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648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所有分类 特色备课之古诗教学课 精品文档格式.docx

最后大家商定:

结合整合资源备课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搜集足够的相关资料,合理利用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教学设计尽可能地就具体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引发联想,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3、试教评议,商定改进要点。

4、公开推课。

(三)备课中的思考

在备课过程中,该以文本为主,还是该以拓展为主;

该以简洁的幻灯片形式出现,还是作成工程浩大的课件,开始我们举棋不定。

最终,我们发现:

“整合”不能失去学科特点。

其次,在古诗教学中,应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鼓励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的信息积累量。

(四)教案设计(见附件2)

备课活动之三:

《送别》组诗

钟先华老师所带班级为六年级毕业班,没过多久,这批孩子即将告别母校,告别童年,升入初中学习。

同时学生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古诗积累,所以我们跳出教材,刻意安排了此次送别组诗的教学。

旨在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让学生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活动过程

1、搜集并确定组诗内容:

以《赠汪伦》为主要学习诗篇,拓展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2、初定教学过程:

(1)欣赏音乐《送别》组歌,导入:

《送别》组诗;

(2)学习第一首《赠汪伦》;

(3)拓展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4)即兴创作,表达真情。

(5)推荐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芙蓉楼送辛渐》。

4、家长开放日推课。

(三)教学设计(见附件3)

我们的收获

此次古诗教学主题活动虽已拉下了帷幕,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思考绝非只是三个简单的教学案例。

它让我们明白:

(一)古诗教学中,一个老师走得多远,学生才能走得有多远。

做教师得花足工夫了解许多的背景,才能选择东西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所用。

(二)就古诗的特点来讲,一定要注重古诗的敲扣,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哪怕是口语交际,也应在热闹之中回去再比较。

寻找诗中画龙的点睛之笔。

(三)教古诗要有灵魂。

一首古诗,背完了,学完了,和别的古诗有什么不同需要琢磨,要向学生渗透建构、梳理的意识。

我们发现古诗教学中以下三步缺一不可:

第一步:

与文字相遇,读好全诗;

第二步,进入文学的层面,注重诗歌的涵咏、推敲。

第三步,点化,要尽量让孩子的思考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

附件1

《巧设情景,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及审美鉴赏能力。

2、在情景中运用古诗,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的诗是一曲优雅美妙的乐章,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低吟慢唱,令人荡气回肠;

有的诗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卷,意味深长,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

小学四年了,我们一定积累了好多古诗,今天,我们要把积累的静的诗歌活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来用?

运用古诗,畅谈感受

二、运用古诗,畅谈感受

(一)读诗句,猜谜语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猜一植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猜一植物()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猜一动物()

师:

你不仅能很快猜出谜语,而且知道诗的题目、作者,真行!

(二)下面的每组成语里,各藏着一个古代诗人,看看哪个同学能迅速地找出来,并背诵他写的一首诗。

1、瓜田李下白璧微瑕2、扬长而去万紫千红里应外合

3、王孙公子步履维艰4、真相大白居高临下易如反掌

(三)听诗句,说季节

春天的多彩,夏天的生机,秋天的成熟,冬天的雪魂,都是诗人笔下的韵味,听听老师读的诗句中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按要求填写古诗

1、填写叠词

(1)_____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2)梅子黄时_____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3)留连戏蝶_____舞,自在娇莺_____啼。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_____半江红。

不仅填得好,而且读得也好。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才能读得如此声情并茂。

2、上表示方位的词

(1)人_____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王师_____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_____风放纸鸢。

(4)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望王师又一年。

你不仅学会了这些方位词的填写,更学会了用心灵去诵读,去倾听。

3、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_____于二月花。

(2)日照香炉生______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儿童急走追_______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听着你的朗读,老师仿佛听到了诗人心灵的脉动,看到了诗人情感的流淌,是那样的多姿多彩。

4、面有这些动、植物的名称,你能说出这些诗句吗?

可以小组讨论

蛙、鸟、猿、黄鹂、黄牛、杏、柳、枫、桃、梅、松

真不错,看来,我们的积累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了不起!

四、读诗句,谈感受

古诗促我们进步,古诗伴随我们成长。

我们积累古诗,一方面可吸收古代灿烂的文化,一方面还可运用到我们平时的作文中。

请看课件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

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

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给了我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请学生读这段话,谈谈感受?

师小结:

这两段话,正如大家所说,一旦用上了古诗,或是增加了丰富的表现力,或是增添的文采,品味就大不一样了。

以后我们作文时也可以试试。

五、结合语境,运用古诗

(一)、选择填空

        第一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霜叶红于二月花。

1、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可爷爷却叹息道“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

“      ,爷爷,你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笑了。

          第二组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长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我们的语文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说“     ”这个诗句来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日月星辰,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     ”爸爸,请放心,我会珍惜时间的。

3、再过二年,朝夕相处了六年的同学就要各分东西上初中了,小学的同学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       ”?

大家都默默祝愿能初中再见。

第三组

1、来到五泄,昂首仰望,只见瀑布倾泄而下,气势壮观,真是“       ”。

2、当我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唐代诗人李绅的诗句“    ”来教育我要爱惜粮食。

(二)、出示画面,背诵诗句

(三)、编创语言环境,运用古诗

教师示范:

老师呢把比较有名的诗人的诗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给串连起来了。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先生用超凡脱俗的心制成的标本,他的生命是快乐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他的生命是壮丽的。

课件出示:

同学们,知道思念是什么?

思念是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苏轼的“相顾无言,唯有泪行”,是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思念就在你的举头与低头间,是一种说不出的痛。

出示诗句子: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编创一种语言环境,可以用到老师出示的诗句,也可以自己想出的别的诗句。

用到一句也可以,用到多句就更好。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增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评价语: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心情带声,声情并茂。

交流评价:

1、学生事先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纸图形。

2、把自己写的在具体语境中的诗句贴到卡纸上。

再到教室后面的专版上展出。

师总结:

是啊,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唐诗。

春雨时,我们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冬雪时,我们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过年时我们吟: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雷点点迎新春。

中秋时我们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送别时我们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又有多少名句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勇往直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附件2

29、乞巧

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首古诗。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

  1、老师这里有两幅画,大家仔细看一看,猜一猜,图上的女子她们在干什么?

  2、师:

她们是在乞巧呢!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

(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

(板书:

乞—气。

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

再读读课题。

(学生读题)

2、师:

究竟什么是乞巧呢?

出示资料袋内容,了解关于“乞巧”的传说。

(1)指名一生读

(2)你明白了什么?

(3)师:

其实乞巧还有许多方式。

(作简单介绍)

3、师介绍作者情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

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下笔即成文章。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

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音。

(3)学习“宵”和“霄”。

随意本上写一写。

(4)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

(1)牛郎本是人间,织女本是天上。

(2)因为,所以他们被迫分开了。

(课件出示)

(3)隔开他们的那条河叫什么河?

每年的什么时候他们才得以相见?

无数的喜鹊都赶来给他们搭桥,我们又把那座桥叫做……?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

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

(学生说)

出示课件:

夜空图。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特别明亮。

(认识牵牛星和织女星。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

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

(教师示范读):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

读读三、四行。

(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4、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

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织女在锦缎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

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

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

少女们个个都羡慕,你们羡慕吗?

你们羡慕什么啊?

(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七夕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

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

想想你们平时在过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

(学生自由说)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

再读读三、四行。

(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读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

(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

(没有)那是多少条?

(很多很多)什么多?

(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

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指名读,齐读)

 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

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2、学生齐背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跟传统节日有关的诗篇。

出示:

《寒食》、《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

六、总结。

此时,在你看来乞巧还仅仅是一个节日吗?

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点评,如:

是一首千年吟诵的诗,是一段千年流传的情,是一个千年听不厌的故事……

今天就是端午节,大家可以回去收集一下端午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

与它相关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七、抄写积累

古人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光背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累下来。

(学生抄记古诗)

提示:

在横线上抄写诗句,不可:

天马行空、横行霸道、信手涂鸦、小鸡啄米。

附件3:

《送别》组诗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诗歌,并能举一反三,学习同类诗歌的特点。

3、学写送别诗。

教学重点:

送别诗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写送别诗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欣赏音乐《送别》组歌,导入:

1、你能找出刚才欣赏的曲子的一个共同点吗?

(都是以歌表送别)

2、你送过一些人吗?

怎么送的?

3、我们看看古人是怎么送别亲友的?

——《送别》组诗

二、第一首《赠汪伦》

1、齐读,范读。

(放开喇叭,诗歌就得吟唱)

2、问:

谁送谁?

李白跟汪伦什么关系?

李白怎么到汪伦那里去了?

(背景介绍: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

"

先生,您喜欢游览吗?

这里有十里桃花;

您喜欢喝酒吗?

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

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

汪伦解释说:

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

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过渡:

了解了李白和汪伦的关系,我们再来尹诗,可能会有长进吧,试着做做李白吟唱——

3、再读诗歌。

(自由读、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

(A、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

B、后两句用上关联词试试。

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

5、交流反馈。

(说对的表扬,说错的依然表扬。

最欣赏的是……)

6、这样的读也是表面的读,而要真正走进李白的心,我们得发现一些问题,在书上做一些记号。

(同学讨论)(举手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请不举手的同学来回答)

问题预设:

①字词方面:

踏歌、忽闻、不及、深千尺

②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行?

踏歌的歌词会是什么?

③桃花潭水的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

(用水深比喻情深,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④李白本是汪伦请来的,可为何李白走的时候汪伦却不去送别呢?

有几种可能?

看谁最厉害。

A、我猜想汪伦不愿意面对离别的伤感,于是约定不去送行,但最终还是来了。

B、我认为这又是汪伦的刻意安排,就象当初用“十里桃花,万家酒店”“骗”李白去一样,(众笑)这种特别的送行方式具有更加感人至深的魅力,以此给李白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忽闻”体现的正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师作出肯定,并顺势指导读出由忧而喜的情感变化。

C、李白怕汪伦伤心,没让他知道自己的离开。

D、汪伦没时间送。

⑤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同桌讨论互说)

(鼓励学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

说真话,表真情。

如:

“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

”“汪伦兄,请留步吧!

”)

8、李白面对这与众不同的送别情景,面对汪伦这样的深厚友情,即兴吟了一首诗——《赠汪伦》(齐读)

8、汪伦用什么送朋友?

(歌)

二、拓展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A、一生读。

简单评价。

B、你猜李白在哪里站了多久?

他仅仅是看滚滚的江水吗?

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情?

(友情)它打动你吗?

(李白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

C、这又是一种什么方式送朋友?

(目光)

2、《别董大》唐·

高适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

A、自由选择一首学习。

B、高适在什么样的天气与朋友分别?

在这样的天气里,你的心情如何?

你能让好友在这样的天气里离开你吗?

看看高适是怎么送朋友的?

(后两句话)听了这两句话朋友的心情会怎样?

(暖语)(酒)

三、小结:

人生自古伤别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古代的诗人送别友人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暖语、酒、目光、歌等,你知道这些诗歌为什么千古传诵?

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那就是这些诗歌作者在写的时候都是以真心在写,用真情在吟,惟有这样的诗才会让我们百吟不厌!

(投影出示:

真心、真情。

四、即兴创作,表达真情。

1、同学们,同窗共读已六载,转眼已是分别时,临别之时,你是否也想赋诗一首赠给你的母校、恩师或学友呢?

求学六载将远行,遥闻校园读书声。

友情好比千尺水,难忘同窗离别情。

2、写给亲人送别的一首小诗。

(投影出示)

赠妈妈

虞杰乘车将欲行,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恰似妈妈送我情。

3、交流反馈。

五、推荐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芙蓉楼送辛渐》(投影出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