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美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9407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四年级下美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美术.docx

《四年级下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美术.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美术.docx

四年级下美术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

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

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

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

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三、教学总目标

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丰富的教学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持久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创造美,表现美,发现美的欲望。

初步学习立体物体的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和制作。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

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聚聚散散》

第二周《点的美丽》

第三周《“五谷”作画》

第四周《主体与背景》

第五周《色彩的明与暗》

第六周《色彩的渐变》

第七周《色彩的情感》

第八周《我画的动漫形象》

第九周《对称的美》

第十周《那一刻的我》

第十一周《走进春天》

第十二周《平凡的美》

第十三周《吹塑纸版画》

第十四周《藏书票》

第十五周《设计文化衫》

第十六周《千姿百态的帽子》

第十七周《会游的玩具》

第十八周《电脑美术》

第十九周《光的美丽》

第二十周《珍爱国宝》

 

四年级下册美术备课

第一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

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

“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

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

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板书:

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

”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

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

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板书设计:

  第2课点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产生动感)

  结论:

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有圆的面,圆圈),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1)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2)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3)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拿出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品,

第三课:

“五谷”作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种子的颜色、形状、质感、大小,以及种子贴画中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看一看、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在感知与欣赏中找到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并巧妙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

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感知生活美艺术美,并学以致用。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创新,鼓励有个性的创造。

教学重点:

认识种子,感知种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种子贴画的几种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考眼力:

看看老师带来的这幅画,画的是谁?

用什么东西做的?

喜剧明星(憨豆先生用种子粘贴的)用种子也可以创作一幅作品,再欣赏一幅瓜籽皮粘贴的。

出示课题《五谷作画》。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老师带来了一些种子,你来认一认,再说一说种子的样子(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

尝试发现:

2.摸一摸、摆一摆利用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质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摆一摆,再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了?

探究形成:

学生汇报展示:

1.种子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的点,排列成线和面。

2.种子的大小决定线的粗细3.可以利用颜色巧妙地排出图案4.种子滚动要用胶水粘贴。

欣赏提升:

看看这些画是怎样做出来的?

播放课件学生描述1.小熊的脸,卡通人物用的是豆子红豆、黄豆、黑豆(因色造型同一种豆子不同颜色的组合)

2.小鱼、瓢虫用的是小的玉米麦子粒等与各种豆子(用不同的米粒表现不同的质感)种子的大小对比(因质造型)

3.蝴蝶根据种子的形状来粘贴(因形造型)4.小鸟你发现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除了颜色的搭配种子的排列是这副画的最大特点,显得作品有秩序美。

三、欣赏书中作品,你还有什么发现?

背景的处理

你想不想也来粘贴一幅种子贴画啊?

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再出示课件,粘贴的步骤1设计图案2局部刷胶水3粘贴谷物,逐一完成学生能出什么是因形造型、因质造型、因色造型能够粘贴出简单的形象。

种子给予人类的贡献,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

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

学生答:

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

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

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

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如: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

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

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

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教学反思:

要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5、色彩的明与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的明度,认识色彩的明度,表现色彩的明度。

体验不同色彩的明度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通过学习色彩的明度及明度渐变的知识,使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并了解明度是所有色彩都具备的属性。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让学生感受用色彩装点生活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调色练习,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体会渐变的绘制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技巧,绘制富有趣味的明度渐变图案,用明度渐变的方法装饰生活。

学情分析:

能够有兴趣体验明度渐变所产生的纵深感、节奏感和立体感,引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能运用明度渐变的方法创作图案画,装饰生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他们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以及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师:

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调色盘、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杯、抹布等。

生:

铅笔、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板。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一:

找明暗游戏

展示一组彩色气球(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a.这些气球中,哪个气球的色彩看起来最明亮?

哪个看起来最暗?

(学生回答:

黄色的气球看起来最亮,紫色的气球看起来最暗。

)b.(将黄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亮?

(学生回答:

橙色气球较亮)

c.(将紫色气球另置一边)除去紫色的气球,哪个气球最暗呢?

(学生回答:

蓝色气球较暗。

d.剩下的两个气球,哪个亮,哪个暗呢?

(学生回答:

红色气球看起来比绿色气球亮。

)2.游戏二:

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按颜色的深浅排队。

你发现什么了?

原来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3.引出课题:

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明度渐变)

二、讲授新知,实验探究

1.明度的概念

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色彩的明度渐变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

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

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2.实验探究

所有的色彩真的都有明度变化吗?

我们来一起做个实验吧。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找出问题的答案。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a和c,另一部分小组解决问题b和d。

a.实验一:

①提出问题:

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浅?

(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

使一种色彩变浅,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白色颜料或加水。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三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水使色彩变浅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白色颜料使色彩变浅的水)。

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并讨论:

同一种颜色,加水能使颜色变浅,加白色颜料也能使颜色变浅,两者有何不同?

(加水使色彩变淡,加颜料使色彩变亮。

)b.实验二:

①提出问题:

怎样使杯中水的色彩变暗?

(课前已准备染好色的水的杯子)②小组实验探究并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③小结:

使一种色彩变暗,可以在这种颜色里加黑色颜料。

④小组派代表阐述经过实验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将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将两个透明杯并置摆放(一个杯中装的是色彩未变暗的水,,一个杯中装的是加黑色颜料使色彩变暗的水)。

3.欣赏感受,体味美感

a.欣赏生活中的明度变化,感受色彩带给生活的美。

6、色彩的渐变

14、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

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

一般放在什么地方?

有什么用?

   个别提问后老师小结:

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

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

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

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

第16课 千姿百态的帽子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

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

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今天和我一起来到咱们班一同上课的还有我请来的小朋友们,请看屏幕,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带着各种各样的帽子)他们是来跟我们比赛的,比比谁的手最巧,谁的设计的帽子与众不同。

敢不敢接受挑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设计帽子的课---千变万化的帽子。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

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

(引导学生说出装饰方法、材料、颜色的变化)

2、考考你:

在1分钟内,你能把一张彩纸变成几种样子的帽子?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帽子是怎样做的?

帽子上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想一想这些帽子有什么作用?

(表演、装饰美化)

4、你想怎样装饰你手里的帽子?

用什么办法?

(学生回答)

看看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吗?

(卷、折、刻、挖、穿编、粘贴)

5、分小组竞赛:

刚才学习了那么多的方法,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哪个组学的最好:

⑴这些帽子上装饰的图形是用刚才教的哪些方法制作的呢?

⑵你还能想出其他装饰的方法吗?

6、图片说明做法

你知道他们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课件)

7、作品欣赏:

欣赏各种学生作品

装饰帽子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要想当个帽子设计师,不光要有灵巧的手,还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肯定比一个强,我们四个人一组,共同设计装饰一顶帽子。

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帽子即美丽,又形象特殊。

我今天还带来了相机,我要把你们当中做的最特别、最漂亮的帽子拍下来,给小朋友们寄去,让他们也向你们学习学习。

三、学生制作阶段

⑴多媒体播放音乐,增添课堂愉快的氛围。

⑵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

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

⑶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

下次继续完成,并进行展示。

第二节

一、继续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长分配好角色,组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

完成后再根据该组设计的帽子角色用肢体语言或声音表演。

二、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的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帽子?

班级组织一次联欢会,请学生们戴上自己做的各种帽子,进行联欢、表演。

第17课 会游的玩具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

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

“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

包装纸盒、三合板、旧TK板、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

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

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