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374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x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组第九周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

汤桂华

教学时间:

2013年11月4日——11月8日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五、第20课

教学课时:

8课时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学习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积累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出示相关报道。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

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4、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

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在推荐代表全部交流。

作业设计:

小组合作写一份“保护长城的倡议书”。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景。

1、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在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和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

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

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

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读例句,想一想,从中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读,纠正字音。

指导读好对联,交流自己对对联的大体理解。

作业设计:

课后搜集有关“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宽带网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

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即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查找相关古诗;登陆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整理;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

三、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结合实际指导搜集的途径。

 

帮助学生解决搜集资料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课后反思: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

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

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诗意:

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

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

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

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小组交流。

作业设计:

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朝诗人()。

   

(2)这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的情景。

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景中寄情。

3、写一写:

孟,浩,陵,辞,唯。

课后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

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2、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

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

1、 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

(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悒客舍   尽    故人

(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讨论自读作业:

(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

浥:

悒(yì)湿润。

 

客舍:

客店、旅店。

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

“进”。

故人:

老朋友。

此处指元二。

    第2题:

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

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

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

(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

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

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3、 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译文:

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

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

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

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

4 、试背这首诗。

三、拓展练习。

我还知道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我来给大家背一背。

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小组交流。

作业设计:

一、我会读。

(给正确读音打“√”)

  浥轻尘(sìyì)客舍青青(shěshè)

  更尽(jǐnjìn)朝雨(zhāocháo)

  二、精挑细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渑”的意思是()

  A.城市B.湿润C.吹洒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A.饮完B.全,都C.尽头

  3.“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A.死去的人B.老朋友C.故事中的人

  三、诗句诊所。

(在错字下画“——”,并改正在下面)

  1.胃城朝雨邑清晨,客社清清柳色新。

  2.劝军更近一杯洒,西出洋关无顾人。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选择(说法正确的画上“√”,错误的画上“×”)  

1、“辞”:

左右结构,部首是“舌”,音序是“S”。

( ) 

 2、“孟”:

上下结构,部首是“子”,音序是“M”。

( )  

3、“君”: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口”,音序是“J”。

( )

二、写出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

在这首诗中(  )两句叙事,(  )两句写景。

描写了作者在春天里(         )的情景,表达了(                )的感情。

四、填上表示色彩的词  

(  )毛浮(  )水,(  )掌拨清波

(  )日依山尽,(  )河入海流。

  

日暮(  )山远,天寒(  )屋贫。

  

两个(  )鹂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五、阅读天地 

 还读过别的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句,来给大家背一背,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