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67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51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docx

人教版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生物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含四套题

人教版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测试卷及答案

(满分:

100分时间:

9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

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获得免疫比较好

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C.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D.采用方法①可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3.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4.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

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

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

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5.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④

6.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7.植物生长素具有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性。

下列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A.在自然状态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

B.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

C.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总是朝向窗外生长

D.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会促进双子叶杂草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杀死双子叶杂草

8.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探究的问题:

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9.甲图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

C.丙图A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B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1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

11.据统计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然而人口数量仍增加了127万,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严格的人口政策B.性别比例失调

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1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A.AB.BC.CD.D

13.如图是某种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

B.图中d点表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C.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a点

D.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14.有一种紫腹巨蚊,当它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

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B.捕食、竞争

C.都是捕食D.捕食、寄生

15.如图表示以湿度和温度为变量,描绘出的两个种群能存活和增殖的范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的只是竞争关系

B.甲种群在该地域的分布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湿度和温度相互作用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D.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

16.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

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

17.下列群落演替的实例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某地因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上面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上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1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19.下面是我国北方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②图中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处于不同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A.①③④B.①③C.①④D.②③④

20.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

A.光能→化学能→热能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D.光能→热能→化学能

21.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2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3.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实现“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以下关于“低碳”和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B.现代工业迅速发展,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生物圈碳循环失衡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向“原料﹣产品﹣原料﹣产品”模式转化,有助于减少废料处理的能耗,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2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a→d→e→b

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替代

D.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

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

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

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

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

鸟类的求偶炫耀

D.“我的地盘”﹣美洲猎豹:

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

27.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28.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29.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

A.CO2、SO2、氟利昂B.SO2、CO2、氟利昂

C.氟利昂、CO2、SO2D.CO2、氟利昂、SO2

30.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

31.如图为组成生物多样性的3个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内所有的,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3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①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②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

这种内在的调节作用属于,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

32.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

(1)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其,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其。

(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量会发生怎样变化?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

33.如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这部分能量是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消耗;②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③少数能量被利用。

34.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差异.

(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

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等。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进行调查时,第一次捕获200尾,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约为尾。

(3)调查甲、乙两草原中所捕获田鼠的月龄构成如图2所示。

据图分析,草原的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草原的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据此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35.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1)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

②。

(2)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

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的活性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A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A错误、C正确;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正确。

本题答案选A。

2.B

解析:

若某人被狗咬伤,不确定该狗是否带有狂犬病毒,最保险的办法是按方法①注射抗体,以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毒,A错误;根据上述方法②的优点,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相比于方法①注射的抗体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方法②的免疫预防效果更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B正确;人体内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为细胞免疫,以抗体为主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采用方法②使人获得抗体的过程是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发挥了作用后就会失活,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

所以方法②比方法①可以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D错误。

本题答案选B。

3.A

解析:

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故A错误;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故B正确;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故C正确;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故D正确。

本题答案选A。

4.B

解析:

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故A错误;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则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故B正确;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故C错误;该试验未提及光源问题,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B。

5.D

解析:

①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没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②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②的胚芽鞘尖端,②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错误;③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③的胚芽鞘尖端,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不能横向运输,因而只能直立生长,错误;④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④胚芽鞘的右侧,使右侧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导致左侧基部生长素浓度大于右侧的,因而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⑤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⑤胚芽鞘的尖端下面,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基部,不能促进基部生长,因而燕麦胚芽鞘不生长,错误。

所以引起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只有①④。

本题答案选D。

6.A

解析:

细胞分裂素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的分化,延缓衰老;常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故A正确;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也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也能疏花疏果,故B错误;乙烯能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和酶的活性,加强果实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果实中有机物的转化,从而促进果实成熟.乙烯也能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故C错误;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花、果实和叶的脱落,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7.C

解析:

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高,由于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使树冠多呈圆锥形,A错误;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使刮倒的树木露出地面的根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浓度低;又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根总是向地生长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二重性”,B错误;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由于单侧光的影响,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生长快,所以总是朝窗外生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C正确;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会促进双子叶杂草的生长,浓度过高则会杀死双子叶杂草,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本题答案选C。

8.D

解析:

根据探究的目的可知,探究的问题是,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A正确;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浸泡法处理枝条的时间较长,要求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低;沾蘸法处理枝条的时间较短,要求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高,B正确;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确定合适实验浓度范围,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C正确;本实验是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要满足单一变量原则,所以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时间长短要一致,D错误。

本题答案选D。

9.A

解析:

甲图中显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乙图中由于重力作用,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也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故A正确;图乙中a点浓度抑制根的生长,说明其浓度大于10﹣8(mol/L),b点浓度促进生长,说明其浓度小于10﹣8(mol/L),故B错误;丙图A段产生的生长素,既能向B段极性运输,又能发生横向运输,故C错误;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说明这两种浓度都具有促进作用,但最适浓度不一定在这两种浓度之间,有可能小于这两种浓度,也有可能大于这两种浓度,故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10.D

解析:

种群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和池塘中所有的鱼不止一个一个种群,①②错误;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③正确;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④错误;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与出生率和死亡率,⑤正确。

本题答案选D。

11.D

解析:

据题干可知,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说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本地人口数量应减少,然而人口数量仍增加了127万,故说明来自于其它地区的迁入,故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本题答案选D。

12.A

解析:

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A正确;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B错误;种群中幼年个体数较多,老年个体数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C错误;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13.C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A正确;图中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表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即K值,B正确;图中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b点,即K/2处,C错误;第8年后由于食物减少,天敌增加等因素,使得种群数量趋于稳定,D正确。

本题答案选C。

14.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紫腹巨蚊以毒蚊幼虫为食,说明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是捕食关系;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说明紫腹巨蚊与竹类植物是寄生关系。

本题答案选D。

15.D

解析:

由题无法确定甲乙两种群的关系,A错误;只有群落才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之说,种群没有这些特征,B错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C错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对甲种群不适宜,对乙种群适宜,所以乙种群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D正确。

本题答案选D。

16.C

解析:

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即“优势取代”。

本题答案选C。

17.A

解析:

火山岩上植被已经彻底破坏,因此火山爆发形成的新岛上面的演替属于出生演替,A正确;沼泽地上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并且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因此在其上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B错误;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C错误;乱砍滥伐后的森林上发生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18.C

解析:

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上,A错误;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少数动物为分解者,如蚯蚓,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和基石,C正确;细菌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和分解者(如腐生细菌),D错误。

本题答案选C。

19.D

解析:

①图中所有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故不能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①错误;②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即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②正确;③蛇在不同食物链中属于不同营养级,处于第四和第五营养级,③正确;④青蛙和蜘蛛都以蝗虫为食物,所以两者之间有竞争关系;同时青蛙也以蜘蛛为食,所以两者之间又有捕食关系,④正确。

本题答案选D。

20.A

解析: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首先是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随着物质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其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一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最终能量随着有机物氧化解能转化成热能。

本题答案选A。

21.A

解析:

羊同化的能量为:

n﹣36%n=64%n,A正确;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

n﹣36%n﹣48%n=16%n,B错误;根据题意,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其同化能的一部分,小于16%n,C错误;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其同化能的10~20%,D错误。

本题答案选A。

22.C

解析:

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乙的同化量为200kJ,丙的同化量为30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30/200×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