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769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docx

教育学简答和论述

107.教育劳动起源学说的观点是什么?

★☆☆☆☆答: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即通过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生活经验。

一方面,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劳动者需要一定的知识经验做基础,了解劳动的目的,掌握劳动工具的使用,认识劳动对象等;另一方面,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

第二,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正是由于劳动,促进了双手的解放,猿脑变成了人脑,并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总之,在劳动中既产生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性条件。

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108.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第一,教育的生产性;第二,教育的科学性;第三,教育的世俗性;第四,教育的国际性;第五,教育的终身性;第六,教育的革命性。

109.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新增)答:

《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2)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教育水平。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

(4)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5)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6)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考、办好开放人学等制度措施,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7)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8)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制度。

110.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答: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26.论述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从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对经意的反作用来讲)。

★★★★☆答: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作用,而教育也能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经济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投入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第三,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第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经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第一,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第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第三,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第四,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127.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答:

(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政治阶级通过以下几个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A.国家政权力量;

B.经济力量;C.意识形态。

(3)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4)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受教育内容。

128.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

(1)教育促进认得政治社会化;

(2)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

(3)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129.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答: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130.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一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一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一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一文化的功能。

131.试述科技和教育的相互关系。

★★★☆☆答:

科技和教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一方面,可以的发展对教育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1)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化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

(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另一方面,教育也对科技产生反作用:

(1)教育具有传播科学技术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新科学技术的功能。

总之,科技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132.试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特殊社会活动。

一方面,教育受到社会生存方式的制约,具有社会制约性;另一方面,教育对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具有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表现为:

一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二是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水平,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催生作用。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教育有着传承和接续的关系;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们只能越来越多地认识并利用它;同时,任何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一定社会形态下的教育,无论是其思想、制度和目标,还是内容、方法和手段,都是在继承和超越的基础上产生的。

总之,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不能将其绝对化。

把教育的相

独立性夸大到绝对的程度,否认社会制约性,也是错误的。

133.简述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新增)答: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变化过程;

(2)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

(3)教育现代化是基于教育传统的现代化;

(4)教育现代化也是在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的。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第二,教育目标现代化;第三,教育内容现代化;第四,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第五,教师队伍现代化;第六,教育管理现代化;第七,教育设备现代化;第八,教育制度现代化。

134.试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处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A.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B.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C.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D.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对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A.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B.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C.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D.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E.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F.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3)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传统教育,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现代教育的历史变化过程。

具体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A.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历史变化过程;B.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C.教育现代化是基与教育传统的现代化;D.教育现代化也是在积极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的过程中实现的。

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第二,教育目标现代化;第三,教育内容现代化;第四,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第五,教师队伍现代化;第六,教育管理现代化;第七,教育设备现代化;第八,教育制度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现代化在教育领域内逐渐实践、完成的自然历史过程;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个逐渐实现的过程。

163.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

(1)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特征;人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

(2)人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某些典型的特征,即年龄特征。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区别对待,不能搞一刀切。

(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儿童素质的发展。

(4)人发展的互补性。

首先是身体机能的互补,其次是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互补。

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树立起坚定地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人的优势。

(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这种个别差异性,首先表现在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

其次,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与水平也不尽相同。

最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也不同。

因此,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64.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观有哪些?

★★★☆☆答:

(1)内发论:

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美国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2)外铄论:

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动力。

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则强调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道德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

因此,我们把个体积极投入实践活动看作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的发展直接的、现实的力量。

166.辨析遗传决定论。

★★★☆☆答: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胜利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167.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答:

(1)社会环境对人发展作用的表现:

A.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很大。

B.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

C.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2)主要社会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A.家庭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B.大众传媒对人发展的影响;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信息,开阔人的视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带来负面的影响。

168.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需要哪些条件?

★★☆☆☆答: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由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中有专业教师来施教。

(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169.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加速人的发展;

(2)发掘人的潜力;

(3)提升人的价值;

(4)健全人的个性。

170.教育发挥主导与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有哪些?

★★☆☆☆答:

(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71.辨析教育万能论,此框架还适合遗传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等话题。

★★★☆☆答:

(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172.如何把握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

在同样的智力水平与环境、教育条件下,不同的个体发展不一样,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再好的条件,都不会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教育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很重要,这也是教育起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

173.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有哪些?

★★☆☆☆答:

(1)过度保护型;

(2)过分干涉型;

(3)严厉惩罚型;

(4)温暖理解型。

213.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答: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214.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

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臆断,而必须科学地考虑相关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21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时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1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有哪些?

★★☆☆☆答: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17.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答:

(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218.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答: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办法、课程和教材、教师队伍和教育的外部条件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1)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2)建立教育的“立交桥”,实现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

(3)加快教育发展,通过发展缓解升学压力。

(4)加快课程改革和助学改革。

(5)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6)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7)加快社会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克服学历本位的用人方式。

(8)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219.《教育规划纲要》里面是如何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

★★★☆☆

答:

2010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再次强调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0.剖析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

★★★☆☆答: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观点:

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指标。

主张社会本位论的人,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责任。

这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但其否定个体的兴趣、

心理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259.义务教育的含义以及推行义务教育的原因。

★★☆☆☆答:

所谓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并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所有公民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而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表明,它既是公民必须依法履行的义务,也是受到法律保障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原因概括起来说就是义务教育为经济服务、为政治服务。

260.简述终身教育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

★★★☆☆答:

所谓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它具有两个本质特征:

一是贯穿人生始终的在教育形态,具有时间上的延展性。

二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它并非是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

概括起来,时间上延展和空间上包容共同构成了终身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分别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生生存。

同时,实施终身教育的总的指导原则是寻求教育的协同作用。

影响表现在:

(1)形成了对教育的全新认识、全新理解;

(2)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整个社会学习化;

(3)加强学校与社区、职业界的结合;

(4)由重视人的“受教育权”转向重视人的“学习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261.简述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依法执教。

★★★☆☆(新增)答:

教师要依法执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凡是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都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无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则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工作,这就是依法执教。

同时教师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前提和基础。

(2)教师应当具有较强的法律信念,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

(3)教师应当具有自觉的法律意识,这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关键所在。

262.简述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新增)答:

教师权利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教师本人实施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二是教师要求相对的义务人履行法律义务的权利;三是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障其权利的权利。

具体来说: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

(4)按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好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主要目标,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63.取得教师资格的条件有哪些?

★★☆☆☆(新增)答: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是取得我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

(2)热爱教育事业;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5)有教育教学能力。

26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各有哪些?

★★☆☆☆

(新增)答:

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侮辱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或读物等;

(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构成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它与不良行为一样,都是反社会的,差别在于危害程度不同,具体包括: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

(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65.简述教师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责任有哪些。

★★☆☆☆(新增)答:

第一,学生的权利就是教师的责任。

(1)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A.学生入学权;B.学生上课权;C.学生受教育权利;D.学生升学权.

(2)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身权:

A.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B.禁止搜身或搜查学生个人物品;C.禁止非法利用学生的肖像;D.保护学生隐私权,禁止私自查阅信件,电子邮件或者日记等。

(3)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财产权:

A.禁止没收学生物品长时间不予返还;B.禁止毁坏学生物品。

第二,教师负有保护学生安全的法律责任。

(1)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

(2)教师应当承担的保护学生安全的主要责任。

第三,教师负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责任。

266.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包括哪些?

简单解释每项含义。

★★☆☆☆(新增)

答:

教育基本法律:

教育基本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我国的基本教育法是《教育法》。

教育单行法律:

是指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我国的教育单行法律属于一般法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育行政法规:

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教育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