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237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语文四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表现事物的特点

教学背景:

到了四年级,学生写一个事物,往往是直接写自己眼中的事物特点,不能够借助要写事物与身边其他事物的特点的差异比较,来突出要写事物,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态度。

针对这样的实际,结合《白鹅》对“白鹅傲慢”这一特点的描写,学些“跟其他熟悉事物相比较,写出此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来突出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

课文原文:

《白鹅》: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

它伸长了头颈(jǐng),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tài),想道: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lì)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xiāo);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háng)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fèi)。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pō)像京剧里的净角(jué)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shē)侈(chǐ);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gǒu)。

譬(pì)如吃了一口饭,倘(tǎng)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guān)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pí)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kuī)伺(sì)。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mǐn)捷(jié)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gōng)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

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特点赏析:

本文作者从三个方面写白鹅的行为表现,具体说明白鹅“傲慢”。

叫声:

作者写“厉声斥责、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与“高傲”的关系。

“厉声”,声音严厉,声音大,态度坚决,让你畏惧。

“厉声呵斥”是一般印象,不管对谁。

这时友人告诉我的印象。

责,指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偏重于严辞责。

后面作者看到的实际情形来印证:

看到来陌生人,“厉声叫嚣”。

叫嚣,大声叫喊、吵闹,已经发脾气了,为啥?

“我在看家”,你陌生人来我家,就是来我的地盘了,你来我的地盘干啥?

莫不会做坏事情吧?

你不能来我这里,同时也在提醒主人啊!

你最好别来,所以,“叫嚣”。

作者说,“甚至……”,这情形更嚣张啊,外面走动,与你本来毫不相干,篱笆外有人走过,“引吭大叫”,吭,,指喉咙扯开喉咙大喊大叫,这里写的是鹅,伸长脖子大叫:

你躲我这里远点啊,不知道这是在我家?

你干扰我了啊,要吓走你!

为什么这样叫?

“养鹅等于养狗”,我在看家啊。

这是对外人,自以为是,不将他们放在眼里。

例证法。

两个例子,一个比一个程度深。

步态:

为啥比作“净角”?

为啥用“鸭子走路”作比较?

与鸭子作比较,鸭子是“急速、局促不安”,为啥?

时刻警觉,唯恐遇到危险,所以总是处在担心之中,而白鹅,像“净角出场”,在古代戏曲中,多数是大官,大官都是威严的,而且,走路的“一步三看才落脚”,迈步方式神似;这里面,暗含了“当官”姿态的举止威严,突出了“高傲”,这样行走,原因是什么?

它不担心啊,“谁敢惹若我?

”“我来了,你还是让开点吧!

”是这样的心理状态,这是对同类,对周围的人和其他动物的态度——非但不躲,有时甚至咬你一口。

你说,不高傲吗?

作者在这里是看到鸭子,联想到了白鹅,这样一比较,白鹅傲慢的特点就更加鲜明了。

如果不写鸭子,没有对比,也可以表现出白鹅走路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把“傲慢”的态度表现出来。

这样一比较,我们读者就能更好地通过比较来感受到白鹅“傲慢”。

吃食:

这一部分,需要将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联系起来体会。

首先是“三眼一般”,书上写着呢,就这特点。

这样的特点就傲满了吗?

不。

如果从来没人干扰他,就不够傲慢。

傲慢的是,同样是食物,不允许别人来分享,而且,你作为“仆人”的,得为我“看着”。

你看,狗来偷吃了,你胆子不小啊,竟然敢偷吃我的食物?

于是,“伸颈去咬”“厉声叫骂”,又是“厉声”,狗也不得不畏惧三份,立刻逃走。

如果食物被偷吃光了,好吗,“昂首大叫”,责备人们不看好我的食物,快点给我准备来!

这里面需要研究的有两点:

第一点,为啥写“狗来偷吃”而不写鸡来偷吃?

鸡也好,鸭也好,敢来吗?

唯独狗差不多能够与它抗衡,还只能是“窥伺”,趁它走开才敢快速偷吃;第二点,谁是主人啊?

我是主人,你们得伺候我,伺候不好就要挨批评。

你说,他不是老爷吗?

它不傲慢吗?

把食物给你放一块不行吗?

不行,我的生活习惯是你能随意改的吗?

我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呀,还是好好地伺候我吧!

教学设计:

在学生读通课文,读懂字词,读通句子,从整体上把握本文写了白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走路时步态从容”、“吃食三板一眼,还得有人在旁边伺候”,“让人感觉非常傲慢”的特点之后,安排下面环节的教学。

一、比较赏析

(一)体会例证对表现“叫声傲慢”的作用

1、读原文写叫声部分: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lì)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xiāo);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háng)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fèi)。

2、查字典,并结合句子理解写叫声的词句,体会词语传递出来的意思。

引导学生先查字典弄懂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来体会这些词在写白鹅的什么特点。

严肃郑重:

严肃,指表情,(联系生活:

板着脸,让人敬畏)郑重,严肃认真。

这里指白鹅在发出叫声的时候,非常严肃。

厉声呵斥:

厉声:

声音严厉、高声;呵斥:

大声指责或者责骂、批评。

联系课文:

严肃郑重、厉声呵斥,是写白鹅在看家的时候,会对来访者或者“入侵者”非常严厉地大声呵斥或者责骂。

提示思考:

白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威慑对方,证明自己存在,不允许来人“入侵”,我的地盘是不允许入侵的。

厉声叫嚣:

嚣,页,表示脸,造字本义:

满脸都是嘴,满脸都是牙,声嘶力竭的疯狂叫喊。

叫嚣,声嘶力竭地大声叫喊。

厉声呵斥与厉声叫嚣的区别在哪里?

(厉声叫嚣,突出了凶相,突出了放肆,突出了疯狂)

结合语境思考:

白鹅,对(凡生客)所有来访的陌生客人,都会声嘶力竭地疯狂叫喊。

目的:

吓唬对方,赶走对方,告诉主人有不速之客来了。

结合“厉声斥责”思考厉声叫嚣、厉声斥责表达的意思:

对方是不应该来的,来这里就是犯错误的。

为什么犯错误?

这是我的地盘。

引吭大叫:

愿意:

放开喉咙大声叫喊。

结合语言环境体会:

这里是针对外面走过的人喊的。

白鹅对外面走过的人引吭大叫,传递什么意思?

你不应该从这里走!

你干扰我了!

这里为什么不用“厉声叫嚣、厉声斥责”?

——斥责不上啊,人家没有碍着你。

其实是在挑衅呢!

3、改写比较,体会作者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呈现修改的文本: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lì)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

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写叫声,这样写是否可以?

跟原文比,哪个好?

讨论要点:

修改后的,只是一般印象,这样写给人留下的印象仅仅是一个概念。

课文原文,是两个例证,用这样的例子来对叫声特点做具体说明。

用这样的具体说明来具体讲白鹅是多么傲慢。

尤其是作者用了“凡”、“甚至”这样的词语来对例子进行说明,强调了白鹅的傲慢程度。

4、朗读,读出白鹅傲慢的心态——霸道、挑衅的心态。

指导方式:

教师讲述“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表现出来的心态,学生朗读;教师讲出“凡”“甚至”表现出来的程度,学生朗读;教师读介绍“诱因”的前半句,学生朗读后半句。

(二)体会“写鸭子”的比较作用。

1、读写鸭子步态的第四自然段。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pō)像京剧里的净角(jué)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2、理解“净角出场”的含义,进而体会作者这样比较写出来的白鹅的形态,体会作者这样写能够写出白鹅的怎样心理状态。

讨论要点:

在古代戏曲中,多数是大官,大官都是威严的,而且,走路的“一步三看才落脚”,迈步方式神似;这里面,暗含了“当官”姿态的举止威严,突出了“高傲”,这样行走,原因是什么?

它不担心啊,“谁敢惹若我?

”“我来了,你还是让开点吧!

”……

3、比较阅读,体会用鸭子作比较的表达效果。

(1)从“局促不安”体会鸭子走路的特点及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

问题:

作者在写白鹅步态的时候,跟鸭子走路的步调做了比较。

回忆:

“局促不安”是什么意思?

举止拘谨,心中不安。

在文中,作者写鸭子步调急速,认为鸭子走路时是“局促不安”的,那么,鸭子走路的时候,它可能因为为什么才“步调急速,局促不安”?

讨论要点:

很警觉,认为时刻会遇到危险,我要去做什么,还是快一点吧,不然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2)删改比较,体会效果

呈现修改的文字: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pō)像京剧里的净角(jué)出场。

提示思考: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较?

不做比较,像上面这样,光写写白鹅行不行?

讨论要点:

作者在这里是看到鸭子,联想到了白鹅,这样一比较,白鹅傲慢的特点就更加鲜明了。

如果不写鸭子,没有对比,也可以表现出白鹅走路是什么样子的,但是,不能够很好地把“傲慢”的态度表现出来。

这样一比较,我们读者就能更好地通过比较来感受到白鹅“傲慢”。

(3)朗读原文,传递作者写鸭子要强调的表达效果——突出白鹅的傲慢特征。

(三)体会“写狗”对表现鸭子的作用。

1、阅读写白鹅吃食特点一部分,概述鸭子吃食“一板三眼”的行为特点。

2、提示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已经把白鹅吃食特点写得很清楚了。

下面还写进了“吃食的时候,与狗的争斗、得有人伺候”。

假设,这一部分,作者不写这些内容,像“叫声、走路”那样,用一段话把“一版三眼”介绍清楚了不就得了吗?

课件出示: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

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shē)侈(chǐ);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gǒu)。

譬(pì)如吃了一口饭,倘(tǎng)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白鹅就是这样,真是架子十足!

讨论:

修改的文字与原文比较,我们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1)修改的文字,之写出了什么?

联系前面的“概述”——“傲慢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相”,体会:

这段话哪里可以看出傲慢?

一丝不苟、一定从容不迫。

提示

(2)作者在原文写进了与狗争斗,与狗争斗的描写,写出了白鹅怎样的心理状态?

提示学生结合上下文,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

对狗的态度——狗本来很厉害,但是,“我比狗还厉害”;

对自己“一般三眼”的态度:

不管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我的“一眼三板”是不能更改的;

对人的态度:

因为有“狗”,我的生活规律是不能更改的,但是,我不能没有食物,“我是高高在上的主人,你是仆人,你得伺候我”。

(当学生不能从这些角度思考,教师从这些角度加以提示)

总结:

跟原文比较,这样写突出了白鹅的“傲慢”,在家中:

连凶恶的狗见到了白鹅得退避三舍;在人面前,白鹅成为了“老爷”,原本的主人成为了“仆人”。

3、指导朗读:

提示语:

白鹅吃食,一眼三板——学生读写白鹅吃食行为特点的部分(强调:

一丝不苟,一定从容不迫。

提示语:

狗来偷食吃——学生读“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课件改变颜色,提示所读内容)

提示语:

尽管会有狗来偷吃,但是,白鹅不会改变它的生活规律——学生读白鹅吃食行为特点部分,再次强调一丝不苟,一定从容不迫。

提示语:

事物被偷吃光了——学生读: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gōng)养不周。

”(课件改变颜色,提示所读内容)

要求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总结规律:

提示。

引导学生归纳如下要点:

1、本文写小动物,跟我们过去看过的有所不同。

过去我们写的小动物,更多侧重对小动物外在特点的描写,本文是通过写白鹅的行为,写了他的“性格特点”。

2、作者从三个方面表现白鹅“傲慢的特点”,除了详细写作者日常看到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特点,还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鸭子、狗跟白鹅放在一起,比较着来写,写出了,通过他们的表现,来更好的突出白鹅的“傲慢”。

我们要突出表现一种事物的特点,可以用与之相似但是有差异的事物比较着来写,从而突出这种事物的特点。

三、深度思考:

作者写白鹅“傲慢”,写白鹅把主人当成仆人。

“傲慢”、“架子十足”,这本身是说什么不好的词语,应该是令人讨厌的。

但是在这里,作者真的讨厌白鹅吗?

体会作者正话反说,体会作者其实在表达对白鹅的喜爱,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相处。

 

用读者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

教学背景:

学生的写作实践中,也经常会用到打比方地方法。

但是,实际写作中,常会出现打比方的时候,喻体只是自己清楚,而不去考虑读者是否熟悉,是否清楚,不去思考自己的比方是否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要强调的意思。

针对这样的实际,引导学生体会《白鹅》与《白公鹅》的作者打比方所用的不同喻体的原因,从而感受:

写作时,“打比方要用读者熟悉的事物”这一规律。

原文原句:

《白鹅》和《白公鹅》在写鹅的“步态”的时候,都用了打比方的方式。

《白鹅》:

“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颇似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白公鹅》: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对比赏析:

两篇课文中,作者都写了白公鹅的步态,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都想把鹅的步态特点、作者对鹅“傲慢”的看法,通过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出来。

但是,两位作者没有把它们比成相同的事物。

中国作家丰子恺,把鹅走路的样子比成了“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的样子;俄罗斯作家叶·诺索夫则把鹅走路的样子比成了“海军上将的派头”。

为什么呢?

中国作家写东西,读者更多地是中国人。

京剧是中国国粹。

中国人更熟悉京剧的“净角”,出场的时候,腰挺着,头昂着,一只脚抬起来,要停一会儿才稳稳地放下,再抬起另一只脚……白鹅走路的确是这个样子。

“净角”这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作者这样比,大家一下子就想到了“净角”:

那些朝廷的重臣(当大官的啊),这样,大家马上想到了白鹅是威严的,傲慢的,动作是大开大合的。

而俄罗斯作家写的东西,读者更多的是俄罗斯人。

如果叶·诺索夫把白公鹅比成“净角”,俄罗斯就会傻眼了?

“净角”是什么啊?

他还得去网上搜索,搜索半天,知识是明白了,但是没看过京剧,还是不知道净角怎么走路。

而且,叶·诺索夫写的是白公鹅,是很多大白鹅中的一个,是很多同样傲慢威严霸道的公鹅中的一个。

白公鹅跟白鹅还不同,除了傲慢,还有霸道,什么都无所畏惧,就好像很有权利似的。

谁是这样的啊——海军上将。

这是俄罗斯人在生活中,在电影中常看到的。

所以,作者打比方的时候选择了“比成海军上将”。

教学设计

在学生已经学完了《白鹅》、《白公鹅》之后,安排简短时间,来完成下面教学(可以在学生完成《白公鹅》略读任务之后):

一、感受差异

导语:

我们已经学了两篇课文,分别是《白鹅》和《白公鹅》,两位作者笔下的大鹅,都有傲慢的特点。

两位作者在介绍大额的样子的时候,还都运用了打比方的写法。

1、呈现两组句子:

《白鹅》:

“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颇似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白公鹅》: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同样是写“大鹅”的傲慢,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略)

不同点:

写的角度,用词不同,打比方时,用来做比的的事物也不同。

《白鹅》:

这里主要写“步态”,做比的事物时“净角”出场的样子,比喻词:

颇似。

《白公鹅》:

几个方面,姿势用词:

板正;做比的事物是“海军上将的派头”,比喻词是“全是”。

3、如果,两位作者在写“大鹅”的时候,都用“净角出场”或者都用“海军上将的派头”是否可以呢?

二、探究规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两位作者及作品的大致年代。

丰子恺:

1898-1975;《白鹅》写于1946

叶·诺索夫:

1938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2、回顾两位作者笔下的做比的事物,与那个年代的关系:

丰子恺:

1946年,中国的海军,还是有海无防。

抗战胜利时:

刚刚赢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一时却没有物质条件接收南海诸岛,一向贫弱的中国海军力量在抗战中全军覆没,为数不多的舰船不是被日军击沉,就是在几个要塞“自沉”后作为封锁线。

日本投降时,中国的海军力量已降至零点,根本无法派出舰队前往南海。

叶·诺索夫:

1938年以后写此文。

当时苏联海军:

苏联海军从1927-1937为大批建造潜艇和小型水面舰艇阶段,从1938年至战争开始前为开始建造大型海洋海军阶段

1934年,苏联海军有战列舰3艘,巡洋舰4艘,驱逐领舰和驱逐舰17艘,护卫舰9艘,鱼雷快艇77艘,布雷舰6艘,扫雷舰17艘,炮舰17艘,浅水重炮舰7艘,装甲艇16艘,潜艇34艘,轰炸机和鱼雷机34架,侦察机117架,歼击机54架,岸炮364门。

根据上面资料思考:

丰子恺和叶·诺索夫,谁更了解海军?

为什么?

而丰子恺跟叶·诺索夫相比较,则更熟悉什么?

3、讨论:

对于“白鹅”与“海军上将”,那个时代的中国和前苏联读者们,分别熟悉什么?

4、推想:

两位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事物来做比较?

结合具体图片,思考,经讨论归纳如下要点:

中国作家写东西,读者更多地是中国人。

京剧是中国国粹。

中国人更熟悉京剧的“净角”,出场的时候,腰挺着,头昂着,一只脚抬起来,要停一会儿才稳稳地放下,再抬起另一只脚……白鹅走路的确是这个样子。

“净角”这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作者这样比,大家一下子就想到了“净角”:

那些朝廷的重臣(当大官的啊),这样,大家马上想到了白鹅是威严的,傲慢的,动作是大开大合的。

而俄罗斯作家写的东西,读者更多的是俄罗斯人。

如果叶·诺索夫把白公鹅比成“净角”,俄罗斯就会傻眼了?

“净角”是什么啊?

他还得去网上搜索,搜索半天,知识是明白了,但是没看过京剧,还是不知道净角怎么走路。

而且,叶·诺索夫写的是白公鹅,是很多大白鹅中的一个,是很多同样傲慢威严霸道的公鹅中的一个。

白公鹅跟白鹅还不同,除了傲慢,还有霸道,什么都无所畏惧,就好像很有权利似的。

谁是这样的啊——海军上将。

这是俄罗斯人在生活中,在电影中常看到的。

所以,作者打比方的时候选择了“比成海军上将”。

三、总结规律

为了把一种事物的特点写的让读者一下子就能通过所写的文字读明白,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常常用到“打比方”的方法。

“打比方”,在语文里面还叫比喻。

就是把一种事物说成另一种相似的事物,从而更好地说明要写到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首先要选择具有相似点的其他非同类事物,同时还要考虑用来作比的事物,是不是读者所熟悉的,然后还要思考,被比成的事物是否让人产生作者对要写事物的态度。

学后练习:

把物当成让人喜欢的孩子来赞美它

教学背景: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已经陆续在一些课文中学习了“通过打比方”来表达对事物赞美的感情,也在一些课文中感受了把物当成人来写的方法。

结合《我们家的猫》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把喜爱的事物当成人来赞美”的方法,继续学习表达喜爱感情的表达方法。

原文赏析:

《我们家的猫》文字赏析

原作老舍赏析高启山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作者为了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无论写那种表现,都用了拟人的方式,让读者感到猫在作者心理就是一个有脾气的孩子——古怪、乖、出走、贪玩、尽职,这些词语都是写人的,有的是赞美人的,作者用这些词语来赞美了猫的特点,表达着对猫的喜爱。

在具体介绍的时候,作者从“古怪”开始写起。

古怪:

一直是用于写人性格令人捉摸不透的词语。

这里,作者用了一连串的转折,写了三层意思来表现古怪。

用了两个“可是”做转折,这是表情达意的一种策略——让人没办法琢磨透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古怪的含义就透彻了;每一层意思都分别用了确实、的确、多么这样的表示程度的词,来诠释“实在”这样的程度。

为了具体说明程度,在每一个方面介绍的时候,还是分别用了具体的表示程度的词语——“成天、什么都;一天一夜,任凭怎么也不肯;一连就是,非不可。

”在这段话里,作者主要是通过这样的语言的来强调了猫性格的古怪程度,更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程度。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敢,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两段话写“高兴和不高兴”时候的两个方面的性格变化,是“古怪”的继续。

作者仍然把它写的像自己喜欢的孩子孩子,来表达作者对猫的爱:

“温柔可亲、踩印梅花、丰富多腔、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勇敢”,拟人的手法,富有喜爱赞美情感色彩的词语的选用,都让读者感受到,猫的性格古怪,但是我很喜欢他。

在表现古怪的特点方面,作者主要是用了对比的方式,来突出它的性格变化特点。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

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到院子里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

看着它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写它小时候,则完全是一种爱的情感的表达。

猫小时候的顽皮淘气,会让一般人厌烦,但是作者不——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他生气呢。

“来不及”是啥意思?

向它表示我喜欢它,爱它,唯恐它不知道,自己还嫌做得不够呢。

这是“来不及”。

反问,则强调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作者在写小猫调皮、淘气的行为的时候,都是带着欣赏的、喜爱的情感来写的——好玩具、没完没了、跌到了马上起来、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这些说法,都让我们能够读出一种欣赏、一种赞叹,就像父母对待自己年幼的孩子。

教学设计:

在学生读课文,学习字词,读懂词语和句子,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