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012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第22课月球之谜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2课《月球之谜》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yè mù  jiànglín  niánlíng  gū jì

答案:

夜幕降临年龄估计

解析:

分析:

夜幕:

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

降临:

到来;来临。

年龄:

人或动植物已经生存的年数。

估计:

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应该注意“夜幕”中“幕”的写法。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2、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xuánàonǔgū

()挂()秘()力()计

zǎoxiàngjiǎodēng

海()一()()洁()上

答案:

悬奥努估藻项皎登

解析:

分析:

悬挂:

挂,吊在空中,悬垂。

奥秘:

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努力:

勉力;尽力。

估计:

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海藻:

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

一项:

量词,分类的条目。

皎洁:

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登上:

踏上。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3、给下划线的字注音。

悬()遐()想努()力海藻()

答案:

xuánxiánǔzǎo

解析:

分析:

悬挂:

挂,吊在空中,悬垂。

遐想:

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努力:

勉力;尽力。

海藻:

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熟练运用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生字词的兴趣。

4、拼一拼,写一写。

yèmùjiànglínnǔlìhǎizǎoxuánguà

gūjìniánlíngcéngjīngyídàn

答案:

夜幕降临努力海藻悬挂估计年龄曾经一旦

解析:

分析:

夜幕降临:

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

努力:

勉力;尽力。

海藻:

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

悬挂:

挂,吊在空中,悬垂。

估计:

根据某些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年龄:

人或动植物已经生存的年数。

曾经:

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一旦:

一天之间与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有一天。

遐想:

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点评:

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书写。

本组词语中,应该注意“夜幕”中“幕”、“海藻”中的“藻”和“悬挂”中“悬”的写法。

5、比一比,组词语。

暮()散()澡()项()

幕()撒()藻()顶()

答案:

暮色散步洗澡项目夜幕撒下海藻山顶

解析:

分析:

暮色:

傍晚昏暗的天色。

散步:

指为了锻炼或娱乐而随便走走,漫步徘徊,有时也指尤其为了炫耀而缓慢步行。

洗澡:

沐浴、洗浴、洗沐、冲凉,用水洗除身上污垢。

项目:

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夜幕:

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

撒下:

海藻:

海藻:

海藻是生长在海中的藻类,是植物界的隐花植物,藻类包括数种不同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生物。

山顶:

指的是山的顶部,最高处。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义的理解和组词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遐想──()奥秘──()奇异──()

皎洁──()探索──()荒漠──()

答案:

幻想秘密奇特洁白探究荒凉

解析:

分析:

遐想:

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悠远的思索或想象。

幻想:

是指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实现的,荒谬的想法或希望。

奥秘:

深奥莫测的秘密;奥妙;隐秘。

秘密:

加以隐蔽,不让知道。

奇异:

特别的,突出的,新鲜的,奇特,很新奇。

奇特:

不寻常,特别。

皎洁:

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

洁白:

指品行清白纯正;纯净的白色。

探索:

多方寻求答案,研究。

探究:

探索研究地深入探究这个问题,并且把原因探究出来。

荒漠:

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荒凉的旷野。

荒凉:

荒芜冷落。

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应该注意这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奇异──()灿烂──()美好──()

巨大──()黑沉沉──()

答案:

平常暗淡丑恶渺小亮堂堂

解析:

分析:

奇异:

特别的,突出的,新鲜的,奇特,很新奇。

平常:

普通,寻常。

灿烂:

形容光芒照得非常耀眼,夺目;也可以形容人面部表情好。

暗淡:

(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

美好:

美丽的东西,给人舒服的感觉;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欢,极好。

丑恶:

丑陋恶劣。

巨大:

很大。

超大。

常形容体积、数量、规模、程度、贡献等。

渺小:

指非常微小或无关紧要,并且常指同类事物中相比时较卑贱或微不足道的。

黑沉沉:

形容黑暗(多指天色)。

亮堂堂:

形容很亮。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词义的理解,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词语的含义,才能写出正确的反义词。

8、照样子写词语。

例:

静悄悄

答案:

示例:

慢腾腾黑沉沉金灿灿亮晶晶

解析:

分析:

静悄悄:

形容很安静与非常寂静,没有声响。

慢腾腾:

形容缓慢,也说慢吞吞。

黑沉沉:

形容黑暗(多指天色)。

金灿灿:

形容金光耀眼。

亮晶晶:

形容物体明亮闪烁发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结构类型的掌握程度。

例词的结构是ABB型,只需要按照例词的结构类型写就可以了。

9、黄金搭档: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夜空(   )的月光(   )的景色

(   )的遐想(   )的阳光(   )的水藻

(   )的天空(   )的月球(   )的努力

答案:

示例:

高高皎洁奇异美好灿烂鲜嫩青绿黑沉沉神秘巨大

解析:

分析:

偏正短语又叫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份组成的短语。

名词前的修饰成份是定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

据此,我们可以写出各个词组的修饰词:

高高的夜空、皎洁的月光、奇异的景色、美好的遐想、灿烂的阳光、鲜嫩青绿的水藻、黑沉沉的天空、神秘的月球、巨大的努力。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偏正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题所给的词组都属于偏正短语,要根据“的”后面的中心词来写出合适的修饰词。

10﹑给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①水藻在月球尘土里,长得特别鲜嫩青绿。

()

②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

答案:

格外不可思议

解析:

分析:

特别:

不一般,与众不同。

格外:

指另外;额外;超出常规常态之外。

令人费解:

让人感觉很难懂,不容易理解。

不可思议:

原是佛教语,指神秘奥妙。

现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了词语的音形义,才能写出它们的近义词。

1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把字句。

①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撒细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月球上采回来的一块岩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②把一块岩石从月球上采回来。

解析:

分析: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

即用介词“把”构成的句子。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

甲把乙怎么样。

把字句的成立有某些条件:

(1)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施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2)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

(3)“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即说话人要有确指的对象。

在书面语言中,有时用“将”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把”字句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句式转换的兴趣。

12、我会填。

读了课文,我知道月球是一个这样的世界:

这里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却________________。

月球上满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________,没有任何_______。

月球是__________。

答案:

是黑洞洞的洒满灿烂的阳光尘土、岩石环形山水任何生命一片荒漠的世界。

解析:

分析:

熟读课文,准确记忆重点词语。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

在地球上,阳光是从头顶上照下来的,可这里的上空是黑洞洞的,月球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

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重点词语一定要掌握牢固,比如“灿烂”、“荒漠”。

13、换成被字句

(1)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玉米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细菌被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②玉米被种在月球的尘土里。

解析:

分析:

现代汉语的一种句式。

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

甲被(乙)怎么样。

被字句的成立条件:

⑴主语是受事,“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施事。

  ⑵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

有时“被”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即施事者省略。

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后来突破了这种局限。

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被”字句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句式转换的兴趣。

14、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呼作白玉盘。

(2)月来满地水,()。

(3)(),月是故乡明。

(4)(),江静碧云天。

答案:

小时不识月云起一片山露从今夜白峡深明月夜

解析:

分析: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朗月行》,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2)“月来满地水,云起一片山”这是郑板桥题写的一幅楹联。

西湖北端有一徐园,与徐园隔山相对的是小金山,实为湖中一小岛,岛上东端有“月观”,西头设有“吹台”,十分别致。

月观坐西朝东,是待月佳处,室内后来有板桥题写的楹联: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吹台俗称钓鱼台,相传清乾隆南巡时曾在此钓过鱼。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4)“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出自唐代张祜的《送杨秀才游蜀》。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月夜三峡深隐在明月的光辉里;江水幽静,碧云满天。

一幅美妙如画的景色,写来十分逼真。

点评:

本题的八句诗都是有关写“月”的,考查了学生平时在阅读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积累和运用。

15、你知道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还有哪些美称吗?

如:

玉弓玉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婵娟玉兔玉盘冰轮嫦娥

解析:

分析: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文中的美称示例:

夜光:

夜光何德死则育?

--屈原。

素娥:

素娥即月亮别称--《幼琼林》。

顾兔:

阳乌未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白玉盘:

少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玉壶:

洛阳亲友相问片冰玉壶--王昌龄。

玉轮: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蟾蜍:

闽扬帆蟾蜍亏复团--贾岛。

玉蟾:

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干。

冰轮:

玉钩定谁挂冰轮辙--陆游。

桂魄:

桂魄飞光射处冷浸秋碧--苏轼。

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玉兔: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素丸:

素丸何处飞照承平--元问《龙吟》。

玉盘:

李群玉《秋君山看月》:

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关于“月亮美称”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1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

(2)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

(3)月球表面全是水。

()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不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

答案:

(1)√

(2)√(3)×(4)×

解析:

分析:

(1)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2)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们多次发射宇宙飞船,把月球上的石块和尘土带回来化验,还把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探险。

(3)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4)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记忆以及理解运用能力。

如“宇航员的周围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苏联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月球岩石中有玄武岩,这就证明月球上曾经有火山活动。

17、我能写:

月亮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景象,写写你搜集到的描写月亮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解析:

分析:

描写月亮的诗句示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苏轼(宋)——《水调歌头》。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李白(唐)——《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唐)——《一百五日夜对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宋)——《水调歌头》。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唐)——《春题湖上》。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唐)——《江汉》。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唐)——《鸟鸣涧》。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李白(唐)——《把酒问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唐)——《相见欢》。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唐)——《塞下曲》。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关于写“月”诗句的积累,培养学生探索月球和科学知识的兴趣。

1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奇异的景色: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特--(   )沙漠--(   )全是--(   )

(2)照样子写词语。

例:

黑沉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设想:

“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读了上文,你觉得能行吗?

发表一下你的见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奇异荒漠满是

(2)静悄悄亮晶晶(3)示例:

能行。

人类移民月球后,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主要任务是开采氦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解析:

分析:

(1)奇特:

不寻常,特别。

奇异:

特别的,突出的,新鲜的,奇特,很新奇。

沙漠:

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

荒漠:

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荒凉的旷野。

全是:

全部是,都是。

满是:

全部都是。

(2)词语结构类型是:

ABB型。

如静悄悄、亮晶晶、闪亮亮等。

(3)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

能行。

人类移民月球后,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主要任务是开采氦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义词、词语类型的掌握以及课文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第(3)题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19、说说你对下例句子的理解。

(1)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让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2)这句话是说人类为了探索月球,做了一连串的实验。

课文列举了两组实验,一个是细菌实验,一个是植物实验,这两组实验结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需要人类不断研究的。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但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1)让学生展开更多的遐想,感受月亮的魅力。

(2)这句话是说人类为了探索月球,做了一连串的实验。

课文列举了两组实验,一个是细菌实验,一个是植物实验,这两组实验结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需要人类不断研究的。

点评:

本题属于开放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去完成,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0、按课文内容填空。

()年7月20日,两名()国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十分()的景色:

这里的天空()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山,没有(),没有任何()。

月球是一片()的世界。

答案:

1969美奇异黑沉沉阳光环形水生命荒漠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要通读全文,熟悉课文,甚至达到会背诵课文。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能够理解记忆重点词语。

如“奇异”、“黑沉沉”、“荒漠”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1、能力拓展。

你还知道关于月球的其他知识吗?

收集一下,与同学互相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关于月球的知识示例: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时间:

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第一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关于月球的来源:

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圆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等。

知识点:

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

分析:

关于月球的知识示例:

月球上可以利用的资源有:

月球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

人造月亮:

模仿月球反光的特点在地球制造出很大的镜子反射光线。

月球和地球相距:

384401公里。

朔望各是什么现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从地球看去月球黑暗的一面正朝我们,这时月球完全看不见叫做朔。

当地球在中间也就是月球亮面整个朝向地球我们就会看到满月,这时叫望。

朔发生在初一,望发生在十五、十六。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月球知识的积累,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有关探索宇宙的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2、你还听说过有关月亮的哪些传说、故事呢?

请你写下来(写的越多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嫦娥奔月、天狗食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玉兔捣药等。

解析:

分析: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如嫦娥奔月、天狗食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玉兔捣药等。

示例: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于月亮传说的积累,让学生在古代文学故事中对月亮进一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3、为了解开月球之谜,你打算从今天起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后一定坐上自己设计的飞船,带着自己的梦想飞向月球、飞到更远的星球像火星、木星上去探索。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如:

我觉得,我们要努力的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对我们以后了解月球的奥秘有很好的作用。

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后一定坐上自己设计的飞船,带着自己的梦想飞向月球、飞到更远的星球像火星、木星上去探索。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燃起对月球探索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4、快乐阅读

枣树

春天来了,杨树、柳树都发芽了,惟独枣树在懒懒地睡懒觉。

它一不出叶,二不开花,树干上爬满了密密的皱纹,像老人的脸;长满了小黑疙瘩的枝枝杈杈,静静地伸向天空。

它默默无闻,长得一点儿也不起眼。

一直到四月,不几天就抽出了几片叶,那淡黄色的叶子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真是新鲜可爱。

接着枣树开花了,六个尖尖的花瓣,像是金黄的六角小星星。

它能混在树叶中,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招来了许多蜜蜂。

听大人说,枣花蜜还是上等蜜呢。

枣花一落,就长出枣来了,绿色的,像一粒糖豆豆,不太好吃。

这小青枣,长得慢极了,老也不变红。

到了秋天,枣长大了,像麻雀蛋圆滚滚的,也变红了,像小玛瑙球,红亮亮的。

远远望去,绿叶中缀满了一只只小“红灯笼”,真美呀!

那脆生生的红枣一吃到嘴里,立刻就有一股甜味往嗓子眼里钻,把嗓子都刺痒了。

啊!

枣树,春天到来时,你不像杨树、柳树那样的早早的就换了绿稠袍,争着比漂亮。

但到了秋天,你却献给人类脆甜的果实。

这种高尚的品质,真值得赞颂啊!

(1)多音字组词

zuàn()zhǎng()

钻长

zuān()cháng()

(2)找出短文中一个比喻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默默无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理解完成。

短文是按照枣树的生长顺序写的,先写了枣树的(),接着写了枣树的()。

又写了枣树的(),最后写了枣树的()。

和()、()对比,赞美了枣树的高尚品质。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