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美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25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四下美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美术.docx

《四下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美术.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美术.docx

四下美术

第1课春节到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 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今年的春节是什么时候?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 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 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春节的一般内容,欣赏学习与春节相应的门神画,年画与农民画等。

2.让学生画一幅门神画和年画。

能画出自己熟悉的过年习俗或活动内容,表达人们过年快乐的心情。

3.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浓厚兴趣,引导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2.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给大家讲讲关于春节的知识。

2.展示春节期间有年味的照片。

二、门神故事导入

1.教师展示图片,学生们猜猜是干什么用的?

2.门神,门神的故事?

3.了解门神故事。

主要是“避邪”和“祈福”

三、分析门神特点

1.教师展示门神的图片。

教师提示从神态、服饰、色彩、构图四个方面去寻找。

2.分组汇报探讨结果,老师补充总结。

(1)神态组;神态威严。

  

(2)衣饰组;衣饰华丽,有装饰感,寓意吉祥。

  

(3)色彩组;色彩对比强烈,艳丽、喜庆,有主色调,配色有规律。

  

(4)构图组;构图跑满。

 

3.小结:

总的来说,门神画的这些特征都是为了突出驱鬼祈福的寓意。

四、探索门神的画法

1.画出认为初形,直接出示初形图。

2.教师示范画表情、服饰结构,生添加花纹。

五、学生尝试创作

作业要求:

参照传统门神画,画一位喜欢的门神。

六、展评作品,小结

 

第2课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

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

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

师:

好!

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

(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

你的眼睛真大!

你的小鼻梁真高!

你的眉毛真浓!

……)

师:

记住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你们记住老师了吗?

谁能说出老师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

师及时进行评价:

你看得真仔细!

一下子就抓住了主要特征!

……

师(总结):

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

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师:

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

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师:

孩子们,这不是玻璃。

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

没有!

这是玻璃幕墙。

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我思考,我快乐

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

是呀!

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

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

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师:

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子,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

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

变成什么样子了?

师:

大家知道这叫什么吗?

这就是凸面镜,我们的哈哈镜就是照这个原理制作的。

师:

举起你面前的凸面镜或者小勺子,举得稍高一些,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生回答的同时,让同学们评价观察到的和老师画的是否一样。

让学生感受作业纸内人物的大小及构图和线条的使用。

师:

请同学们拿起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师:

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

师: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师:

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

(完成板书)

5.巩固训练:

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

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

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

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

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教学过程:

一、感受黑白画

1.猜谜导入:

(谜底:

螃蟹)

2.了解螃蟹的形态、特点,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螃蟹,重点欣赏装饰画螃蟹,感受其美感。

3.导出课题: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黑白画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运用了变化丰富的点、线、面来组织的,所以看上去显得那么丰富。

你们知道这种独特的黑白色彩的画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黑白画

1.出示范画:

请大家仔细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花纹,找出画面当中黑、白、灰的变化方法。

2.得出结论:

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排列搭配,形成画面不同的黑白灰效果。

三、探究黑白画

1.探究黑、白、灰的效果:

黑、白、灰是黑白画的三大要素,黑、白

第3课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

3.提高学生对线条、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二、揭题

提问:

现在是什么季节?

出示课题:

《春天来啦》

三、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花卉?

说说他们的特点。

先让学生大胆说,再借鉴书上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

2.通过对比说说各种不同花卉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作品的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表现方法。

五、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花卉,用线描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把握不同花卉的特点;

(2)线描的表现方法。

七、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八、延伸部分

1.提问:

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2.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二、揭题

提问:

现在是什么季节?

出示课题:

《春天来啦》

三、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

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

(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五、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色彩整体倾向;

(2)表现方法。

七、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第4课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

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

分组考察校园。

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

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

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第二课时

一、看相片,说故事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

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二、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

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

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三、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第5课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

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

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

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

3.教师拍摄作品。

4.欣赏石玩作品。

第6课花团锦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

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

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

逐枝欣赏,并设疑:

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

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

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

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展示一瓶纸花实物课件展示或板画与实物结合展示课件或纸花实物展示

三、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

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

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鲜花的造型

四、展评交流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

一、欣赏提高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

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

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

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课件展示花卉包装图片

二、交流讨论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

做纸花想送给谁?

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

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板书或课件展示送花方案

三、创造表现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四、欣赏评述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七课剪纸故事

一、教材分析:

《剪纸故事》这节课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

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外形再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

二、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刻剪人物的外形和细节。

五、学具准备:

红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

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

我和妹妹去“草地喂松鼠的故事”。

(贴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剪纸的故事|”板书。

4、剪纸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呢?

5、指名学生回答。

6、剪纸是我国民间的装饰艺术,它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统称剪纸。

二、故事交流

1、在你身上或你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1、先在纸上画人物的外形,然后剪出人物的外形。

2、剪出人物的细节,衣纹。

3、组合粘贴。

4、添加背景或道具。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教师贴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2、打开课本16页欣赏学生的作品。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

1、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作品展评。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4、小结:

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反思:

这节课是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让学生把剪出的人物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

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

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的形式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但在巡视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敢动手剪,有的剪了人物的外形,不会剪人物的细节,学生平时对剪纸接触少,动手能力差。

第八课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

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教学难点:

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用具准备:

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案:

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

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

你带的是什么?

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

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

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

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

主要的物品是什么?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

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

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

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

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九课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3、使学生感受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的技巧教学准备毛笔、墨水、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2、思考:

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

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

(二)、尝试感受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2、思考:

画出来的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