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269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docx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0107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天津市一轻集团(控股)公司、具有五十年办学历史、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不求最大规模,但求质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之路。

2011年3月,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整体迁入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新校区占地面积5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9796平方米,共有6个二级院系,开设专业33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

学院于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校建设单位。

2012年确立为天津市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连续多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

2013年,学院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引领,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精神,以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办学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现依据2012-2013年度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和《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的通知》要求,学院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如下:

 

一.主办方履责

1.专业发展与特色

1)专业发展

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重点工作,本着突出特色、和谐发展的目标,学院以迁入海河教育园区为契机,以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为抓手,对专业结构和布局进行全局调整。

围绕滨海新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纺工业和国防科技八大支柱产业,和学院隶属的天津一轻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的大集团、大项目、大品牌战略,构建“专精新特”企业群。

重点建设了的食品生物、轻化环保、精密机械、印刷装潢等专业组群,重点发展“低空无人机应用”等前瞻性专业,错位设置和建设专业,凸显了鲜明的行业特色,形成了差异化优势。

2012至2013年,新增专业2个,专业总数达到33个。

2)特色专业

随着国家级骨干校建设的逐步开展,国家级重点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三个专业特色凸显。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食品营养与检测》、《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2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初见成效。

表12012-2013学年度重点建设专业情况表

专业名称

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

市级重点专业专业

食品生物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

生物技术及应用

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低空无人机操控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专业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印刷技术

涉外旅游

2.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实施了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目前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为79.83%。

聘请了64位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实训兼职教师,21位行业知名专家作为学院客座教授。

拥有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名师2名。

3.课程开发与建设

2013年,学院各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托食品生物等产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着力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共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发酵过程控制技术”,“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等10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34门。

荣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4.基本办学条件完善与提高

学院于2011年3月整体迁入海河教育园区,加大了对基础办学条件的投入,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各项办学指标均符合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等文件对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指标要求。

1)生均条件对比

2011年度,学院整体迁入海河教育园区,各项办学条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3年,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办学基本条件的改善,虽在校生规模比2012年有所增加,但是在生均图书有所比例仍有上调;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基本持平;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等方面均满足教学需求,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如表2、表3所示。

表2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对比表

统计

数据

生师比

研究生学位占专任教师比例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生均图书(册/生)

实验、实习、实训场所(含合作共建)及附属用房生均占有面积(㎡/生)

国家标准

18

15

16

4000

60

8.3

统计现状

17.38

48.74

17.02

9,588.01

63

12.07

表3监测办学指标对比表

统计

数据

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生均占地面积(㎡/生)

生均宿舍面积(㎡/生)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生均年进书量(册)

国家标准

20

59

6.5

8

7

10

2

统计现状

29.83

74.37

6.99

21

107

11.95

3

2)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坚持“引入、共建、租赁”等多种模式,校企合作高标准的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校内有厂”和“厂中有校”。

学院建有啤酒酿造、手表装配等18个校内教学车间,87个实训室,使职业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的教学在“教学车间”内的生产过程中完成。

实现了“学生与员工的身份融合、学习与操作的行为融合、教学与生产的实践融合、培养人才与生产产品的过程融合”。

以真实的生产过程作为教学情境,以真实的产品作为教学载体的“教学车间”模式,有效训练和提升了学生的质量责任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学院拥有近百家校外实训基地,常年接收学院各专业学生实习。

其中中科百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天津海鸥手表集团公司和天津环球磁卡印刷集团公司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市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3)海河教育园区优质资源共享

进入海河教育园区各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地域和教学资源优势,联合进行特色化人才培养,是天津市政府、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在提升天津市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特色过程中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

主要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

一是由我院负责实施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共享项目,实现了园区内优质思想政治课程师资资源的共享。

新的授课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较以往得到显著提升;二是与园区兄弟院校进行相关专业共建,园区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共同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集优质资源优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技能大赛承办与参赛

连续承办天津职业院校(高职组)技能大赛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赛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赛项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的比赛工作。

69人次参加10个赛项的市赛和国赛。

通过技能大赛的展现了团队的合作水平,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吸引国内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

并将技能大赛理念、内容、考核方式融入日常教学,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起到引领作用。

5.经费保障

2012年和2013年经费支出情况对比如表4和图1所示:

表4经费支出情况对比

统计年度

其中各项支出所占比例(%)

征地、基础设施

建设

采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日常教学经费

教学改革及研究

师资建设

购置图书

其它支出

2011

32.87

19.71

10.17

0.80

1.26

0.13

35.06

2012

2.1

11.2

13.2

0.92

1.37

0.18

71.04

图1经费支出情况对比

2012年,学院按照骨干校建设标准,高度重视内涵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度下降。

在日常教学经费、教学改革及研究、师资建设等方面均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大幅度增加了对教育教学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机制体制建设,改善教学环境,严格聘任标准,增加教师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生发展状况

1.多种入学形式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顺应时代要求,更好地服务社会,结合本市和本学院实际情况,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目前,我院招生的形式主要有:

春季招生、秋季招生、自主招生、三二分段、对口招生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三二分段、自主招生考试科目、内容、方式,加强对专业技能考试的重视程度,认真贯彻落实市考试院各项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深入实施高效招生阳光工程,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确保公平、公开。

2011-2012统计年度和2012-2013统计年度中当年招生情况对比如表5所示。

表5招生情况对比

统计年度

全日制高职招生数(人)

全日制高职招生数中(人)

普通高中生

“三校生”单招

“3+2”招生

2011-2012

2323

2124

0

199

2012-2013

2473

1643

761

69

由表5可见,2012-2013统计年度中,招生数比上一统计年度有所提高。

其中本地生源报到人数为546人,占报到人数的22.08%。

说明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及时调整招生专业设置和招生策略,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保证录取人数有所增加,也说明了学院进入园区后整体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声誉在日益增长。

2.在校生生源结构分析

在校生方面,如表6所示,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统计时间段内在校生人数比上一统计时间段内在校生人数增加179人。

从生源结构方面分析,高中起点生源较上一年度减少274人,中职起点生源较上一年度增加564人。

说明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在招生策略上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

但招生生源类型对在校生生源结构影响较大,从而对教学方式、学生管理、课程改革等方面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6在校生人数和生源结构对比

统计年度

在校生数(人)

生源结构(人)

总人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高中

起点

中职

起点

其他

2011-2012

6985

2323

2674

1988

5297

1688

0

2012-2013

7164

2432

2268

2464

5023

2252

0

3.学生大赛获奖

本统计年度,学生勇于实践、积极创新,表现出较高的团队意识和敢于争先的精神。

学院各部门积极为学生搭建、创造、联系适合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展示平台,让优秀学生参与到各类竞赛和展示活动中,连年获得佳绩,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显著提升。

学生获奖情况如表7所示:

表7本统计年度学生获奖情况

系院

国家及省市获奖项目名称

管理工程学院

第八届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公共英语组三等奖

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天津赛区选拔赛专业英语组三等奖

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市总决赛二等奖

第四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天津赛区选拨赛公共英语组三等奖

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机械工程学院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三等奖(ST3D10秒盘旋转女表)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三等奖(机械手表装调技能展示)

2012年天津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技能竞赛数控加工技术项目(数控车)三等奖

电子工程系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XD-6型自助驾驶无人机)一等奖

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高职组)校技能大赛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赛项获全国一等奖

“合泰杯”第八届天津市大学生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三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天津职业院校(高职组)技能大赛电子技术应用设计赛项获天津市一等奖

生物化工系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创意西点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优秀学生技能作品(项目)三等奖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在校生创意西点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选手奖

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

信息工程系

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新大陆”杯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一等奖

印刷工程学院

第三届全国印刷技能大赛平版制版工优秀奖

4.职业资格证书

按照职业岗位群需求进行专业建设,按照岗位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按照技能要求及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开发,将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相关课程,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即具备考取相关技能证书的能力,真正做到“课证融合”,使毕业生“双证书”率达到99.25%。

5.顶岗实习与就业状况分析

1)顶岗实习

由于学院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更加规范,构建了比较健全的相对独立的毕业实习教学管理体系和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确保毕业实习质量。

我校毕业生100%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其中校外实习基地接受顶岗实习的学生数为1896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5.06%,比上一学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这主要是学校一贯坚持推行学生半年顶岗实习制度的结果。

校外实训基地接受毕业生也比上一年度明显增加,说明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深受企业欢迎。

2)就业状况

学院广泛宣传国家创就业政策和项目,为2013届毕业生聘请创业教育专家进行创业讲座8场,约1800人参加培训。

组织了有140家企业参加的2013年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2013年,学院共有毕业生2526人,初次就业数为2422人,初次就业率为95.89%,签约率为79.81%,总体水平比上一年度有所增长。

其中本市就业66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8.84%,本区域就业163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0.69%。

2012和2013两个年度学生就业情况对比如图4所示。

图2学生就业情况对比图

6.奖助学金情况

学院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程序进行奖助学金评选,实行班级、系部、学院三级公示制度,学院共有3631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和资助,占在校生总数的50.81%。

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充分发挥“资助资金”的育人功能,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而辍学。

三.改革与成效

1.课程建设

2009年以来,学院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改革。

截至2012-2013统计年度,我院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10门,院级精品课程34门。

2013年,学院着力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通过课程建设,ABC三类课程结构日趋合理,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

开设课程类型情况如表8所示。

表8课程开设情况对比表

统计年度

ABC三类课程所占比例

A类

B类

C类

课时数(学时)

比例(%)

课时数(学时)

比例(%)

课时数(学时)

比例(%)

2012-2013

26594

27.71

42624

44.40

26762

27.88

图3ABC类课程所占比例

如表8和图3所示,2012-2013统计年度中,A类课程所占比例为27.71%,B类和C类课程比例为72.18%。

由统计数据可见,各专业理论、实践课程结构合理。

可见,课程建设已经进入内涵发展时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性效果,学生技能水平显著提升。

在下一年度,专业核心课程将发挥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引导基础课程改革。

1)百门课程改革

为落实国家级骨干校建设目标,加强学院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在10门市级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基础上,学院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百门课程教学改革”工作任务。

本着先重点引路,再全面推广的方针,经各系部、二级学院研讨、推荐,全院共确定100门课程先行先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进行百门课程改革的课程类型结构如图4所示,72%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图4百门课程类型结构

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之领会向其具体方法之实践转变,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

课程改革主要工作包括:

1.改变原有的线性知识序列,全面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2.灵活运用项目选取和序化的方法,系统设计教学逻辑和内容;3.设计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案,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和开放式评价方式,尝试教材与学材的活页化;4.根据工作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注重职业道德培养。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务处组织多次教师培训,聘请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国家级大师和教学名师现场指导,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课程教学设计思想、项目选取方法、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

通过培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较以往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2)改革成效

2012-2013统计年度,百门课程改革由侧重教学设计环节向教学实施环节转变,教学质量逐步提升。

教师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全国教师微课程教学比赛、天津市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中都取得好成绩。

1门课程成功转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门课程进入全国微课程比赛决赛。

《精装书设计与制作》等3件作品入围天津市高职代表队参加2013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决赛。

其中《发酵过程控制技术》荣获网络课程二等奖,《ST16机械手表装调技术》获教学设计三等奖,《精装书设计与制作》获教学软件三等奖。

3)学生评价

对参与百门课程改革的教师授课班级学生进行调研表明:

满意以上占学生总比例为76%,如图4所示。

另有62%的学生表示在新型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学到了更多实用知识和技能,而且提升了自信心和幸福感。

说明课程改革已经对实际教学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图5在校生对课程改革的满意度

2.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始终把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作为一项重点系统工程来抓,形成了合理流动、优胜劣汰的师资管理体制,把“双师素质”作为一项必备要求。

学院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实行“专兼结合,校企互聘”,常年聘请一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训教学和岗前培训等任务。

学院依托校企合作董事会;食品产业、环保产业等校企合作理事会管理体制,积极探索“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特色办学之路,人力资源吸引力显著增强。

我院师资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年龄、学历、专业结构日趋合理。

1)校内专任、兼课教师情况分析

校内专任教师的人数、年龄结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学历结构如表9所示。

表9校内专任教师师资结构表

统计

年度

人数

年龄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学历结构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大学本科

<35

36-45

46-60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2-

2013

238

161

22

55

71

29.83

96

40.34

51

21.43

5

2.10

88

36.97

139

58.40

由表9可见,校内专任教师的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结构分布合理,学院已经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专任教师队伍。

2012—2013统计年度中,专任教师师资结构表中除36-45岁教师人数一项下降外,各项指标均有提升。

主要原因是随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的逐步实施,学院适度引进具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学历高、专业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同时加大对校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全体教师达70.16%。

说明学院领导对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非常重视。

不仅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而且制定鼓励政策支持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使学院教师队伍的素质显著提升。

校内兼课教师的人数、年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如表10所示。

表10校内兼课教师师资结构表

统计

年度

人数

年龄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高级

中级

初级

<35

36-45

46-60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2-

2013

47

35

3

8

12

25.53

13

27.66

21

44.68

由表10可见,校内兼课教师的年龄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结构比较合理。

学院允许一部分年轻的,具有一定专业资质的专职管理人员进行教学实践,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增加与学生接触频率,提高为教学管理服务的意识和品质。

2)兼职、兼课教师情况分析

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师来源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校外兼职教师师资结构表

统计

年度

人数

兼职教师来源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高级

中级

初级

行业企业一线人员

比例(%)

行业企业退休人员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2-

2013

64

58

90.63

6

9.38

23

35.94

13

20.31

3

4.69

由表4可见,2012-2013统计年度中,兼职教师中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比例上升为90.63%,企业退休人员被聘为校外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为9.38%。

说明学院出台的鼓励政策,吸引了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年富力强的行业企业一线能手和业务骨干到学院任教。

逐步满足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对外聘教师的需求。

校外兼课教师的人数、年龄和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如表5所示。

表12校外兼课教师师资结构表

统计

年度

人数

年龄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高级

中级

初级

<35

36-45

46-60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2-

2013

20

7

6

5

7

35.00

6

30.00

3

15.00

由表12可见,2012-2013统计年度中,校外兼职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比例有所提升。

主要原因是随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任务的逐步实施,学院的各项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各专业与行业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机构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常态化,完善了相应的外聘教师管理和培训办法,优化了外聘教师队伍,校外兼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逐渐提升。

3.人才培养监控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回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