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191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docx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正安一中历史组集体教案

执笔人:

胡冬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

探究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正确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使学生学会论从史出、试论结合;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指导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中国政治状况影响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式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实业救国等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使学生认识到体味到实现国家独立,统一,富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按照新课改精神,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和材料,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

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

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设疑设疑切入,引出正题

(1)多媒体展示,回顾旧知识

在学生观看多媒体图片的同时,让学生回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什么时候?

为什么会产生?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1)列强入侵逐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教师要估计到学生只顾及本课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而回答得不完整,所以需要通过课件展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到20世纪50年代的合理调整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整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夹缝产生、19世纪末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的较快发展、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抗战胜利后的日益萎缩、新中国成立后的合理调整到社会主义改造)

【新课推进】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895——1911年)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1895——191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其次,让学生阅读多媒体展示的材料,指导学生分析1895年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得到初步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

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内付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

材料三:

1901-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其经济改革方面的措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务。

政府决定带头破除耻于为商的成见,提倡、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

材料四:

由光绪29年至宣统3年(1903-1911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

如32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33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

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再次,让学生阅读多媒体所展示的材料,归纳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表现

材料:

1895至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

十五家以上。

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的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近代工业。

在这期间,中国近代工矿企业中,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突出,1899年中国自办纱厂的纱锭总数,比1895年增加将近一倍。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初步发展,但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和压迫,仍然步履维艰。

表现:

①数量的增加。

②规模的扩大。

③范围的扩展。

第四,指导学生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什么重要影响?

影响: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表现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材料二:

1912年全国有商会794所,入会19.66万人。

到1915年商会增至1211所入会已达23.85万人。

1914年,全国商会联合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大会,与会者超过180人。

张謇认为:

实业救国乃“富强之大本”。

材料三:

提倡国货御侮妙策 

青岛问题未决,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

 

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

 

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

 

普通家常用品,均有国货代替。

 

非系本所自夸,敢请枉驾试比。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诸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

 

天津北城马路,售品总所谨启。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

多媒体展示引言中的文字内容和“火花”图(文字及图略)。

材料四:

1918年欧洲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情况

时间

国别

比例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减少到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减少到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3)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实业救国”思潮和利润的驱使,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

(5)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其次,指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分析(1912-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清末民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比简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示意图(图略)。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表:

展示民族工业的著名实业家并对基本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图片及介绍略)

表现:

(1)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

(2)企业数量增加,资本总额迅速扩大;(3)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再次,指导学生思考:

1912至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社会有什么重大影响?

1、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的思潮”进一步发展,并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要求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促使无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四,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示意图(图略)。

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特点:

范围扩大;主要在沿海沿江。

材料二:

一些主要行业中,1912年至1919年资本万元以上的新设厂家及投资数额,分别超过以前数十年的总和。

行业

厂数

投资额

(万元)

行业

厂数

投资额

(万元)

纺织

27

2998.4

面粉

91

1459.1

染织

47

564.8

火柴

50

342.5

缫丝

96

798.5

烟草

12

601.9

(1)材料二反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速度:

发展迅速

结构:

轻重失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为什么这一时期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为迅速?

原因:

属于日常生活物资,市场需求量大;大量出口到欧洲,满足战争的需要。

材料三: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年产量

(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企业

100

88.5

4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

100

材料三实际上反映出在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面临的问题:

力量薄弱,无法与外资相抗衡

材料四:

据粗略估计,1920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4.87%,并且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商业投机性(图略)。

问题: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什么特点?

特点: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资本主义居于从属地位。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1)为什么一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积货如山”、“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原因: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2)根据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

最大因素: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第五,让学生结合以上分析,归纳出1912至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四)特点

1.分布范围扩大,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2.发展很快,但持续时间很短暂;

3.偏重于轻工业,结构不平衡,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力量薄弱,无力与外资抗衡,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三、曲折的发展

(一)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1927年—1936年)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图片及两个表格,让学生体会抗战前夕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1927年—1936年)情况(图片略)。

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

12.41%

合计

4.35

100%

18.54

100%

——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

41.25

100%

——

其次:

指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原因。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例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

让学生阅读教材,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的表现。

2.表现

(1)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2)某些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

(3)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残酷打击(1937年—1945年)

首先,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相关内容,想一想,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遭受残酷打击?

原因:

(1)在沦陷区,日军的破坏和吞并;

(2)在国统区,官僚资本的压榨。

其次,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文字让学生理解(图片略)。

再次,指导学生认识官僚资本主义。

2.官僚资本主义

(1)含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到1941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展示四大家族图片(图片略)。

蒋氏家族—最会争权、专政、护权、传权的政教家族;

宋氏家族—最会钱权结合、横跨政经界的显赫家族;

孔氏家族—最会玩钱、最会抓钱、最奢侈的豪门家族;

陈氏家族—最会玩人、最会拉帮结党的衰败家族。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而中国的民族资本在萎缩。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进行认识: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于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立的近代中国最大一家民族卷烟企业。

1908年,曾因英美烟草公司的排挤一度倒闭。

1909年2月16日,简氏兄弟以12万元资本重新营业后,发展较快,至1927年资本扩大到2000万元,全盛时职工达万余人。

此后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压迫下开始衰退,出现连年亏损的局面。

1936年,南洋营业利润再度下滑之时,对其觊觎已久的宋子文再次谋划收购南洋股份之事。

1937年,宋子文终于低价收买了公司股票,控制了股权。

自此,南洋民族资本卷烟工业企业,实际上成了官僚资本企业。

(三)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萎缩(1945年—1949年)

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析、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萎缩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

(1)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2)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3)美国的经济掠夺。

2.表现:

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通过展示图片以及文字介绍加深学生的认识(图片略)。

美国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攫取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

以天津为例,1946年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

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

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

用图片展示当时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的情景。

指导学生探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主要因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最主要因素)

(2)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条件。

(3)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失衡。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启示:

(1)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2)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能挽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是祖国繁荣的根本保证;

(3)爱国精神是社会前进、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

(4)社会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只要言之有理就行)

【课堂小结】首先,通过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今非昔比,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至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使私人资本主义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资产阶级由剥削阶级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从此,我国的民族工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的发展壮大。

其次,运用曲线图形象的归纳各个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图略)。

【课堂延伸】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1)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2)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

(3)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2、作用

(1)经济上:

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2)政治上: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3)文化上:

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巩固练习】见多媒体课件

【布置作业】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