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667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docx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

中宁县交通“十三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

“十三五”期间是中宁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该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对指导中宁县“十三五”交通工作,实现公路、铁路、站场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筑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保障中宁县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充分发挥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先行军的作用,建设和谐富裕新中宁提供交通保障,制定我县“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把交通运输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干线公路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公路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公路建设事业取得长足了发展,形成了以包兰、宝中、太中银3条铁路,石中、中郝、中营、中固、中盐5条高速公路和109国道、101、201省道为主骨架,县乡村道路为支线,纵横交错、辐射城乡、四通八达、布局合理的“五横十二纵”国、省、县、乡、村道路公路网,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一)交通公路建设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我县交通建设紧紧围绕新型工业、特色农业、现代交通物流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公路建设累积投入达13.8亿元,建设道路里程689.3公里。

截至2014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392.29公里,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92.29公里。

其中,国道达278.4公里,省道达57.3公里,县道达39.1公里,乡道达788.74公里,村道达1142.7公里,专用道路达86.05公里。

高速公路158.98公里,一级公路13.808公里,二级公路392.6公里、三级公路288.57公里,四级公路1584.8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56.73公里/百平方公里。

实现了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目标。

(二)道路运输能力明显增强。

至2014年底,全县建有二级汽车站1座,四级汽车站1座,城市公交站台26座,乡镇客运站8座,农村招呼站63座。

全县道路运输经营业户3491家,营运车4655辆,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8.4%、30.9%。

货运经营业户3482家,货运车4276辆,37311吨,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67.9%、46.5%、92.1%。

客运企业5家,客运车397辆,15348座,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8.5%、22.5%、68.8%。

各类客运线路97条,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50%,出租汽车经营业户4家,538辆,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28.4%。

全县乡镇通客车率达100%,行政村通车率100%。

机动车维修业户164家,增长1.8%,其中二类维修企业10家、三类维护企业127家,摩托车维修业户27家。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2家,年培训驾驶员8925人,与“十一五”相比年培训率增长145.9%。

各类道路运输从业人员7402人,比“十一五”末增长了102.6%,现代道路运输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公路养护水平稳步提高。

截止2014年底,全县共养护管理农村公路1271.092公里,其中,县道3条39.2公里,乡,62条480.494公里,村道197条667.644公里,专用道路5条83.824公里。

全县县道优良路率87.22%,乡道优良路率40.38%,村道优良路率32.8%,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

(四)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交通系统先后创建“五好”党委1个、“五好”党支部2个,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个、厅级文明机关2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

“十二五”期间我县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规模和发展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为“六个制约”:

一是建设资金短缺,融资难度加大,制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二是道路等级不高,抗灾能力弱,特别是农村公路和较多老旧桥涵存在安全隐患,公路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设施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三是道路运输总量布局结构不合理,经营主体多,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四是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工程建设质量监管仍需加强,客运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养护体制改革推进缓慢;五是农村客运线路布局不合理,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六是交通安全生产依然存在薄弱环节,客运市场、征地拆迁等引发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影响和谐交通行业的建设。

为此,我们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破解交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更高的标准推动交通发展。

二、“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三个服务”宗旨,围绕建设“六个中宁”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思路,抢抓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运输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促进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打造一个更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目标任务

“十三五”期间,以建设中宁作为区域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为骨架,抓好公路、铁路、站台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并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协调,构筑规模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先进、多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体系。

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总投资202亿元,重点完成以下任务。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

到2020年,基本形成干支结合、布局合理、安全畅通的交通网络。

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80.97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188.689公里。

其中,国道增加45公里,乡道增加37.76公里,村道增加105.9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4.6公里,一级公路里程达到29.8公里,二级公路里程达到430.6公里,三级公路里程达到342.6公里,四级公路里程达到1638.3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61.57公里/百平方公里。

一是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境内高速公路和国、省主干线公路网络。

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乌海至玛沁高速公路工程(西线高速中宁段)。

起点渠口农场,终点至余丁,路基宽24m,路面宽23.5m,全长35km。

预算投资21亿元。

定武高速小盐池服务区项目。

主要建设高速公路服务区匝道、房建、市场等,预算投资4900万元。

109线中宁段改道及西线黄河大桥工程。

109国道向西延伸至石碱公路跨黄河接西二环至古城子15公里,新建黄河大桥一座,全长2km,其中桥长1km,引道长1km。

预算投资6.45亿元。

省道101线改扩建工程。

109宁兴加油站至白马乡,长35公里,路基宽15米。

预算投资1.2亿元。

二是结合工业(物流)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进一步完善次干线公路体系。

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工业(物流)园区道路。

进一步完善工业(物流)园区路网,提升工业(物流)园区道路运输能力。

延伸石空工业园区三横路,项目起点石碱公路,终点至金沙,路基宽17米,路面宽16.5米,全长6.5公里,预算投资3000万元。

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道路。

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鸣沙镇小盐池滩、恩和镇红梧山和秦庄、大战场镇花豹湾和宽口井西山坡、新堡镇盖湾、舟塔乡南大沟两侧、易捷庄园基地等“八大片区”新建改建特色产业基地道路90公里,预算投资6300万元。

红色旅游基地道路。

加强红色教育基地道路建设,改善景区交通条件,推动红色旅游景区发展。

实施G109至洪岗子公路工程,长10公里,预算投资9100万元。

中宁县东二环工程。

起点滨河路,终点至S101线,路基宽21米,路面宽20.5米,全长6.0公里。

预算投资4600万元。

滨河北线、西二环路路面补强工程。

张裕沟至胜金关,长24公里,西二环路黄桥村至109国道,长9公里。

路面宽16.5米。

预算投资1980万元。

滨河南线恩和连接线。

起点恩和镇,终点至滨河南线,路基宽12米,路面宽11.5米,全长5.0公里。

预算投资1800万元。

滨河南线舟塔连接线。

起点宁卫路,终点至滨河路,路基宽8.5米,路面宽7.0米,全长5.0公里。

预算投资1500万元。

鸣红公路,起点鸣沙,终点至红寺堡,长48公里。

预算投资3600万元。

恩红公路。

起点恩和镇,终点至红寺堡,长28.5公里。

预算投资2100万元。

大战场镇铁路涵洞改建项目。

改扩建三条涵洞,总宽度20米,其中:

双向车道涵洞宽10米,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涵洞(2条)宽5米。

预算投资1000万元。

三是提高农村公路网技术等级和密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

计划建设乡村道路总里程400公里,改造、新建公路桥梁共30座,确保居民出行安全便捷。

(具体项目见附表)

(2)铁路建设

抢抓太中银铁路复线、宝中铁路复线、包兰线改建和城际铁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整合沿线周边资源,加快我县工业、特色产业、旅游业发展,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连接,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集聚,打造我县交通枢纽城市。

至2020年铁路境内通车总里程达371公里。

重点实施以下项目:

太中银铁路复线工程。

总长56公里,预算投资30亿元。

宝中铁路复线工程。

总长47公里,预算投资25亿元。

包兰线扩建工程。

总长73公里,预算投资45亿元。

城际铁路建设项目。

总长55公里,预算投资65亿元。

(3)站场建设

迁建中宁县汽车站。

占地面积200亩,预算投资6.5亿元。

2、公路养护

深化公路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县、乡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有路必养,建立逐级分解、责任落实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规范化,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到2020年公路养护里程达到1400公里,比十二五增加128.8980公里。

其中,乡道增加80.460公里,村道增加48.526公里。

县道优良路率升至89%,比十二五提高1.78%;乡村道路优良路率上升至45%,比十二五提高4.62%。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路政执法人员培训率达100%。

 争创文明样板路50公里。

3、道路运输

建立职能明确、运转高效、统一规范、监管有力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道路运输管理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和应急运输,实现道路运输管理与现代道路运输业发展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公交站台和网络,大力发展低碳、高效、适合城市特点的公共交通系统,不断提高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根据路通、车通的原则,不断拓展农村客运网络,实现行政村、自然村农村客运覆盖率达100%。

创新货物运输方式,优化道路运输经营结构,加快道路运力结构调整,实现货运业高效发展。

加快发展机动车维修和驾驶员培训等相关行业。

至2020年,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发展到4191户,道路运输车辆总数达到5560辆,总吨位达到46300吨,营运客运车达到410辆。

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年下降2%左右,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比下降1%左右

4、水上交通运输:

依托我县滨河景观大道,大力发展旅游业,深度挖掘沿黄带水上旅游,积极开发长山头天湖湿地旅游和沿河人文景观,疏浚河道,为沙坡头至青铜峡通航奠定基础。

5、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得到不断增强。

其中,至2016是打基础阶段,重点是抓好载体建设,培植典型,形成工作特色;至2019年是巩固提高阶段,每年解决1-2个重点问题,丰富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内涵,深化活动内容,提升工作水平;2020年是构建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阶段,形成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

在全县的年度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

具体目标是全系统创建“五好”党委1个,创建“五好”党支部4个,全系统3个单位都达到县级以上文明单位,其中:

区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

6、交通人才队伍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以建设高层次人才群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以创新人才队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保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

到2020年,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总量达到110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20人,专业技术人员30人,工勤技能及其他人员60人。

每年培养和引进2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高职比达到40%以上,其中工程师及以上职称达到10人以上。

三、保障措施

 按照“十三五”期间,打好基础、加快发展的总体思路,采取有力举措,扎实推进工作,力争在“十三五”发展规划期内,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信息化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运输组织和运营服务明显优化,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和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交通体系。

(一)技术保障。

严格按规划建设序列实施,规划执行过程中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强化管理的原则,认真研究,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地调度使用人力、资金、机械设备。

加强设计管理,在设计方案比选上要综合考虑经济开发、环保及农田占用、房屋拆迁和电力、通讯、水利设施迁移等征地拆迁因素,认真比选,优化设计方案确保设计质量,必须重视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严格施工管理,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好质量、工期二者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实行工程质量目标责任制,强化质量管理,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大胆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确保在计划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综合手段,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优先发展技术先进、高效低耗、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法规,并具有高速、安全、舒适性能的车型,积极发展急需的车种,使客运车辆结构高、中、普齐全,大、中、小配套;优先发展跨省、跨市、超长客运班线、农村客运班线。

(二)资金保障。

充分拓展投融资渠道抢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遇,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投入。

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扩大交通运输投资规模,创新投融资方式,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以补贴和补偿机制为辅的投融资政策,统筹安排,重点扶持,对综合换乘枢纽、站场建设,公交、出租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一定资金补助和政策扶持。

购置公交车辆予以财政补贴、公交站场基础建设予以贷款贴息等方式进行,优化运营环境,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规范投资行为,努力提高投资效益,重点采用招投标,实行阳光操作,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和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运作,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要加强资产监管,确保项目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管理保障。

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理顺交通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和政策引导,提高行业管理行政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行政活力,建立起职责明确、机构精简、运转协调、管理高效、行政规范的交通管理新体制。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应急预案,增强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缩短办理时限,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优化服务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