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31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docx

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

2022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量监测附答案

1.101×36-36=36×(101-1)这是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

答案: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01×36-36=36×(101-1)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故答案为:

C。

【点睛】

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中非常重要的定律,需熟练掌握,达到能认会用的地步。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圆B.正方形C.等腰梯形D.平行四边形

答案:

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此题依此分析并选择即可。

【详解】

A.圆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B.正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C.等腰梯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D.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

D

【点睛】

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下面的第()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A.

B.

C.

答案:

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3+3=6,则长3cm、3cm、6cm的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B.3+4>5,则长3cm、4cm、5cm的三根小棒能组成三角形;

C.3+1<5,则长3cm、5cm、1cm的三根小棒不能组成三角形;

故答案为:

B。

【点睛】

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问题。

4.图()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一样。

A.

B.

C.

答案:

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A、B、C三个选项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详解】

根据分析可得,只有A选项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形状一样。

故答案为:

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5.下面各数中,()的0不可以去掉。

A.5.700B.4.00C.3.003

答案: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据此解答。

【详解】

A.5.700,5.700中0位于末尾,去掉末尾的0,数的大小不变;

B.4.00,4.00中0位于末尾,去掉末尾的0,数的大小不变;

C.3.003,3.003中0不在末尾,去掉0,数的大小发生改变,不可以去掉。

故答案为:

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小数的性质,应明确:

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才不变。

6.0.6中的“6”表示6个()。

A.千分之一B.百分之一C.十分之一

答案: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0.6中的“6”在十分位上,表示6个十分之一。

【详解】0.6中的“6”表示6个十分之一。

故答案为:

C。

【点睛】

本题考察了小数的意义,注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

7.去掉2.45的小数点后得到的数比原数()。

A.扩大10倍B.多24.5C.多242.55

答案: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2.45去掉小数点后是245,然后用245减2.45即可。

【详解】

245-2.45=242.55

故答案为:

C

【点睛】

熟练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四

(2)班46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共租了12条船,其中每条大船坐5人,每条小船坐3人,大船有()条。

A.5B.6C.7

答案:

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假设租的全是小船,那么坐了12×3=36人,比实际人数少了46-36=10人,租一条大船比一条小船多5-3=2人,所以大船有10÷2=5条,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

假设12条全是小船,那么大船有:

(46-12×3)÷(5-3)

=(46-36)÷2

=10÷2

=5(条)

故答案为:

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利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9.妈妈单位的平均资是3800元,爸爸单位的平均工资是4100元,妈妈和爸爸的工资相比()。

A.妈妈的高B.爸爸的高C.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依此选择。

【详解】

3800元、4100元分别是妈妈和爸爸单位的平均工资,并不代表他们两人的实际工资,即无法比较妈妈和爸爸的工资谁更多。

故答案为:

C

【点睛】

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50克=()千克68厘米=()米

10元2角7分=()元12分=()时

解析:

050.6810.270.2

【解析】

【分析】

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元和角之间的进率是10,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100,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50克=0.05千克68厘米=0.68米

10元2角7分=10.27元12分=0.2时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单位、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单位的换算。

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

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1.0.9里面有  0.1,1里面有  个0.01,  里面有25个0.01.

解析:

9,100,0.25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1)0.9的“9”在十分位上,表示9个0.1;

(2)1=1.00,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0.01,所以100个0.01组成1;

(3)把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0.01,25个0.01是0.25.

解:

0.9里面有90.1,1里面有100个0.01,0.25里面有25个0.01;

故答案为9,100,0.25.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根据小数的意义判断一个小数有几个计数单位: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它的计数单位,取得的份数就是计数单位的个数.

12.已知A÷28=15……□,方框里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A是()。

答案:

A

解析:

447

【解析】

【分析】

余数小于除数,故□<28,方框里最大能填27,再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被除数。

【详解】

A÷28=15……□中,□<28,方框里最大能填27;

当□=27时

A=15×28+27

=420+27

=44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数除法各部分间关系的掌握。

13.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是56.2,56.2与原来的小数相差()。

解析:

58

【解析】

【分析】

先用56.2除以10计算出原来的小数,然后计算出56.2与原来的小数的差即可,用减法计算。

【详解】

56.2÷10=5.62

56.2-5.62=50.58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小数与小数的减法计算,要熟练掌握。

14.一袋牛奶原来的单价是3元,商场迎新年搞促销买四袋送二袋,促销后牛奶的单价是平均每袋()元。

解析:

2

【解析】

【分析】

用原来的单价乘4求出需要的总价,再用总价除以(4+2)即可解答。

【详解】

3×4÷(4+2)

=12÷6

=2(元)

【点睛】

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用小棒围成三角形,其中两根小棒分别长10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最长()米,最短()厘米,可以围成三角形。

(填整厘米数)

解析:

3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特征: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10-8<第三边<10+8

所以:

2<第三边<18

即第三边的取值在2~18厘米(不包括2厘米和18厘米),

因为三根小棒都是整厘米数,所以第三根小棒最长为:

18-1=17(厘米),最短为:

2+1=3(厘米)。

用小棒围成三角形,其中两根小棒分别长10厘米和8厘米,第三根小棒最长(17)米,最短(3)厘米,可以围成三角形。

(填整厘米数)

【点睛】

此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

16.小马虎做加法时,把加数个位上的9写成了6,又把十位上的7看成9,结果得214,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

答案:

197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把个位上的9看作6,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少算了3,求正确的和应把3加上;把十位上的7看作9,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20,求正确的和应把20减去.这样,正确的答案21

解析:

197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把个位上的9看作6,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少算了3,求正确的和应把3加上;把十位上的7看作9,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20,求正确的和应把20减去.这样,正确的答案214+3﹣20=197.

解:

9﹣6=3,90﹣70=20,

214+3﹣20=197.

答: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97.

故答案为197.

点评:

此题考查了逆推的方法,以及计算的能力.

17.四年级106人租车去春游,共租车20辆,都刚好坐满。

其中,大车每辆坐6人,小车每辆坐4人。

他们租了()辆大车。

答案:

13

【解析】

【分析】

假设全部租的是大车,依此计算出总人数,全部租大车的总人数与实际总人数的差,1辆大车与1辆小车乘坐的人数差,然后用全部租大车的总人数与实际总人数的差除以1辆大车与1辆小车乘坐

解析:

13

【解析】

【分析】

假设全部租的是大车,依此计算出总人数,全部租大车的总人数与实际总人数的差,1辆大车与1辆小车乘坐的人数差,然后用全部租大车的总人数与实际总人数的差除以1辆大车与1辆小车乘坐的人数差计算出租小车的数量,再用20辆减去租小车的数量即可。

【详解】

20×6=120(人)

120-106=14(人)

6-4=2(人)

14÷2=7(辆)

20-7=13(辆)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鸡兔同笼问题,可运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18.利用图形的运动,计算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每个小方格边长

答案:

24

【解析】

【分析】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变成求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阴影部分组成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

解析:

24

【解析】

【分析】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变成求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的面积。

【详解】

把右边阴影部分移动到左边,阴影部分组成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长方形;

6×4=24(平方厘米)

【点睛】

通过平移,把计算复杂图形的面积转化为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19.□算。

0÷135=25×40=3.2+0.8=1000÷8=

1-0.9=17.4÷100=32-0=15+85×0=

答案:

0;1000;4;125;

0.1;0.174;32;15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析:

0;1000;4;125;

0.1;0.174;32;15

【解析】

【分析】

【详解】

20.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90-26.4=27.9+2.38=

答案:

6;30.28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

解析:

6;30.28

【解析】

【分析】

(1)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加法的验算方法:

一种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次;一种是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3)减法的验算方法:

一种是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一种是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

【详解】

90-26.4=63.627.9+2.38=30.28

验算:

验算:

21.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35.08-2.43-7.57316×4+184×4

27.5-1.25+23.5-8.75(124-85)×12÷36

答案:

08;2000;

41;13

【解析】

【分析】

35.08-2.43-7.57此题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16×4+184×4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27.5-1.25+2

解析:

08;2000;

41;13

【解析】

【分析】

35.08-2.43-7.57此题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16×4+184×4此题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27.5-1.25+23.5-8.75此题先交换1.25与23.5的位置,然后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124-85)×12÷36此题先算减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

【详解】

35.08-2.43-7.57

=35.08-(2.43+7.57)

=35.08-10

=25.08

316×4+184×4

=(316+184)×4

=500×4

=2000

27.5-1.25+23.5-8.75

=27.5+23.5-1.25-8.75

=51-1.25-8.75

=51-(1.25+8.75)

=51-10

=41

(124-85)×12÷36

=39×12÷36

=468÷36

=13

22.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6.8米,比第二段短3.9米,原来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答案:

5米

【解析】

【分析】

第一段绳长加上3.9米等于第二段绳子的长度,再加上第一段的长度即可解答。

【详解】

6.8+3.9+6.8

=10.7+6.8

=17.5(米)

答:

原来这根绳子长17.5

解析:

5米

【解析】

【分析】

第一段绳长加上3.9米等于第二段绳子的长度,再加上第一段的长度即可解答。

【详解】

6.8+3.9+6.8

=10.7+6.8

=17.5(米)

答:

原来这根绳子长17.5米。

【点睛】

分析清楚谁比谁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在学校的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4米,比小东少跳了0.04米,小强比小东少跳了0.21米。

小强跳了多少米?

答案:

07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明跳的米数,加上小明比小东少跳的0.04米,就是小东跳的米数;用小东跳的米数减去小强比小东少跳的米数,就是小强跳了的米数。

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3.24

解析:

07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小明跳的米数,加上小明比小东少跳的0.04米,就是小东跳的米数;用小东跳的米数减去小强比小东少跳的米数,就是小强跳了的米数。

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3.24+0.04-0.21=3.07(米)

答:

小强跳了3.07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24.水果店购回香蕉125千克,比购回的苹果的2倍还多25千克,购回香蕉、苹果一共多少千克?

答案:

175千克

【解析】

【分析】

水果店购回香蕉125千克,比购回的苹果的2倍还多25千克,即苹果的2倍是125-25千克,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苹果是(125-25)÷2千克,然后将两种水果的千克数相

解析:

175千克

【解析】

【分析】

水果店购回香蕉125千克,比购回的苹果的2倍还多25千克,即苹果的2倍是125-25千克,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苹果是(125-25)÷2千克,然后将两种水果的千克数相加即得购回香蕉和苹果一共多少千克。

【详解】

(125-25)÷2+125

=100÷2+125

=50+125

=175(千克)

答:

购回香蕉、苹果一共175千克。

【点睛】

首先根据减法的意义求出苹果的2倍是多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下面是四年级

(1)班同学体重统计表。

26以下

26~30

31~35

36~40

40以上

1

4

6

11

1

2

3

8

9

1

(1)根据统计表,把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统计回答下面的问题。

体重在31~35kg范围的女生比男生多()人;体重在30kg以上的同学有()人;这个班一共有()人。

答案:

(1)见详解;

(2)2;36;46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里面的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描出相应的数据即可;

(2)体重在在31~35kg范围的女生有8人,男生有6人,多的额人数用减法计算

解析:

(1)见详解;

(2)2;36;46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里面的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描出相应的数据即可;

(2)体重在在31~35kg范围的女生有8人,男生有6人,多的额人数用减法计算;30千克以上的全部要用加法加起来;一共的人数就是把所有的加起来,据此解答。

【详解】

(1)

(2)

体重在31~35kg范围的女生比男生多

(2)人;体重在30kg以上的同学有(36)人;这个班一共有(46)人。

【点睛】

熟练掌握复式统计图并灵活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下面是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学期各班体育达标人数情况统计表。

(1)请根据以上数据将下面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2)男生中,()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多,()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四年级女生体育达标共有()人,平均每班女生有()人达标。

(4)如果四年级的男、女生总人数相等,那么四年级()比()体育达标情况好。

(填“男生”或“女生”)

答案:

(1)见详解

(2)四(3);四(4);

(3)75;15;

(4)男生;女生;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画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横轴表示班级,纵轴表示

解析:

(1)见详解

(2)四(3);四(4);

(3)75;15;

(4)男生;女生;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画条形统计图,白色条形表示男生,黑色条形表示女生,横轴表示班级,纵轴表示人数;

(2)观察统计图,男生是白色统计条,那条最高说明那个班男生体育达标人数最多,那个白色统计条最低说明那个班男生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把四年级5个班女生体育达标人数相加求和即可;求平均,让总人数除以班级数5即可解答。

(4)男女生总人数相等,谁的达标人数多,说明谁好,女生达标总人数在(3)小题中已经计算出来,在计算出男生达标总人数,二者比较即可。

【详解】

(1)画图如下:

(2)男生中,(四(3))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多,(四(4))班体育达标人数最少。

(3)16+13+15+17+14

=29+15+17+14

=44+17+14

=61+14

=75(人)

75÷5=15(人)

(4)17+18+20+16+19

=35+20+16+19

=55+16+19

=71+19

=90(人)

90>75

如果四年级的男、女生总人数相等,那么四年级(男生)比(女生)体育达标情况好。

(填“男生”或“女生”)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应用,掌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27.水果店老板18元一箱的价格购进苹果300箱,中秋节期间以每箱25元卖出190箱,中秋节过后老板将剩下的水果以15元的价格卖完了,请你计算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

答案:

赚了

【解析】

【分析】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进货与卖出的钱数,然后再比较解答。

【详解】

300×18=5400(元)

25×190+(300-190)×15

=25×190+110×1

解析:

赚了

【解析】

【分析】

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分别求出进货与卖出的钱数,然后再比较解答。

【详解】

300×18=5400(元)

25×190+(300-190)×15

=25×190+110×15

=4750+1650

=6400(元)

6400元>5400元

答:

老板是赚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灵活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