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67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docx

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

(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

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正始之音:

指魏晋玄谈风气。

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

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

世称正始之音。

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

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

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

新体诗,又叫“永明体”

骈文:

骈,辆马拉的车,引申为偶,对偶。

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文以双句为主,句子叫骈句、俪句,讲究对仗与声律,其中以四、六句相间作为固定的格式,唐中时称为四六文。

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讲求形式之美,助长形式之风流行。

宫体诗:

就内容而言,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如:

女性;在情调上,清艳,风格柔媚,注重辞藻、对偶与声律。

大小谢:

谢灵运、谢眺

阴何:

阴铿、何逊

《昭明文选》: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选学:

研究《昭明文选》的学问。

元嘉三大家:

鲍照、谢灵运、颜延之

志怪小说:

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人小说:

记述人物的逸闻轶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

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

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

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

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

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

沈约、宋焕志

刘柳:

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

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

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

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

他们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倡文道合一,强调儒家正统思想,革新文体,反对浮华的骈文,创立了一种自由流畅合于实用的新散文。

韩愈以其创作实绩进而形成一种广泛的社会运动。

唐传奇: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变文:

变文,或简称“变”,乃转变的底本,在敦煌说唱类的作品中保存较多。

现知明确标名“变文”或“变”者有八种:

《破魔变文》、《降魔变文》、《大目乾连民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八相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汉将王陵变》、《舜子变》、《前汉刘家太子变一卷》。

大历十才子:

唐代宗大历年间10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

十才子为: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温韦:

温庭筠、韦庄

温李:

温庭筠、李商隐

《花间集》:

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

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简答论述题:

1.如何理解“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2.曹操的文学成就

学习汉乐府,有许多的诗歌成果,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生风气之先,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3.曹植一生遭遇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

1前期(建安25年,其29岁前):

渴望建功立业,诗歌充满了俊逸的少年意气,才华横溢,恃才傲物

内容上看,数量较多些贵族生活,另一类写动乱的社会现实,第三类表现雄心壮志

2后期(曹丕继位后):

从悠悠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受打击的对象,满怀忧愤、痛苦。

基调:

哀怨、悲愤、铁骨铮铮,不向现实低头。

4.蔡琰《悲愤诗》的独特价值

中国诗歌史、文人创作的第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

以作者悲惨的一生为线索,展开了汉末动乱的现实,把人们带到了屠刀和铁蹄震颤下的时代。

此诗非亲历无可作,对于动乱的现实,建安诗人以政治家的身份居高临下,或以旁观者的眼光悲天悯人,而蔡琰则作为一个普通人,承担了那个时代所有妇女的苦痛命运,字字饱沾血泪写成。

建安时代的动乱通过蔡琰的特殊经历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5.阮籍咏怀诗思想艺术特点

继承庄骚古诗十九首表现方法,大量运用比兴、象征,思绪恍惚玄远,寓意隐晦曲折,往往能创造出一种高远清明而又阴郁沉重的意境。

6.左思《咏史八首》思想艺术特点

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义气干云,为古今绝唱。

诗人以自身经历表达了对塞上不平以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表达了对古代门阀制度的控诉。

诗多引史实,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

7.陶渊明的隐居思想及其诗歌艺术成就

隐居思想:

1他的隐居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的意义,他的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与前代、后代许多隐士不同。

2陶渊明的隐居不仅是独善其身、全身远害,而且要有所作为,追求精神不朽、清节永传的目的。

他在隐居中坚持劳动,认识到了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在劳动中提出桃花源的理想,歌颂劳动。

3陶渊明弃官归隐,是质性自然的结果,有着葆性养真、追求自由独立、提升个体生命价值、护卫人格尊严的目的。

4对功名的厌弃也是他归隐的原因。

5陶渊明回到乡村也有过自己的痛苦、矛盾乃至挣扎,但他都靠自己的艰苦努力度过了。

这样他在诗中就为自己留下了一个真实可信的隐士形象。

6陶渊明的人生态度,感叹时光流逝、死亡渐渐逼近、委运承化的人生态度。

艺术成就:

陶诗分为两类:

咏怀诗(主要表达陶由出仕到归隐的心路历程,体现他热爱自由的高贵品质);田园诗(归耕之后的生活,更具有美学价值)

艺术价值:

1风格朴素自然,擅以平淡真实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抒写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受;

2善于从生活感受中提炼艺术语言,通过景物描绘创造出艺术境界,表达一种浑融完整的艺术感受;

3善于融兴寄于自然美,把比兴寄托和对自然的观赏融为一体,创造出抒情主人公自我的艺术形象;

4语言:

通过朴素的语言写出深刻的人生阅历,警快透辟;

5陶诗风格总体平淡,但也有豪放之气,只不过不易让人察觉。

文学史上的意义:

1开创确立了以自然平淡朴素为上的诗风,影响到了后世各个艺术门类,确立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标准;

2扩展了诗歌的审美范围,把诗人的审美视野扩展到了乡村、田园,是田园诗成为中国古诗歌的一大流派。

8.试说明南北朝乐府民歌思想与艺术的差别

思想:

南朝:

400首,情歌,表现青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各种情况;多出自女性之口,通过其述说,传递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北朝:

60首,反映战争、游牧生活、思想、草原风光

艺术:

南朝:

清丽俊美、婉转温情,多用双关、比喻,一唱三叹,余音袅袅

北朝:

雄浑刚健、豪迈亢直、抒情直率、语言朴实,既有哀苦愤懑之调,又有悲凉激越之音。

9.比较大小谢山水诗异同

同:

1善于写山水景物,同时谢眺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精细清俊

2二人均善于熔裁警句,风格清晰,浑然天成

异:

谢灵运:

1谢灵运善于精细的刻画自然景物,也能用写意手法大笔勾勒,故其笔下的自然景物活泼可爱

2注重选取自然景色中色彩最鲜明的部分,使山水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注意画内景和画外音的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3谢灵运的山水诗从景物中透露出事物的玄理,写景、抒情、说理

谢眺:

1善于写山水景物,其中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情,在他手里,山水摆脱了玄言的影响,将山水诗创作推向了一个更加成熟的境地,为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兴起开辟了道路

2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新鲜动人的美感,简淡而有情趣

3队长精工,音韵协和,是五言律诗的雏形,更接近“唐音”

10.鲍照的文学成就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骈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

他将满腔的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因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倍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诗为主的歌行体。

11.庾信的遭遇以及前后期诗风变化的关系

以42岁出使西魏为明显分期

前期:

常出入宫廷,深受梁武帝宠信,奉命而作,多为阿谀之词,声色犬马、思想贫弱、风格华艳

后期:

以悲哀为主的危苦之辞,抒发了异常沉痛的故国之思,悲哀、苍凉、雄浑、深沉

12.《世说新语》内容及艺术价值

选取最典型的细节,善于抓住言行片段,用精炼传神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口语提炼成生动活泼的的文学语言,创造了许多运用广泛的成语,为研究中国人的美感和艺术精神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启示。

13.《搜神记》内容及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内容:

1对统治者的凶恶残暴进行鞭笞,表现人们的反抗精神;

2反映广大百姓在动荡年月中的种种不幸遭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反映封建制度下男女青年对于自由婚姻的争取和渴望。

地位(艺术价值):

1志怪故事在艺术上显得幼稚粗糙,一篇作品只刻画一两个人物

2情节刻画线条较粗,一般只有故事轮廓

3带有浓厚的幻想成分和迷信色彩

4在时空处理方面表现了极大的想象力,人境、仙境、鬼境交相映衬,为后世的浪漫主义小说提供了启发

5为唐传奇的产生准备了条件,为后世戏曲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开启了笔记小说的先路

14.唐诗繁荣的社会文化原因

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版图面积大,疆域广阔;空前开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民族关系密切,南北文风统一;采取科举考试,使大量中下层人士进入朝廷;文禁松弛;唐人任侠,大有胡气;儒、佛、道三种思想并行,多元思想并存。

15.举例说明初唐四杰诗歌创作的异同

异:

1王勃(649-676)子子安

多写抒情之作,辞藻华丽,风格清新雄放。

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对五言格律诗渐趋成熟,甚有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杨炯(650-695)

为人恃才倨傲,为政苛酷。

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寄寓工业报复,气势昂扬,风格豪放。

《从军行》

3卢照邻(632-695)字升之,号幽忧子

擅长七言歌行,诗彩富艳,韵致流转

4骆宾王(627-684)

长于七言歌行,对唐代七言古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五律亦有佳作。

同:

1有壮大的气势,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2表现立功边塞的志向与慷慨情怀

16.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1唐人将隐居、学道、求仙看成是通往仕途的一条终南捷径

2繁荣的经济和安定的生活为大多数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寄傲林泉的物质条件和安逸的环境,多数文人亦官亦隐

3当时南北统一,交通方便,文人长途旅行,聚会离别、写诗作赋

17.以王孟作品为例说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特点

兼得书法、绘画、音乐之美,有别人所不能达到的艺术境界;善于用疏放的线条勾勒雄伟的名山大川,境界开阔,气魄雄伟;善于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精致的描绘山林景色,创造优美清空的境界,显示出抒情主人公的高情雅致;善于写田园乡村的风光,表现平远的乡村景色。

18.以高适、王昌龄作品为例说明盛唐边塞诗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内容:

1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

2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

3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4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成就:

19.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1)以庄子、楚辞为源,广泛地吸收了阮籍的渊放、郭璞的超达、鲍照的俊逸、谢眺的清秀,并且融合了盛唐清新豪放的共同点,形成壮浪纵恣的独特风格

1李白的诗歌由于把盛唐人的共同理想、不平之气夸大到了极点,把自我形象放大到了极点,在想象中为自己展开了来去自由不受时空和一切自然规律限制的广阔天地。

因此李白的诗歌有极强烈的个性,时常诗人强烈的主观性和主体性。

(自然万物完全成了李白的指示对象,在诗歌中听从李白的调遣,主体压倒客体,让自己的自由精神翱翔在万物之上,让自己成为万物的主宰。

2李白的杂言乐府打破了初唐骈偶齐整的约束,杂用古文和楚辞的句法,以豪放纵意的气势驾驭瞬息万变的感情。

用仙境和梦幻构成壮丽奇绝的理想世界,尤其是那些描写名山大川的诗篇,大多数都将诗人胸中喷薄的豪气融入自然景色,通过出神入化的想象构筑成更加壮丽的意境。

3往往把消极的哀叹和强烈的激情统一于一首诗中,把理想和现实奇特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处在感情的沉醉状态之中,往往凭灵感和热情控制诗歌的思绪。

出人意料的变化、语断意连的飞跃与转折形成了这些诗的特点。

2)诗人善于创造纯真高洁的诗境,融合汉魏乐府的古朴健康和南朝乐府的情深韵长的特点,语言天然清新、绝去雕饰,尤其是七言绝句,语近情遥、意味深长,深得民歌天真自然之风致

1追求单纯高洁的诗境本是盛唐人的共同追求,而李白比一般诗人更纯真更清高,故其创造的诗境更晶亮透明,为李白之所独有。

2由于李白个性天真坦率,与民歌真率朴素的特点本来有一种天然联系,加之他的揣摩汉魏六朝民歌的深厚功力,他不但运用民歌形式自如,对乐府民歌的表现艺术亦有所发展。

总结:

李白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全部成就,以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期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以及不满显存秩序的潜在力量。

深化了盛唐诗歌现实主义反抗精神,丰富发展了浪漫主义诗歌表现形式,因而使它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20.杜甫诗歌现实主义精神

杜甫处在盛唐转折的突变时期,故对国家的盛衰有强烈而痛切的感受。

开元盛世赋予他的责任感和激情在乱世中得到深化,是他对现实的批判产生了激动人心的力量。

杜甫最可贵的是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宁苦身以利人、穷则不肯独善其身。

最主要成就是写出了深刻反映他的时代、堪称史诗的重大篇章,同时还应注意到杜甫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是,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关注现实的执着精神以及抨击时弊的巨大力量、植根于盛唐的理想、激情、宏伟气魄和时代责任感。

21.杜甫新乐府的独创性

善于把直抒胸臆、慷慨抒怀、长篇议论和具体的叙事细节的描绘、用典的技巧以及对于巨大的社会内容的高度概括和谐的统一在完整的艺术结构中,穷极笔力,体大思精,主要体现在五古、五排、七言歌行中。

22.分析白居易有关新乐府理论和创作的成就及缺陷

成就:

1反映现实,针砭时弊,有现实的价值;《杜陵叟》

2在艺术上有极大的价值,文辞优美;《上阳白发人》

缺陷:

意露词繁,加小序,过低估计了读者的理解力,诗成了理念的图解,平直有余,含蓄不足。

23.韩愈散文艺术特点

文起八代之衰,是司马迁之后最著名的散文家

1广泛吸收前代文章大家的长处,兼收经、史、子、集、浩赋等文体的风格和语汇,而又能做到务去陈言。

2文章气势充沛、雄奇奔放、汪洋恣肆,无论是说理还是抒情都显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3文章形象生动,不拘一格,突破了刻板的程式

24.柳宗元山水游记艺术价值

1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

身世遭遇和环境的压迫,造成心理的变异,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

2是真正的艺术性的文学,美的文学。

他善于选取深奥幽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形的艺术之美。

3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艺术成就,而又有了突破性的提高,他不是对山水的纯客观描写,而是在描写中贯注了一股浓烈的寂寥意绪,且假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

25.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理解

1往往吸收汉魏古诗的比兴手法,与齐梁诗的细腻、绮靡,结合起来造成了诗的设彩繁艳,寄慨遥深、风格神秘,总之是隐约的、迷离的。

着力表达生命经历当中深沉的体验,强烈的诉说又不能明白的诉说

2解释了爱情不可避免的悲剧的本质,对爱情的痴迷与依恋

26.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1感情真挚动人,有巨大的包容性,领受了人生的大悲大哀,又能倾泻在词中,加之词人又别有一种博大的思想感情,是这种悲哀远远超出了一己的身世之感,从而化为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普遍感叹,往往能够引起众多后世失意者的共鸣

2化情入景,情景相融

3语言既自然明快、精炼生动,又婉曲深挚、情味隽永,整体上使用白描手法,比喻把一般景物化成生动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