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94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与朱元思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1与朱元思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1与朱元思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1与朱元思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与朱元思书.docx

《21与朱元思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与朱元思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与朱元思书.docx

21与朱元思书

21、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写景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讨法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文人学士用心灵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和情感。

吴均《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

二、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故鄣(现浙江省安吉县)人。

本文现于欧阳询等人编的《艺文类聚》卷七。

题解:

“与”是“给”的意思。

“书”是“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述说旅行所见的书信节录。

本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了浙江省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一段沿岸百里的秀丽风光。

三、朗读课文,正音(见屏幕)

四、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停顿、重音、节拍。

五、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口译、划出疑难语句。

2、同桌互相合作,探讨疑难。

3、点拨重点词语和句子

重点词:

风烟俱净:

全、都消散尽净从流飘荡:

江流,水流

任意东西:

或向东,或向西一百许里:

余,多

水皆缥碧:

青白色急湍甚箭:

比箭还快

猛浪若奔:

飞奔的马负势竞上:

凭依

互相轩邈:

动词,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好鸟相鸣:

互相

鸢飞戾天者:

至经纶事务者:

治理

柯:

树木的枝干窥:

看见

2、重点句子:

六、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翻译。

七、课堂上背诵课文

八、作业:

1、继续背诵课文

2、预习课文,概括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把握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领悟文章的意境美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生集体背诵课文

二、分析课文内容结构

(一)总写富春江到桐庐间的奇山异水之美。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

第一段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是怎么描写的?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写景:

富春江全貌

叙事:

写作者泛舟与富春江上,从容出游,怡然自得

抒情:

抒发赞美之情

作用:

总领全文

(二)写富春江的不同形态,说明水之“异”。

第二段写什么?

是怎样写的?

是围绕第一段中哪个词写的?

“缥碧”——水色

写“水”,“异”:

千丈见底(水之清)——水态(静)

急湍猛浪(水之急)——水势(动)

(三)描绘富春江两岸山峰特点,突出山之“奇”

第三段是围绕第一段中哪个词写的?

描写了富春江的哪些景物?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写法)

高山寒树——树之奇(反衬)

负势竞上——山之势(烘托)

写“山”,“奇”:

泉鸟蝉猿——山之音(以动写静)

息心忘反——山之力(侧面)

横柯疏条——山之色(补笔)

三、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品味意境美。

四、理解作者思想

本文情景交融,看看作者在写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五、语言美

1、整散相间,错落有致

2、写景文字形象生动,凝练

小结:

本文通过描写途中的奇山异水,既表现富春山的魅力,又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感悟

2、练习卷

3、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