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58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docx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总结

园林艺术原理---电子讲义

第1章园林美学

一、园林艺术形式

二、园林艺术风格

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民情的园林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

1、以法国、意大利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

也称规则式园林或西方式园林。

它的特点是中轴对称,以建筑为主轴作为中心,左右对称,延伸出直线园路。

如意大利根据本国的特点,将最初的封闭式、修道院式逐渐演变为庭院式——廊式——台地式园林。

2、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长期以来受佛教、道教的影响,崇尚自然,将大地、山水看作是有情的东西,将园林看作是人与自然的交流。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寄诗情画意于自然园林之中,寓景于情,赋情于景,创造出深入人心的意境。

3、以英国为代表的风景式园林

著名学者钱博斯在考察了中国园林之后,于1750年开始修建“丘园”——英国皇家植物园。

从此,中国园林盛行于英国,并由此影响到整个欧洲的造园思想。

英国人经过选择消化,结合英国的地形地貌,创造出了英国的风致式园林。

三、中国古典园林史

殷商的台和囿狩猎、种草、种花、挖池筑台、掘沼养鱼、饲养动物

秦汉的苑林苑、建章宫(一池三山)

魏、晋南北朝的寺庙园林寄情山水,建造在山林中,树木掩映,环静幽静

唐宋的写意山水园将文人画家的感情寄托于山水园林,叠山造水,寓景于情,情景交融,极富诗情画意。

明清园林北京:

西苑、颐和园、热河避暑山庄、圆明园

江南:

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

《园冶》——世界第一部园林理论专著

4、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的身份分

(1)皇家园林

大比例、大尺度,强烈的对比色,金碧辉煌,充分体现皇家的威严和气势。

建筑多为宫式,墙体厚重,雕饰严谨,体形粗壮。

堆山理水气势磅礴,楹联碑刻博大崇高,意境深远。

(2)私家园林

小比例,小尺度。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曲径通幽,突出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和宁静志远的氛围。

在建筑、堆山理水上,追求小中见大。

植物配置清新雅致。

(3)寺庙园林

多建于名山大川,借景、障景手法运用自如,园林空间虚实对比,古树名木高耸,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在满足宗教和隐居的双重需要的基础上,体现世俗的美,创造神秘、庄严、隐密的气氛。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园林

地域宽广,范围较大;多为百郡所在,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秀丽媚美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园林

人口密集,地域范围小;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园林景致细腻精美、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面积较小,略感局促。

江南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园林

五岭之南,终年常绿,又多河川,造园条件较好。

其明显特点是热带和亚热带景观,山清水秀,植物繁茂,四季葱郁,建筑物开敞通透。

5、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有山水则加以利用,无山水则叠山引水,将建筑、山池、树木融为一体。

2、诗情画意的构思

组景贵在“立意”—创造意境。

园林中的“景”不是自然景象的简单再现,而是赋于其感情色彩。

3、园中有园的手法

将园林划分成几个景点、景区,既分割独立又有联系,形成虚实对比、层次丰富、曲折多趣的小园。

4、建筑为主的组景

不仅占地较多,而且常居全园艺术构图的主体、中心,占据主景的控制地位。

5、因地制宜的地形处理

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创造不同风格的园林。

或以山著称,以水得名,以花取胜,以竹引人。

第二章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一、园林艺术构图的含义

构图即组合、联系和布局。

园林艺术构图是在工程技术、经济可能的条件下,将园林的构成要素及造型要素,依据其功能要求和美学法则作出统一安排的一种技法。

包括对这些要素的取舍、剪裁、配置与组合。

与单纯的平面构图有很大区别。

2、园林艺术构图的特点

园林艺术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艺术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园林艺术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3、园林艺术构图的法则

即园林构图的美学法则,指园林的整体和部分组成关系中美的内在法则,也称美的形式原理。

(1)多样与统一

统一(unity):

园林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包括形式统一、材料统一、线条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等。

园林中常要求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有统一。

多样与统一法则是一切艺术领域中处理构图最概括、最本质的法则。

(2)对比与协调

运用构图中某一因素(形态、体量、色彩、空间)中两种程度不同的差异以取得不同的艺术效果的表现形式。

差异程度显著的表现为对比,更加鲜明的突出各自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表现为协调,产生完整的效果。

1、对比(contrast)

概念:

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

类型:

空间对比、体量对比、明暗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布局对比、质感对比、动静对比等。

2、协调(harmony)

(1)概念:

使园林中不同艺术形象和不同功能要求的局部,求得一定的共同性与相互转化的技法。

(2)类型:

相似协调、近似协调、局部与整体协调

(3)对称与均衡法则

1、对称(symmetry)

有中轴线可循,给人以庄重、严整、宏伟、壮观的感觉。

在陵墓园林或大型景观要求的规则式园林中采用较多。

包括绝对对称和拟对称。

绝对对称:

轴线两侧做对称布置的景物,从形象、色彩、质感及体量上完全一样,如同镜面反映一般。

拟对称:

轴线两侧做对称布置的景物,总体上是一致的,某些局部却存在差异。

2、均衡(balance)

在不对称的布置中求得平衡的处理,是视觉艺术的特性之一。

在自然界中,除了日、月、人和动物以外,绝大多数的景物是以不对称均衡的状态出现的,尤其是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4)比例与尺度

1、比例

(1)概念

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2)在园林中的表现

在园林构图中,园林景物本身、景物与景物、景物与总体之间都存在内在的长、宽、高的大小关系。

比例是园林构图中用于调和景物尺寸的手段之一。

整体平面比例:

各要素在整体平面上的关系,如陆地和水面,山地和平地,道路和整体园林等。

垂直方向上的比例:

山体与建筑物、建筑与高大的乔木、与园林山石小品,与矮生花灌木等各景物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比例。

体积比例:

景物自身的比例和景物与景物之间的比例。

前者决定景物自身的景观效果;后者决定园林整体的空间效果。

2、尺度

(1)概念

人与物的对比关系。

以人的身高为标志,对比使用空间的度量关系。

(2)在园林中的确定

栏杆、踏步、围墙、座椅等以正常人的尺寸为依据。

如园林中一般防护性栏杆的高度为1.1—1.2米,装饰性栏杆的高度为15—30厘米。

台阶踏步的宽度通常是30—40厘米。

围墙的高度常常是1.5—1.8米。

座椅以人的小腿的长度为依据,通常是40—60厘米。

尺度由园林的功能来决定。

不同的园林形式,有不同的功能要求。

随着现代园林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的要求已经超越了过去对园林空间的理解,所以园林空间的尺度常常很大、通透、开阔。

3、有关比例和尺度的设计要点:

(1)牢记人的尺度要求

平均足长,步长台阶的宽度

平均肩宽几个人并肩而行的路宽

平均坐高和小腿的平均长度园椅、坐凳

平均身高门的高度

汽车轮距车行道宽度

汽车长/宽停车场车位

(2)建筑材料决定了比例关系

条石砖结构木结构混凝土

(3)功能和目的决定了比例尺度

宫殿、寺庙、教堂、纪念堂

江南私家园林

北京皇家园林

(4)植物配置影响比例关系

矮小植株长成参天大树,使旁边的景物体量变小,比例关系改变。

(5)园林分区的比例关系

游览区和非游览区

按各种方式分为若干小区,按年龄分区,按活动内容分区,按不同景观分区等,要以社会调查为依据,以服务半径为参考。

(五)节奏与韵律(六)联系与分隔

1、概念:

某些组成因素作有规律的重复,在重复中又有变化。

韵律是节奏的深化,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

2、类型

(1)简单韵律:

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

如等距种植的行道树,等高、等宽建成的阶梯登山道等。

(2)交替韵律:

由两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

如公路上一株柏树一株黄杨,一段阶梯一段平台。

(3)渐变韵律:

园林布局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律的渐变(逐渐加大或变小,逐渐加宽或变窄,逐渐加长或缩短)的韵律特征。

(4)起伏韵律: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

(5)拟态韵律:

某一组成因素做有规律的纵横穿插,交错布置。

(6)突变韵律:

景物连续构图中某一部分以较大的差别和对立形式出现,从而产生突然变化的韵律感,给人以强烈对比的印象。

(六)联系与分隔法则

园林构图中不同的组成空间或局部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与分隔。

园林景物形体之间、室内外空间之间、局部空间之间可利用植物、土丘、道路、广场、台阶、水面、桥、栏杆、花架、门窗等进行联系与分隔。

1、联系:

有形的联系:

道路、廊道、水系、景窗、廊窗、门洞

无形的联系:

景观上相互呼应、相互衬托、相互对称、相互对比,在空间构图上造成统一协调艺术效果的内在联系关系。

2、分隔:

把不同景区、功能区、景点分隔开,形成各自特色,避免相互干扰,或创造隔景,或构成闭锁的空间,或“俗则屏之”。

四、园林艺术布局的方法

1、选点布局确定主题

(1)选点布局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选点就是相地,是指对园址的选择、勘察与评价。

园林绿地的选点常与自然山水、古树名木、历史文化等相联系。

园林的布局形式、类型多种多样,但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景观特色。

应充分掌握原有自然风貌的特点,大胆改造、组织剪裁,合理安排园林各要素。

地形地貌处理上要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发挥最好的作用。

(2)确定主题

园林的性质、功能是主题的决定性因素,内容、布局、风格、规划设计的手法因其而异。

主题是根据园林的性质决定的,不同性质的绿地主题也不一样。

2、划分空间进行功能分区

主题确定之后,还要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功能要求划分若干分区。

每一个分区都是一个风格各异的特定空间。

局部构图的中心要服从全园的构图主题。

综合性公园:

观赏游览区

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

园务管理区

服务设施区

分散建筑小品、路标、园椅、废物箱、厕所等

3、景色分区

园林中利用自然或人工创造的景色构成景点,由若干景点构成景区,再由景区构成整个园林绿地。

景点是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可大可小。

由景点组成的景区应有各不相同的风景特色。

景色分区要与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相配合,不一定与功能分区的用地范围完全一致,有时需要交错布置,形成同一功能区中有不同的景色,使得观赏风景能有变化、有节奏、生动多趣、以不同的景色给游人以不同情趣的艺术感受。

4、风景视线和导游线

(1)风景视线

观赏点与景点之间的视线,称为风景视线。

显,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常采用对称或均衡的中轴线引导前进,主景始终展现在前进的方向上,在每一段轴线的端部。

在通往主景轴线的两侧,适当布置一些次要景物,然后一步一步的去接近主景。

开门见山的布局方法常用于纪念性园林和平坦用地上有特殊要求的园林。

隐,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

将景点、景区深藏在山峦、丛林之中,空间变幻莫测,景观在游人的探索中开展。

忽隐忽现,半隐半现的风景视线,常用在山区、丘陵地带,古刹丛林中。

(2)导游线

游览欣赏线。

组织好风景视线,使游人充分观赏到各个景点和景区。

序幕、高潮、尾声;起景、高潮(主景)、结景三段式。

宜曲不宜直,曲线比直线更富有感染力。

大的园林绿地中,可将导游线路布置在景区的内侧。

小的园林中,为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导游线宜在景区外侧通过。

宜有变化,开合敞闭,身经不同的境界。

小园林一条环形导游线。

可环中加套,再加几条游步小路。

大园林可布置几条环形导游线,导游线与景点或景区采用串联、并联或串连并联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园林空间艺术布局

园林空间艺术布局是在园林艺术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空间进行巧妙、合理、协调、系统安排的艺术,目的在于构成一个完整开放的美好境界。

布局的关键在于设计蓝图、规划布置。

常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空间艺术布局(构图)。

第一节园林静态空间艺术布局

静态空间艺术:

相对固定空间范围内的内外审美感受。

1、静态空间的类型

活动内容:

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

地域特征:

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等。

开朗程度:

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闭锁空间。

构成要素:

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

空间的大小:

超人空间、自然空间、亲密空间。

形式:

规则空间、半规则空间、自然空间。

空间的多少:

单一空间、复合空间。

(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

人的视平线高于四周景物,开敞空间所见到的风景是开朗风景。

在开敞空间中,视线可以延伸到很远的地方,视平线向前,视觉不易疲劳。

开朗风景给人的艺术感染是目光远大、心胸开阔。

(2)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

人的视线被周围的景物屏障的空间,在闭合空间见到的景物是闭锁风景。

闭锁风景近景的感染力很强,但时间久了,会有闭塞、压抑的感觉。

闭合空间的大小与周围景物高度的比例关系,决定它的闭合度。

闭合空间多用四合院、林中空地、四周为山峦环抱的盆地、谷地、水面等来进行组织。

(3)纵深空间与集聚风景

在河流、溪谷、道路等的两侧,建筑、山丘、密林等遮挡两侧的视线,形成一个狭长的空间,叫纵深空间。

在纵深空间中,视线被导向空间的远端,在远端处布置的景物叫集聚风景。

集聚风景的特点是主景突出,有强烈的深度感。

主景通常在视线的端部,狭长空间两侧的景物仅起引导、陪衬和对比作用。

2、静态空间分隔

1、以地形地貌分隔空间

2、以植物材料分隔空间

3、以建筑和构筑物分隔空间

4、以道路分隔空间

3、静态空间艺术构图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人的审美感受会各不相同。

有意识地进行构图处理,就会产生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

1、风景界面

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就是风景界面。

风景界面是由天地及四周景物构成的。

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

上述各种空间感,多半是由人的视觉、触觉或习惯感觉而产生的。

经过科学分析,利用人的视觉规律,可以创造出预想的艺术效果。

观赏点:

游人所处的位置。

观赏视距:

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

观赏视域:

正常人的眼睛静止时所能看到的视场范围。

不转动头部能看清景物的垂直视域为26度-30度,水平视域为45度。

(1)最宜视距

正常人的清晰视距:

25-30m

看到景物细部:

30-50m

能识别景物类型:

250-270m

能辨认景物轮廓:

500m

能明确发现物体:

1200-2000m

(2)最佳视域

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或者是宽度的1.2倍。

建筑师认为,对景物观赏的最佳视点有三个位置,垂直视角为180(景物高的3倍距离)、270(景物高的2倍距离)、450(景物高的1倍距离)。

(3)不同视角的风景感受

观景因视点高低即视角不同,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

①仰视高远当仰角大于45度、60度、80度、90度时,由于视线的消失,使人产生高大、宏伟、崇

高和威严感。

②俯视深远俯视角<450、<300、<200时,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当<00时,则产

生欲坠危机感。

③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度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平视给人广阔宁静的感受。

第2节园林动态布局

不同的空间类型组成有机整体,并对游人构成丰富的连续景观,这就是园林景观的动态布局。

1、园林空间的展示程序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空间序列:

不同层次的景观因素在深度上的排列次序。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扬州瘦西湖

组成因素:

起景:

收心定情,一般从入口开始。

发展:

渐入佳境,进入主题但没有到达主景。

高潮:

主景,强烈鲜明,标志性景观,最优美的景观片段。

结景:

令人回味,对意趣的总结。

1.一般序列

二段式:

常用于规则式园林,国外较多用,且适用于小空间、小面积的园林设计。

常表现的形式为:

起景——高潮(结景)

三段式:

在我国园林中运用较多。

常表现的形式:

起景——高潮——结景

2.循环序列

现代综合性园林或风景区系采用主景区领衔,次景区辅佐,多条展示序列。

各序列环状沟通,以各自入口为起景,以主景区主景物为构图中心。

3.专类序列

以专类活动内容为主的专类园林如植物园、动物园、盆景园等,这些都为空间展示提出了规定性序列要求,称为专类序列。

植物园:

以植物演化系统组织园景序列。

低等到高等;

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到双子叶植物;

哈钦森系统、恩格勒系统或克朗奎斯特系统等。

动物园:

低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食草类——食肉类——哺乳类。

2、道路系统布局序列

三、景观序列的创作手法

1.主调、基调、配调和转调

以植物素材为例:

基调(背景):

整体背景或底色的树林;

主调(主景):

某序列前景和主景的树种;

配调(配景):

配合主景的植物;

转调:

处于空间序列转折区段的过渡树种。

基调主调配调

过渡性的景观为转调——不可喧宾夺主。

主调和基调贯穿始终。

2.景观序列的起结开合

无论是单一还是复合空间,都应有头有尾,有放有收,这是创造景观序列常用的手法。

水之来源为起,水之去脉为结,水面扩大或分支为开,水之溪流又为合。

3.景观序列的断续起伏

利用地形地势变化,多用于风景区或郊野公园。

将多种景区景点拉开距离,分区段布置,在游步道的引导下,景序断续发展,游程起伏高下。

4.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主体,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在园林中,常以桃红柳绿表春,浓荫白花主夏,黄叶红果属秋,松竹梅花为冬。

在更大的风景区或城市郊区的总风貌序列中,可以创造春游梅花山,夏渡竹溪湾,秋去红叶谷,冬踏雪莲山的景相布局。

5.建筑群组的动态布局

将一系列不同形状与不同性质的建筑群组按一定的观赏路线有秩序的贯通、穿插、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空间上的序列。

对称规整式:

以一根主要轴线贯穿,层层院落依次相套,向纵深发展。

不对称不规整式:

布局曲折迂回,轴线周而复始,循回不断。

第四章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第1节风景与风景的感受

一、风景

风景是以自然物为主体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

风景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园林和风景名胜,是由许多孤立的、连续的或断续的风景,以某种方式剪接和联系所构成的空间境域。

二、风景的特点

图形性:

风景的外在表现。

象征性:

风景的思想内容,文学艺术特征等。

功能性:

游、息、赏、玩、生态等。

3、风景的感受

风景被感知的途径有两个系统。

首先景的感受通过人体的五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即眼、耳、鼻、舌、身。

按感觉的重要性,以视觉为最(形状、色彩等),但是还需要其它器官去配合才能获得全面的综合的感受。

其次,人能思考,能联想,当人身临其境的时候,审美的客体和主体就会产生互动,作为客体的风景对人的作用因人而异(年龄、职业、性别、文化水平、社会经历、兴趣和爱好)。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就在于强调感受,即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产生意境。

第2节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园林风景空间构图的主体,是园林艺术意境处理的主题,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

配景是对园林主景起烘托、渲染作用的景物,起陪衬主题的作用。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

1)主景升高:

“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驰”

颐和园佛香阁、北海白塔

升高同时简化背景,背景简洁,不受其他环境因子的干扰,主题的造型和轮廓更为清晰。

2)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

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有较强的表现力。

风景视线的焦点,是视线集中的地方。

天安门广场、凡尔赛宫

3)动势向心

自然式园林往往没有明显的轴线或交点,但四周的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这些动势线可集中到水面、广场、庭院中的焦点上。

主景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

谐趣园、静心斋、避暑山庄、留园、拙政园等

4)空间构图的重心:

规则式园林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

2、对景与借景

对景:

静观或动观时安排在游人前方的一些景物,借以免除视觉中的寂寞感。

对景的关键在于“对”,在园内主要的观赏点和游览路线的行进方向上布置景物,以满足游人视觉观赏的要求。

对景有正对和互对之分。

正对是指在风景视线或轴线的端部设景,在规则式园林中应用较多。

(静态)

互对:

在轴线、风景视线的两侧或道路、走廊的行进方向或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设景。

(动态)

借景-是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有意识的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分。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冶

依视点、视角、视距的不同分为:

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因时而借、因地而借。

远借:

借园林外远处的自然美景(山峦、田野、村落、湖光等),只要极目所至的远景,都可以登高望远,尽收眼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筑高台,造假山。

邻借:

距离不同的景物,借来以丰富园内景观,将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

通过门、窗、廊等将园内外的景色组织进来。

仰借:

将园外高大的景物组织到园林中来。

古塔、高楼、山峰、参天大树,蓝天白云,明月繁星、天上飞鸟等。

俯借:

是园林中最现实的手法,水中倒影,既加深了景观的垂直深度,又扩大了空间

因时而借、因地而借:

将四季景观,气象因子等各种与园林有关的因素均组织到园林景观中来。

朝借晨露,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荷塘。

日出、晨露(雾)、朝霞、落日、晚霞、夏雨、冬雪、山泉流水、鸟鸣松涛等。

3、隔景与障景

隔景:

将园林绿地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域而互不干扰,以获得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艺术效果,丰富园林景观。

实隔:

互不透漏高墙、建筑、山石

虚隔:

相互透漏水体、桥堤、道路等

虚实隔:

既隔又连,隔而不断,长廊、花架、亭柱、栅栏、漏窗

障景:

又称抑景,在园林入口处安排一些景物,将全园风景做适当的遮掩,免于一览无余的抑障手法。

双重功能:

一是屏障景物、改变空间、引导方向;二是作为前进方向的对景,故障景本身的景观效果也很重要。

障景依据所用材料不同有山石障、影壁障、树丛障、建筑障等。

布置宜自然,多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构图宜有动势,以便引导游人前进。

两者不同之处:

障景是出其不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