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817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doc

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邵原二中课题组

摘要: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师德师风,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研究意识;进行专业阅读,理论学习,让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或高级教育教学骨干,让中年教师成长经验型老师向学者型老师转变;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促成长、校本教研科学化的研究,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八个一”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年老师和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赛课活动;利于学校的优质网络资源,以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研修;鼓励老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形式的网络在线培训,让一些中青年老师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去深造学习。

关键词:

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专业化教师专业化

一、课题的提出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中青年教师的界定:

青年教师是指由专科和本科院校毕业,刚参加工作不满五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足,需要在工作中加以提高的教师,中年教师的界定:

指参加教学工作在十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提高和升华的教师。

教育科研的界定:

在我国是指各级学校(主要指中小学)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研究活动。

专业化:

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或说(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

教师专业化:

包括宏观角度上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和微观角度上的教师个体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逐步提高走向专业化的过程,又是教师这一群体为争取实现教师这一职业达到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二)、课题的提出

本校现有教职员工56名,其中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老师便占了41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成长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但也有老师却安于现状,缺乏进一步提升自我的要求,得过且过,尤其是近几年刚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数量,几乎占我校教师数量的70%,他们刚刚参加教育工作,他们的业务素质,教学能力,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针对此种现状,如果不对这个群体进行很好的引导,给老师们加压发展自我的任务,创建提升自我的平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从而打造出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那么学校在同类学校中将毫无竞争力,也无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有更高的立足之地。

在此背景之下,我们提出了“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这个课题。

(三)、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程度

尽管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首先,就量与质而言,成果多而且杂,缺乏有效的整合。

许多论文一哄而上,坐而论道,泛泛而谈,论多证少,甚至有论无证,思辨性研究较多,难以产生“教育生产力”。

其次,许多成果主要集中在“名师”研究上,对面广量大的普通教师(尤其是处于成长中的“成长型教师”)关注不够,尤其是农村学校,更是研究的边缘地区。

针对以前的局限,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本地区,本校,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是在实际工作中去操作探索,避免了空有理论,缺乏实际验证的问题,如若取得成果,对其他同类学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课题的研究从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出发,让教师在教学中实践,在教学中成长,在教学中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学习成长过程,能使教师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而促使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我们课题组选择的第一类研究教师是我们学校近五年参加工作的特岗教师,他们都是本科毕业,但大部分老师是非师范类专业,他们的教育专业理论和技能较差,教学经验欠缺;第二类是在学校参加教育工作近十年以上的中年教师,这些教师的学历不高,大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学校毕业,但他们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缺乏对教学工作的反思和总结,他们亟待提升成为名师。

(二)、研究目标:

在课题实践中,学校为中青年老师搭促进专业化发展的平台,用集体的力量引导老师走上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道路。

具体做到:

深化中青年对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引领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与模式,对学校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与经验的支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策略,为学校与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指引;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与有效的解决策略;研究教师发展性评价如何促进教师的有效发展等。

(三)、研究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提高的研究(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观看视频、演讲比赛、师德先进评选等活动,让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研究意识。

2、教师自主研修(进行专业阅读,理论学习)

学校根据实际,结合教师的特点,指导教师选择教育教学经典专著和班主任专业书籍,进行批注和摘抄,要求教师书写读书心得和反思,鼓励教师进行研究和反思,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反思,促使青年教师尽早成长为学校或高级教育教学骨干,让中年教师成长经验型老师向学者型老师转变。

3、校本教研科学化的研究(教研组活动为载体,以教研促成长)

发挥年级组和教研组的优势,开展学科间的集体备课活动,教研组组织课程标准学习、学科内老师的经验交流,进行听评课活动,积极开展“课案分析、教育叙事、案例研讨”等形式校本研修和主题研修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小问题”作为研究内容,以行动研究为主导。

4、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的研究(确立个人成长目标)

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素养提升活动,以学校的“八个一”工程为依托,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的听评课活动,师徒结对的帮带活动,提高素质的教学基本功活动,结合教研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优质课,示范课和观摩课,中年老师和骨干老师的引领课,青年老师的展示课等赛课活动。

给中青年老师搭建平台,开展“读书交流、说课比赛、优质案例评选、课堂教学擂台赛”等多形式的展示活动。

5、网络研修

以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学群组等网络平台,进行研修成长。

充分利于学校的优质网络资源,指导中青年老师利用校园网、济源研修茶座、济源名师工作室,学科教学群组,进行网络学习和交流,共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

倡导中青年老师通过搜索在全省或全国建立本学科的交流群组,引导老师注册自己的教学博客和微博,鼓励他们进行书写教学日记,记录老师成长足迹。

6、教师培训

通过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教育机构对中青年老师进行实地培训。

结合镇市级进行的各类教师培训,鼓励老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各类的国培、省培等形式的网络在线培训,让一些中青年老师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去深造学习,把全国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在学校老师中传播和发扬。

(四)、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中外著名教育家和各地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方面的成功经验并对学习的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从理论上找到支撑、找到依据,为研究做好理论指导。

2、行动研究法

确定课题研究的不同层次的教师的对象,选择近五年来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和从事教学工作十年以上的中年老师。

对青年教师学校课题组确立了提升青年教师的“八个一工程”的练功活动,让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组织各类听评的赛事,夯实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对中年教师则侧重于撰写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经验总结,实施“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

3、调查研究法

采取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访谈等方式调查教师专业成长在教学中的效果不断调查研究,不断完善。

4、经验总结法

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人员会议,研究人员对每一阶段、每一过程的研究及时做好资料搜集和整理,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研究的规律和研究的成果。

5、个案分析法

中青年教师是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而言的,每位教师学业水平,自身素质,都不尽相同,因此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个性化分析研究,从特殊中找出一般,从个性中找出共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或主要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文献研究阶段

2013年3月,成立课题组,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确定研究课题,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

收集资料,认真填写申报评审书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方案研制阶段

2013年3月,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对中青年教师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在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内容等方面达成共识,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主要任务和研究重点,制订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子课题的工作计划,完成开题报告会。

3、研究实践阶段

2013年3月至2013年4月,要求全校中青年教师阅读规定书籍(教科研方面的专著),并且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上交。

2013年4月至2013年5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商定教师激励机制的草案,并交由课题组审核,最终拟定合乎实际的方案。

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根据研究内容,重点完成前3项研究,积累资料并撰写相关文章。

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根据研究内容,重点完成后3项的研究,完成案例的积累,并撰写相关文章。

4、总结结题阶段

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对不同阶段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归档,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鉴别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验收。

(二)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调查:

1、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状况问卷调查表

调查目的:

了解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

了解青年教师胜任当前教育改革要求下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具备什么样的教育教学工作技能,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学校有哪些制度应该做保障教师专业成长,学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调查对象:

学校参加教学工作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

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

2、中年教师专业成长状况问卷调查表

调查目的:

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了解我校中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现状和未来教育的展望,如在工作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中年教师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多大的提高;促进中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的方式;中年教师觉得最需要哪方面的培训与进修;对学校在中青教师培养上还有何其他建议和要求;加强中年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关键措施等。

调查对象:

学校有十年教学工作经验,45岁以下的一线教师

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

3、中青年教师有效教学教师教学情况问卷调查表

调查目的:

了解学校中青年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了解青年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运用和把握,对教学方法的使用,参加教育科研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途径,了解青年的课堂教学技能和继续教育培训的情况。

调查对象:

学校的中青年教师

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制定多样教研制度,保障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1)、“解读中青年教师”制度。

即在教研活动前,根据教研的专题,收集来自青年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了解中年教师的困惑和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方案,从而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中年老师的成材。

(2)、“骨干教师论坛”制度。

所谓“骨干教师论坛”制度,就是让中年教师把整理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这一教师群体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从新手走向成熟,积淀了一定的教学心得,但他们已经产生了职业倦怠,没有了激情和动力,学校要求他们撰写教学反思,来帮带青年老师成长,让中年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逐步向名师发展。

(3)、“青年教师展示课”制度。

我们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个体差异,适时适宜地提出“秀一秀”制度,力图为每位青年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锻炼的舞台。

安排青年教师“研究课”,验证教研活动研究的方法策略是否可行,。

鼓励青年教师做“分享课”,突现青年教师个性发挥,彼此之间相互观摩,寻找差距。

激励青年教师做“展示课”,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提供更大空间和舞台,在锻炼中提高专业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三位一体的班主任”制度。

青年教师对于班级建设、落实常规管理存在困惑,为避免因教育过程的割裂造成低效教学,让班中的三位教师成为合作伙伴,教育的整体。

我们成立了中青年教师项目研究小组,研究制定了不同年龄段主配班进班制度。

每个班级配备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让中年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这项制度有效解决了青年教师在基础性常规工作方面的困惑,使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的观察分析更全面。

 (5)、“书香校园”的学习制度。

对于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除了教学业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综合素养,为此我们建立了“书香校园”学习制度。

学校不断丰富书籍库,给这些教师推荐一些教育教学专著,此外,我们还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经费,鼓励他们到各大书店去找寻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书籍。

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读书心得。

 (6)、“教坛新秀和教学能手评选”制度。

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掘“亮点”树立自信,为此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的“教坛新秀”和中年教师的“教学能手”评选制度。

让中青年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自我、展示自我、评价自我,让教师们也能在教育教学中找到自己成功的价值。

2、守好“课堂主阵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活动

(1)、改革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模式,确立新课改理念。

我校有模式“5+1课堂教学模式”,但不唯模式,让教师在践行已有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张扬个性。

本学年教导处重新完善了“1”这一课前热身环节,对其提出的依据、环节操作及遵循原则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全体教师能够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种课堂模式,形成了我校独特的课堂教学风貌。

为使课堂模式更加实用,各学科组探索归纳出了适合本学科教学实际的5+1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2)、开展“五课两活动”,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把“听-评-议课”作为促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着力点,通过“五课两活动”促教师专业成长。

“五课”即:

教研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新招教师汇报课。

“两活动”即:

“我的模式我的课诊断”活动,分为“自我诊断”、“同事诊断”与“课堂医方”三个内容;“同课异构课堂矫正”活动。

此项举措,使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业务、比素质、创先争优”的热潮,达到了互帮互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3.组织多种教研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推荐阅读材料和书目的大阅读活动

为了学习先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组织中青年教师学习初中特级教师们的书籍,通过认真学习特级教师走过的成功教育之路和认真分析她们成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年来,各教研组向教师推出了十几本阅读书目,如《叶圣陶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班主任工作漫谈》、《赏识你的学生》、《教育常识》等,教师们通过阅读,汲取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举办“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讲座活动

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安排一位骨干教师作“教育心得”的讲座。

作讲座的老师介绍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得和体会,或围绕课题中的重点和难点,作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了平台。

(3)、请名师和名校教师来学校为青年老师开展大讲堂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源头活水的作用,让老师们不断吸取营养,在学习中进步、成长,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学校多次请进镇级名师和送课下乡的教师来学校讲学。

邀请郑州九十六河南省名师教师张春旺老师来学校作讲座,使学校青年教师们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名师名家,对学校的青年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4)、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外出交流学习活动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省内外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听专家讲座,他们回来后向学校教师汇报学习体会和收获。

一年来,我校的青年教师高英、李林盈、李芳芳等青年教师分别前往南阳、浙江、郑州等地进行学习培训,学校的中年教师杨小梅参加了河南省名师培训。

(5)、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

以比赛的方式,能极大地调动中青年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价值,体验成功愉悦的机遇。

一年来,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的比赛活动,如教师的论文、案例、优质课评选活动。

(6)、引导教师写学习心得并网上发帖,进行教学反思活动

为促进学校教研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交流,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学校要求:

近五年来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每学期撰写教学反思至少20篇,可选择一些优秀的案例在网上交流;每学年中年教师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一篇,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平时业务考核和教研组考核。

4.构建多元教研模式,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以主题教研和案例分析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我们将教学中具有典型、真实、普遍性的教学案例呈现出来,先让青年教师们自己查资料,研究分析问题,做好前期准备,然后在案例分析讨论会上,当场选出一名教师主讲,陈述问题,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再由其他教师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研组织者要起到导航的作用,根据教师的需要和关注点适时给予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互动,在关键的时候抛出问题、摆出观点,引导教师对问题更深入的思考。

由于这种研讨方式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活动进行,将日常教学与行动研究自然结合,有助于教师带着研究的意识去开展每天的工作,从而促使新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育行为中。

(2)、以课题研究为主线的教研活动

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要来源于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要,都是在教育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困惑,从而使中青年教师们乐意做这样的课题研究。

对青年教师,我们要求起码有校课题,对骨干教师我们要求至少有市级立项课题。

我校有省市级立项课题《学科教研共同体构建研究》和《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有效策略研究》等四项。

个人课题有荆惠芳的《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等三项。

课题研究活动激发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激活了教师研究意识,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

教师们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经验,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了教师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同时课题研究也提高了青年教师们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3)、以学科教研组、年级组、集体备课组为主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型教研活动

我们把教研活动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学科为单位教研活动,由学科教研组长组织,针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或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展开学习研讨,或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学习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等,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

第二层面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由年级组长或中年教师组织,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年级组教师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管理问题、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励志教育等为研究课题,年级组开展的数学竞赛、经典诵读和英语听写大赛等多方面展教研活动,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

第三层面是年级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学校把星期四晚上确定为集体备课活动,把本年级的两个或三个相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把一周来遇到的教学困惑进行讨论和交流,安排共备下周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三个同学科教师的进度统一,教案统一,学案统一。

也可以比较随意,也可以有一定的主题。

这种多层面、多形式立体交叉型教研活动,尊重了教师的教研兴趣,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使教师都能从教研活动中受益。

(4)、撰写每月教学总结、教学心得,教研成果推介会活动

中青年教师们通过教研实践产生了好的教育效果或研究出了有效的教研成果,学校要求教师每月中青年教师撰写一篇教学总结和教学心得,选择一些优秀的案例和心得,在学校教研会议上进行交流学习。

实践证明教研成果推介活动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起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也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年教师获得了成功感,进而使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得以不断延续。

5、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素养,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活动

为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把立足校本教研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结合在一起,在校本教研的形式和途径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1)、过硬基本功——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我校专门为老师们布置了“练功室”,实行日练、周评、月总结,形成常规,强化教师的“五功六能”。

(其中“五功”是指:

两字一话、编写教案、撰写说课稿、评课、写教案反思。

“六能”是指: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班务管理能力。

)要求中青年教师练好写字功,练好教学设计功,练好课堂组织功,练好班级管理功。

学校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勤奋好学,主动参加各项竞赛,尽快成长为镇、市、省级的优秀老师。

(2)、主题研修——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

  

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题,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真问题”、“小问题”作为研究内容,如“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课堂环节如何过渡更自然”等,努力做到研讨有主题、有实效。

其次,学校利用周四晚的集体备课时间,围绕“课堂教学”与“专业成长”两大方面,为老师们精心印发材料,讨论学习并写出“我的反思”。

研修活动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利于教师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

(3)、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我校组织了“说课标,说教材”的专题培训,骨干老师高英和张红豆老师做了示范课,通过培训,广大教师对课标和教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学校还定期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卢小宝老师对多媒体电子白板及展台的运用做专项的培训,掀起了全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潮,使多媒体电化教学有效地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

(4)、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本年度,我校把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导处对教学反思的范围、内容和书写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每位老师每周书写三个不少于500字的教学反思,并上传到济源教育网的研修茶座上。

(5)、注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抓学习。

让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交流;让骨干教师同读一本书汲取教育教学经验。

搭平台。

学校每月举行一次骨干教师专题论坛或说教活动,其内容主要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疑难。

重科研。

定期对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要求他们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倾政策。

对考核过关的骨干教师,学校在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方面予以倾斜。

(6)、狠抓青年教师培养。

坚持实施“青蓝工程”。

制订“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通过“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深化落实“八个一工程”。

学校对青年教师提出的“八个一工程”要求,严格落实,雷打不动。

完善建立成长档案。

要求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个人规划和成长轨迹。

继续定期心灵沟通。

每月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校领导与他们交流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给他们鼓劲。

6.创建合理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确立以“关注每一位教师成长”为宗旨,从建立“教师成长档案”着手,尝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我校教师成长档案主要包括:

一是教师的基本信息与资料,如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教师资格类型、从事教育教学岗位、经历,个人特长、喜好等。

二是能反映教师成长过程的信息与资料,主要有教师个人三到五年的成长规划和阶段发展目标;发表或获奖的教学成果与证书复印件;观摩展示教学或参与课题研究等活动的记录表等;反映专业成长中的典型事件记录;教师专业学习、培训及考核记录、继续教育证书等;典型教育教学案例及个人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