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32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检测试题附答案

第五章卷

(2)

 

一、选择题

1.(2014•雅安)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考点】B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首先明确近视镜是凹透镜,然后在明确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即可确定放上凹透镜后像的位置的变化,然后调整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凹透镜后,蜡烛在凸透镜后面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为了使像再成在光屏上,所以要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选:

B.

【点评】要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首先要明确放上的镜片对光线有何作用.

 

2.如图所示,S′是物体S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投影仪

【考点】B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13:

实验题;4B:

图析法;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

由图可知,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放大镜的制作原理.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特别要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3.(2012•武威)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

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20cm.

U=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A.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4.(2015•滨湖区校级模拟)小丽用照相机对某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甲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则(  )

A.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增大像距

B.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减小像距

C.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减小像距

D.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增大像距

【考点】B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

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像距越远.所以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需要此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一些,同时镜头要往后缩,即减小像距,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

 

5.(2016•江都区二模)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AG: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AA:

漫反射;AP:

光的色散;BA: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12:

应用题;4B:

图析法.

【分析】

(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正确;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通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2013•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

【解答】解: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项C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选C.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

 

7.(2013•徐州)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

【考点】B2:

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1)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

(2)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3)能成实像的是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

【解答】解:

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8.(2014•大连)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

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考点】BA: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

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选B.

【点评】能扎实的掌握好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9.(2014•娄底)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考点】B8: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

(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CD正确.

(2)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0.(2009•天津)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

A.图甲和图丙B.图乙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考点】BA: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BB: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解答】解:

近视眼成因:

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

11.(2016•无锡一模)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 会聚 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远 视眼.

【考点】B4: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BB: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

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

会聚;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透镜类型的判断以及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中档题.

 

12.(2015•宿迁)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投影仪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像距大于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据此分析像距的变化.

【解答】解:

(1)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一片“近视眼镜”,则由于对光线的发散,像将远离凸透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

投影仪;右.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还涉及到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考查得很广,但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做出合理的推理,应该比较容易.

 

13.(2017•临洮县校级模拟)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B6:

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14:

作图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解:

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4.(2012•平原县二模)如图是一兴趣小组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 焦点 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可以从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利用光路可逆来考虑解决.

(2)原来的成为平行光时灯泡与镜头的距离(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时物距(AB与DF间的距离)要大于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套筒的移动方向.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

【解答】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即焦点.因此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要使灯丝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就要把小灯泡的灯丝置于该凸透镜的焦点处.

(2)当作为手电筒使用时,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时幻灯片AB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而原来灯泡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才等于一倍焦距,因此要增大AB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向右移动套筒.

(3)幻灯机成像原理是:

当2f>u>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

焦点;右;倒立.

【点评】在此题中,做灯泡时确定的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焦距),而现在AB与凸透镜间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确定套筒移动方向的关键.

 

15.(2015•泰宁县模拟)小刘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的眼睛患有 近 视,应佩戴 凹 (选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

【考点】BA: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514: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正常眼睛看远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薄,减弱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厚,增强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不能变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过强.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减弱光线的会聚能力.

【解答】解:

如图,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不能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看清远处的物体,让光线发散一些,使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

近;凹.

【点评】掌握正常眼睛看远处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厚薄情况,近视眼和远视眼和正常眼睛进行比较,便于理解.

 

16.(2016•扬州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两倍焦距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处 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这个像.若将此透镜取下观察邮票,此时邮票距凸透镜的距离必须 小于一倍焦距 ,若想观察到的邮票的像稍微大一点,则透镜应该离邮票稍微 远 一点.(选填“近”或“远”)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13:

实验题;5A5: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

【解答】解:

从题可知,可以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成像为缩小实像,物距需大于二倍焦距;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能看到这个像;

用凸透镜观察邮票,是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成像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要使虚像变大,应增大物距,透镜应远离邮票.

故答案为:

大于两倍焦距;能;小于一倍焦距;远.

【点评】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

17.(2015秋•抚州校级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 远视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80 cm刻度线处.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11:

计算题;13:

实验题;19:

探究题;5A5: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呈接到像,透过凸透镜能看到虚像;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距增大,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3)根据

=

+

即求出像距,然后根据透镜的位置确定光屏位置

【解答】解:

(1)由图可知:

U>2f,2f>V>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即物距减小,像距则变大,屏上的像会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又将像距变小了,也就是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这只眼镜是凸透镜;则小刚戴的是远视眼镜.

(3)由图可知:

u=50cm﹣35cm=15cm,f=10cm,

根据

=

+

得:

v=

=

=30cm,

则光屏位置在50cm+30cm=80cm.

故答案为:

(1)缩小;

(2)远视;(3)80.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要理解成像的原理,知道

=

+

 

18.(2016•潮南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1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15.0 cm.

(2)如2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地烛焰像?

为什么?

答:

 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

(3)如3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倒立 、 放大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能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考点】B7: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A5: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焦距的概念:

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计算出焦距的大小;

(2)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3)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实像是光线的真实会聚,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到;

(4)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

(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f=35cm﹣20cm=15.0cm.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u=20cm﹣10cm=10cm<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3)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30cm﹣10cm=20cm,这时,2f>u>f,成倒立放大实像,当撤去光屏,人眼睛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物体的实像;

(4)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5cm,此时物距增大,要想在光屏上再一次成清晰的像,需要将像距减小,即将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

(1)15.0;

(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倒立、放大;能;

(4)左.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会根据图示找出焦距、物距,再利用相关规律确定像的特点即可.

 

19.(2006•三明)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答:

 AC (选填字母序号);

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E、F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 小 ;

(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材料 的关系”.

【考点】B4: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专题】16:

压轴题.

【分析】要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必须使用相同材质的透镜才可实验准确.焦距的大小与凸透镜的凸面程度有关.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同样材质的只有A和C,且它们的厚度不同,

便于实验的探究.故选A、C;

(2)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而乙凸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会聚作用强,且凸面比较凸,

故答案为:

小;

(3)A、B两种材料的透镜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可以通过此作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故答案为:

材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与厚度及材料都有很大的关系.

 

20.(2016秋•江都区月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