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806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docx

最新高考历史精选试题练习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

主题五 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质量普查,5)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

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

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

B.战争赔款降低民众购买力

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

D.男耕女织的格局普遍存在

答案:

D

解析:

A项表述与题目中“清朝福建官员奏称:

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战争赔款等信息,故B项错误;清政府建织布局是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自给自足性的顽强抵制使得洋布开始滞销,故D项正确。

2.(2018北京西城期末,12)下面为《1844至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

由此看出19世纪中期(  )

A.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

B.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C.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D.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1844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之和低于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之和可知贸易总量上涨,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844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远远高于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到1856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于广州,说明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上海贸易地位已经超过广州但无法体现成为中国最重要通商口岸,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而不是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因此无法反映贸易顺差或逆差,故D项错误。

3.(2018四川绵阳二模,29)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

这一举措客观上(  )

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B.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只能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欧美列强的经济侵略,并没有完全解决资金困难,也没有完全抵制欧美列强经济侵略,故A、B两项错误。

由题干“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引入了先进技术和人才,使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

清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与题目中1878年的时间信息不对应,故D项错误。

4.(2018山东济宁期末,9)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

“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

”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

A.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讲述了19世纪60年代,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以使用机器生产,因此体现了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能体现华商富民创办近代工业,但不能说明他们是为了救亡图存,因此不能反映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内容是1869年《上海新报》的报道内容,不能说明当时传媒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缺陷,故C项错误;材料只提到“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不能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故D项错误。

5.(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

“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

”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答案:

A

解析:

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项错误。

6.(2018海南八校新起点联盟考试,9)1898年,山西巡抚胡聘之购来机器设备,并以高薪从天津、汉阳等地招募来30余名技工,开办山西机器局制造武器。

该机器局(  )

A.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直接目的

B.大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

C.产品有利于清军装备的进步

D.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平等竞争

答案:

C

解析:

“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直接目的”与材料中“制造武器”不符,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变化,但材料中“1898年,山西巡抚……开办山西机器局制造武器”,单个企业不可能大大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开办山西机器局制造武器”是军事工业,故C项正确;D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7.(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三,10)右图是清末德国的礼和洋行商标。

该洋行于1900年前后带来了上好的靛蓝色,靛蓝布很快风行中国城乡。

由此可知,礼和洋行(  )

A.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居列强前列

B.营销策略适应和推动了民众需求

C.货真价实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讲述的是靛蓝布很快风行中国城乡,并不能说明所占中国市场份额居列强前列,故A项错误;材料中图片礼和洋行的商标中的广告词“此靛真好永不变色”是一种营销策略,其永不变色的特点刺激了中国民众的需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货真价实”,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故D项错误。

8.(2018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9)1904年,(清政府)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之后,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到1911年,各省市共设总商会34个,商会616个。

商会的大量出现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中国工商社团的近代化已基本完成

C.清政府鼓励实业同新的经济形式并轨

D.工商业资产阶级群体意识的形成

答案:

D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与材料中“1904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全国各地大中城市纷纷设立商会”只是开始,而非基本完成,故B项错误;商会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材料中没有涉及并轨,故C项错误;商会是指商人依法组建的、以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工商业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团体法人,材料中“商会的大量出现”维护的是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故D项正确。

9.(2018广东茂名一模,29)1925年6月,永利碱厂创办人、大实业家范旭东通过上海英文《大陆报》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案的经过,揭露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侵犯主权、摧残我国工业的情况,在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材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官僚资本的阻碍

D.民族资本主义在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答案:

A

解析:

英国资本家丁恩等人摧残中国工业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打压,故B项错误;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英国资本家在工业用盐税收方面打压民族工业,而非技术领域,故D项错误。

10.(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9)1929年,国民政府工商部宣布采用万国公制(另定市制的度量衡作为辅助),并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法,要求各省地1933年全部完成。

此做法(  )

A.顺应了列强经济侵略需求B.旨在为关税自主创造条件

C.有利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D.促成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国民政府采用西方的度量衡法,是与世界接轨的进步措施,顺应列强经济侵略不是其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实行与世界相同的度量衡,与关税自主无关,故B项错误;国内度量衡有一致的标准,并与世界接轨,为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故C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1.(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测试二,13)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批官办工矿企业迁到西南和西北内地。

国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

A.平衡内地与沿海工业布局

B.防止官僚资本企业落入敌手

C.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D.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近代中国工业布局畸形,平衡工业布局与材料中“1937年8月”的战争形势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此举主要是为了”不符,故错误;“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与材料中“官办工矿企业迁到”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1937年8月”是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初,“有步骤地把一批官办工矿企业迁到西南和西北内地”是为了保障抗日的物资需求,故D项正确。

12.(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14)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

“你预备买什么?

”乙想了一下,反问:

“你要买什么?

”甲告诉他:

“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看不出得疾病者的数量,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引起人们盲目抢购,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品的来源,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5分,共40分)

13.(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

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

……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 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

……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

(13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1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

由定期性市场转变为商业中心;原先的行政和军事城镇商业职能增强。

影响:

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2)发展:

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

解析:

(1)问,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一“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作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可总结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是由定期性市场转变为商业中心,原先的行政和军事城镇商业职能增强;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一和宋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可知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影响是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2)问,第一小问发展,从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与材料一对比,可知与明清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的发展是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第二小问原因,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近代江南市镇发展的原因。

1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二,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7—1936年中国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增长及比重变化

单位:

亿元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合计

1887年

产值

0

114.34

114.34

比重(%)

0

100.00

100.00

1914年

产值

2.90

149.91

152.81

比重(%)

1.89

98.11

100.00

1936年

产值

13.12

193.35

206.47

比重(%)

6.35

93.65

100.00

1914—1936年增长率

7.10

1.16

——资料来源:

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15分)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

1887—1936年中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阐述:

1887年中国机器生产产值和比重为0,1914年和1936年的比重分别增长到了1.89%和6.35%,这说明近代工业产生并得到了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产生,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诞生;1914年后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机器生产得到大幅增长;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机器工业的发展。

示例二

论题:

1887—1936年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程度不断加深。

阐述:

中国传统经济是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1887年中国手工生产比重是10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1914年和1936年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机器生产比重大幅增加,冲击并瓦解了传统手工业,手工生产比重出现一定的下降,反映了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不断加深。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以得出近代中国工业生产的四个信息:

①随着机器工业生产总值的不断增加,近代中国工业化(经济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②随着手工工业生产总值不断下降,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开始并逐步解体;③虽然近代中国机器工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但机器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不高,工业化程度不高,近代民族工业力量薄弱;④虽然近代自然经济开始并逐步解体,但自然经济仍旧占主导的经济地位等。

可依据以上信息提取论题,并结合当时的史实进行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