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46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docx

高三生物必修二567章单元评估检测讲义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估检测(七)

必修2 第5、6、7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生命活动不会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

A.交叉互换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C.基因突变D.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选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不同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没有涉及DNA的变化。

A项中,交叉互换导致DNA之间交换了片段。

C项中,基因突变改变了碱基排列顺序。

D项中,染色体结构变异DNA增加或缺少了片段,使DNA片段之间的顺序改变。

2.(2014·深圳模拟)已知一株玉米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经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为(  )

A.N/4   B.N/6   C.N/10   D.0

【解析】选D。

只经过花药离体培养,没经过秋水仙素处理,不存在aabb的个体。

3.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医学依据是(  )

A.后代必患遗传病

B.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C.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后代必然有伴性遗传病

【解析】选B。

近亲结婚的双方,从共同祖先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往往比非近亲结婚者高许多倍。

后代患的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也可能是性染色体遗传病。

4.(2014·天津和平区模拟)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是由孕妇服用或注射了某些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

B.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的,因而某遗传病患者的父母或祖辈中一定有该病的患者

C.染色体的变化、基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

D.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遗传病,为避免遗传病的发生,人类应提倡优生、优育

【解析】选C。

人类遗传病通常指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均可导致遗传物质(DNA)的改变,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致畸药物导致的胎儿畸形是先天性疾病,但因遗传物质一般没有变化,故不一定是遗传病;根据遗传规律,某些隐性遗传病的患者,其祖辈(包括父母)可能是携带者,并不一定是患者。

5.(2014·南平模拟)目前人类的进化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科学家表示,人类再经过几代将会进化到一定程度,从而出现几种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相似

B.人类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人类在不断进化

C.基因突变产生可以抵御糖尿病的基因,这种变异决定人类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选D。

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种生存的环境不同,再加上种群基因库也不同,所以进化方向是不同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6.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原理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诱导形成多倍体

B.自变量是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所以各组草莓幼苗数量应该相等

C.由实验结果可知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1天最容易成功

D.判断是否培育出四倍体草莓的简便方法是让四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与二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比较

【解析】选D。

判断是否培育出四倍体草莓,可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

让四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与二倍体草莓结出的果实比较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草莓果实的大小受到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7.(2014·天津东丽区模拟)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由此可推测(  )

A.二倍体月见草和四倍体月见草属于同一物种

B.二倍体月见草发生了基因突变成为四倍体

C.四倍体月见草的卵细胞中没有等位基因

D.二倍体月见草的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解析】选D。

同一物种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月见草交配产生的后代三倍体是高度不育的。

基因突变只能改变原来的基因,不能使染色体数加倍。

四倍体月见草的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即含有同源染色体,根据题目得不出没有等位基因的结论。

8.(2014·辽阳模拟)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阴影表示患者),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

B.该遗传病男、女性患病概率相同

C.Ⅰ2一定为杂合子

D.若Ⅲ7与Ⅲ8结婚,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3

【解析】选A。

据图分析,Ⅱ5、Ⅱ6患病,Ⅲ9正常,推断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错;该遗传病男、女性患病概率相同;由于Ⅱ4正常推知Ⅰ2一定为杂合子;Ⅲ7基因型为aa,Ⅲ8基因型为1/3AA、2/3Aa,则子女正常的概率为2/3×1/2=1/3,患病的概率为2/3。

故选A。

【加固训练】(2014·绍兴模拟)如图是人类遗传病系谱图,母亲是纯合子,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  )

①Y染色体上的基因

②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③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④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⑤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解析】选A。

该遗传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可能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

又由于母亲是纯合子,去掉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经过分析,只有①②是可能的。

9.(2014·天津武清区模拟)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依赖性

中度

高度

A.基因R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

B.抗性个体RR∶Rr=1∶1

C.RR个体数量增加,rr个体数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解析】选D。

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对灭鼠灵药物有抗性的褐鼠对维生素K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维生素K含量不足的环境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难以生存,被淘汰的概率较高,若对该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则种群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被淘汰的概率也较高,基因型为Rr的个体生存的概率较大,导致最终种群中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Rr。

10.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为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优良玉米种(aaBB),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D.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选C。

①是诱变育种;②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⑤是多倍体育种,利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

基因型为aaB_的类型中aaBB占1/3,aaBb占2/3,经过自交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1/2,故C错误。

二、非选择题(包括2个小题,共50分)

11.(30分)(2014·天津河西区模拟)新交规将继续严厉查处“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的行动,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查处“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呼气酒精检验,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2)研究发现酒后人体面部会出现“脸红”的现象是乙醛引起的。

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此时面部皮肤的散热将会    。

(3)母亲受孕早期酗酒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而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分析下列某遗传病的系谱图:

①此系谱图中致病基因是    (填“显性”或“隐性”),位于    染色体上。

②若3号个体为常染色体隐性纯合子患者,则10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

③假设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XaY,则6、7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

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是正常的概率为    。

④若调查此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    调查。

【解析】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6号和7号正常,生下9号患病,则此病是隐性遗传,可以在常染色体上也可以在X染色体上;3号个体为aa患者,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6号和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10号正常,则10号个体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若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XaY,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是XAXa,6号个体的基因型是XAY;由于6号个体正常,他的女儿一定有一条X染色体来自6号,所以子代中女儿全部正常,概率为100%。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

(1)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增加

(3)①隐性 X染色体或常 ②2/3

③XAY XAXa 100% ④随机抽样

【方法技巧】遗传系谱问题中遗传病性质的判断

(1)根据系谱特征直接判断。

①若双亲正常,女儿患病,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②若双亲患病,女儿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用反证法排除:

根据亲子代特征,用反证法确定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如图:

如果假设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2号的致病基因一定会传给女儿4,女儿一定患病,假设不成立,故该病遗传方式应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2.(20分)(2014·银川模拟)果蝇具有繁殖速度快、培养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可区分的性状多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摩尔根利用X射线照射处理红眼果蝇,之所以能获得白眼果蝇是因为发生了      。

(2)右图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及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该果蝇的基因型是     ,该果蝇最多能产生    种卵细胞。

(3)一个如右上图所示的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DXW的极体,那么与该极体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          。

(4)下图是该果蝇Ⅳ号染色体结构发生异常时出现的情况,该异常属于       。

(5)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一只黑身雄果蝇。

假如已知黑身是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判断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完善有关的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用纯种的      与变异的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子一代,子一代表现型是 。

第二步:

将子一代中      与原种群的灰身雄果蝇交配,得子二代,分析并统计子二代不同表现型的个体数。

结果和结论:

①如果子二代个体都是灰身果蝇,则黑身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②如果子二代出现黑身雄果蝇,则黑身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解析】

(1)X射线照射处理红眼果蝇从而获得了白眼果蝇,这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

(2)结合图示分析,该果蝇是雌果蝇,其基因型为AaDDXWXw,这样的果蝇最多能产生的卵细胞为2×1×2=4种。

(3)一个这样的卵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DXW的极体,那么与该极体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DXW或aDXw。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染色体异常属于一条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这种变化叫易位。

(5)判断黑身基因的遗传方式,可用纯种的灰身雌果蝇与变异的黑身雄果蝇杂交,看其F1灰身雌果蝇与原种群的灰身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表现型即可。

答案:

(1)基因突变 

(2)AaDDXWXw 4(3)ADXW或aDXw

(4)易位 (5)实验步骤:

灰身雌果蝇

灰身 灰身雌果蝇 结果和结论:

常 X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