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12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docx

五年级数学下册通案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因数与倍数

课型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不同方法。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对新朋友《因数和倍数》。

二、学: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5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1、什么叫因数和倍数?

举例说明。

2、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各有什么特点?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测:

1:

认为30的因数写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

2: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几?

最大的因数是几?

小结: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五、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练习二1、2、3题

选做题:

4题

板书设计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2、5的倍数特征

课型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

2、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能很快的找出2、5的倍数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5的倍数特征》。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二、学: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1、识记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2、思考:

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三、测: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总第()课时

要求:

(1)、认真审题细心做题

(2)、坐姿端正仔细检查

1:

认为偶数找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

2:

最小的偶数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偶数?

小结: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没有最大偶数。

四、研

1:

认为奇数找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

2:

最小的奇数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奇数?

小结:

在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最小的奇数是1,没有最大的奇数。

五、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练习三:

1、3题

选做题:

《学习与巩固》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课型

教学目标

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地判断出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2、5倍数的特征,那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学: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帮助咱们自学。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自学指导:

认真看10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底色部分的内容,思考:

1、3的倍数的个位上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

2、识记3的倍数的特征。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三、测: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

第10页“做一做”

四、研:

过渡语:

你们检查的真认真!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看谁回答的最精彩

追问1:

认为3的倍数写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

小结:

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追问2:

认为第2题写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

小结:

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五、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练习三:

4、5、题

选做题:

练习三:

6、7、8题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质数和合数

课型

教学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1的特殊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它们是《质数和合数》。

二、学: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黄底色布部分的内容:

1.识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及1的特殊性。

2.圈出100以内的质数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三、测: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

总第()课时

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

14页“做一做”及例1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研:

看某某同学更改的多认真呀!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追问1:

认为质数找对的请举手?

合数呢?

为什么?

小结: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5、巩固练习:

练习四:

1题

五、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练习四:

2、3、4题

选做题:

练习四:

5题

板书设计

质数与合数

(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最小的质数是2,没有最大的质数。

(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4没有最大的合数。

(3)强调: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一)

课型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二、学:

认真看书18页—19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看例1,重点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2.看例2,思考: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种?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三、测: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总第()课时

四、研:

1、更正:

师:

做完的请举手?

(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五、练:

(1)、过渡语:

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

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3)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结1:

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教学目标

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8到1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书20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识记:

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二、学: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

20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三、测:

过渡语:

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1)追问1:

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2)抽一名学生说说例1中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第()课时

总结: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四、研:

1、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2、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3、拓展练习:

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立体图形一定是长方体。

()

(2)、一个棱长和是60厘米的长方体,长、宽、高的和是15厘米。

()

(3)、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

五、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练习五:

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认识正方体的棱长,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吗?

生:

正方体,那咱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书第20页,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思考:

(1)正方体的六个面()

(2)正方体的12条棱()

2、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什么?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三、测: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

总第()课时

20页做一做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研:

1、更正:

师:

做完的请举手?

(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1)、过渡语:

某某同学的进步真大,敢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继续努力呀!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2)追问1:

认为这两个同学做对的请举手?

(3)抽一名学生说说表格里填写的内容。

总结:

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五、练:

拓展练习:

21页练习五中的2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教学目标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会用正确的体积单位填空

教学重难点

会用正确的体积单位填空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会计算出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学: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23到24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24页的例1、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1、标明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中的六个面。

2、例1、例2填写在书上。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三、测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

24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总第()课时

四、研:

1:

认为算式列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

2:

若错让学生说说错在哪?

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小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五、练:

过渡:

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必做题:

练习六:

3、5题

选做题:

练习五:

1、2、4、6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课型

教学目标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学重难点

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你们能算出长方体的体积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学: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测: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8到4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27页,边看边画出重点。

思考:

1.什么叫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四、研:

1、看一看:

总第()课时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

我先让一个同学说说他画的重点是什么?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

五、练:

1、更正:

师:

做完的请举手?

(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发现堂上同学做的有错,也可以上来订正,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2、讨论(议一议):

过渡语:

看某某同学写的过程多清楚呀!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总结: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必做题:

练习七:

1、2、3题

选做题:

练习七:

4、5题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长方体体积公式

课型

教学目标

能推导、理解并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出示两个长方形:

形状不一样,大小相同。

问:

那个长方形的体积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的体积。

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出示目标齐读)

二、学: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第27--2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1、你认为要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会跟什么条件有关系呢?

猜猜看。

2、观察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三、测: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总第()课时

2、做一做:

过渡语:

(6分钟后)师问:

“完成自学的请举手?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如果还有部分没完成,可延长一分钟。

观察:

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会跟什么条件有关系?

四、研

小结: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积。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五、练:

1、更正:

师:

做完的请举手?

(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

2、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3、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当堂训练

过渡:

下面,就运用这节课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字写端正,认真要做对。

1、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

(1)43=4×3。

()

(2)一个正方体雕塑的棱长是2m,它的体积是6m。

()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正方体的体积

课型

教学目标

能推导、理解并掌握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出示两个正方形:

形状不一样,大小相同。

问:

那个长方形的体积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的体积。

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出示目标齐读)

二、学: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第30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1、你认为要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会跟什么条件有关系呢?

猜猜看。

2、利用你的小正方体摆一摆,并填写41的表格。

3、观察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三、测: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

(6分钟后)师问:

“完成自学的请举手?

”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如果还有部分没完成,可延长一分钟。

总第()课时

观察:

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怎样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四、研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板书)V=abh

说明:

a•a•a表示3个a相乘,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

V=a3

1、完成第42页的例题1、例2

2、利用公式计算正方体体积

完成43页做一做第1题

五、练:

1、一块正方体的石头,棱长是5dm,每立方米的石头大约重2.7kg,这块石头重多少千克?

()

2、练习中第六题、第七题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教学反思

总第()课时

 

第__周第__课时教案(__月__日)

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

课型

教学目标

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灵活运用体积公式解决设计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一、导:

过渡语:

同学们,咱们能不能用同一个公式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

二、学:

过渡语: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

请看: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测:

过渡语:

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31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

师读)。

认真看课本31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红底色部分的内容。

1、思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2、识记正方体、长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师: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总第()课时

四、研:

过渡语:

(4分钟后)师问:

“看完的请举手?

”“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做一做的2题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练:

1、更正:

师:

做完的请举手?

(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堂上同学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