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226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案例分析.docx

金融学案例分析

作业:

请阅读下列案例,任选2个案例,围绕每个案例的分析要点(可以不局限于案例后的分析要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每个案例分析不少于800字。

在案例分析中,应该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案例一

一国四币:

独特的货币文化现象

当政治上的“一国两制”在中国取得重大突破时,经济上的“一国四币”即人民币、港币、澳门币及新台币早已在两岸四地相互流通,这种新的经济文化现象,是很具有独特性的。

据有关资料,目前在大陆流通的港币现金已超过150亿港元,占香港货币发行总量的30%左右。

而从台湾涌向大陆和香港的资金高达600多亿美元,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新台币流到大陆,已在福建等地流通。

由于受90年代末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元、澳门元与币值稳定的人民币关系十分密切,除金融机构相互挂牌外,形成了地域性的如珠江三角洲一带互为流通使用的局面。

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接受港元、澳门元的店铺随处可见。

内地城乡居民为了使自己拥有的货币收入分散化以及投资或收藏等原因,他们也都以拥有港币、澳门元及新台币为荣。

与此同时,人民币在香港、澳门已进入流通领域,在这些地区,越来越多的人以人民币为“硬通货”及结算货币。

在香港或澳门的街头上,除银行外,还随处可见公开挂牌买卖人民币的兑换店。

更有趣的是,香港、澳门大多数的商店、饭店、宾馆等很多消费场所都直接接受人民币,一些商店门口甚至挂上“欢迎使用人民币”的牌子招揽顾客。

台湾也同样出现了人民币的流通现象,许多人将人民币作为坚挺的货币来看待,台湾警方已视伪造人民币为非法,不少台胞回大陆探亲后,都带着人民币回去使用或留作收藏纪念。

案例分析要点:

1.这种独特的货币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这种货币现象对大陆、港、澳、台四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这种现象会长期发展下去吗?

会否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对金融、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采取什么对策。

案例二

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

1998年4月6日,美国花旗银行(Citibank)的母公司花旗公司(Citicorp)和旅行者集团(TravelersGroup)宣布合并,这一消息给国际金融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这次合并之所以引入注目,不仅仅是因为其涉及1400亿资产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一次合并,更重要的在于,一旦这次合并得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批准,合并后的实体将成为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于一身的金融大超市,从而使“金融一条龙服务”的梦想成为现实。

花旗公司原为全美第一大银行,1996年美国化学银行和大通曼哈顿银行合并后,屈居次席。

旅行者集团是—家总部设在纽约的老字号保险金融服务公司,是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中的一员。

早期以经营保险业为主,在收购丁美邦经纪公司后,其经营范围扩大到投资金融服务领域。

1997年底又以90多亿美元的价格兼并了所罗门兄弟公司,成立了所罗门---美邦投资公司,该公司已居美国投资银行的第二位。

至此,旅行者的业务已包括投资服务、客户金融服务、商业信贷和财产及人寿保险业四大范围。

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命名为“花旗集团”(Citigroup)。

旅行者集团首席执行官斯坦福·韦尔和花旗公司董事长约翰·里德同时担任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

根据协议,旅行者集团的股东将以l股换新公司1股,花旗公司的股东将以l股换新公司2.5股的方式获得新公司的股份。

合并完成后,原来的两家公司特务持新公司股份50%。

根据两家公司原来的财务及业绩计算,新组成的花旗集团1997年的资产为7000亿美元,流通股市值超过440亿。

以市值而言,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新组成的花旗集团将集中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消费者信贷、信用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及地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等业务。

韦尔说,新集团将成为一家经营全球多元化消费者金融服务的公司,一家杰出的银行,一家全球性资产管理公司,—家全球性投资银行及证券交易公司,一家具有广泛经营能力的保险公司。

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即将合并的消息在世界金融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欧、日对此极为不安,欧洲舆论呼吁欧洲金融界尽快采取类似的兼并行动以防止美国金融界独霸全球;日本认为,花旗集团的出现使日本中小银行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压力,同时也将冲击亚洲金融界。

可以预料,花旗集团的出现将在美国乃至世界的银行与金融服务公司之间引起新一轮的兼并和合并浪潮,从而形成更多业务广泛的金融集团公司。

案例分析要点:

1.你认为有哪些原因促使花旗公司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

2.金融业间的并购重组会产生哪行影响?

3.金融业的并购,在中国是否可行,为什么?

中国的现状、未来趋势、政府的监管。

案例三

塞尔维亚的通货膨胀

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在卢纳商店,一个巧克力棒值600万第纳尔。

短短的一则通告指示:

“物价提高90%。

”这家店在世界其他地方只能算一个小本经营店,要不是店里的电脑不能处理三位数变动,物价甚至应该上升100%。

到现在为止这是经理Nikolic先生3天内第二次提高价格。

他用拖把挡住门,以防止讨价还价的顾客进来。

电脑在标签纸上打印出新价格。

经理和两个助手忙着把纸撕下来并粘到货架上。

他们以前是把价格直接贴到物品上,但物品上贴了这么多标签,让人很难弄清哪个是新标价。

4个小时之后,拖把从门口拿走了。

顾客进来,搽搽眼睛看着标签,数上面有多少个零。

当电脑打印出另一种商品价格时,Nikolic本人也看着,这是一台录像机。

他自言自语:

“是几十亿吗?

”准确地说是20391560223第纳尔。

他指着自己的T恤衫,T恤衫上印着一个词“不可思议”,这句话是对塞尔维亚经济的绝妙写照。

“这简直是疯狂”他说。

除此之外你还能如何描述它呢?

自从国际社会实行经济制裁以来,通货膨胀至少每天是10%。

如果把这个数字换算成每年的比率则会有15个零——高到没有任何意义了。

在塞尔维亚,在凯悦酒店1美元换到1000万第纳尔,在共和国广告上急需用钱的人要换1200万第纳尔,而在贝尔格莱德地下社会控制的银行里要1700万第纳尔换1美元。

塞尔维亚人抱怨说,第纳尔和卫生纸一样不值钱。

但至少在目前,卫生纸还很多。

据说隐蔽在贝尔格莱德一条道路后面公园中的政府印钞厂正在一天24小时印制第纳尔,以力图与加速的通货膨胀保持一致,反过来无止境地印第纳尔又加速了通货膨胀。

相信只要发钱就能安抚反对者的政府需要第纳尔来为关门的工厂和机关中不工作的工人发工资。

它需要钱购买农民的农产品。

它需要钱为走私掠夺和其他避开制裁的方法筹资,以便运进从石油到Nikolic店里的巧克力棒的每一种东西。

它也需要支持兄弟的塞尔维亚人在波黑和克罗地亚打仗。

一位外汇交易者拿着500万张价值8亿第纳尔的钞票说:

“这些钞票是刚印出来的。

”他说,他从一家私人银行得到这些钞票,私人银行是从中央银行得到的,而中央银行得自于印钞厂——这是把黑市和财政部联系在一起的一条罪恶管道。

“这是集体疯狂”,外汇交易者一边说,一边诡异地笑着。

 

案例分析要点:

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通货膨胀发生后,社会上哪些人是主要的受害者?

3.作为普通的社会一员,我们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4.政府应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案例四

9.11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2001年9月11日,恐怖组织对美国世贸中心大楼的袭击,不但使美国的航空与保险业陷入困境,而且也扰乱了美国支付与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企业与个人对流动性的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不确定性的增加和资产价格的下降也削弱了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意愿,这一切,对已陷入衰退的美国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9.11事件”对经济复苏的不利影响,美联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以图恢复市场信心和保证金融与支付体系的正常运行。

下面是美联储为“9.11事件”所采取的六大措施。

首先,美联储通过其在纽约的交易中心以回购协议的方式为市场注入大笔资金,2001年9月12日,美联储持有的有价证券金额高达610亿美金,在此之前,美联储日平均证券余额仅为270亿美金。

第二、美联储通过再贴现直接将货币注入银行体系。

9月12日的再贴现余额高达450亿美金,远远超过在此之前的5900万美金的日平均余额。

第三、美联储联合通货监理局(OCC)劝说商业银行调整贷款结构,为出现临时性流动性问题的借款人发放专项贷款。

并声称,为帮助商业银行实现这一目的,美联储随时准备提供必要的援助。

第四、由于交通运输问题妨碍了票据的及时清算,美联储于9月12日将支票在途资金扩大到230亿美金,几乎是此前日平均金额的30倍。

第五、美联储很快与外国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对已有的货币互换协议,也扩大了其协议的金额。

最后,在9月17日清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又进一步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利率定为3%,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同日晚些时候,纽约股票交易所重新开业。

案例分析要点:

1.美联储的上述六大政策各有不同,各有什么目的?

2.美联储通过哪些手段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增加货币供应量对一国经济有何影响?

3.政府应如何动用货币等金融手段来调控经济?

案例五

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零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银行,因而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

它是在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托投资公司的基础上,吸收了40多家新股东后成立的。

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

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如此一家银行,为什么开业不到三年,就被迫关闭了呢?

事实上,早在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成立海南发展银行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挽救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1993年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

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决定成立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

据统计,合并时这五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

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困境。

1997年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但是合并后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向股东发放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

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

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成立时的16.77亿股本在建行之初,甚至在筹建阶段,就已经以股东贷款的名义流回股东手里。

海南发展银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并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开业的。

但仅在1995年5月至9月间,就已发放贷款10.60亿元,其中股东贷款9.2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6.71%。

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贷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金到账后1个月内,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带走;拿来多少,带走多少”。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由于上述原因,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誉差。

在有关部门将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之后,公众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出现丁挤兑行为。

持续几个月的挤兑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

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拨了34亿人民币抵御这场危机,但只是杯水车薪。

为控制局面,化解金融风险,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宣布1998年6月21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

从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起至其正式解散之日前,由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

其中包括:

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原海南发展银行的财产,制定、落实原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方案和债务清偿计划。

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

由于公众对工行的信任,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存工行,现金提取量不多。

案例分析要点:

1.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

2.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经验教训。

3.政府应该如何处理金融机构倒闭,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案例六

英国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一、背景资料

1、巴林银行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

当然它也得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

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切尔特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 银行。

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

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

英国皇室。

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

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巴林银行集团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素以发展稳健、信誉良好而驰名,其客户也多为显贵阶层,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该行成立于1762年,当初仅是一个小小的家族银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业务全面的银行集团。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二)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四)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上海也设有办事处,曾经一度希望在中国拓展业务。

然而,次年的一次金融投机彻底粉碎了该行的所有发展计划。

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因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

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

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

这样一家业绩良好的银行,为何在顷刻之间遭到灭顶之灾?

2、里森其人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

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

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许多问题。

使工作有了起色。

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许可以在海外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务。

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二、事件过程

前奏

无论做什么交易,错误都在所难免。

但关键是看你怎样处理这些错误。

在期货交易中更是如此。

有人会将“买进”手势误为“卖出”手势;有人会在错误的价位购进合同;有人可能不够谨慎;有人可能本该购买六月份期货却买进了三月份期货,等等。

一旦失误,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在出现这些错误之后,银行必须迅速妥善处理,如果错误无法挽回,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该项错误转入电脑中一个被称为“错误帐户”的帐户中,然后向银行总部报告。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帐户。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帐号,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帐号必须是五位数,这样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便诞生了。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报告。

“88888”错误帐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存于电脑之中。

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

“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帐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帐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经过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

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手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手,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

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手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

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手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在这个帐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

数天之后,更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注:

里当时年薪还不到5万英镑)。

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另一个与此同出一辙的错误是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犯的。

乔治与妻子离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并开始自暴自弃,里森喜欢他,因为乔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员之一。

但很快乔治开始出错了。

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将乔治出现的几次错误记入“88888帐号”对里森来说是举手之劳。

但至少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

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帐号后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们追加保证金,他们会计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赔进多少。

“88888”帐户也可以被显示在SIMEX大屏幕上。

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帐户,但其前提当然是这些失误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也不是太大,但乔治造成的错误确实太大了。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他当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权利金。

若运气不好,日经指数变动剧烈,此交易将使巴林增大损失。

里森在一段时日内做得还极顺手。

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号帐户亏损的600万英磅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

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除了为交易员遮掩错误,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每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用于清算记录的电脑屏幕故障频繁,无数笔的交易入帐工作都积压起来。

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藏这些失误。

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帐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

事实上,里森当时所作的许多交易,是在被市场走势牵着鼻子走,并非出于他对市场的预期如何。

他已成为被其风险部位操作的傀儡。

他当时能想的,是哪一种方向的市场变动会使他反败为胜,能补足“88888”号帐的亏损,便试着影响市场往那个方向变动。

里森自传中描述:

“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开始是比较小的错误,但现已整个包围着我,像是癌症一样……我的母亲绝对不是要把我抚养成这个样子的。

高潮

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

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手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

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手日经期货及2万手日本政府债券合约。

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帐户。

帐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须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

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帐。

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

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手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手合约。

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关巴林银行破产的报告及里森自传中的一个感慨,也是最能表达我们对巴林事件的遗憾。

报告结论中的一段:

“巴林集团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

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

如果说巴林的管理阶层直到破产之前仍然对“88888”帐户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

里森说:

“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罪犯级的疏忽之间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

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结果

1月份,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进大量期货合同,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

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

巴林银行因此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

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英镑汇率急剧下跌,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巴林银行事件对于欧美金融业的隐性影响不可估量。

三、教训

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

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算部经理。

作为一名交易员,里森本来应有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性商品,并替巴林从事套利这两种工作,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风险。

因为代客操作,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交易员只是赚取佣金,而套利行为亦只赚取市场间的差价。

一般银行对予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