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09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2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选题(25×2,共50分)

1.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

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先秦宗法制

A.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2.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3.倪学勇在《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中评价,“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雅典公民真理意识浓厚B.雅典直接民主造成制度危机

C.雅典民主注重法律程序D.雅典制度限制自由力量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虽然法律专家们并不认为自然法无形中对罗马民法起了限制作用,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

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

”这说明罗马法

A.许多原则和制度被近代采用B.为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立法技术具有相当高的水平D.自然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巨大

5.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

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

“反朝廷是不行的。

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

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

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皇权是国家最高权力B.资产阶级没有任何民主权利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统治者用铁血政策来维护国家统治

6.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均采用“章程”称谓,如,公共租界的《工部书信馆章程》(1893年)每一款都有款标,款下按条排列。

中国传统法典中,法规多称“律”、“刑统”、“令”、“敕”、“制”等,只有条、无明确款。

据此可知,租界法规

A.促进西方近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融合

B.为中国法制近代化树立语言与结构规范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法律基础与审判制度

D.提供了租界各领域进行自治的法律依据

7.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

“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

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

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

”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

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8.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联系其目的思考,这一改变的缺陷是

A.仿效法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B.时间仓促,缺乏舆论上的准备

C.脱离群众,无法获得广泛支持D.因人设法,损害了宪法的权威

9.《苏维埃乡村追求》一文中说: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10.某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坦露自己在抗战孤岛一一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曲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

……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

”这说明

A.唯物史观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历史叙述本质上是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客观分析

D.历史学者需坚守学术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11.有同学在课外进一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归纳了以下表格,对该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1941年5月1日

《陕甘宁边区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10月23日

中共中央指示:

“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7年5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1949年-1954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写入《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1955年-1965年

先后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

A.反映中共对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B.表明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说明中共一直高度重视民族问题D.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

12.12.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中近东和东南亚地区散发了许多书籍和小册子,它们都以当地出版机构的名义出版,这些出版机构在经济上得到美国的补贴”;美国还“利用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逃到美国的叛徒和民族败类写文章进行污蔑”。

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B.展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

C.对苏联、中国进行封

锁D.以文化冷战遏制共产主义

13.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

,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

材料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14.“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

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确保了封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

 

15.右图是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16.《变法》一书在对比近代的中国与西方时写道:

“中西同有舟,而彼则以轮船,中西同有车,而彼则以火车;中西同有驿递,而彼则以电音;中西同有火器,而彼之枪炮独精;中西同有备御,而彼之炮台水雷独擅其胜;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不能得出

A.该书涉及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该书作者正在鼓吹洋务运动

C.该书指出了西方比中国的先进之处D.该论述有利于宣传维新变法

17.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

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

(一)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B.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D.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18.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

“伞式社会”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

“蜂窝式社会”即每个平民百姓都像辛勤的蜜蜂那样,通过个人或家庭的努力,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构筑属于自己的蜂窝。

导致由“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加强B.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

C.政府监管职能的削弱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19.下列一组苏〈俄〉联时期的宣传画,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①④②

20.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

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

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B.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

C.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

21.21.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

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得到了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援助安置及灾后重建?

A.

B.

C.

D.

22.“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材料认为“民”与“君”的关系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

A.霍布斯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23.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偏离了”“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危机的深重使救亡图存压倒了人权启蒙

B.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

C.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不足以为思想启蒙提供土壤

D.人民的排外情绪影响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24.2016年“两会”指出,今年是中国航天大年,新火箭新飞船升空,同时还有新的发射场启用等。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历史上曾拟定了57项重点任务的科技发展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发展当时最先进科技的重点项目:

●原子能●火箭和喷气技术●电子计算机●半导体

●自动化●精密机械●仪器仪表●新兴科技

这一规划最有可能制订于(  )

A.新中国建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

C.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初期D.科技体制改革实行

之后

25.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中,有大量的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

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

A.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

B.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

C.夸张和想象给富足的人们以鼓舞

D.历史和冒险给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

 

2、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共23分)

材料一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

……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材料二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

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

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

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

(8分)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8分)

 

(2)材料二中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

(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启示?

(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他化”。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摘编自汤一介《儒学的现代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危机与文化自觉”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任选一道作答,共15分)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中期,刘晏兼任盐铁使期间,创设了食盐间接专卖制,为以后各个朝代采用。

他撤销了很多基层监管生产的小吏和冗员,放开百姓生产食盐环节,但生产的盐仍由政府统一收购,储存在盐场里,然后向商人批发。

商人买到了盐,运往各地自行销售,不受限制。

刘晏还奏请罢免了各州县设置的食盐“过境税”。

在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方,下令设立常平盐仓,平时备盐以应对盐荒。

他还在主要产盐区设立13个巡院,在其它地区设立10个盐监,专办盐务,负责调研和执法。

还在各交通要道设立几千个盐仓,储备食盐。

如果哪个地方食盐脱销,可以就近调运供

应。

—摘编自马立诚著《历史的拐点: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为推行食盐间接专卖制采取的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食盐间接专卖制的作用。

(5分)

 

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17年,王国维接连发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三作,运用“二重证据法”,以新出土的甲骨卜辞与纸上的旧材料参照对证,不但证实了《史记》关于殷商世系的记载大致无误,而且发现《山海经》《莲辞•天问》等古籍中的神话传说,也非全属荒诞,而是有相当的史实为依据,由此开出一条“古史新证”的路子来。

同一年,胡适由美国留学归采,初登北京大学讲坛,讲授“中国哲学史”。

胡适在北大,“丢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认为“我们对于东周以前的中国古史,只可存一个怀疑的态度”,开出另一条疑古辨伪的道路——据陈鸿祥《王国维传》

(1)根据材料,概括1917年王国维、胡适上古史研究思路的异同。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国维“古史新论”的研究方法及其创立的历史背景。

(11分)

参考答案

1.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传统的家庭中用宗法制度的原则确立的礼制恰恰能起到标识社会成员身份尊卑贵贱的作用,其宗法制蕴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故A项正确。

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排除B。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与材料不符,排除C。

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原则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排除D。

2.B【解析】所谓的“中书门下”是一种在中书省和门下省之间的一个机构,这一机构的作用可以调节中书和门下之间的矛盾,达到政治和谐,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这一机构的本质目的不是加强皇权;C选项错误,这是一种维护并不是破坏;D选项错在“基础”二字。

3.B【解析】从“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可以看出,材料谈论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由于直接民主的形式往往会造成一边倒的格局,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没有理解材料中的真实含义,并不是讨论真理;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这一点。

4.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但是他们确实把它看作人类立法应当顺从的楷模。

这一基本原则是罗马的一个伟大贡献,至今仍在起作用”,可以看出自然法观念对罗马法以及后世的法律制度均产生巨大影响。

故答案为D项。

A、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是强调自然法的影响,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自然法对法律的影响,排除B项。

5.A【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命官员包括宰相。

因此俾斯麦的话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的德国皇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故答案为A项。

B项说法绝对,排除;C、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6.B

【解析】材料“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均采用“章程”称谓……每一款都有款标,款下按条排列。

”“中国传统法典中……只有条、无明确款”说明上海租界当局制定的法规促进了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租界法规对中国传统的法律基础与审判制度的影响,故C项排除。

材料主要强调中西法律的不同,D项只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故D项排除。

7.A【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利用拜上帝教发动群众,拜上帝教是西方基督教和中国儒家大同思想的融合,A正确;B是《辛丑条约》影响;C是五四运动;D是新文化运动。

8.D【解析】责任内阁制是仿效英国,故A项错误;

《临时约法》从制定到实施有充分时间,故B项错误;《临时约》体现不出脱离群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总统制是针对孙中山而设立,责任内阁制是针对袁世凯而设立,从宪政的原则上讲是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故D项正确。

点睛:

学生要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其未能得以真正实施的原因;初步了解不同时期的人们对约法的不同评论;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9.C【解析】根据材料“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是指19

27-1937年,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要体现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打破了苏联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故C项正确。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即工农武装割据的具体表现

,排除A。

红军长征的胜利与“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不符,排除B。

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与材料时间“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不符,排除D。

点睛:

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提到的“这种趋向”是什么,“中国化命运”又指什么?

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0.B【解析】本题据材料,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的思想说明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B正确;抗日战争和两宋交替性质不同,该学者的思想没有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A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历史学家对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分析,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D排除。

11.A【解析】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到成立新疆、广西、宁夏、西藏自治区,反映了中共对中国多民族国家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认识不断深化,采取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选项对材料的解读不够准确;D选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源远流长”表述不恰当,排除。

12.D【解析】“在中近东和东南亚地区散发了许多书籍和小册子”“利用从苏联等人民民主国家逃到美国的叛徒和民族败类写文章进行污蔑”表明美国利用文化舆论手段攻击苏联,以文化冷战遏制共产主义,故D正确;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美苏冷战的需要,并非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不是为了展示美国的文化软实力,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文化攻击,并非封锁,排除C。

13.B【解析】男耕女织是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材料中“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男妇或通宵不寐”,可知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排除C;材料没有官营手工业信息,无法得出“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排除D。

14.A【解析】题干强调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选择经济政策时要考虑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等。

重农抑商政策在唐朝以前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此后则越来越阻碍经济的发展,故BC两项错误;C项正确,重农抑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小农是当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A正确;D“整个中国古代”说法不准确。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重农抑商的影响:

1、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2、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15.D【解析】表格显示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尤其是工业革命期间,工资上涨显然会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D正确;A、B和C不符合表格信息。

16.B【解析】材料“中西同有陆兵水师,而彼之兵法独长”显然是批判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不是鼓吹,B错误,符合题意;A、C和D均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7.A【解析】《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是1950年2月,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确立,A正确;B中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是1953年;材料中是报告指出,土改是1952年,C错误;D是一五计划之后。

18.D【解析】“伞式社会”与“蜂窝式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过渡转变的关系,产生变化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分配制度的变化。

可以看出,“伞式社会”代表的是公有制下按需分配;“蜂窝式社会”代表着市场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不符合这一理论的内容;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职能的变化;C选项错误,这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

19.C【解析】上面的宣传画中②发生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时期,即1918-1921年间;①发生在农业集体化推行之后,大概应该是在1927年之后;④第四个五年计划实行是在

1946-1950年间;③是指苏联的航天技术,最早应用这一技术是在1961年;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学生充分把握时间线索,深刻认识空间差异,是学习历史过程中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时间观念的把握,对高中学生来说,依然是个需要很重视的关键问题。

由于现行历史教科书是按照模块加板块的模式编写的,这就使得历史知识的时序性被打破,导致有些同学因为初中历史没有学好,直接影响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时序性的把握很多时候是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必须要考虑的,所以提醒同学们注意准确记忆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

这一题就是一些

苏俄或者苏联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需要大体上知道其发生的时间。

20.C【解析】汉代虽然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但是董仲舒的命运并不和儒学独尊地位相符,说明汉代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