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746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docx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一

(2)班万海燕

活动目的: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活动准备:

1.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大屏幕展示心理健康教育影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班会内容。

二、教师讲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发展事业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三、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法制教育影视片。

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故事。

《靠自己》小蜗牛问妈妈:

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

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

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

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

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

“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五、分析案例

1.老师读案例。

某班上频频发生失物疑案,同学们的学习用品和零用钱经常不翼而飞,究竟被谁在暗中拿走了?

这个小孩为何以偷拿别人的东西为乐?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

2.讨论:

我们一起来帮这位小朋友走出阴影,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3.学生发表看法。

4.小组讨论:

如何才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

5.让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网站获取信息,增长知识。

六、总结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地心理状态。

2.善于与老师、同学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3.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4.有一定的自信心、安全观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七、提出希望。

(1)培养积极地人生态度。

(2)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3)培养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八、班主任总结。

健康的心理要求一个人对自己保持一种悦纳的态度,对自己的一切坦然的承认和接受,不欺骗自己,不拒绝自己,更不憎恨自己。

老师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一(5)班白丽霞

活动目的:

(一)帮助学生认识到理解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二)教会学生如何做到理解他人,协调人际关系。

教学方式:

(一)班级游戏活动

(二)故事讲解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剪纸游戏:

在开始今天的讲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剪纸游戏。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1)按照发下去的纸上面的游戏要求与步骤进行。

(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不对活动进行指导与相关问题的回答,同学们独立完成,同学之间不能互相交流与询问。

教师把游戏规则发下去,学生独立完成剪纸活动(参见课程准备)。

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剪的图形。

结果会发现剪出来的图形是形状不一各种各样的。

教师进行解释,引出主题——理解他人。

(同学们是否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指导语一样剪出来的图案却是如此迥异不同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个人对指导语的理解不同。

如我叫你上下对折,有人理解为上下对折后是长方形,有人理解为对折后是个三角形。

你看,一起步,大家就出现了差异。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你们无法询问我,我们之间没有了沟通,所以大家只好根据自己的猜测与理解各行其是,如结果自然是千姿百态了。

一个小小的游戏尚且因为理解不同又无法沟通而出现了这么多的结果,要是我们的人际交往中也如此,那后果将会如何呢?

(二)教师讲解理解的定义,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缺乏理解或者理解偏差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产生误解,妨碍人际沟通,人际关系恶化紧张等等。

(三)话剧表演。

(既然理解是这么重要,那在我们人际交往中,应该怎么样才能做到很好的相互理解呢?

现在让我们先来看以下的三个短剧表演)

情景1:

学生甲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地走着。

碰到学生乙,上前诉苦求助:

“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一边打着呵欠,一边东张西望的,一副毫不感兴趣的样子。

情景2:

甲更加烦恼。

这时候他碰到了正在做作业的丙。

甲上前去,诉苦求助:

“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考试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

而且……”丙一副不耐烦的神情:

“别烦我,没有看到我在忙着吗?

别打搅我拉。

走开走开!

情景3:

甲更加烦恼痛苦,这时候他又碰到了丁。

甲上前去,诉苦求助:

“我最近很烦恼,我的……”丁一听,急忙插嘴:

“怎么拉?

你烦恼什么?

”甲说:

“我的数学……”丙又插嘴说:

“数学作业又没有交了吗?

不会做吗?

是你没有听课吧?

”甲解释道:

“不是,是我的……”丁继续插嘴自说自话:

“是不是考试偷看作弊被老师抓到了,还是你老爸不让你玩游戏又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

……”甲看着丁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更加苦恼了,唉声叹气地走了。

教师让甲同学谈谈自己在找乙,丙,丁三个同学倾诉诉苦后的心情感受,让其他三个同学也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其他同学讨论这三种倾听方式错在哪里:

不感兴趣漠不关心,因忙碌借故推搪拒之门外,热心不断插嘴。

教师指出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理解别人,首先要学会倾听。

同学们,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我们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巴。

有谁知道,上帝为什么在我们脸上装一个嘴巴,在脸的两侧装两只耳朵?

那是因为人在世界上要与人交往更好地理解他人,就是要通过嘴巴说和用耳朵听来达到交流、沟通和理解的。

而做一个合格的听众在人际沟通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学会了倾听,也就是理解他人的第一步。

教师让学生讨论刚才的话剧中在以上五点哪里做得不好,并让同桌两个同学,一位当倾诉者,另一位当倾听者,根据上面的五点表演一个正确的倾诉与倾听的情景,练习做一个合格的听众。

(四)教师讲解:

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理解父母,理解教师,理解同学,理解他人。

(五)教师总结:

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到很好地理解他人,是为我们赢得良好人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要做到理解他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这样,我们的人际交往就会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互相很好地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一(6)班谢建华

一、活动背景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渴望受到尊重。

但现实中,却常有一些不尊重别人的现象发生。

比如,人群中,普遍存在着因他人的成绩、才能、名誉、境遇超过自己而产生一种嫉妒心理。

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嫉妒心理,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使自己疲惫不堪,学生中,这种现象十分常见。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认识到由于嫉妒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2.使学生懂得应该以友爱、尊重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三、活动准备:

黑板上写“克服嫉妒心理,学会尊重他人”几个大字。

四、活动步骤

1.摆现象(以小品的形式,创设情境。

小品《无名之火》

剧情:

双休日,一年级女学生刘玲正在家里做功课。

同院的杨阿姨喊刘玲去她家接妈妈的电话。

刘玲执意要爸爸去接;杨阿姨邀请刘玲去她家玩电脑游戏,刘玲婉言谢绝;刘玲和爸爸一起外出,在大门口看到杨阿姨家新买的汽车,刘玲不屑一顾并忿忿地埋怨爸爸:

“怎么咱家电话、电脑、汽车一样都没有?

学校里,刘玲和张丽这对好朋友,正在研究一道物理难题。

当得知张丽在今天的测验中又得了全班最高分,成绩不如张丽的刘玲一反常态,下课后拒绝和张丽一起跳绳;放学不和张丽一起走;班里选班长,张丽是两名候选人之一,刘玲却故意选了另外那名同学(本来她是要选张丽的)

2.查根源(以问题来引发思考。

(1)刘玲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呢?

(因为她家没有杨阿姨家富裕,她的成绩没有张丽好,所以产生了“嫉妒”)

(2)定义“嫉妒”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不健康的心理。

人和人之间进行比较,看到别人某一方面比自己好,自己又达不到他人的水平现而发展到不甘心,并达到了恼怒于他人的程度。

3.论危害

讨论“嫉妒”的危害

(1)“对别人的危害可能对自己的危害绝对”一个光会嫉妒别人的优点、长处、幸福、成就的人,由于他的心计全部用在如何嫉妒别人,设法算计别人,妄想把别人拉到跟自己同一水平上,甚至低于自己的水平。

结果,且不论对被妒者有无损害,首先他空耗了自己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最终一无所成。

(2)好嫉妒的人,不仅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事业、成就,对于人际关系和友情,有害无益;而且对于自己的心境和健康也绝无一点好处。

试设想,妒人者必然是终日被自己胸中的无名妒火煎熬着、折磨着;严重时还会食不甘味,夜不成寐,这种人心理卫生自然谈不上了,生理健康也往往会受到影响。

这岂不是庸人自忧、自讨没趣、自找苦吃?

4.总结:

同学们,生活在群体中的我们,常会将自己和周围的人作比较。

有的同学通过比较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他们在比较中找差距,在比较中求进步。

还有一类同学,他们也在比较,也在找优点,寻缺点,可是得出的结果却和第一类同学大不一样。

他们比较出了别人的缺点,却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他们比较出了自己的优点,却对自己的缺点只字不提。

这一类同学总是一味的否定别人,抬高自己,他们比较来比较去,只收获了一颗“嫉妒”的种子。

一个产生了嫉妒心的人如同一棵生了虫的树,如果不及时把“嫉妒”这只虫子除掉,而是上它在躯体里寄生,那么,等待这个人的命运惟有“枝枯叶黄”。

为此,我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能正确对待同学、朋友取得的成绩,化压力为动力,变嫉妒心为上进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