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5271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doc

医学基础课程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

以下是网友提供的2014临床执业医师第一单元真题及答案,仅供考生参考,希望能给您的估分带来帮助。

第一单元

1.肉眼形态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的疾病是()

a.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肾盂肾炎

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肾小球肾炎

e.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1题选a。

解析: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也称慢性肾小球肾炎,它是不同类型肾炎发展的终末阶段。

其大体标本称为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2.在直线回归分析中,如果算得回归系数b>0,则()

a.不需要进行假设检验确定β是否等于零

b.还需进行假设检验确定β是否等于零

c.β大于0

d.β等于0

e.β小于0

2题选择b(2013年公卫考题)

3.大肠埃希菌o157:

h7引起的腹泻特点是()

a.脓性便

b.血样便

c.米泔水样便

d.蛋花样便

e.黏液便

3题选b。

解析:

o157:

h7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

早期表现为水样便,后期为伴剧烈腹痛的血便。

容易混淆的米泔水样便是霍乱的腹泻特点。

4.决定红细胞血型的物质是()

a.红细胞膜特异凝集原

b.红细胞膜特异受体

c.红细胞膜特异凝集素

d.血浆特异性凝集原

d.血浆特异性凝集素

4题选a。

5.以躯干、四肢等大腿肌肉群参与为主的,有节律、时间较长,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的身体活动称为()

a.阻力活动

b.体适能

c.协调性活动

d.无氧运动

e.有氧运动

5题选e。

解析:

可以叫有氧运动或是耐力运动。

6.属于肿瘤相关抗原的分子是()

a.tnf

b.lps

c.ifn

d.cea

e.hbsag

6题选d。

解析:

tnf肿瘤坏死因子,lps脂多糖,ifn干扰素,cea癌胚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指并非某一种肿瘤所特有,在其他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上也存在的抗原分子。

比如afp,caxxx,cea。

7.与eb病毒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a.鼻咽癌

b.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c.宫颈癌

d.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7题选?

我的第一反应是选宫颈癌,因为hpv感染是其高危因素,但查了下又有很多关于eb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讨论了其致癌性。

其他几个选项并无问题。

8.有些人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有些人敷衍了事,有些人得过且过。

这些表现在人的性格特征中属于()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认知特征

d.情绪特征

e.意志特征

8题选a。

解析: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9.肾小球滤过膜中,阻挡大分子物质滤过的主要屏障是()

a.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

b.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胞体

c.肾小囊脏层足细胞足突裂隙膜

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下基膜

e.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9题选d。

解析:

基膜层上有直径2~8nm的多角形网孔,网孔的大小决定分子大小不同的溶质是否可以通过,也是阻挡血浆蛋白滤过的重要屏障。

13.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因到果的研究为()

a.生态学研究

b.筛检

c.队列研究

d.现状研究

e.病例对照研究

14.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一般处于()

a.警觉状态

b.缓冲状态

c.知觉状态

d.清晰状态篇二: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

如何学习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组成生命体的物质有哪些?

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怎样?

这些物质在我们体内如何代谢的(主要是糖类、脂类、蛋白质,俗称三大代谢)?

代谢之间是如何联系和调控的?

另外又加了一部分分子生物学内容,就是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和表达,如何调控的。

三大代谢是最重点最核心的内容,一定学好,尤其是糖代谢。

另外的重点就是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也就是复制、转录、翻译。

抓住主线,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根据研究内容,生物化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①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着重介绍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重点掌握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结构?

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

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比较。

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②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

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等);脂肪酸分解与合成和酮体代谢途径;氨基酸的脱氨基及氨的代谢;能量生成方式等;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相互联系等问题。

③分子生物学基础:

重点介绍了dna复制、dna转录和翻译。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及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

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规律,学会抓住线条、围绕主线向外扩展和上下联系的方法。

懂得记忆法,学会记忆:

首先分清楚哪些需要记忆,哪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

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一些关键词的缩写、氨基酸和碱基的结构等是需要记的,而有些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如维生素b12等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注意前后关联,不要前后脱节。

另外,理解和记忆都是掌握知识的

基本保证,记忆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牢,记得准。

因此,学好生化,第一个是必须有框架结构,第二,理解+记忆一个都不能少。

记忆中理解,理解中记忆。

如果想要脉络清晰,必须有总体观念。

举个例子来讲。

有氧氧化,至少你先能知道这个过程发生的细胞部位在哪里,条件是什么,主要的启动物质,生成物质是什么,中间重要的中间物有什么?

这样知道框架来,再往里填东西就好多了。

别的也是一样。

也就是先大概知道具体的部位,条件,大概物质,再详细填充并加以记忆,推算。

这些下册我们都会讲。

篇三: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

生物化学,也称之为“生命的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组成与结构、代谢与调控的一门科学。

这门学科建立在化学基础上,力图揭示生命现象在分子水平上的物质变化规律,与生命科学其它学科广泛联系、相互渗透。

由于其内容多、发展速度快、新知识与新进展不断涌现,因此,该学科有大量内容需要理解、记忆以及在实践中思考。

所以,掌握这门学科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科学实践。

下面,就本科阶段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一、把握主线—加深理解

根据研究内容,生物化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的部分。

(1)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这是传统生物化学中的“静态”部分,主要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激素和抗生素等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其中,重点介绍蛋白质、核酸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酶。

这里,重点掌握生物分子的基本结构、典型的理化性质以及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

同时,有意识地将它们进行比较,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2)能量、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这是传统生物化学中的“动态”部分,主要介绍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规律。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糖异生等)、脂肪酸分解与合成的途径、酮体代谢途径、氨基酸脱氨基及氨的代谢、核苷酸的合成代谢途径;还要注意各代谢途径中能量的生成方式及相关计算、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其相互联系。

(3)分子生物学基础:

这是“信息生物化学”内容,围绕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重点介绍dna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重点学习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及特点等方面对这三个过程进行比较。

以上为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在理顺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运用梳理主线并围绕主线向外扩展和上下联系的学习方法,归纳其中的共性和规律,以加深对生化知识的理解。

二、动脑动手—联系实际

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必须勤于动脑动手,并且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或科研实习联系起来。

这要努力做到三点:

(1)重视习题训练,避免因“只看不练”而导致“貌似学懂、实则不会做”的结果。

在理论学习层面上,“看明白了”不等于“真正懂了”,知识只有真正学懂了才能运用自如,优秀的生物化学习题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熟悉学科思想、培养学科思维能力的平台——通过亲手解题,我们会发现在看书过程中没有真正理解、甚至没有想到的问题,可以体验生物化学知识体系严密的逻辑性,可以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内涵的理解,正由于此,习题思考是生化理论实践的第一步。

(2)重视生物化学实验课。

生物化学是实验科学,其所有理论来源于实验,我们学习生化基本概念和理论,也是为未来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科本身打下基础。

很多生化概念和理论,看似抽象难懂,如果能亲自完成一个这方面的实验,则会感到豁然开朗,比如蛋白质的纯化技术,又比如核酸、蛋白质的变性-复性理论。

所以,本科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尽管大多不是很复杂,但却要高度重视,尽量亲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这是生化理论实践的第二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的生化基础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培养学科知识应用意识。

比如,用酶促动力学和维生素等知识解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糖代谢基础理论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上“三多一少”症状产生的原因。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能加强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和生活气息。

三、科学记忆—灵活掌握

不可否认,生物化学学科有很多知识需要记忆,而运用科学记忆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生化科学记忆法主要有三个原则:

(1)记忆有重点:

即分清必须记的重点内容和目前可以不必记的次要内容。

譬如,氨基酸的三字符和单字符、一些生化关键词的缩写、氨基酸和碱基结构特点是必须要记住的,而过于复杂的维生素及辅酶的分子结构则不必记得很清楚。

(2)重视理解,避免死记硬背:

理解是有效记忆的基础,因此,对于生化各章内容的基本原理要透彻理解,基本遵循以记忆促进理解、在理解后加深记忆的原则,即先用少数必要的记忆内容建立知识框架以提纲切领,然后逐步细化记忆内容以充实纲领而达到透彻、完整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3)注重联系、讲究技巧(如比较记忆法):

生物化学知识是广泛联系的。

譬如,生物大分子性质的比较(如蛋白质、核酸的变性复性)、各代谢途径间的关联(如糖、脂分解与合成代谢比较)、遗传信息传递在化学水平上遵循的诸多公用原则、生化技术与理论的彼此依赖等等,在这里,比较记忆大有用武之地。

如此,科学记忆除了以理解为基础,还必须以联系为动力,以求广泛发散,举一反三,使记忆内容在学科水平上系统化。

同时,根据个人经历、爱好和习惯,巧妙借用顺口溜、谐音或运用情景法帮助记忆,也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

总之,记忆务必遵循“理解+联系”科学原则,具体途径则灵活、多样、因人而异,当养成良好的记识习惯后,记忆问题则不会成为生化学习的障碍。

此外,本科教科书中的生物化学知识大多数为成熟的概念和理论,由于生物化学是目前发展迅速的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之一,新概念、新理论、新成就不断涌现,所以,有志于深入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或希望将来从事生物化学相关研究的同学,应不满足于目前所学,而应对生化传统知识的发展更新有所关注,通过网络、讨论、科学报告等途径广泛涉猎生化相关的进展信息,注重培养兴趣和开拓眼界,补充课堂之所学,不但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篇四:

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方法

摘要:

比较是认识事件的本质,把握事件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印象,有助于记忆。

特别是在对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或复习时,应用比较法,效果更佳。

如比较dna分子复制与转录的区别,可以从产物、主要催化的酶、是否需要dna引物、合成模式、产物分子大小、是否具有双重校对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这两个过程的区别,并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的内涵,加强思维的变通。

关键词: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教学研究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从分子水平研究和探索生命的奥秘,是生命科学如医学、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也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由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涉及生命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抽象性、综合性,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

而且知识更新快,知识点繁多,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感到既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与记忆,常被学生称作最难学的学科之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我们对生物化学的教学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其在教育领域的引入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我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

教学模式,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理通过图象、图表、文字、数据与动画演示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习变得相对轻松愉快。

例如在讲授“蛋白质生物合成”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展现这种动态的合成过程,教师通过板书花很多时间去讲解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氨基酸的活化,进入、转肽、移位等,学生普遍反映太抽象,理解不了,更读不上记忆。

而应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可以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长、终止阶段,氨基酸与密码子的一一对应,使学生很容易掌握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以及“核糖体循环”,提高了教学效果。

而且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应掌握的各章知识要点、所采用的现用教材、实验指导、习题集、参考文献目录均已上网,并免费开放,让学生得以自学、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做好预习的准备和参考复习。

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获得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管理。

多媒体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是对传统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但凡事有利必有弊。

多媒体课件确实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而且可根据所讲内容设置适宜的背景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进学习效果,同时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二、针对专业特点以及授课对象,精选教学内容

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生物化学作为必修课,绝大多数专业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要求,但不同的专业授课学时不一

样,有的专业如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要求授课学时多一些,除了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需要对具体章节有所侧重。

比如,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些后续课程与糖代谢以及酶的知识密切相关,应重点多花些时间讲解。

而对于园林园艺专业来说,要求授课的学时少一些,更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

而且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

(1)基础生物化学:

(总学时80)非生物学类各专业:

理论60学时,实验20学时。

为学生打下更宽厚的生物学基础;

(2)专业生物化学:

(总学时80)生物学类各专业:

理论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

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选用或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辅助教材,来实现教学内容的精选、重组和更新。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

1.教学手段的设计:

多提问,重视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新概念、新问题,或需进一步提升的概念和规律时,不要平铺直述,满堂灌。

要预先提出疑问,引起学生困惑、思考,从而引导学生探索、解答,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果。

2.学习方法的设计:

善于分析综合,使结论水到渠成;善于比较异同,从不同方面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联系。

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中的“爬坡”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觉得最有收获的一个过程。

学会了分析和综合,就会有

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比如,在学习物质代谢之间的联系此时,可安排学生课后自行动脑分析总结糖代谢与脂代谢相互关系;糖、脂、蛋白质代谢之间的关系,并将总结的图表、结论相互比较,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全面掌握。

比较是认识事件的本质,把握事件特征的重要手段。

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印象,有助于记忆。

特别是在对学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或复习时,应用比较法,效果更佳。

如比较dna分子复制与转录的区别,可以从产物、主要催化的酶、是否需要dna引物、合成模式、产物分子大小、是否具有双重校对功能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突出这两个过程的区别,并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的内涵,加强思维的变通。

生物化学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物学中脱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生物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代谢反应错综复杂,理论点多、面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并不容易较好地掌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善用多媒体,充分对每堂课进行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使我们的生物教学充满活力,为培养我们生物科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冬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2):

41

[2]徐鹰,范启,罗晓婷.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时珍国医国药,2008,(03):

774-775

[3]张丽娟,周秀燕,胡玲静.高职《生物化学》网络课程的研制与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08,(02):

31-32篇五: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生物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发布人:

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

2012-09-2417:

40

生物化学是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组成与结构、代谢及其调节的一门科学。

其发展快、信息量丰富,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因此学好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就如何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程谈一谈自己的浅见,希望能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1、选择好教材和参考书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化学教材和一些参考书,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和参考书对于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好本学科十分重要。

我个人认为应该准备三本教材和一本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

一本是简单的版本,便于理解和自学。

如南京大学郑集教授等编写的《普通生物化学》;一本是高级的版本,如南京大学杨荣武教授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阅读此类教科书便于对各章内容全面和深入的掌握;第三本应该是一本英文的原版教材,如lehninger’sprinciplesofbiochemistry。

英文版教材的特点是新、印刷精美,图表多为彩图,通常还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方便你自学。

阅读一本好的英文生化教材,不仅对提高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对理解各章节的内容,学好本学科是非常有帮助。

2、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根据研究内容,本课程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①结构生物化学:

着重介绍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重点阐述生物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的结构?

哪些重要的理化性质?

以及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同时要随时将它们进行比较。

这样既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②代谢生物化学:

主要介绍糖代谢、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昔酸代谢、以及各种物质代谢的联系和调节规律。

此部分内容是传统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注重学习各种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特别是糖代谢途径、三羧酸循环途径、糖异生途径和酮体代谢途径;各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各代谢途径的主要调节环节及相互联系;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等问题。

③分子遗传学基础:

重点介绍了dna复制,dna转录和翻译。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应重点学习复制、

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并从必要条件、所需酶蛋白和特点等方面对三个过程进行比较,在理顺本课程的基本框架后,就应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并且找出共性,抓住规律。

3、学会做笔记

首先有一点必须强调,上课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时是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做笔记,因此在课堂上要集中精力听讲,一些不清楚的内容和重要的内容可以笔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和向老师求教。

当然,条件好的同学可以买来录音设备,将老师的上课内容录下来,以供课后消化。

另外,老师的讲稿大都做成了幻灯片,学生可从老师那里得到拷贝。

4、懂得记忆法

学习生物化学时,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记不住学过的内容。

关于此问题我的建议是:

首先分清楚那些需要记忆,那些根本就不需要记忆。

如氨基酸的三字母和单字母符号是需要记的,而许多生物分子的结构式并不需要记;其次明白理解是记忆之母,因此对各章内容,必须先对有关原理理解透,然后再去记忆;第三,记忆要讲究技巧,多想想方法。

如关于必需氨基酸的记忆,可以将高等动物10种必需氨基酸的首写字母拼写成一句话:

tipmtvhall(需付小费的mtv厅)。

5、勤于动手,联系实际

这是由“学懂”通向“会做”的桥梁和提高考生在考试中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平时多做习题,多做实验,是你掌握本学科,取得比较理想的考试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6.注意将原核系统和真核系统进行比较

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都在进行dna复制、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等基本的分子事件,两类生物在这些事件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差异。

在学习的时候,时刻要注意将两大系统进行全面的比较。

例如:

在学习dna复制的时候,注意将原核细胞内的dna聚合酶i、ii、iii、iv、v和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α、β、γ、δ、ε进行比较,将原核dna聚合酶iii的β滑动钳和真核dna聚合酶δ的pcna滑动钳进行比较;在学习转录的时候,需要将两者的启动子结构和rna聚合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比较;在学习转录校对的时候,注意将原核细胞中的grea、greb和真核细胞内的tfiis进行比较;在学习dna甲基化的

时候,要注意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甲基化的位点和功能上是不同的;在学习弱化子机制的时候,要注意这种机制是原核系统特有的,真核系统没有。

如果能这样去学习的话,那所有的内容就活了,将它们串在一起理解要比孤立地记忆要强得多!

7.注意将两种不同的分子机制进行比较

细胞内的很多分子机制是很相似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将相关联的分子机制放在一起去领会、理解。

如dna复制和dna转录,两者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例如都需要解链,合成的方向都是从5′→3′,都遵循watson和crick碱基配对原则。

当然,在意识到这些共同的特点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它们的差别,比如,dna复制需要引物,rna不需要,dna聚合酶通常具有自我校对能力,rna聚合酶没有校对能力。

这里更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为什么允许有这些差异?

8.在分子生物学部分,要以“中心法则”为核心,“碱基互补配对”和“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主线,巧妙地利用“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的理论,全面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机制

分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所谓的“中心法则”,即生物体内的三种生物大分子——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其中涉及到遗传信息的复制、损伤修复、重组、转录、逆转录、转录后加工和翻译等。

这些过程总是涉及到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掌握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对于深入理解分子生物学的各种机制和原理至关重要。

另外,细胞内的很多机制都可以使用哲学中“外因”和“内因”之间的关系原理进行理解,掌握这一点非常重要。

例如,理解dna复制为什么具有固定的起点?

这涉及到dna复制起始区和复制起始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里可以将dna复制起始区看成“内因”,复制起始蛋白(大肠杆菌为dnaa蛋白)看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