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01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docx

最新世界地理要点列举

世界地理知识点列举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

特点:

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经度:

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º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经度的划分:

以0º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º。

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

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

④东西半球划分:

20ºW和160º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ºW向东到160ºE为东半球、20ºW向西到160º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②特点:

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

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º。

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

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

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以南、北纬30º和60º为界。

6.地方时: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

计算:

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º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

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

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º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º经线为昨天。

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

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

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多有河流发育,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多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1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即使在陆半球上,陆地也仅占48%。

2.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

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所处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

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4.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欧两洲)、巴拿马—(南北美洲)、埃及—(亚非)、美国—(北美和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和大洋洲。

5.四大洋面积:

太平洋(渐小)、大西洋(渐大)、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所处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6.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也可引起海陆的变化。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全球岩石圈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火山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属于板块碰撞处;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属于板块张裂处。

7.七大洲地形特点:

(一个地区的地形特点包括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

亚洲--地形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欧洲--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中部多平原,北部及南部为山地;北美洲、大洋洲--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中部、东部);南美洲---西部高山,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8.海底地形:

大陆架(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坡、大陆隆、海沟、洋盆、海岭。

三、天气与气候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云层厚的一般是阴雨区。

3.制作天气预报主要是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

4.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量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5.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晴天大、阴天小,内陆大、沿海小。

一年内的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内陆大、沿海小,中纬度大,高低纬度小。

6.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同;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7.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的总称,包括液态的雨,固态的雪、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8.世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

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一般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

9.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表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0.气候一般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四、居民和聚落

1.世界人口在18世纪前,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后,增长加快,二战后迅速增长。

2.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由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是非洲,增长最慢的大洲是欧洲。

3.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的指标是人口密度。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大部分以及北美洲东部,主要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包括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4.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5.根据方面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中部、大洋洲,以及西亚和北非、南美洲东部沿海;黄种人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黑种人故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联系地图加以记忆)

6.联合国有六种工作语言,分别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的三大宗教依次是基督教(目前主要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目前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8.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的人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早期的聚落多产生于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农业发展的条件优越;我国的包头、攀枝花等城市的发展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10.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11.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该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

我国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12.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数量居前三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美和大洋洲,发展中国家集中在亚非拉地区。

13.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领空。

国界都是人为划定的:

自然分界线如分水岭、河流的主航道中心线、湖泊,经纬线。

14.不同国家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国际上,习惯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目前,人口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15.最大的国际合作组织是联合国,总部在美国纽约,安理会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中、法、俄、英、美。

附1:

世界亚欧大陆气候分布模式图

附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成因、分布及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南北纬10º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全年高温多雨,年均温26ºC左右,年降水量2000mm以上,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年降水量750—1000mm左右

热带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纬10º到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印度和中南半岛等

全年高温,夏季雨季,冬季旱季,年降水量1500—2000mm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压(主)或信风带控制

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性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亚热带大陆东岸,我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交替控制

南北纬30º到40º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亚洲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地区

冬寒夏热,降水较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较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南北纬40到60º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年降水量700—1000左右。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半球60—70°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

寒带苔原气候

北半球70—80°

北冰洋沿岸地区

寒带冰原气候

80º—90°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

附3: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判读的气温、降水指标

气候类型名称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降水季节分配及年降雨量

热带雨林气候

t冷>15℃

t热>25℃

年雨型P>2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P:

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夏雨型P>1500mm

热带沙漠气候

少雨型P<125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0

t热>18℃

夏雨型

地中海气候

冬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t热<18℃

年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

t冷<0℃

t热>18℃

夏雨型P>4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雨型P<400mm

 

六、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不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其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有世界最高的青藏高原和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以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有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

3.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向东、东南注入太平洋,向北注入北冰洋,向南注入印度洋,部分内流河向西注入咸海。

4.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大的特点。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亚洲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亚洲东部因处于最大陆地(亚欧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而形成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属干而冷气流,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属暖而湿气流。

5.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弊—夏季风不稳定,易引发旱涝灾害。

6.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中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

7.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非洲、拉丁美洲)。

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一些国家在山坡和干旱地带垦荒种粮,加重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8.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9.亚洲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除日本外,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

其中新加坡、韩国是工业化水平较高国家,沙特阿拉伯等西亚波斯湾沿岸国家因盛产石油,也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是太平洋西北的岛国,领土中的4大岛是指北海道、本洲、四国、九州等岛屿(读图)。

2.自然地理特征:

A.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横滨);B.地表崎岖,多火山(如富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C.海洋性季风气候;D.矿产贫乏、森林丰富、水能丰富。

3.日本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充足的劳动力、科技水平较高、良港众多,海运发达;不利条件------矿产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

4.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依靠科学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加工制成工业品,再大量出口。

5.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便于利用发达的海运,输入原料和燃料,输出工业产品)

6.主要贸易对象:

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7.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成因与寒暖流交汇有关),农业单产高(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集约化程度高。

农业单产虽高,但由于人多地少,农产品仍需要进口)。

8.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首都(最大的城市)--东京(在关东平原)。

东南亚:

1.位置(读图)

经纬度位置:

绝大部分为热带,重要经纬线:

100ºE、120ºE,10ºS、赤道、20ºN。

海陆及交通位置:

亚洲东南部,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沟通并缩短了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航程。

2.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3.热带气候与农业:

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区位优势:

高温多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且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湿热的气候,使其成为世界橡胶(泰国)、油棕(马来西亚)、椰子(印尼)和蕉麻(菲律宾)最大产地。

4.地形、河流与城市:

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富水能,下游两岸多冲积平原,农业发达,(水能与农业发达的原因分析)大城市(如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湄公河为世界著名的国际性河流。

马来群岛:

地形崎岖,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成因)

5.居民绝大多数为黄种人,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读图)

⑴经纬度位置:

70ºE、90ºE,10ºN、30ºN,

⑵海陆位置:

喜马拉雅山以南,濒临印度洋。

⑶在我国西南,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2.气候与河流:

⑴气候:

地处热带、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冬季时盛行东北风(海陆热力差异)—旱季,夏季时盛行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雨季。

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水旱灾害频繁。

⑵河流:

恒河(河口在90ºE、23º26′N)、印度河(部分)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绿色革命”使印度的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余粮可供出口。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沿海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高原内部。

主要经济作物有黄麻(世界产量第一)、棉花(产量世界第二)。

4.发展中的工业:

煤、铁、锰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钢铁工业。

加尔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靠近黄麻产地),孟买-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靠近棉花产地)。

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首都是新德里。

俄罗斯:

1.国土辽阔:

⑴经纬度位置:

40ºN—70ºN,纬度高,属北温带和北寒带。

经度20ºE—60ºE—180º—170ºW,

东西跨度大,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也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国家。

⑵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北部,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

地跨亚欧两大洲,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

⑶地形:

①特征:

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

②地形分布(由西向东):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地形区分界线:

乌拉尔山(60Eº)、叶尼塞河、勒拿河。

⑷气候: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含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此气候特征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而短促,降水少。

补充: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1月份最冷的地方是西伯利亚(奥伊米亚康)。

⑸河流、湖泊:

北冰洋水系的三大河: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水量与水能均丰富、冰期长,不利于航运)

伏尔加河(俄罗斯的“母亲河”):

内流河,南流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水能丰富,航运价值高。

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1620米,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

注:

世界上最大湖泊-苏必利尔湖(冰川侵蚀);海拔最低的湖:

死海(-400米)成因:

断层陷落

2.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⑴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自给的大国之一。

(森林、水能也丰富)

⑵主要矿产地:

铁--库尔斯克,煤--库兹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库。

⑶工业特点:

部门齐全,以重工业为主。

工业区

工业部门

发展条件

圣彼得堡工业区

石化、造船、电子、航空及多种轻工业

所需原料、燃料主要需输入

莫斯科工业区

钢铁、汽车、飞机、火箭和电子

库尔斯克铁矿,仍需输入原料燃料

乌拉尔工业区

石油、钢铁、机械

煤、铁、石油及多种有色金属丰富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重工业、新兴军事工业、

煤、有色金属等丰富

3.发达的交通

⑴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但以铁路运输为主。

欧洲部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的密集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网较稀疏,但有第一亚欧大陆桥:

莫斯科向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⑵主要城市:

莫斯科:

首都,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

太平洋沿岸海港;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沿岸唯一的不冻港;圣彼得堡:

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中东:

1.长期的热点地区:

⑴经纬度位置:

30ºE-60ºE,20ºN-40ºN

⑵热点成因:

因历史、文化、宗教、资源和其在世界上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世界热点地区。

2.三洲五海之地:

“一二三四五”即:

一条运河—苏伊士运河;两大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三大洲—亚洲、非洲和欧洲;四条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3.丰富的石油资源

⑴地位: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⑵分布:

主要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如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

⑶出口:

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自然环境:

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河流:

河流稀少,水资源短缺,这对中东地区影响很大。

5.文化差异:

白种人种,民族为阿拉伯人为主,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以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是巴勒斯坦地区。

欧洲西部:

1.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35ºN-60ºN度之间,属北温带;0º-20ºE;

⑵海陆位置:

欧洲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自然环境:

⑴轮廓: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及伊比利亚半岛)、岛屿(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多内海(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部的地中海和东南部黑海)、海湾(比斯开湾)和边缘海(北海)。

⑵地形:

①特点:

海拔最低,以平原为主。

②分布:

A中部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B山地:

北部是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

③冰川作用显著:

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挪威西海岸)、冰蚀湖(芬兰)。

⑶气候: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成因:

A大部分属温带气候,B西临大西洋,轮廓破碎,受海洋影响大,C地处西风带,D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E中部为平原,山地在南北两端,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从西向东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气候。

⑷河流:

①特点:

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河流较短。

②主要河流:

多瑙河(东流入黑海,流经九国)、莱茵河(北流入北海,流经德国鲁尔区)。

河流之间多运河相通,形成便利的内河航运网。

3.国家和居民:

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及首都);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地区。

4.经济:

⑴贸易:

对外贸易发达,在世界商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德国最为重要。

⑵工业发达,本区工业中心多(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分布密集,呈“十”字型。

⑶农业:

本区农业发达,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

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国,英国、挪威等国渔业发达(临近北海渔场),法国种植业发达。

⑷本区旅游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人文景观)。

5.欧盟:

区域性组织,加强了欧洲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

10ºW—40ºE,30ºS—20ºN

⑵海陆位置:

西临大西洋,东临印度洋(注意几内亚湾、好望角、莫桑比克海峡的位置)。

2.自然环境

⑴地形:

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非大裂谷,最高峰--气力马扎罗山;刚果盆地。

⑵河流、湖泊:

刚果河(流量大,水能丰富),非洲最大湖-维多利亚湖,最深湖—坦噶尼喀湖。

⑶气候:

“热带大陆”,以热带草原气候(面积最大,干季—信风带,湿季—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为主(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3.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即过分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的经济。

初级产品是指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等工业原料或半成品。

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国家正在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或旅游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于单一产品的局面。

形成单一经济的根源是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