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7523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1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docx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汇总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

----以南昌市东湖区刘将军庙社区为例

(外文):

TheGeneralAnalysesofCurrentChineseUrban

Communities’Neighborhood

——TakingGeneralLiuTempleCommunityof

DonghuDistrictinNanchangCityastheexample

院(系):

法学院

专业:

社会工作

学生姓名:

王新荣

学号:

20050026

指导教师:

陈雪娥

 

2009年4月30日

目录

1.引言…………………………………………………………………………………………1

2.研究背景、目的与方法…………………………………………………………………1

3.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描述………………………………………………………………5

4.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8

5.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的建议与对策…………………………………………………11

6.结束语……………………………………………………………………………………12

参考文献……………………………………………………………………………………13

附录: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调查问卷………………………………………………14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浅析

——以南昌市东湖区刘将军庙社区为例

摘要:

随着社会变动的加剧以来,人们惊呼人际关系的淡化。

在这种宏观社会背景下,了解城市社区居民的邻里关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改善人际关系现状及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南昌市东湖区刘将军庙社区邻里关系现状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阐述了所要研究的问题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再了解当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然后进一步分析当前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不和谐,邻里关系淡化的原因,最后通过对南昌市东湖区刘将军庙社区居民的抽样调查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从而为构建和谐社区邻里关系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社区环境;变化;对策

1.引言

社区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重要结构层次,对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而邻里关系是社区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发展的重要性日益被各方面各层次的工作者所认识,社区邻里关系不仅反映社区居民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对所在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更能反映出社会成员的整体精神状态,反映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平。

作为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邻里关系曾经在人们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时代的变化使城市社区传统邻里关系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似乎已经体会不到这种关系的存在,淡薄和冷漠充满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在这个急剧变迁的年代,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其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城市居民的邻里生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何正确、有效、合理的应对这些变化,引导城市居民进行良性的邻里交往活动?

因此,研究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是一项迫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课题。

2.研究背景、目的与方法

2.1研究背景

邻里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在日常生活互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群体。

邻里群体具有日常生活的守望相助、对儿童进行教导与看护等基本的社会支持功能。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之中,素有“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说法,即是强调邻里群体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社会支持功能。

对个体而言,邻里是社会成员与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发生联系的最重要的“管道”之一;对社会而言,邻里组织往往又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整合手段。

因而,邻里关系一直引起理论界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共同关注。

在党和国家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关文件中,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被认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迁,作为现代文明敏感区和前沿阵地的城市,其居民的社会流动性增多。

同时,商品住宅套间成为家庭单位的社区结构,左邻右舍没有任何亲缘、业缘关系或交往历史,使得传统的邻里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西方以沃斯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认为,在现代社区里,由于人口的异质性、匿名性、流动性以及对正式组织的依赖,使得在传统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亲密的首属关系削弱了。

家庭关系趋向表面化、肤浅化,甚至最终成为一个“同居的场所”,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注重同亲属之间的联系和义务,初级社会关系衰弱。

邻里关系——这种在早期社会学思想中被认为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也因城市人经常性的搬迁而受到破坏。

因此,对我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2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城市拆迁和老城区重建的进行,南昌老城区居民的居住格局和模式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这种快速的大规模的社区演变和社会变迁背景下,南昌老城区居民邻里关系的现状如何?

有哪些基本特点?

其内涵及功能有什么样的变化?

回答这些问题,对于从一个角度透视城市社会变迁,对于实际操作层面的和谐社区建设,对于落实南昌城市发展新的总体规划,把南昌建成“宜居城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该论题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弄清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加深我们对于邻里关系的认识;可以深入研究出现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现状的原因,进而从中找出改善邻里关系的对策;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和社区建设的研究,改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于该论题的研究呼吁人们改善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的邻里关系,从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推动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从而最终达到“通过认同而达到的推广”或“通过理论而达到的推广”的效果。

2.3.1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此次调查以居住在南昌市刘将军庙社区的18岁以上的南昌市民,调查的抽样方式是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

先从刘将军庙社区的55栋居民楼中随机抽取20栋,再按照系统随机抽样方法从每栋中抽取10户,然后从每户中随机抽取一名年龄在18岁以上的城市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将楼房分为多层单元楼房、高层公寓、平杂房、筒子楼(公用厨卫)四类,如果在第一次抽取到某类楼,在下一次抽取中先排除这类楼,在其他类中抽取,随后的抽样依此类推。

同时,为了使样本不至于过于集中在某个性别上,在抽样中控制了性别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

1的比例上。

最后采用统一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调查于2008年11月实施,共发送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2.3.2研究变量

本研究的变量分为三个部分:

自变量为业余爱好、邻里认同感和邻里熟识程度;因变量为社区中居民间的交往情况,即以邻里关系为代表指标的效果;第三部分为控制变量。

各个变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如下:

(1)业余爱好、邻里认同感和熟识度(自变量)

业余爱好表现为受访者空闲时间的活动类型;邻里认同感表现为受访者是否愿意与周围邻居来往和受访者自己认为邻里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熟识度表现为对邻居家里情况的熟悉程度,共有四个题目:

共有几个人;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个人性格特点。

然后分为完全清楚、大部分清楚、小部分清楚、不清楚四个选项让受访者在符合自己的情况下选择并进行赋值:

1代表完全清楚,2代表大部分清楚,3代表小部分清楚,4代表不清楚。

按照赋值得分的结果,得分越低,邻里熟识程度越高。

(2)邻里关系(因变量)

邻里关系指在社区中邻里之间的交往情况,表现为邻里互动程度,共有十个题目:

当您遇到邻居时,是否经常打招呼;您是否经常帮邻居捎带东西、收发报纸信件;您是否找邻居家借过东西;当您需要钱应急时,是否找邻居帮忙;您是否找过邻居临时帮忙照看自家小孩;您是否找过邻居临时帮助照顾自家老人;当您感到孤单时,是否经常找邻居闲聊;您是否经常跟邻居聊那些让您非常心烦和失望的事;当您遇到困难和麻烦时,是否经常找邻居帮忙;您是否会到隔壁邻居家里串门。

然后分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四个选项让受访者在符合自己的情况下选择并进行赋值:

1代表经常,2代表有时,3代表很少,4代表从不。

按照赋值得分的结果,得分越低,邻里关系越好。

(3)受访者的人口社会背景资料(控制变量)

包括性别、年龄(在年龄上的分组情况:

18-35岁为青年,36-55岁为中年,56-70为老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在岗情况、职业状况、月收入、住宅类型。

2.3.3概念界定

(1)城市社区

所谓城市社区,指的是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且有各种社会分工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它是以特定的自然地理位置及其他社会因素为条件,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基础而建立发展起来的。

城市社区的基本特点是:

①人口居住聚集且稠密,其来源和成分构成也较为复杂,异质性强;②社会及经济活动比较频繁,活动形式也趋于多样化;③各种制度、信仰、语言复杂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④各种群体和组织众多而复杂;⑤家庭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不甚密切,人际关系广泛而松散;⑥政治、思想、文化相对来说比较发达、信息流量大。

城市社区的发展,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社会发展进程看,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且呈扩展的趋势。

城市社区的概念与城市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一般地,任何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城市社区,但是一个具体的城市社区则既可能是一个城市,也可能是包括若干个相邻的城市的一个城市带,或一个包括中心城市及其卫星城镇在内的大都会;而且,一个大的城市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城市社区。

(2)邻里与邻里关系

所谓邻里,《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解释是:

“住地毗连的人们认同特定的角色,据此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有着显著的认同感和感情联系,由此构成相对独立的小群体”。

因而,邻里关系就具备了以下基本特征:

①地域特征。

它是依靠地域这个自然条件而形成的一个初级社会群体。

②社会特征。

它是指家庭之间存在的交往,在没有任何公共设施的最简单的邻里中,其主要社会交往就是相互往来和相互协助;而在较复杂的邻里中,其社会交往的内容就更为间接和广泛。

③心理特征。

对邻里关系与邻居角色的认同,实际上是对这种社会关系内含的特有行为模式和规范的遵从。

公共设施将邻里的这种认同感物化,反过来,邻里的这种认同感又使得邻里间建立的非地域因素的社会关系得以维持和强化。

具体说来,邻里关系主要发挥着五种功能:

①生产互助功能。

这一点在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我国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还是采用手工和体力操作,因而街坊邻里的各种形式的换工现象十分普遍。

②生活服务的功能。

邻里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家庭基本生活所需要的服务。

如照顾小孩和老人、交换某些剩余产品,相互提供一些简单的服务和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③社会化的功能。

传统习俗在邻里的日常交往中不断积淀和发挥影响,使得对于社区内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不自觉地成为邻里间的义务;同时,作为一个社区成员,就会努力接受并适应它的文化、规范和变化。

④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功能。

空间的接近性是为邻里交往提供了可能性,共同的角色“邻居”则淡化了成员间的社会角色、并舒缓了由此所带来的角色扮演压力,使得成员间能够畅所欲言;特别是邻居群体的异质性较大时,信息及其交换渠道就越多样化,从中获益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⑤社会控制与整合的功能。

主要是通过舆论和正式的公约维持着邻里间的交往规范,从而对社区起到整合的作用。

3.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描述

3.1样本的基本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男性97人占调查总数的52.7%,女性87人占调查总数的47.3%,18-35岁的青年人为64人,36-55岁的中年人为66人,56岁以上的老年人为54人。

南昌市刘将军庙社区居民空闲时间活动最频繁的三项活动是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电脑(上网),所占比例分别为70.7%、63.0%、45.1%。

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表现为小学及以下的占9.2%,初中的占17.9%,高中(中专、职高)的占33.2%,大专的占12.0%,大学本科的占17.4%,研究生以上的占9.2%(如下图1)。

住处附近认识1-5户人家的占23.6%,6-10户的占24.7%,11-15户的26.6%,16-20户的占15.6%,20户以上的占9.5%。

由此可以看出,该社区大部分居民对附近邻居不大熟悉。

在受访者主观方面,觉得在日常生活中邻居对自己的帮助一般的受访者最多,其比例为34.8%。

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觉得邻里关系为一般,其比例高达55.4%。

由此可以判断,该社区邻里之间的作用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邻里关系也在渐渐疏远了。

3.2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现状

3.2.1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

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是更深层次社会互动的基础。

在调查中,设计了“是否知道邻居家共有几个人”、“是否知道邻居的名字”、“是否知道邻居在哪里工作”、“是否了解邻居的个人性格特点”4个依次递进的指标,来测量邻里之间相互了解的程度(如表1)。

 表1 城市区居民对邻居家的了解程度

共有几个人

叫什么名字

在哪里工作

个人性格特点

完全清楚

33.8%

14.5%

9.8%

7.1%

大部分清楚

46.3%

50.7%

26.4%

10.9%

小部分清楚

14.9%

27.9%

51.9%

34.8%

完全不清楚

5.0%

8.3%

11.9%

47.3%

合计

100%

100%

100%

100%

从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19.9%的被调查者“不太清楚”或“不清楚”邻居家有几个人;而超过三成(36.2%)的被调查者不清楚邻居叫什么名字;超过六成(63.8%)的被调查者不知道邻居在哪里工作;超过八成(82.1%)的被调查者不清楚邻居的个人性格特点。

这说明,南昌市东湖区刘将军庙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在总体上呈现表面化和浅层次的特点。

3.2.2邻里之间的认同感

调查结果显示,在是否愿意与周围的邻居来往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居民表示邻里交往意愿“一般、无所谓”,其比例高达44.6%。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表示“比较愿意”和“很愿意”的比例分别为31.0%和15.2%。

从所研究的城市社区样本来看,认为邻里交往中应该“经常来往、经常串门,有困难时互帮互助”的被访者最多,比例为48.9%;其次为赞同“见面时打打招呼、闲聊几句,有点头之交”的被访者,其比例为37.0%;随后,依次为“好得像一家人、不分彼此”,“自扫门前雪、没事一般不来往”,认同者比例都为7.1%。

这说明,该社区邻里之间的认同感偏低,但也存在不少居民对于理想中的邻里关系还是比较憧憬的。

3.2.3邻里之间的互动情况

调查显示,“当您遇到邻居时,是否经常打招呼”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分别为57.4%、30.4%、10.2%、2.0%;在回答“您是否会到隔壁邻居家里串门”的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分别为6.2%、18.8%、15.6%、59.4%;在回答“您是否找过邻居临时帮忙照看自家小孩”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依次为4.3%、10.3%、40.2%、45.1%;在回答“您是否经常跟邻居聊那些让您非常心烦和失望的事”居民中表示经常、有时、很少、从不的比例依次为3.6%、19.2%、23.9%、53.3%。

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该社区大多居民在邻里之间的互动情况表现为浅层次上的交往,而在深层次上的交往就相对缺乏。

3.2.4邻里关系现状描述

通过上述对南昌市东湖区刘将军庙社区邻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有日益淡化的趋势。

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居民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其较强的独立性要求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从而导致对自我空间的关注和对他人事物的冷漠,邻里之间的交往也日趋表面化、形式化。

时代的变化使得空间形式与社会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城市社区传统邻里关系发生了变化。

具体表现在:

(1)城市邻里规模较小、熟识度偏低。

居民邻里之间的了解程度不是很深,从总体上而言,邻里关系呈现表面化和浅层次的特点。

(2)人与人之间互助意识淡化,表现为社会冷漠。

(3)城市邻里互动频率大幅下降,邻里交往趋于表面化。

邻里友善较多地体现为点头之交式的客气,邻里信赖则是出于对社区规范与公共道德的遵守,邻里间的方便感源于现代城市功能的优化,而非对城市邻里关系的褒扬。

4.城市社区邻里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应用Compute命令创建熟识度和邻里关系这两个新变量,赋值得分的结果体现这两个变量。

其次,应用Recode命令将其重新编码,使熟识度由高、低来体现,邻里关系由好、差来体现,从而使熟识度(1代表低,0代表高)和邻里关系(1代表好,0代表差)成为1与0“二分”数值型变量。

由于数据采集和输入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差错,因此,不能急于为寻找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仓促上阵,先运用SPSS的数据检验技术来考察数据的真实性。

通过使用Frequencencies过程和Explore过程检验数据,找出数据存在的差错并进行改正,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析。

4.1影响城市邻里关系的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为了验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住宅类型与城市邻里关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SPSS中的Correlations技术,分别测量出这些相关变量与城市邻里关系的相关系数与显著性水平(如表2)。

表2各相关变量与城市邻里关系的相关情况

年龄PearsonCorrelation

Sig.(2-tailed)

性别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

-.152*

.040

文化程度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

-.701**

.000

.059

.423

婚姻状况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

.482*

.000

-.109

.142

-.254*

.001

职业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

-.068

.358

.059

.427

-.163*

.027

-.017

.816

住宅类型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

.061

.412

-.088

.233

-.067

.027

-.073

.324

.154*

.037

邻里关系PearsonCorrelationSig.(2-tailed)

.536**

.000

-.069

.352

-.552**

.000

.126**

.012

.123

.096

.345**

.006

(1)从表2可知,年龄与城市邻里关系之间的相关系数呈现较强的正相关(0.536),而且该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水平0.000<α值0.05,是极其显著,即居民的年龄越大,其邻里关系会越好。

(2)从表2可知,性别、职业与城市邻里关系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069和-0.123,而且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依次为0.352和0.096,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两个因素对于城市邻里关系的影响力极弱,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从表2可知,文化程度与城市邻里关系的相关系数呈现较强的负相关(-0.552),该系数的显著性水平0.000也极其显著,表明学历越低者,其邻里关系会越好。

(4)从表2可知,婚姻状况与城市邻里关系的相关系数是0.126,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由于是正向关系,故可以认为婚姻状况越接近于社会常态,邻里的融洽度越高。

(5)从表2可知,住宅类型与城市邻里关系的相关系数为0.343,而且该系数的显著性水平0.006<α值0.05(足够显著),说明住宅类型对城市邻里关系具有很大的影响。

4.2城市邻里关系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用BinaryLogistic命令对在岗、熟识度与邻里关系做二分逻辑斯蒂克回归分析,其中有价值的结果见表3和表4。

表3模型正确率

从表3可知,模型的正确率为85.9%,所以模型基本合格,可继续观察图表4。

表4回归的预测模型

从表4可知,回归的预测模型为:

邻里关系好的概率指数Z=-20.071-1.735*在岗情况+20.959*熟识度

因此,若一位失业的熟识度高的居民的邻里关系好的概率指数

Z=-20.071-1.735*0+20.959*1=0.898

则这位失业的熟识度高的居民的邻里关系好的概率为:

prob(Z)=1/(1+e-Z)=1/(1+e-0.898)≈0.65>0.5

所以,通过预测结果看,这位失业的熟识度高的居民的邻里关系可能好。

4.3结论

通过上述相关变量的分析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关于导致城市社区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4.3.1社区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空间的分异与重组成为趋势。

我国传统建筑四合院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高层建筑,使得社区的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开发商在尽可能提高建筑容积率以及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居住建筑内部公共交通部分的面积,使每家每户的建筑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但是这种“紧密”却不能真正地拉拢住户的距离,关门之后就是自己独立又私密的空间。

孩子们出门就是楼梯,根本没有可以玩耍和逗留的空间;老年人也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能在电梯里面与邻居简单的寒暄几句。

空间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网络的变化,随之相应的是,许多历史上生成的邻里关系被中断,而一些新型社区中邻里关系正在重构,因此,城市空间的变化使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4.3.2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人们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工作上,必然导致休闲时间的减少,早出晚归的紧张生活往往让人忽视了个人与家人、邻居的交流。

即使拥有闲暇时间,这些时间也会更多地被运用在家务、娱乐、深造等诸多方面,同样不利于传统邻里关系的保持与继续。

社区生活设施的完善化,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困难都可通过社区及社会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来解决,而不再需要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这在客观上减少了邻里之间交往的机会。

通讯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交往摆脱了面对面近距离的要求,人们日常的交往对话范围不再限于身边的人、家人和邻居,可以轻松地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随意交流、对话。

许多人沉迷于电话、网络等方式与远方的人的交流活动,必然忽视对身边人的交往活动。

信息网络的发展,丰富了获取信息方式的途径。

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了许多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使用,使人减少出门的机会。

4.3.3人的情感意识变化导致传统邻里关系发生变化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在人类生活的任何时期、任何社区都是不可缺少的。

然而,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多少已有所异化,个人的意识强化了,可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却弱化了。

这是由于城市社会的家庭生活越来越技术化和高科技化,家庭困难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由于社会分工决定的某些问题只有具有专业技能者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