高,在普通人身上不当回事的事(如说粗话),教师一旦做了则会受到非难。

只要如此一味地把教师理想化,或是以理想的眼光看待教师,那么教师就绝不能在学生面前、在公共场合暴露缺点,这是难以办到的。

这样,教师无可奈何,势必只能充当伪善者。

  2、首先,要采取正确的对待自卑的态度,建立积极的合理的自我评价观念。

善于发掘自己的心理特长,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这些优势和潜力,人人都会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在这方面,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整自己的主观需要,充分认识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

  其次,教师要修正理想中的我,改变不合理信念,也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水平,努力使理想自我的内容符合现实自我所能作出努力的程度。

同时还要改变思维方式中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这实际就是一种认知改变的过程。

  第三,补偿与升华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如果在某些方面自觉不足,他可以通过有条理的努力来进行补偿,也就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补偿作用。

教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也应通过相应的补偿,提高自己的进取心与工作积极性,从而使事业有成。

第四,人际交往也是消除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

自卑感的人往往缺乏人际交往,缺乏情感交流,缺乏社会支持。

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教师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或是交往面窄,或是交往数量有限。

其实,教师一旦在社会交往中,参照公认的一些社会价值标准来衡量自己及职业,并不悲观,反而体现了其职业的神圣和伟大,同时也体验着人类社会给予他的丰厚回报。

特别是目前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这就需要教育的努力,更需要教师的奉献,因此,教师作用是巨大的。

教师人际交往的加强,一方面有助于克服自卑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对教育、教学及个人生活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请心理专家帮助解决,是及时有效解决自卑问题的重要途径。

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帮助有心理问题的教师改善认知,恢复心理平衡。

因此,教师要学会请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四、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调查表明,专业技术人员高达70%人员处于亚健康状态,教师也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众多调查表明,教师亚健康比例是非常高的。

1.结合您工作实际,谈谈您认为造成教师亚健康的原因?

2.教师如何摆脱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答:

1、

(一)个人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是不少中学教师形成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因素:

(1)心理压力: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行业已成为一种“高压力”职业。

(2)竞争压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新技术不断地取代旧技术、技术贬值、知识老化加速。

一些教师原来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们感受到经验贬值、观念落伍的威胁,加之频繁的评估、晋级、职称评定等工作使教师工作随时处于竞争之中,这些都可能产生持续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3)角色期望压力:

教师是被罩上了许多光环的职业,但教师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往往不能满足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的需求。

这时人们往往将矛头指向教师,认为教师失职或能力欠缺。

这些指责加剧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更易衍生出亚健康状态。

(三)职业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强度也在不断增加。

有的教师感觉教学任务太重,还有的教师感受到因职称晋升要发表论文带来压力。

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教师睡眠不足。

还有的教师经常在双休日加班。

许多教师常年超负荷地带病工作,难得有闲暇时间休息。

目前,由于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人事、工资、住房、教学等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快,给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形成新的压力,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的健康水平。

2、树立新观念来摆脱

教师由于工作劳累、睡眠不足、压力较大等原因,身体经常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精神与体力上的透支,容易造成亚健康状况。

要想摆脱亚健康的困扰,应树立科学的健康新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会经营健康。

应坚持每天花时间,这是一种很划算的健康投资,储存健康,零存整取,大有收益。

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有关调查证实,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钱,可以减少36元医疗费用的开销。

正确调节健康。

树立积极健康的观念,身体偶尔出现不适,经过休息调节很快就会恢复。

因此,不能盲目地服药,也不必过分恐慌,否则会使自己难以从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健康不利。

保持乐观心态。

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也是一种健康的情绪,它会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有利于脑部轻松。

要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工作和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化解竞争和压力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加强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真正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为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个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材料分析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

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

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

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

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

问题:

1.上面的案例说明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效应?

2.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3.在我们工作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心理规律?

答:

1、案例说明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鲶鱼效应”。

2、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

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

鲶鱼效应的根本就是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而应用鲶鱼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应用好鲶鱼型人才。

如何对鲶鱼型人才或组织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是管理者必须探讨的问题。

由于鲶鱼型人才的特殊性,管理者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来管理鲶鱼型人才,已有的管理方式可能有相当部分已经过时。

因此,鲶鱼效应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管理者掌握管理的常识,而且还要求管理者在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够让鲶鱼型人才心服口服,才能够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3、运用“鲶鱼效应”,实施竞争机制开展课堂教学,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精神、进取精神和成就感等。

(1)、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由于要竞选成功,你就必须比其他同学游得更快,使自己率先成为一条“鲶鱼”。

由于还面临着新一轮的竞争,新的“鲶鱼”还将不断涌现,因此,虽然自己已经成为了“鲶鱼”,游的速度却不能有丝毫的放慢。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

实施班干部竞选制,班主任必须适时地加以引导,从而保证机制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2)、挖掘学生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榜样,不断制造各方面的“鲶鱼”。

明人冯梦龙曾说: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现代教育家也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因此,一旦发现了学生的闪光点,我就会毫不吝啬地适度地进行表扬,树立榜样,制造“鲶鱼”,使其他同学在各种“鲶鱼”的带动之下,奋勇争先,力争上游,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最近,珂洋同学的学习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信不久,她的各方面学习都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3)、在活动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制造班集体大“鲶鱼”。

一个班集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使自己的班级在年级或全校中居于领先地位,成为引领一个年级或全校班级的一条“鲶鱼”,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能游得最快,能迅速地脱颖而出,并由此不断激发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要做到这一点,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各种集体活动中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4)、适时调整班级座位、优化组合,使同学们感到“鲶鱼”就在我的身边,感受到“鲶鱼”的快速游动给自己带来的竞争压力,从而激发自己强烈的竞争意识、超越意识——“你行我也行”“你能我也能”;使同学们感受到如果自己不努力地向前游,那么最终将被“鲶鱼”吃掉。

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论述题(后五题解答)

一,请举例说明我国近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就此谈谈科学研究的特点及意义?

答:

1.科技成就:

青藏铁路、神舟载人航天、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首台全部采用国产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空间环境监测网建成“子午工程”创世界第一、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歼-15战机完成航母起降飞行、导航卫星成功发射16颗北斗完成亚太地区全覆盖以及神舟飞船系列、嫦娥一号等航空航天科技;袁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细菌培养。

军事科技上:

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其余科技上:

很多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高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领先世界,但基础科技水平还是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

2:

科学研究特点及意义

特点:

第一,继承性。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向上攀登。

第二,创新性。

是科研工作的核心,科学发展的前提。

意义:

第一,创造学术价值。

第二,推动技术进步。

第三,促进社会发展。

二,人们常说科学是一柄"双刃剑",请谈谈您对这句话的理解,试举例说明。

答:

科学和技术自从17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科学是人类探求客观规律的活动.这个定义除蕴涵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外,同时说明,科学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尤其是像科学这样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旦不再是自发的行为,就和技术一样,也体现着人的目的,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客观规律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既可以造福人,也可以危害人,比如电,它既可以优化人的生活,又可以摧残人的生命.当科学活动具有了实用目的之后,就既有利用和发扬或者避免和弱化客观规律造福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又有利用发扬或者避免或弱化客观规律危害人类之功能的那一面.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在一个具体科学活动中往往是一致的.因为造福自己与危害他人往往是同一个过程,一方是另一方的条件.即使只是为了造福人类,有时也难免带有副作用.比如,科学发明出了肥料,农药,目的是造福人类,但肥料,农药使粮食,菜,果,甚至饲料,肉类蛋类都会浸染上某些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功能从客观意义上说是必然的,科学技术活动就只能尽量规避和抑制其负作用,而不可能彻底消除它.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比如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国家,民族,每一个利益群体从根本上说都在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削弱和侵夺对方利益,所以,人类历史上就充满了这样的现象,即有些利益集团有时候会故意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危害人类的功能去对付对方,指示或组织科学家制造出枪炮杀害人,制造出药物毒害人.原子弹的发明成功,便是这一目的促成的结果.

科学界关于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我以为要发展科学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从主观上不断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以往的科学,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出于有目的的自觉认识,其主题都是朝着启发技术和引导

技术的方向,帮助技术确定"可以干什么".由于技术先天地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因此,往后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指导技术"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转变为规范技术"不可以干什么"这个主题上来,即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

三、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请谈谈您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开学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普及?

答:

对科教新国的理解:

1,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推动生产力发展出现质的飞跃.

2,科教兴国,科技立国是世人的共识.2001年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出台了许多新的举措,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具体有日本,欧盟,美国的计划见《导与练》P104),知识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决定着各国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尊严.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适应时代要求的.

3,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是关键.科学的精神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创新浪潮此起彼伏.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经济结构,生产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变革,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开学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普及?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

科学教学不能过于强调信息的积累,而应该对科学的思考方式和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实际上就意味着小学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关于生活和世界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态度。

关于这一点,恰恰与最新颁布实施的《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不约而同。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教育在实践上对此有所体现呢?

这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们所要面临的、必须解决的课题。

“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比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

”我想,施瓦布的这句话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暗示:

应该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和先进教学理念贯穿在科学教学的始终,切切实实地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以此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首要前提在于转换教师的教学观念。

《科学》是一门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的课程。

而科学探究则是以学生自主活动、收集、分析材料、归纳结论为主要活动目标的。

教师必须首先从理论认识的层面上对此有所把握和感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的根本特征是“教师教”(teacherteachessubjectmatter)。

在这样的体制下,教师担纲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教师成了课堂的主角,一切教学安排,学习环境的创设主要考虑如何有利于教。

而科学探究,重要特征是“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关注过程、淡化结果”,它体现了最基本的“学生学”(learnermasterlearningtasks)。

所以,实施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首要前提是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具体来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必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而不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搭一个学习的“脚手架”,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注重教学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学习资源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教师要极其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

二、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要求教师进行恰当合理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除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外,应更侧重于学生能够学到受益终生的学习品质和能力。

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记一些呆板的知识片段,摈弃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否则学生一切积极思维,质疑讨论、探究活动无用武之地,实际上也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剥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权利。

教师应该设计不同形式的探究式学习,如“自主解决问题式”“案例—归纳式”等,实施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造力三位一体的教学,同时教师应创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将教材与现实生活、本地自然环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广阔的领域自主探究,全面促进学生能力和人格的双重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活动才是实现认知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源泉。

每一册的科学教材中都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探究活动,如在学完“为什么会降水”后“探究动物行为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学习“电路的连接”后“探究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等。

在这样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严师,更是拓展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导师。

三、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成败落实在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细节指导上。

在第一次接触《科学》新教材时,很多学生往往受传统教育或其它课程的影响,还处于依赖教师、依赖课本的阶段,对于学习上的自主探究、主动探究更是显得陌生和无所适从,对此教师必须注重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细节指导,减少和降低学生参与科学科学探究的障碍和困难。

教师对科学探究的指导主要渗透在以下五个基本过程之中:

①对新现象、新知识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开展讨论;②应用已有的知识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③运用各种实验方法获取资料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④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比较切合实际的结论;⑤将探究结论与他人合作交流等。

在探究初期,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的勇气,必要时可以参照课本提供一些探究的素材,帮助设计一些简单的探究问题。

再深入下去,教师可以从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探究成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进行精心安排谋划。

《科学课程标准》所例举的那些科学教学案例,教师如果好好学习、研究的话,对于自己应该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四、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后科学探究,千万不能让它成为一句托辞。

美国的FOSS教材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地方:

它为每一个单元设计了配套的《科学故事》,为学生选择了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在每一个单元的每一个活动之后设计了“拓展性研究”版块,同时为学生的拓展性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借助这样一种途径,FOSS希望能够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经历从教室以及工具箱的限制中散发出来,便于学生将自己感兴趣而课堂上又无法进行的活动开展下去。

在很多的科学课堂上都出现过学生积极探究、深入探究但课堂时间却有限的现象。

我们这所以将之称为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究其本质而言,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停不下来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在真正地学习科学、研究科学。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现实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这种探究热情。

有教师提出,是否能够将一周内的科学课连续排在一起,这样学生就有较为充裕的学习时间了。

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我们觉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类似于FOSS的拓展性研究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毕竟科学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也不可能将所有相关的内容一一准备齐全。

只要教师能够把学生的课后研究落实到位而不将它当做一句空话,那么有关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里所指的课后研究包括了阅读、参观、上网等多种科学学习形式。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课后研究要比相对封闭的课堂研究更具挑战性,更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讲,绝不能让课后探究成为一句托辞。

四、科研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所要遵循的、有效的方式、规则和程序,试举出1-2种科研方法,并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如何用这些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答:

观察法在中学课题评价中的运用。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教学评价意义重大,教学评价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对学生评价的措施与方法是: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通知明确提出使用教师观察法对学生的学习实施评价。

笔者尝试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教师观察法的概念作如下阐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行为的具体表现,对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程度进行评价,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