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43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7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2考点整理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

宋柳开(先驱)的文学主张有(2013.01多选):

①反对五代浮艳风②主张文道合一③鼓吹复古④倡导质朴文风

2、穆修:

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穆修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是(2004.10单选):

响应者3、王禹偁:

王禹偁:

《村行》——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简述王禹偁(chēng)的诗歌创作成就(2013.01简答):

①早年学习白居易的诗歌,侧重学习白居易闲适唱和诗②贬官商州之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③兼擅各种五言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宋初王禹偁所属的诗派是(2009.10和2005.10单选):

“白体”诗派

王禹傅诗歌的艺术风格是(2015.04单选):

平易晓畅

4、晚唐体:

晚唐体(2014.10名解):

①宋初诗歌的流派②以林逋的诗歌创作为代表③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以请逸隐幽为旨趣。

5、杨亿与西昆体:

西昆:

因创始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以杨亿、钱淮演、刘筠为魁首。

西昆诗派和昆体功夫:

西昆体形成是个流派的标志——《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简述西昆体诗歌的主要特色(2013.10简答):

讲究修辞的昆体功夫对宋诗的发展影响很大①诗中大量用典,以学文为诗,是送诗的一个突出的特色,西昆体作为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或者诗歌思潮。

体现了当天是的风会所趋,是宋诗形成自身特色的第一步②西昆体与后来的江西诗派,从论诗宗旨、作品风格,艺术技巧到诗学渊源都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黄庭坚就主张用昆体功夫造老杜浑成之境③西昆体流行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诗人作分依赖修辞而缺乏感觉,甚至堕入玩弄辞章典故的泥潭。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是(2015.10和2012.10单选):

讲究修辞

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人的诗歌被称为(2015.04单选):

西昆体

第二章:

欧阳修和北宋诗文革新

1、欧阳修:

——六一风神

欧阳修文学创作以散文成就最大、影响最大

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2013.01单选):

平易流畅、委屈婉转。

论述欧阳修散文的基本特点及其风格(2003.10论述)

1.欧阳修摒弃了韩愈散文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

这是欧阳修对宋代散文发展的最大贡献。

2.欧阳修散文的基本风格是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他的文章着眼于具体事物,兼具情景事理,婉转流畅,富于韵致。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他的散文,措词平而精练,富于变化而切近自然。

他只是自然地叙事、抒情,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寓含高远的境界。

六一风神的基本特点是:

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效,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有(2014.10多选):

①以文为诗②以议论为诗③追求气格④命意新颖

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

佳处:

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六一风神:

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散文措辞平易,用当时通行语言写成。

自然地叙事、抒怀,看似散漫不经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笔触多情,文章结构吞吐往复、参差离合,语言平易自然。

六一风神特点:

偏于阴柔之美,纡徐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含蓄蕴藉。

欧阳修的诗:

自成一家,平易,宋诗创始者。

提出“诗穷而后工”,最长于——七言古体

《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

用类于散文语句,笔势矫健。

学韩愈诗,主气格而贱丽藻。

多以古文句法、气势入诗,可称为——古文诗体,是宋诗中最富权威的一体。

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主要表现为:

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虚实正反。

句子散行,长短杂出,造成散文调。

常用语助词,或散文式介词。

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

欧阳修——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

诗在由唐而宋的转变中,欧诗实为枢纽。

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律诗《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借景抒发寂寞愁闷,伴以感慨议论,平易风格的核心是追求表达上的深入浅出和明白易懂。

思致通达,融入说理,创造诗歌新的表现方式。

2、梅尧臣:

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2013.01单选):

平淡瘦劲

叶燮《原诗》认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二人。

梅诗题材可分两类:

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

《陶者》《小村》《汝坟贫女》

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物:

《愿嚏》《扪虱得蚤》梅尧臣聚焦日常生活细节,开拓寻找前人未注意题材,或在前人题材上翻新,以琐碎日常生活题材入诗,以哲理性思考贯穿其中,耐人咀嚼

3、苏舜钦:

苏舜钦的诗歌风格是(2013.10和2012.10单选):

豪犷雄放

诗歌经历转变:

前期“清理平淡——后期追求古朴审深远。

梅诗的平淡——古淡,老树著花的美。

《东溪》:

语言朴素,感情真实,深刻隽永,耐人咀嚼。

早期诗歌:

重视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大胆直言,充满激情,语言明快豪迈。

风格特色——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淮中晚泊犊牛》《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

4、王安石:

王安石散文的特点是(2015.10单选):

以议论说理见长

王安石议论文的特点是(2013.10单选):

结构严谨,析理透辟。

王荆公体(2013.01名词解释):

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既清新闲适又沉郁悲壮。

主要是其晚期的绝句,雅丽精绝,含蓄深婉。

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

诗歌早期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

寄托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打破常规,诗句求工:

《登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反映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

晚年感慨怀抱趋于冷淡,艺术修养进步,多写山水自然:

《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新颖别致、雅丽精绝,形成“深婉不迫”的风格

《题金陵此君亭诗》:

谁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王安石自赞

诗歌艺术的评价:

《题张司业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奇崛,以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早年奇险劲峭,晚年化奇崛于寻常中,被称为“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王安石是宋代诗人中较早学习杜甫而有成就的一个。

王安石的词:

把政治上的革新精神引入词的创作中,开拓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

多写景抒怀和怀古之作——《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赏识的诗人——王令。

被王安石称之为“奇才”

《假山》:

旧山风老狂云根,重湖冻脱秋波骨。

《感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诗歌特点:

气势雄壮、粗犷豪迈,采用铺陈手法,多用虚字,别开生面

5、曾巩、苏洵、苏辙

曾巩文章的艺术风格是(2014.10单选):

雍容典雅

文风受战国纵横家影响的宋代散文家是(2012.10单选:

苏洵

第三章:

苏轼的文学成就

简述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2015.10简答):

①记叙文是苏轼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的部分,包括碑传文,记叙文和文赋等,而以山水游记和亭台堂阁记为代表②山水游记记叙、描写、议论并重,其中议论往往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③苏轼的记叙文多为文学性散文诗情画意,触处皆是:

覃思妙理,一出自然

试论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2009.10简答):

1.“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2.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3.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

苏轼议论文的风格是(2014.04单选):

雄辩恣肆

论述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2013.01,2009.10和2006.10论述):

1以文为诗:

多用散文句法,运用博喻,以气格贯穿。

诗的散文化。

《百步洪》

2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色的文字表现力,有才气。

3以才气为诗:

好议论、善用典,以理趣见胜。

多具哲理,尤其是他的七古长篇。

融合禅机诗意。

《琴诗》

4兼备各体以七言为擅长,且风格多样,七绝吐语清丽精美,七古气格雄健豪放。

苏诗基本风格有二:

一是刚健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加平淡的清旷闲逸,高风绝尘是其诗风主导倾向。

如《独觉》: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1.苏轼诗歌才气横溢,雄健豪放,想象丰富,擅长通过精辟广博的比喻表现事物,使之本相毕现、降伏于诗人笔下。

2.苏轼为诗长于以意象象征哲理,融合禅机诗意,以理趣见胜,常常“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3.苏轼诗歌意趣高远,超凡脱俗,具有高风绝尘的潇洒韵致。

苏轼词的主要风格特征(艺术风格)是(2013.10和2015.10单选):

豪放旷达

苏轼词的特点是(2014.10和2012.10单选):

以诗为词

简述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2014.10简答):

①反应民生疾苦和时政得失②山水景物诗,常常将人生感悟融入山水写景之中③一百多首和陶诗,描写亲身经历的生活④题画诗,有的提出诗画理论,有的善于描写出画面的动态

苏轼诗《百步洪二首》其一运用博喻,其体现的创作特点是(2015.04单选):

以文为诗

贬谪黄州——苏轼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前期:

以儒家思想为主,充满积极入世精神和社会历史责任感。

行文讲究引物连类和酝酿气氛,形成纵横磅礴气势、委曲必尽。

后期:

参入佛、道思想,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时的精神解脱,入世而超世,清旷达观。

能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

苏轼散文作品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开辟了文学散文发展的广阔道路。

苏轼的议论文:

在早期占比重较大。

雄辩滔滔、气势纵横,文采、议论交融,感情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山水游游记记叙、描写、议论并重。

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境界:

《赤壁赋》《石钟山记》:

月夜乘舟至绝壁探索自然奥秘

亭台记

《喜雨亭记》:

把喜雨亭三字拆开,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

《放鹤亭记》《醉白堂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

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记承天寺夜游》《书临皋亭》

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寓有旷观达识、至理深情。

信手拈来、漫笔写成。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

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

议论妙趣横生。

苏轼诗大体分为:

社会政事诗、山水景物诗、和陶诗、题画诗

《书摩诘兰田烟雨图》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的看法。

题画作品中最杰出——《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苏轼词的革新意义:

突破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词境,以诗为词。

对词境的开拓:

词至苏轼为一大变。

抒发磊落纵横豪放襟怀,充分表现人格个性

《江城子猎词》: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多为感事之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创作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是人生。

苏轼用词展示政治抱负,吐诉人生感慨,抒写生活情趣和感受。

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

苏轼的“以诗为词”:

将作诗的本领用于作词,是苏轼革新词体的关键。

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扩大。

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把词影响正统诗文道路,向“士大夫化”发展。

词中大量用经、子典故,把词与诗看成是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

有意识以诗的意境、创作方法入词,促成词体的解放。

侧重表现作者襟怀和态度,深入反映士大夫文人的精神风貌。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积极意义:

增加词的内容,丰富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

以词还词,完其本色。

苏词的风格:

宋词豪放派代表《江城子》悼亡之作

苏轼词的豪放与法度对举,是要打破法度陈规。

缠绵清婉:

《蝶恋花春景》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

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词的影响:

词史上一个词派的开创者,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

苏词创作最主要的是为词的品味的提高开辟道路

苏轼词分为南、北两个支派:

北:

蔡松年、吴激

南:

叶梦得、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

辛弃疾稼轩词成就最高,于南宋别开宗派,与苏轼并称苏、辛词派

金初文学主要代表作家有(2014.10):

①蔡松年②吴激③宇文虚中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

——山谷体

论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2013.10论述):

黄庭坚毕生精力于诗歌的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以善用动词,形容词,语助虚词的炼字法著称,讲究语意老中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山谷体的基本特征是求生避熟和求雅妥善,其艺术特点有三。

①以学杜为宗旨,重视语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②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长于点化铸造,富有思想和机趣。

③好奇尚硬,造语洗净铅华,独标隽旨,风格生新硬峭拔,但兼有浏亮芊绵的一面。

黄庭坚“山谷体”诗的基本特征有(2015.10多选):

①求生避熟,求雅脱俗②重视句法,发展了拗句、拗律的体制③强调“无一字无来处”④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⑤好奇尚硬,风格生新峭拔

论述山谷体诗的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2004.10论述)1.以学社为宗旨,重视句法,为了超迈流俗而不讲究声律谐协,刻意求奇而造拗句、作硬语,力避熟词滥调。

如《题竹石牧牛》。

2.所谓“无一字无来处”而“点铁成金”,实际是要求用典要翻新出奇,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

如《登快阁》。

3.山谷诗的主体风格是生新瘦硬。

生新,指黄氏常以字句的奇崛造成一种陌生感,形成生新的诗境(诗语的峭拔美和诗韵的兀拗美);瘦,指洗净铅华、摒绝绮艳;硬,指刚健挺拔,力避柔弱。

黄庭坚的诗歌被称为(2014.04单选):

山谷体

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2012.10单选):

生新瘦硬

简述山谷词的两种不同风貌(203.10简答):

1.一是黄庭坚青年时代创作的“淫词艳曲”,二是晚年时严肃的“言志”之作。

2.早期词作多写男性对女色的倾心和相思离别之情,艳冶俚俗。

3.晚年词作受苏轼词风影响,一洗婉转缠绵之态,而转为以诗为词,苍劲峻峭而真率自然。

黄庭坚与苏轼并称苏、黄。

宋诗代表人物。

以黄庭坚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江西诗派中坚力量:

陈师道、陈与义、吕本中

元祐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苏门四学士”

分为三类:

1.赠答诗、次韵诗、咏物诗

2.反映民生疾苦和时事政治的诗,为数不多

3.最出色、最有个性:

表现自我人格和襟怀的写意作品(思亲怀友、感时抒怀、羁旅行役),代表山谷体主流

晚年诗作趋于“平淡而山高水深”的老成境界。

基本特征:

求生避熟、求雅脱俗。

艺术特点:

1.以学杜为宗旨,重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

2.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

3.好奇尚硬,风格生新瘦硬峭拔,浏亮芊绵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预关。

两种风貌:

青年时代的“淫词艳曲”;晚年严肃的“言志”之作

词风前后如此迥异莫过于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做藏使君韵》

2、陈师道——后山体:

一祖三宗之说:

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2013.01单选):

后山体

陈师道的诗歌的艺术风格是(2015.10单选):

朴拙瘦硬

陈师道的诗歌的特点是(2015.10单选):

诗风瘦硬

后山体(2004.10名解):

指陈师道的诗风。

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

其诗力求简省字句以摒却华词丽藻,往往以拙为工、简妙雅淡、瘦而有骨。

3、陈与义——简斋体

陈与义的诗歌被称为(2013.10单选):

简斋体

简斋体(2015.10名解):

①指陈与义创作的哦具有独特诗风的作品②以直致语,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

诗歌创作以南渡为界:

前期多抒怀、咏物、唱和之类,风格清新可喜。

后期寄托遥深,趋于沉郁悲壮、胸阔慷慨。

宋高宗最爱他《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简斋体与江西诗派:

严羽《沧浪诗话》认为简斋体“亦江西之派而小异”

陈与义与陈师道师承黄庭坚有所不同,陈与义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直致、浅语入诗

江西派重修辞,重用典;简斋体重意境,重白描。

吕本中、韩驹、曾几:

当时主盟文坛的领袖人物

吕本中:

号紫微,作为南渡前后一位重要作家,他的重要性首先在于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

江西诗派之名起因

主要是黄庭坚的追随者和与吕本中关系密切的人。

显示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

江西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非实际聚会。

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划分。

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密切相关。

宗派图将江西诗派的发展分为三期:

发展期:

北宋后期,黄庭坚和追随者

全盛期:

南宋初期,最高统治者提倡,出现“学者率宗江西”的局面

衰落期:

南宋中期以后,陆游、杨万里等人先后突破江西诗派范围

吕本中的诗歌创作:

学黄、陈瘦硬风格,才力不如,妥帖过之:

《夜雨》。

方回《瀛奎律髓》中说吕本中“其诗学江西而主于自然”。

反映现实,感情沉痛深切,气机流走,浑厚平易,透露南宋诗风转变的消息:

《兵乱后杂诗》《避寇南行》

吕本中主张作诗学李白、苏轼,以苏诗的意思宽大和流畅自然补救江西末流的拘束苦涩。

讲究“活法”、“悟入”,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

《夏均父集序》

活法:

以苏济黄,将江西诗派的“有意于文者之法”和东坡体的“无意于文者之法”辩证统一,较全面反映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精神,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新途径

韩驹:

作诗讲究“字字有来历”,锤字炼字,近于黄庭坚

《夜泊宁陵》:

注重典故成语的点化运用,通体贯串,语气顺畅。

曾几:

茶山居士,推崇黄庭坚,陆游老师。

讲究用字炼句,清劲雅洁:

《夜雨》。

南宋“中兴四大家”里,有三家与曾几有关。

第五章:

柳永与北宋词坛

前人有“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之说

北宋词分为三期:

初期:

晏殊、欧阳修,承续《花间》派和南唐词风而有变化

创造时期:

柳永、苏轼、秦观,推动宋词发展

总结期:

集大成词人——周邦彦

晏殊、欧阳修

晏殊:

宋初词坛影响最大,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

开拓宋词婉约派的正宗风格

世称——晏元献,太平宰相、富贵词人。

北宋专攻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

北宋初期词家的始祖,是最先走入宋词领域的作家。

《诉衷情》很受冯延巳的影响。

《清平乐》舒缓轻盈。

晏殊词有情语、有妇人语,描写女性的作品最多,柔婉富有诗意。

晏殊《珠玉词》艺术特色:

今存一百三十余首,以唐圭璋《全宋词》所收最为完备

感伤之作,表现人生哲理:

《采桑子》《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充分发挥令词收敛浓缩的抒情形式的优长。

语言高度提炼,平淡而富有韵文。

体验深刻纤细。

精美圆熟,雅致含蓄,展示宋词风格的新特色。

欧阳修的词:

上乘五代南唐词的情韵,下启东坡词的疏隽与少游词的深婉。

只有欧阳修能接续晏殊在词史上的位置。

欧阳修的词呈现两种风格:

深婉含蓄、清新疏隽

《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朝中措》

抒情词兼备细腻沉着与豪放旷达的风格。

苏轼写词直抒胸臆,将词作为与诗同等的抒情载体,是由欧阳修开风气之先的。

塑造多情女子形象:

《踏莎行》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在欧词中数量最多、写的也比较好的就是描写豆蔻相思、离情别恨的恋情词。

艳曲《越溪春》《鼓笛慢》《看花回》

1、柳永:

宋词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

采教坊新声和里巷谣歌俚曲之作慢词长调,变旧声为新声,词篇幅增长,有了驰骋才情的余地,为苏轼革新词体和“以诗为词”创造条件。

原名三变,兄弟三人号“柳氏三绝”。

科举考试落第,《黄钟宫鹤冲天》:

忍把浮名,后了浅斟低唱。

柳永——世称“柳屯田”,《乐章集》

柳永在慢词发展方面的贡献:

放下士大夫架子,和乐工歌女进行密切合作,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实属第一人。

大量填写慢词,奠定长调的体制和形式。

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创体之功基于他的创调。

在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始备。

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基础。

柳词的俚俗色彩

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

将白话加入词中,构成平民化的表述风格《玉女摇仙佩佳人》《满朝欢》《小镇西》

《少年游》:

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恁多情。

赢得“凡有井水饮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

柳词成为当时最通俗的大众歌曲。

题材内容多描写城市生活和词和歌妓词。

《仙吕调望海潮》: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歌妓词在柳永的言情词中占的分量极重,与歌妓往来的词有一百四十余首。

《采莲令》《倾杯》柳永笔下的歌女善解人意,绝无玩弄轻薄的态度,这种写法成为市民文学的先声。

柳永雅词的艺术特点:

以赋为词,善于融合曲词和辞赋的长处。

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

把赋体笔法引进词中,增加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抒情结合起来。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

《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八声甘州》,被苏轼誉为“不减唐人高处”

柳永的贡献:

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

将赋体铺叙手法运用到体式开拓的长调慢词上来。

雅俗并陈。

2、秦观:

秦观——“古之伤心人”的代言者。

淮海先生,《淮海集》

北宋词自晏殊至欧阳修,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形成婉约风格,至秦观登峰造极,炉火纯青。

秦观灵心善感、寄情深微。

秦观词的特点是(2014.04单选):

词风婉约

《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男女情事,真情歌颂: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含蓄蕴藉,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

秦观的作风是宋代婉约词风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秦观词的情致和伤心处。

多描写儿女柔情,专主情致。

语调深婉,幽约曼妙。

《望海潮》《满庭芳》

秦观词的情致和伤心处:

抒情为主,少叙事,具有情辞兼胜的艺术特色。

清丽典雅,婉曲蕴藉,轻描淡写中蕴涵凄厉的情感。

将身世之感寓于艳情中,幽微丰美。

3、贺铸:

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是(2012.10单选):

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艳丽带有幽凄的情韵,最为贺词胜境:

《横塘路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重音律。

悲愤壮烈,为贺铸的压卷之作: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4、晏几道:

《小山词》:

世称“小晏”

极度凄楚哀怨的感伤情调:

《蝶恋花》红烛自怜好无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对欢乐体验铭心刻骨,表现动人细节: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小山词》抒情特色接近李煜。

工于言情,尤其是对相见无缘的萍、莲、鸿、云四位歌女的苦恋,流露惆怅伤感:

《清平乐》

借梦境抒情:

《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蝶恋花》

晏几道的“伤心”在于追怀情事的伤感,与秦观内心神志之凄伤相比,自有浅、深之别

《小山词》善于运用不同的构思方式表现相似的题材,多用情景互衬的手法,造语曲折深婉、浅处皆深,不露雕琢痕迹。

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翁宏《春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5、周邦彦:

——清真词

试论述周邦彦词在章法结构上的特点(2014.10论述):

①章法布局开阖回旋②常使用不同感情的相互衬托法③以景结尾

试论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2015.04论述):

1.擅长写羁旅行役2.章法结构富有特色:

章法结构开阖回旋,常使用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