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93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docx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铁系元素通性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

22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22-1铁系元素通性

ⅧB族元素与其它各族元素不同,有三个直行共九个元素,即第四周期的铁、钴、镍,第五周期的钌、铑、钯,第六周期的锇、铱、铂,通常把这九个元素按其性质上的接近程度分为两组,把第四周期的Fe、Co、Ni称为铁系元素,而其余六个元素则称为铂系元素,这里先讨论铁元素。

1.铁系元素的基本情况

价电子构型3d64s23d74s23d84s2

主要氧化数+1.+2.+3+2.+3.+4+2.+3.+4

原子半径(pm)124.1125.3124.6

离子半径(M2+)747269

电离势(KJ/mol-1)764.0763741.1

电负性1.831.881.91

φ0M2+/M(V)-0.473-0.227-0.232

①从价电子构型看,外层4s轨道均有2个电子,次外层3d轨道分别为6.7.8而原子半径,离子半径以很相近,因此性质相似。

②由于3d轨道已超过5个电子,全部价电子参与成键的可能性减少,随着价电子数的增加,从Fe-Co-Ni形成高氧化态的趋势减小;Fe有稳定的+2.+3氧化态,在强氧化剂存在下,可出现不稳定的+6氧化数(高铁酸盐FeO42-);Co则通常表现为+2,在强氧化剂存在下可出现不稳定的+3氧化态;Ni则经常表现为+2氧化态。

这可理解为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原子序数增加(3d电子增加),有效核电荷增加,使核对价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故3d电子的稳定性增加而难于参加成键。

因而显高氧化态趋于困难。

③从电离势和φ0值可以看出从Fe-Ni金属活泼性减弱,这也可从Z*的变化加以理解。

2.单质的性质

①都具有铁磁性,即经磁场作用后,能使磁场大大加强,磁场取消后也不立即消失。

②都是中等活泼的金属。

(见φ0M2+/M)

a.在常温和无水蒸汽存在时,几乎不与O2、S、Cl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但在高温下,则能与很多非金属和水蒸汽反应。

如:

b.它们都能溶于稀酸。

如:

Fe+2H+===Fe2++H2↑

C.在浓HNO3中,Fe因表面形成保护膜而“钝化”,Co、Ni则会激烈反应,但稀HNO3容易将Fe氧化而溶解,Co、Ni则与之反应较慢。

Fe在热浓碱中会被侵蚀,Co、Ni则不与碱发生作用。

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锈不简略地用Fe2O3·xH2O表示。

22-2铁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2-2-1铁、钴、镍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氧化物

铁可形成三种氧化物

+2+3

FeO(黑)Fe2O3(砖红)Fe2O4(灰兰)

这三种氧化物不溶于水,基本不溶于碱,但能溶于酸。

Fe3O4(又称磁性氧化铁,过去曾认为它是FeO和Fe2O3的混合物,但经X射线研究证明,它具有反尖晶石结构,可写成FeⅢ[(FeⅡFeⅢ)O4],在Fe3O4(中Fe的平均氧化数为

钴的氧化物有CoO(灰绿)Co2O3(褐色)Co3O4(黑色)

镍的氧化物有NiO(暗绿)NiO2(黑色)等

Co2O3和NiO2是以水合物Co2O3·H2O、NiO·nH2O形式存在。

2.氢氧化物

Fe、Co、Ni的氢氧化物有M(OH)2和M(OH)3两种,分别为+2、+3氧化数,它们都难溶水,其有关性质如下:

①氧化还原性变化规律:

它们的氧化还原性质变化可以从有关φ0B值看出:

Fe(OH)3+e===Fe(OH)2+OH-φ0B=-0.56V

Co(OH)3+e===Co(OH)2+OH-φ0B=0.17V

Ni(OH)3+e===Ni(OH)2+OH-φ0B=0.48V

比较半反应:

O2+2H2O+e===4OH-φ0B=0.401V

可以看出,当向Fe(Ⅱ)、Co(Ⅱ)、Ni(Ⅱ)的盐溶液加入碱,生成M(OH)2

M2++2OH-===M(OH)2↓(M2+=Fe2+Co2+Ni2+)

生成的Fe(OH)2会被空气中的O2迅速氧化,故最终产物不是白色的Fe(OH)2,而是棕红色的Fe(OH)3

4Fe(OH)2+O2+2H2O===4Fe(OH)3

Co(OH)2在空气中也会被慢慢氧化,沉淀的颜色也会由开始的粉红色逐渐变为棕色。

Ni(OH)2则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放,不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但加入强氧化剂如:

NaOCl、Br2等则能将其氧化。

2Ni(OH)2+NaOCl+H2O===2Ni(OH)3↓(黑)+NaCl

2Ni(OH)2+Br2+2NaOH===2Ni(OH)3↓+2NaBr

②M(OH)3与HCl的反应

当用HCl溶解Fe(OH)3、Co(OH)3、Ni(OH)3时,Fe(OH)3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而Co(OH)3、Ni(OH)3则可氧化Cl-

Fe(OH)3+3HCl===FeCl3+3H2O

2Co(OH)3+6HCl===2CoCl2+Cl↑+6H2O

说明+3氧化态的Co(Ⅲ)和Ni(Ⅲ)具有强氧化性。

φ0Fe3+/Fe2+=0.7714φ0Co3+/Co2+=1.82V

φ0NiO2/Ni2+=1.68Vφ0Cl2/Cl=1.36V

③Fe(OH)3具有微弱的两性,但碱性更强,当新沉淀的Fe(OH)3与热浓强碱作用时,可生成铁(Ⅲ)酸盐,例如:

Δ

Fe(OH)3+KOH===KFeO2+2H2O

22-2-2铁钴镍的盐

⒈氧化态为+2的盐

⑴共性

①Fe2+、Co2+、Ni2+离子均有未成对d电子,故水合离子均有颜色[Fe(H2O)6]2+浅绿色,[Co(H2O)6]2+粉红色,[Ni(H2O)6]2+亮绿色,其结晶水合物也表现出相应颜色。

②Fe(Ⅱ)、Co(Ⅱ)、Ni(Ⅱ)强酸盐如卤化物、硝酸盐、硫酸盐、高氯酸盐都易溶水,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同类盐常有相同数目的结晶水,如:

FeSO4·7H2OFe(NO3)2·6H2OFeCl2·H2O

CoSO4·7H2OCo(NO3)2·6H2OCoCl2·H2O

NiSO4·7H2ONi(NO3)2·6H2ONiCl2·H2O

它们的弱酸盐如碳酸盐、硫化物、磷酸盐都难溶于水。

③它们的硫酸盐都易跟碱金属或铵的硫酸盐形成复盐,如:

(NH4)2SO4·FeSO4·6H2O硫酸亚铁铵,俗称摩尔盐。

⑵硫酸亚铁

常见产品绿矾FeSO4·7H2O以及复盐(NH4)2SO4·FeSO4·6H2O

①热稳定性

②氧化还原稳定性

a.亚铁盐在空气中不稳定,易被氧化成Fe(Ⅲ)盐:

4FeSO4+2H2O+O2===4Fe(OH)SO4(黄褐)

因此,绿矾和摩尔盐长期存放表面都会变成黄褐。

在碱性介质中会迅速被氧化,前面讲Fe(OH)2时已谈及。

b.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在酸性介质中:

Fe3++e===Fe2+φ0A=0.77V

从φ0值可见,只有强氧化剂如:

KnMO4、K2Cr2O7、Cl2等方可将其氧化。

例如: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10Fe2++2MnO4-+16H+===10Fe3++2Mn2++8H2O

因此在保存Fe2+溶液时,应加入足够浓度的酸,必要时还加入几颗铁钉来防止氧化,这是因为反应:

Fe+2Fe3+===3Fe2+

的K=9.85×1041很大,表明反应向右进行很彻底,计算如下:

电极反应Fe2++2e===Feφ0=-0.473V

Fe3++e===Fe2+φ0=0.77V

lgK=

=

=41.9932

在分析化学中,Fe(Ⅱ)盐常用作还原剂,标定K2Cr2O7等,使用时,一般较绿矾理更稳定的硫酸亚铁铵。

⑶二氯化钴

CoCl2最常见的钴(Ⅱ)盐,无水盐呈浅兰色,溶于冷水呈粉红色,它有三种水合物,它们的相互转变温度及特征颜色如下:

利用CoCl2吸水和脱水时颜色变化显著这一特点,将CoCl2侵涂在硅胶上作干燥剂,称为变色硅胶。

此硅胶烘干后是兰色,吸水受潮逐渐变为粉红色,当硅胶变至粉红色时就送烘箱烘干,然后再用。

⒉氧化态为+3的盐

⑴存在和氧化还原稳定性

铁、钴、镍中只有铁、钴才存氧化态+3的盐。

钴(Ⅲ)盐因其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Co(Ⅱ)。

铁(Ⅲ)盐仅在酸性条件下有较强氧化性。

通常情况下较稳定。

Co3++e=Co2+φ0=1.82V

Fe3++e=Fe2+φ0=0.771V

如CoCl3在室温和有水时分解:

2CoCl3=2CoCl2+Cl2

在水溶液中Co(Ⅲ)离子可氧化水:

Co3++e=Co2+φ0=1.82V

O2+2H++2e=2H2Oφ0=1.23V

FeCl3则是稳定化合物,但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SnCl2、H2S、KI等

如:

2FeCl3+SnCl2=SnCl4+2FeCl2

2FeCl3+H2S=2FeCl2+S↓+2HCl

FeCl3是一种较重要的Fe(Ⅲ),它基本上属于共价型化合物,在蒸气状态下(673K)有双聚分子Fe2Cl6存在,与Al2Cl6结构相似,在印刷制板中,常用它作铜版腐蚀,反应为:

电池电动势E0=0.77-0.34=0.43(V),说明此反应自发进行趋势较大。

⑵Fe(Ⅲ)的水解性

Fe(Ⅲ)盐由于Fe3+离子电荷高、半径较小,极化力大,因此容易水解,使溶液呈酸性,[Fe(H2O)6]3+为淡紫色,而我们常见的Fe(Ⅲ)盐溶液呈黄褐色,这是由于发生水解的结果。

第三个平衡产生的二聚离子,具有下面的借氢氧桥而桥联的双聚结构。

当溶液pH提高到3以上,则生成多核缩合物,达到平衡也更缓慢,不久就形成凝胶最后以红棕色的Fe2O3·nH2O(或Fe(OH)3)形式沉淀下来(很多金属的氢氧化物实际上是其氧化物的水合物)。

加热或加碱均促进Fe(Ⅲ)的水解,加酸则抑制水解的进行。

若要使溶液中

[Fe(H2O)6]3+在Fe3+中含量占99%,pH应保持为0。

Fe(Ⅲ)盐的水解性可用于水处理,作净水剂。

重要的铁(Ⅲ)盐除FeCl3外,还有Fe2(SO4)3和铁铵矾NH4Fe(SO4)2·12H2O。

⑶Fe3+、Al3+、Cr3+在性质比较

Fe3+、Al3+、Cr3+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

①在水溶液中均以[M(H2O)6]3+形式存在。

②与适量碱反应均生成难溶胶状沉淀。

③它们都易形成矾。

如:

这可以从它们的离子极化力来加以理解:

Fe3+、Al3+、Cr3+均具有+3电荷,半径分别为64pm、51pm和63pm,其中Al3+半径明显较小,但从离子的价电子层构型看Al3+为8e结构,而Fe3+、Cr3+为9-17e结构,因此,其总的表现是它们的离子极化作用相近,因而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的分属不同的族,在结构上仍有差异,因此在性质上仍表现出某些不同。

如①Al(OH)3和Cr(OH)3两性明显,而Fe(OH)3则以碱性为主②Cr3+和NH3+可形成配合物,而Fe3+和Al3+在氨水溶液中则可析出氢氧化物沉淀,Al3+还可进一步形成Al(OH)4-等。

③Cr3+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强还原性可被氧化为CrO42-,Fe3+则需很强的氧化剂方可被氧化为FeO42-

在分离Fe3+、Al3+、Cr3+混合物时,可利用这些性质的差异。

 

22-2--3铁、钴、镍的配合物

1.氨的配合物

铁系元素中Co2+、Co3+和Ni2+离子可形成氨配合物并在溶液中存在Fe2+、Fe3+由于在水溶液中易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故在溶液中不存在氨配合物。

例如无水状态下制得的[Fe(NH2)6]Cl2,遇于即水解。

而向Co2+、Ni2+溶液加入NH3·H2O,则可形成[Co(NH3)C]2+和[Ni(NH3)6]2+。

当Co2+形成[Co(NH3)6]2+后,氧化还原性发生极大变化。

[Co(NH3)6]3++e=[Co(NH3)6]2+φ0=0.1V

Co3++e=Co2+φ0=1.82

可见当形成氨合离子之后,氧化态+3的钴的氧化性大大降低,变得相当稳定,而氧化态+2的钴还原性大大增强,变得很不稳定,以至空气中的O2就可将[Co(NH3)6]2+氧化为[Co(NH3)6]3+

4[Co(NH3)6]2++O2+2H2O=4[Co(NH3)6]3++4OH-

(O2+2H2O+e=4OH-φ0=0.401V)

过去一些书上从价键理论对此问题作了简单解释,认为[Co(NH3)6]2+的中心Co2+采取d2sp3杂化态,为此把3d轨道上一个电子激发到了5s轨道,因而极易失去该电子而被氧化为[Co(NH3)6]3+。

但因[Co(NH3)6]2+是一种高自旋配合物,[Co(NH3)6]3+才是低自旋配合物。

因此上述解释不太妥当,较合理的解释可认为其氧化过程经历两步:

①中心Co2+先由高自旋变至低自旋状态(需要成对能P增加晶体场CFSE稳定化能Δ)②低自旋态Co2+

失去一个电子被氧化为低自旋的Co3+(需要电离能I3,增加CFSEΔ)

2.硫氰配合物

Fe3++nSCN-===[Fe(SCN)n](3-n)(n=1~6)

用于检验Fe3+,当Fe3+浓度很低时,可加乙醚、异戊醇萃取观察有机相颜色:

Co2++4SCN-=[Co(SCN)4]2-兰色

常用戊醇或丙酮萃取显色。

3.氰配合物

①铁氰配合物

Fe2+、Fe3+都可形成氰配合物,过量的KCN与Fe2+作用,其反应为:

2KCN+Fe2+=Fe(CN)2↓+2K+

4KCN+Fe(CN)2=K4[Fe(CN)6]亚铁氰化钾

六氰合铁(Ⅱ)酸钾是以水合物K4[Fe(CN)6]·3H2O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水合物为黄色晶体,称为黄血盐。

向黄血盐溶液通入Cl2,把Fe(Ⅲ)氧化为Fe(Ⅲ),就得到六氰合铁(Ⅲ)酸钾(铁氰化钾)

2K4[Fe(CN)6]+Cl2=2K3[Fe(CN)6]+2KCl

K3[Fe(CN)6]的晶体为深红色,俗称赤血盐。

上述两种氰配离子都很稳定。

[Fe(CN)6]4-配离子在两性溶液中遇Fe3+即产生普鲁士兰沉淀;[Fe(CN)6]3-配离子与Fe2+反应则产生藤士兰沉淀。

过去曾认为这两种化合物是不同的物质,但近年来实验证明它们的组成都相同,都是六氰合亚铁酸铁(Ⅲ),它有两种存在形式不溶性的为Fe4[Fe(CN)6]3·xH2O,可溶性的为MⅠFeⅢ[FeⅡ(CN)6]·yH2O。

K4[Fe(CN)6]与Fe3+的反应常用于鉴定Fe3+,而K3[Fe(CN)6]与Fe2+的反应常用于鉴定Fe2+。

②钴(Ⅱ)盐溶液与KCN反应,可生成[Co(CN)6]4-。

[Co(CN)6]4-的还原性很强,稍加热就会被氧化(置换水中的H)

2[Co(CN)6]4-+2H2O=2[Co(CN)6]3-+2OH-+H2↑

其原因与钴氨配合物相似,只是这里的配体CN-较NH3更强。

4.羰基配合物

铁、钴、镍都能和CO形成金属羰基配合物,如:

Fe(CO)5、Ni(CO)4等。

⑴金属羰基配合物(简单羰配合物)的特点

①中心金属原子氧化数为0

②中心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与CO提供的电子数(每个CO提供2个电子)之和为18

如:

Fe3d64s28e+5×2e=18e

Ni3d84s210e+4×2e=18e

⑵金属羰基配合物中成键特征

①羰基c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金属原子形成σ配键

②金属原子用有电子对的d轨道与CO的π*轨道重叠形成反馈π键。

 

⑶性质和用途

羰基配合物的熔沸点一般都较常见的相应金属化合物低,易挥发,受热易分解为金属和CO,例如:

Ni(CO)无色液体,遇热迅速分解:

利用这些性质,可先将含杂质的金属制成羰基配合物,然后让其挥发,与其它杂质分离,再加热令其分解,就可对金属提纯。

§22-3铂系元素简介

1.原子结构和氧化态

铂系元素为ⅦB族的5、6周期的6个元素,其中第五周期的钌(Ru)、铑(Rh)、钯(Pd),比重约为12g/cm3,称为轻铂系元素;第六周期的Os锇,Ir铱,铂Pt密度为22g/cm3,称为重铂系。

它们的价电子结构,除Os、Ir最外层有两个s电子外,其余都是1或0。

这说明铂系元素的原子的价电子有从ns轨道转移到(n-1)d轨道的强烈趋势,这一趋势在同一周期的三个元素组里表现出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强。

虽然Ru、Rh、Pd和Os、Ir、Pt分属五、六周期,但由于镧系收缩对六周期过渡元素的影响,使得它们的原子半径很相接近,特别在同族更是如此,因此它们在性质上也表现出很相似。

铂系元素的主要氧化态及其稳定性变化规律如下:

从左到右形成高氧化态的趋势减弱是因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d电子数增加,Z*增大,故(n-1)d电子较难参与成键;从上到下则与电子层数递增,d电子稳定性减弱有关。

2.铂系元素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

①难熔金属,每三元素组中从左到右熔点递降,同族从上到下熔点升高,因此最易熔的是钯Pd(mp:

182K),最难熔的是锇(mp:

3318K)。

②能吸收气体:

其中钯吸收H2的能力特别大,1体积Pd可以吸收700体积的H2。

Pt溶解H2的能力较差,但易溶解O2(1:

70)。

③催化活性高:

细的金属粉末催化活性尤其大,如铂黑。

铂系元素吸收气体性能和它们的催化活性密切相关。

⑵化学性质

总的表现是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或化学惰性。

具体如下:

①与非金属的作用

块状铂系金属常温下与一些活泼的非金属如O2、S、F2、Cl2等都不发生反应,仅在加热时才有所反应,如Rh在高温炽热状态下才与O2作用生成Rh2O3,与Cl2化合生成RhCl3;Pt在523K以上才与Cl2化合生成PtCl2,在高温下也能与C、S、P反应;而与O2的作用较其它铂系金属表现更稳定,它在O2中加热,只在表面生成PtO,高温下随即又分解,但粉末铂系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要易于进行一些,如粉末状的Os常温下就可与O2作用生成挥发性的OsO4等。

铂系金属对非金属的作用,只表现出个性,无一定的规律性。

它们各有抵抗不同非金属侵蚀的本领,如对O2最稳定的是Pt,对S最稳定的是Ru,对Cl2最稳定的是Ir,而对F2最稳定的是Rh。

②与酸作用的情况

铂系元素与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如下:

总的说来,它们在强酸中均表现出很大的惰性,只有Pd在浓HNO3或热的浓H2SO4中可以溶解。

Pd+4HNO3(浓)=Pd(NO3)2+2H2O+2NO2↑

Pt则需王水才能溶解。

3Pt+4HNO3+18HCl=3H2[PtCl6]+4NO↑+8H20

其它4种铂系元素甚至王水也无法将其溶解。

③与碱的作用

六种铂系金属在有氧化剂存在下与碱一起共熔,均可生成可溶性的化合物。

Δ

2Ir+2KOH+2KNO3===2K2IrO4+H2↑+N2↑

故铂金器皿不能熔碱,由于其价格昂贵,故使用时应遵守操作规则。

例题选解:

例1向含有Fe2+离子的溶液加入NaOH溶液后,生成白(绿)色沉淀,渐变棕色,过滤后用HCl溶解棕色沉淀,溶液呈黄绛色,加入几滴KSCN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通入SO2时,红色消失,滴加KMnO4溶液其紫色褪去,最后加入黄血盐溶液时,生成蓝色沉淀。

例2指出下列实验现象,写出反应式。

(1)用浓HCl处理Fe(OH)3、Co(OH)3、Ni(OH)3沉淀时,有何现象产生?

(2)在FeSO4、CoSO4、NiSO4溶液中加入NH3·H2O时有何现象产生?

例3解释:

(1)在Fe3+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即出现血红色,但加少许铁粉后,血红色立即消失。

(2)为什么Fe3+盐稳定,而Ni3+盐尚未制得?

(3)当加Na2CO3溶液到FeCl3溶液时,为什么得到Fe(OH)3而不是Fe2(CO)3?

解:

(1)Fe3++SCN-=Fe(SCN)2+

Fe3++Fe=2Fe2+加入Fe粉使Fe3+还原

(2)因Fe3+为3d5结构,Fe为3d64s2,Ni为3d84s2,从Fe→Ni3d电子增多失电子愈难,所以Ni一般呈现+2价,在特殊条件下才可能生成Ni3+且很不稳定。

(3)因Na2CO3溶液较强的碱性,混合溶液后,[OH-]是以与Fe3+生成Fe(OH)3

沉淀,并且即使生成Fe2(CO3)3,也会因其完全水解而生成Fe(OH)3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