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657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7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钣金)比赛方案解析.doc

2017年车身修复国赛培训方案

一、车身电子测量和校正项目

车身电子测量考试设备为奔腾B-2E车身校正仪、奔腾SHARK3超声波电子测量系统,所用车身为新赛欧三厢(无天窗)白车身,其中前纵梁设置变形;考核要点包括:

电子测量系统的使用、测量数据准确性、车身校正仪的正确使用、校正过程和校正后数据的准确性、安全防护;作业要求:

(1)在40分钟内,先对车身进行车身底部测量并记录(共6对12个测量点,分别为2对基准点,4对测量点),然后再对前纵梁进行测量、记录并校正。

(2)比赛提供3张不同测量点的车身图,选手抽签确定比赛用车身图。

每个选手独立使用超声波测量系统对要求的测量点进行测量,记录下实际测量的数据(长、宽、高数据)。

(3)比赛提供前纵梁标准校正数据,选手通过测量确定前纵梁的变形大小和方向,然后使用车身校正仪对前纵梁进行校正。

车身电子测量和校正项目作为车身修复竞赛的三大项目之一,是参赛选手最应该得高分也是最容易失分的项目。

奔腾SHARK3超声波电子测量系统的使用比较简单,很容易熟练掌握;而奔腾B-2E车身校正仪系奔腾系列车身校正仪最高端设备,采用的是电动液压集中控制,使用方便、简单,所以,只要参赛选手假以练习,这个项目应该得到高分。

比赛失分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对SHARK3测量系统的使用不够熟练,测量车身底部6对点和前纵梁1对点的过程中操作速度过慢;

(2)不能准确的将每个点所需的测量探头安装到位或者探头安装过于松动,以至于最终的测量数据超出标准数据±1mm的范围;(3)对车

身校正仪的使用不够熟练,对前纵梁进行拉伸校正速度过慢,以至于最终不能按照要求将变形的前纵梁校正到数据要求范围之内(拉伸后数据控制在所要求校正数据±1mm范围之内得满分即20分,在±1mm和±2mm范围之间扣2分,在±2mm和±3mm范围之间扣4分,超出±3mm不得分);(4)对前纵梁进行拉伸校正前,将拉伸方向判断错误,以至于出现反向拉伸(须知每出现一次反向拉伸的情况将被扣3分)。

在大体了解了此项目失分原因后,我们就可以比较有目的性的进行此项目的操作了。

此项目的整个操作流程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一)安全防护用品的穿戴。

参赛选手在比赛开始之初,首先按要求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除工作服、安全鞋之外,还包括安全帽、线手套、防护眼镜。

(二)对整个车身6对测量点的测量及数据的读取和记录。

选手上场时,抽签确定比赛用车身图,然后根据所列测量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探头按顺序测量。

注意:

(1)在安装测量探头时必须将探头安装牢固,以保证最终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此阶段必须操作熟练,尽量使测量完6对点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以给后续的前纵梁拉伸校正留有充足的时间。

(三)根据前纵梁上测量点的测量数据和裁判员要求的校正数据进行前纵梁拉伸方向的判定。

在得出前纵梁上测量点的测量数据后,裁判会根据选手的测量结果填写左、右前纵梁所要求的校正数据,选手需根据已得出的测量数据和裁判员填写的校正数据判断左、右前纵梁的拉伸方向。

注意:

比赛中任何情况下,左、右两条前纵梁的拉伸方向都是一样的,不会出现同时向外拉或者同时向车身中心线方向拉的情况。

(四)用车身校正仪对前纵梁进行拉伸校正。

(1)待拉伸方向判断好后,将置于校正仪后端的塔柱推(不允许拉)到前纵梁一侧位置(选手可以根据自己的拉伸方法和习惯使用一个塔柱或两个塔柱);

(2)调整链条长度,用保险绳将前纵梁、尼龙带、链条三者连在一起;(3)调整塔柱和导向环位置后用T形螺栓将塔柱固定好;(4)接通车身校正仪电动泵电源,将电动泵箱体手柄置于“塔柱拉伸”位置;(5)按下黄色控制手柄的“UP”键开始进行拉伸,待链条绷紧时,将导向环手轮松开;(7)边拉伸边观察SHARK电脑屏幕上前纵梁测量点的数据变化情况,每次拉伸程度不宜过大;(8)每拉伸一次,可用木锤或橡皮锤敲击纵梁以

释放应力。

注意:

(1)要使纵梁位置拉伸到位,不可急于求成,每次拉伸后都会有回弹现象,一般需要反复拉伸3-5次;

(2)当一条纵梁校正到位后,可用另一个塔柱将此纵梁固定,然后再对另一条纵梁进行拉伸校正;(3)在对第一条纵梁进行拉伸时,最终也可保留3mm左右不拉,无需用塔柱固定,当对另外一条纵梁拉伸时,会将此纵梁留有的几毫米一并拉伸到位。

(五)比赛工位的5S管理。

当测量和拉伸校正工作结束后,尽量留出3-5分钟的时间做比赛工位的5S管理,包括测量工具的归位、拉伸工具的归位、各种防护用品的归位、打扫工位等。

二、板件更换项目

板件更换考试设备为Bantam-FanI电阻点焊机,Bantan-FanV1500气体保护机,如图一、图二。

所用工件:

板件更换项目的工件为成型板件,由A、B、C三块板件组成,材质为低碳普通冷轧钢板,厚度1mm。

A板件,如图三

B板件,如图四

C板件,如图五

考核要点:

安全防护、设备调整、切割尺寸、定位准确性、焊接缺陷、焊点大小、焊点间距、焊点与边缘距离、破坏性试验后的焊接质量。

(其中破坏性试验使用专用设备进行破坏)

作业要求:

在40分钟内对提供的板件(A、B、C板件)进行测量、画线、切割、定位、电阻点焊和保护焊操作。

1)A板件测量、画线、切割:

对板件按图示尺寸进行测量并在红线位

置画好切割线,然后对A板件进行切割(如图六)

图六

2)A、B板件定位、对接焊:

按图示位置对板件进行气体保护焊操

作,把B板件和A板件用对接焊焊接在一起(如图七)

图七

(3)A、C板件定位、气体保护焊的塞焊和电阻点焊:

按图八所示位置对板件进行气体保护焊塞焊(注:

直径8mm的塞焊孔已经加工好,不需要选手进行打孔操作)和电阻点焊操作,把A板、C板焊接在一起,焊接时要求采用立焊姿势

图八

通过此项目方案可以看出,板件更换主要考查三方面技能:

划线、切割、焊接,这也是在汽车车身维修中经常会用到的基本技能。

作为车身修复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识图能力,掌握切割技术,熟练使用气体保护焊机对工件进行对接焊、搭接焊、塞焊,熟练使用电阻点焊机对工件进行双面点焊。

在此基础上,要做好此项目只要注重流程和工艺一般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板件更换整个操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一)安全防护用品的穿戴。

板件更换比赛中首先要注意安全防护用品的穿戴,特别注意切割时要戴好耳罩、防护眼镜;进行气体保护焊时要穿焊接装用服、护脚,戴焊接帽、焊接手套;进行电阻点焊时要戴面罩等。

(二)A板件的画线。

画线前首先要用抹布擦拭板件,然后画出A板件两个圆孔的外公切线,根据公切线画出两圆孔的中心线,以此中心线为基准线画出图三所示的三条红线,最后画出椭圆孔的中心线。

切记不要为了图省事而分别从板件两端直接往里侧量取50mm,另外,两个圆孔的中心线和椭圆孔的

中心线必须要画出来,这个在最后的评分中是占分数的。

(三)对A板件进行切割。

按照画好的三条切割线用气动锯进行切割,切割时首先要注意下锯要稳,尽量用锯条的后端下锯,以防切口处不整齐,再就是保证切割线要直,不能弯曲或偏斜。

工件切割完后要用锉刀或者带式打磨机除干净毛刺,保证裁判检查时在板件上无挂蹭的线手套的线头。

(四)切割后的A板件和B板件的对接焊。

当切割工作结束后,先将准备好的试焊用的焊片用抹布进行擦拭,然后打开Bantam-FanV1500气体保护焊机开关和混合气气瓶开关,调整气体流量和焊接参数(在220V额定电压下,焊接1mm厚的钢板,一般选择3或4档)后进行试焊,试焊完毕后将A、B板件按照图七所示用两把C型大力钳和一把宽口大力钳固定,然后再用一把C型大力钳将已经固定好的A、B板件固定到焊接架上,最后根据图七所示的尺寸要求进行对接焊。

注意:

(1)对接焊焊缝长度、宽度、高度均不得超出尺寸要求;

(2)焊缝最宽和最窄的尺寸差值≤1mm、最高和最低的尺寸差≤1mm;(3)非焊接位置对接焊缝隙宽窄不一致,误差>0.5mm会扣分;(4)对接焊焊缝背面不允许有虚焊,也就是要求焊接过的位置必须都得焊透。

(五)A板件与C板件对齐、固定后进行电阻点焊。

对接焊完毕后,打开Bantam-FanI电阻电焊机开关,调整参数(在220V额定电压下,焊接1mm厚的钢板,一般将电流数字调至65-85,时间数字调至45-65),用试焊片进行试焊,待参数调好后,在A板件上画出8个电阻点焊点的位置,然后按图八所示,将A、C板件对齐后固定,此处用到两把C型大力钳和一把宽口大力钳,最后再用一把C型大力钳将固定好的板件固定到焊接架上进行双面电阻点焊。

注意:

(1)对接焊结束后一定要先进行电阻点焊,不可以先进行塞焊,因为电阻点焊相对于塞焊热扩散要小;

(2)必须保证每个电阻点焊焊点的中心与事先画好的十字点重合,误差不得超过1mm;(3)电阻电焊的过程中会有分流现象,所以应先焊两端的两个焊点,以保证这两个焊点达到破坏性试验的强度要求(破坏性试验要求这两个焊点扭曲破坏后孔洞直径≥4mm),然后再交叉焊接剩余的6个焊点;(4)保证每个电阻点焊焊点不能失圆(焊点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差值≤1mm)

(六)A板件与C板件的塞焊。

当电阻点焊结束后,用两把C型大力钳和一。

把宽口大力钳固定需要塞焊的一侧,然后再用C型大力钳将固定好的板件固定到焊接架上进行塞焊。

注意:

(1)固定A、C板件的过程中如果板件有错位现象,可用锤子敲击对齐,必须保证错位误差≤1mm;

(2)焊接过程中要采用交叉焊接顺序;(3)塞焊焊点直径要求9-12mm,不得失圆,不允许有明显流挂现象,焊点背面穿透尺寸≥9mm;(4)评判中要对两端的两个塞焊焊点做破坏性试验,要求焊点扭曲破坏后孔洞≥9mm。

(七)比赛工位的5S管理。

当板件更换操作结束后,尽量留出3-5分钟的时间做比赛工位的5S管理,包括各种工具的归位、各种防护用品的归位、打扫工位等。

总体来讲,板件更换项目对各项基本技能的考查比较均衡,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必须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三、门板修复流程

第一步

迅速有序的穿戴劳保用品,次序为:

口罩→护目镜→工作帽→耳罩→棉纱手套

记住防护用品的牢靠是我们作业的支撑,四十分钟的作业中都要保证防护用品不需要再次调整,尽量不要浪费时间在穿戴防护用品上。

这个时间段可以控制在30秒左右

第二步

快速走到外形修复机处,检查清点各个使用工具是否完好,整齐。

如有缺失工具的情况立即报告裁判,请裁判添加设备。

记住所有的设备工具都是有定位的(工作桌上面的每一样工具都有定位模板),以免作业完毕后工具放置不当失分。

第三步

确定设备工具完好后,检查损伤面积(我们要修复的面积是直接损伤的向外放射80mm),用记号笔画出需要打磨的区域,一般要求长轴大于240mm,短轴大于160mm.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证修复的面积不至于小于评分的区域面积。

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骤。

第四步

使用盘式打磨机打磨旧漆膜。

把80号砂纸粘结在盘式打磨机的磨头上面,注意要砂纸的孔和磨盘的孔相对应,这样在打磨时旧漆膜产生的粉尘会被吸尘袋收容。

安装气管接头时,一只手把住盘式打磨机,其中使用虎口卡住上面的开关(以免气管接通后打磨机运转造成失误),另一只手拿住气管接头安装气管。

打磨时要始终使打磨机与工件表面保持一个倾斜角,施加压力在磨盘上面,以尽快的打磨旧漆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直接损伤区的凹陷比较深,可能单纯的使用盘式打磨机是不能够彻底的打磨干净的。

这时我们使用带式打磨机打磨直接损伤区更容易些,带式打磨机还可以整理其他未打磨干净的表面积。

直到需要修复的区域表面没有旧漆膜为止。

注意搭铁处的打磨十分重要。

拆下盘式打磨机,放置原位。

接上吹尘枪,配合抹布清洁表面。

(补充:

只要有打磨就要有吹、抹动作,清洁表面)

这一步骤可控制在5—7分钟

第五步

使用介子机时,首先把搭铁线紧固好,再试焊,因为介子机的可调节参数过于放宽,必须要调节一个最适合本次维修的适当电流和适当通电时间,这个过程需要调节三到五次才能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参数。

每次焊接时总是要遵循车身表面局部修复应先里后外、先大后小、先强后弱、有筋先做筋的原则,(建议)因压痕深浅的不同和个人对介子机操作技能的高低(是指对拉低打高技法的理解与运用),在不违反操作原则的情况下,操作中因根据板面修理的变化分层次灵活操作。

最先拉拔最后损伤的部位(是指间接损伤的区域),建议直线拉拔。

拉拔时要用左腿膝盖顶住作业门板,以免拉拔时工件移位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

需要注意是拉拔时中间的较深凹陷需要使用拉锤拉住保持,用鹤嘴锤敲击压缩区放松板件内部应力,才能使工件更好的恢复其原始状态。

敲击压缩区后一定要把鹤嘴锤放置在工具车上面或夹在自己的腋下,工具不许落地一直是我们追求的5S目标。

第六步

记得住每一次的收火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都是板件表面积的增大造成的表面凸起或用手轻轻地可以按下去,然后放开手的压力其表面又会自由弹起来的一种现象。

此时必须使用收火才能将其恢复原始状态。

收火时使用的介子机的收火档,建议使用指导电流,时间为加热后看不到表面碳伤为止。

较小面积的收火可以使用电极头单点加热配合吹尘枪快速冷却,将其表面积强制恢复至原始状态。

收火不易反复在一个点连续收火。

时间可以控制在4—5分钟之内。

第七步

表面的清洁和作品的检查,使用盘式打磨机清洁表面,打磨掉表面的拉拔碳伤,在使用吹尘枪清洁表面的粉尘。

使用钢板尺测量表面的修复情况。

必须使我们修复的表面不低于原始表面1mm。

必须不能有一个高点,必须要求修复的部位大于长轴240mm,短轴160mm。

必须使我们修复的表面积清洁无粉尘。

必须使修复的表面积没有一点碳伤。

这样才能使我们修复的工件保证参与评分。

如果出现上述每一个有瑕疵的情况,都必须按要求将其重新修复。

记得每一次的重新修复都是要把握时间,看看自己的作业时间是否还有空间。

不要一味的追求完美的作品而浪费了其他后面可以掌控的分数。

第八步

整理工具,保证每一件工具都经过我们的抹布擦拭才可以返回原处,记得每一件工具都有其定位。

把介子机的所有参数归零,关闭介子机,把介子机的搭铁线拆下放置介子机定位处。

介子机归位。

段松林、康漫江

2017年4月29日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