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14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甘肃省武威市天祝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祝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图到右图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2、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

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

这说明唐代()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

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在()

A.唐都长安B.北宋开封          

C.元朝大都D.明朝北京          

4、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四方者,则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

这主要说明()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本抑末观念仍影响深远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5、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朝疆域发生改变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周王权力增强

6、明代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所需棉花多赖北方通过运河供给;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则来自福建。

这反映当时()

A.运河沟通南北经济B.对外贸易发达

C.经济区域分工加强D.商业城市兴起

7、某班同学在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战国出现了铁犁牛耕B.汉朝出现纸币“交子”

C.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D.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8、在1858-1859年两年中,马克思接连指出:

“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通商口岸比较少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9、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

“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A.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

C.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

10、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D.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11、李福明办有一个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房”“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

A.清朝是一个没有法律的政权

B.外国资本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C.封建势力反对一切外来事物

D.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2、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信息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解。

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甲午中日战争后

C.“一战”期间D.国民党统治后期

13、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A.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4、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

由此可知()

A.水力成为主要能源B.城市日益喧杂和拥挤

C.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D.工业革命促进了勤俭风气

15、琼斯的研究结果表明,1700年英国一英亩地能养活0.18人,一个农业生产者可养活1.7人。

到1800年,一英亩地能养活0.26人,一个从事农业的人可养活2.5人。

一个世纪中,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带来的农业革命B.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

C.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性D.工业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

16、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益

1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的是()

A.内燃机问世B.钢铁工业采用了新技术

C.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D.发明了新的通讯手段

18、技术革新往往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巨大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人们可以坐火车出行

B.利用电话互致问候

C.手机微信与亲友聊天

D.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19、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20、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

对下图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肥料堆积比山高,秋后变成金粮山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反映“左”倾思想非常严重

C.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1、文化大革命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共八大的召开

22、我国“一五”计划期间,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

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该做法()

A.促使了工业布局更合理B.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导致了工业发展不均衡D.导致经济建设出现“左”倾错误

23、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就其原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24、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

“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

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科学论述

C.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D.提出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B.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D.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材料题:

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本题24分)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

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材料二

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

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的兴盛,与明代大运河台(儿)庄段的开挖密切相关。

据清《峄县志》记载:

“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

”每当夜幕降临“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

浙商沈绮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并开谢裕大茶行。

晋商吴玉章开“日昇昌”分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

材料三

伴随着1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

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

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

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

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台(儿)庄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8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8分)

 

27、(本题26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8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8分)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短暂的春天”。

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

(6分)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C

6、C

7、B

8、C

9、A

10、D

11、D

12、C

13、D

14、C

15、A

16、C

17、C

18、A

19、B

20、B

21、A

22、A

23、A

24、D

25、C

26、

(1)原料丰富;政府的推动;分工细密,工艺精湛;国内和海外市场的需求;各地工匠汇集,生产规模较大;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产生。

(任意4点,8分)

(2)①商业市镇已经形成。

②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汇聚。

③是商品原料的集散地。

④货币经济兴盛。

⑤漕运业发达。

⑥夜市繁盛。

(任意4点,8分)

(3)棉纺织业的发展;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蒸汽机广泛应用;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大量工厂的兴建;世界市场的扩大。

(任意4点,8分)

27、

(1)主要表现: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农村市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到8分)理解:

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4分)特点: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弱;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任意4点,8分)(3)原因:

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③政府支持、鼓励兴办实业(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据材料图片可知,汉代耦犁到唐代曲辕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耕犁技术的成熟,故B正确。

铁犁牛耕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排除。

精耕细作的开始也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单位亩产量提高,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耕犁技术

2、依据材料“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技术创新对手工业的推动,没有体现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先进,故C项排除;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故D项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对“匣钵的使用是窑业技术的一项重要发明”、“极大提高了瓷器质量.所以唐代越窑有如冰似玉的质感,成为全国瓷器之冠”的分析理解。

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情况。

宋代以前,政府对“市”的位置、开市闭市的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市与坊也是分开的。

北宋时,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也没有时间的限制,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故B项正确;A项坊市制度比较严格;CD项都晚于B项。

所以应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城市的发展

4、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的人数众多;主要是“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可以看出在当地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次之。

故选C。

A、B两项说法均从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内容相反。

5、根据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知是井田制,由材料“废井田,开阡陌”可知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产生,故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变化,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周朝疆域发生改变,而是强调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排除A。

材料强调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没有体现分封制的瓦解,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周王权力增强,而是强调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排除D。

点睛:

本题以土地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理解材料信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废井田,开阡陌”,结合土地制度的相关内容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

6、根据材料反映的“松江府棉纺织业发达”“安徽芜湖的浆染很有名”,而所用原料又来自其他地方,说明各地经济发展富有特色,经济区域分工加强。

故答案为C项。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商业城市兴起的现象,排除D项。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故A项符合史实,排除;宋朝出现了纸币“交子”,故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突破了时空限制,故C项符合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故D项符合史实,排除。

8、试题分析:

由“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性;A项不是主要原因;B项错误,当时还没产生民族工业;D项不是主要原因。

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9、国民政府发行统一发行货币,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便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不是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角度思考;C中实现货币现代化说法绝对;D不属于对民资企业影响,排除。

10、“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的运动”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维护封建统治,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没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方面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由材料“……到官府讲理……罪名……被迫停业”等关键信息可知,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以答案选D,排除B;材料是通过法律定罪,所以排除A;C与材料无关,排除。

1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60、70年代产生,1870年至1895年缓慢发展;1895年清政府为偿还赔款,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1912至1919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短暂春天;1927年南京临时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历史新高;1937年抗日战争和1945年解放战争,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破坏,陷入绝境;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复存在。

“忽如一夜春风来”应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时期期。

故选C。

13、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近代世界贸易图,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贸易范围遍及全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因此选D。

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

14、由时间“19世纪后期”可知,这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由此可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答案选C。

A与材料无关,排除;B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但是与材料无关;D与材料也无关,排除。

15、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是1700年到1800的英国,因此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圈地运动的推行带动了农业的革命,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非是因为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故B项错误;C并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英国的农业发展推动了工业发展,而且时间也不符合,故D项错误。

16、试题分析:

根据图表可知,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的变化,A在表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把握机遇,大力提高了生产力,涌现了爱迪生等大批科学人才,在产品平均年出口值方面逐渐反超了的英国,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的外贸实力逐渐超越英国,C项正确;D项表述错误,排除。

所以选C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17、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所以答案选C。

ABD都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故A项正确;电话、电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故BD项排除;手机属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排除。

点睛:

关键信息点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哪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即可。

19、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信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说明毛泽东强调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因此选B。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20、材料体现了大跃进运动期间的浮夸风,反映了“左”倾思想非常严重,故选B;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材料夸大肥料与收成的关系,排除C;大跃进运动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不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

21、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开始全面整顿工作,国民经济出现了复苏局面,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故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22、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一五”计划期间,把投资项目主要放在内地和东北,是为了地区工业发展均衡,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指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与工业地区分布无关,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投资项目分布体现了沿海、内地和东北地区分布更加均衡,这样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故A项正确;“左倾”错误是指急躁、冒进,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3、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不是直接原因,C是作用,D项与材料没

考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

2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1992年”“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是指邓小平针对市场经济,提出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特征,所以应选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市场经济

2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26、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阅读分析材料,从经济、政治等角度分析,抓住关键信息,“土宜于陶”、“奉御董造”、“共计一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来归纳概括。

(2)问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阅读分析材料,从“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

”每当夜幕降临“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

”来归纳概括。

第(3)题实质本问考查曼彻斯特工业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以及“棉纺织业的发展;铁路、水运等交通运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明;蒸汽机广泛应用;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大量工厂的兴建;世界市场的扩大”等角度去分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商业成就•明代商业繁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城市的发展

27、试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商业发展的分析与认识。

第一小问“商业革命”的表现,属于基础性题目,要联系所学的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回答即可。

对于“理解”要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当时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回答。

(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的认识与掌握。

要正确理解题意,紧扣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原因的分析与掌握。

回答时注意题目要求的两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