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6609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

  单元目标: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学会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书P108~109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读懂折线统计图。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看例1.

  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相关信息?

  折现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中小学参观科技展览的人数有什么变化?

你有什么感想?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

  师:

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8

  9

  00

  01

  02

  03

  人数

  0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四、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

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

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

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完成个问题。

  五、小节: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最多、最少、各项数量多少

  统计图﹛}形象、直观

  折线统计图:

变化趋势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注意到了对学生的评价,实现了方式多样化,既有语言上的激励,也有体态语的触摸。

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样评价方式我除了用以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关注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还进行了一个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尝试,我看到了学生在自我反思的矛盾斗争中增添了一份勇气,更增添了一份自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P110~113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分析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应用统计图的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如何制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预习课本110页例题,完成下列问题。

  妈妈每隔几年记录一次?

  陈东几岁时长得最快?

长了多少厘米?

几岁长得最慢?

长了多少厘米?

  陈东身高115厘米时是几岁?

  陈东5岁半时身高大约是多少?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

  师:

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三、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

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

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

  长了多少厘米?

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

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四、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完成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

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学数学→用数学→观察生活

  教学反思:

有个别学生对统计知识掌握的不够到位,虽然本节课同学们一反课改以前的“静”而是“勇敢”的“动”起来。

  《小管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统计知识。

  使学生学会理财,合理安排日常开支。

  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逐步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具学具准备:

家庭开支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出示预习提纲

  准备好家庭开支情况记录

  二、引出课题:

  教师讲述:

  同学们,人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在消费,一个家庭也是一样,每天都有不同的开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班每个同学家里的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的规律,学会做小管家。

  二、交流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先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汇报自己家里一周开支情况,并回答问题。

  你是怎么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计”“总计”分别代表什么?

  三、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交流、汇报。

  先在小组内交流。

  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交流。

  估算本月开支,并说一说估算方法。

  谈一谈对各家的开支情况你有什么感受?

  五、巩固应用:

  开展一次实践活动:

做一次家庭小主人,到超市购物一次,学会购物,学会理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

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

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

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

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

  小管家

  合理开支,计划支出

  小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复习小数的意义、读法、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小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小数的读写法、意义、性质、大小比较、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变化,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展示与交流

  完成总复习题

  完成总复习第二题

  三、反馈与检测

  填空题

  .由4个一、8个十分之一和6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把0.12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是,把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是0.0068。

  .4元5角8分=元,30吨20千克=吨。

  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选择题

  .把0.9改写成大小不变、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小数是。

  A、0.09B、0.90c、0.900

  .比较大小:

2.062.60

  A、>

  B、<

  c、=

  .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大小 。

  A、不变B、发生变化c、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27520≈万

  A3

  B、2.7

  c、2.8

  教学反思:

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

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

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