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已整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47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5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7页
药理学已整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已整合.docx

《药理学已整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已整合.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理学已整合.docx

药理学已整合

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

药物导致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病人的不利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2.作用强度:

当两个或以上药物比较时,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一般采取50%效应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3.效能:

即药物的最大效应,它是药物产生生理反应的能力。

4.配伍禁忌:

是指药物在体外配伍时直接发生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而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性影响药物的使用。

5.快速耐受性:

是指连续用药后短期内产生的药物反应性降低。

6.耐药性:

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7.耐受性:

是指机体对长期应用的药物反应性降低。

8.生理依赖性:

是指具有耐受性证据和停药症状。

9.药物滥用:

是指无病情依据的大量长期用药。

10.依赖性:

是指在长期应用某药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依赖。

11.拮抗:

是指同时(或前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效应减弱。

12.协同:

是指同时(或前后)应用两种或多种药物,使原有的效应增强。

13.药物相互作用: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序贯应用时,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

14.胆碱受体激动药:

能够激动胆碱受体,产生与乙酰胆碱类型作用的药物,称为胆碱受体激动药。

15.调节痉挛:

毛果芸香碱,可激动眼睫状肌m受体,使睫状肌的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而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近视物,而难以看清远物,毛果芸香碱的这种作用称为调节痉挛。

16.交叉耐药性:

是指细菌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17.防突变浓度:

当用大于10的10次方CFU的细菌接种在含不同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中最低药物浓度,它同时抑制了敏感菌株和常规耐药突变菌株的生长,在此浓度上,细菌必须同时存在两种耐药机制或双酶突变才能生长,故MPU是指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是药物对突变菌株的MIC。

18.抗菌后效应:

抗菌药物与细菌接触一段时间,浓度逐渐降低,低于MIC或全部清除后,细菌生长仍受持续抑制,反应药物对靶位的亲和力占据程度,并与药物浓度和接触时间有关,后效应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19.安全指数:

最小中毒量与最大中毒量之比,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其比值越大越安全。

20.化疗指数:

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用于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其比值越大越安全。

21.化学治疗:

是指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或恶性肿瘤细胞,清除或缓解其引起的疾病。

二,简答题

1.吗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有哪些?

吗啡的药理作用包括:

1.中枢神经系统:

镇痛镇静作用,镇咳,缩瞳,调节体温,兴奋脑干化学感受触发区引起恶心呕吐,影响激素释放等;2.兴奋平滑肌,提高胃肠平滑肌和括约肌张力;3.心血管系统:

扩张血管,保护心肌缺血损伤,扩张脑血管是颅内压升高;4.免疫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各种疼痛,如创伤剧痛,内脏绞痛,其他镇痛药无效的心梗剧痛;2.心源性哮喘;3.止泻

2.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的机制有哪些?

机制有:

1.扩张外周血管,减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2.镇静作用吗,消除患者紧张情绪;3.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减弱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使急促浅表呼吸得以缓解。

3.简述吗啡的不良反应及急性中毒的解救?

不良反应:

1.一般反应:

呼吸抑制,便秘,排尿困难等;2.长期使用:

出现耐受性及依赖性,一单停药出现兴奋,流涕,震颤,出汗,呕吐,肌肉疼痛,发热,瞳孔散大,焦虑,甚至虚脱和亦诗丧失等阶段性症状。

急性中毒:

出现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过度缩小,呼吸困难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抢救措施为人工呼吸,适量给氧,加用呼吸兴奋药以及静脉注射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

4.简述吗啡的主要药理作用与用途

5.试述吗啡和哌替啶在作用、应用上的异同。

作用方面:

1.相同点:

中枢作用(镇痛、镇静、欣快、呼吸抑制、催吐);胆道平滑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体位性低血压)。

2.不同点:

镇咳:

吗啡(有)、哌替啶(无)。

瞳孔缩小:

吗啡(有)、哌替啶(无)

应用方面:

1.相同点:

用于急性锐痛、心源性哮喘。

2.不同点:

止泻用吗啡,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用哌替啶。

6.罗通定的作用特点有哪些?

罗通定的镇痛作用较哌替啶弱,较解热镇痛药强,还有镇静和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未明,可能与阻断脑内DA受体促进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有关。

其产生明显的镇静、催眠、安定和镇痛作用可能与上述的机制有关。

7.吗啡为什么可用于治疗心源性,而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吗啡治疗心源性哮喘,是由于扩张外周,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负荷,镇静作用有利于消除焦虑恐惧情绪,降低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改善急促浅表呼吸,吗啡能抑制呼吸,诱发支气管哮喘,故禁用于支气管哮喘者。

8.简述甲状腺素的临床应用

甲状腺激素的临床应用:

1.呆小病的治疗,早起治疗效果好;2.粘液性水肿的治疗;3.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治疗;4.T3试验,对摄碘率高的患者作鉴别诊断。

9.简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应用硫脲类药物和碘剂的目的。

甲亢术前,对需做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宜先用硫脲类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以减少发生麻醉和手术合并症及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

由于用硫脲类后甲状腺增生充血,不利于手术进行,故需术前两周左右加服碘剂如复方碘溶液(卢戈液),以使甲状腺组织退化,血管减少,腺体减少变韧,利用手术进行及减少出血。

10.试述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作用特点。

1.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所中介的络氨酸的碘化及偶联、抑制外周T4转化为T3免疫抑制作用产生抗甲状腺的作用;2.作用特点:

起效慢、疗程长、使甲状腺肿大变软脆、充血(不利手术)。

3临床应用:

甲亢内科治疗轻、中度及不宜手术或131I治疗者;甲亢术前准备;控制病情,防止术前,术后并发症,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4.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减少症。

11.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有哪几类?

各有何临床应用?

治疗甲亢的药物有4类,1.硫脲类:

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使T3、T4合成减少,同时抑制外周血T4转为T3,作用快而强,可用于甲亢内科的治疗,甲亢术前准备和甲状腺危象辅助用药等。

2.碘和碘化物:

大剂量碘可抑制蛋白水解酶,使甲状腺激素释放减少并抑制TSH分泌,可用于甲状腺危象和甲亢术前准备。

3.B受体阻断药:

通过阻断B受体而改善甲亢症状,并可减少甲状腺素分泌和T3生成,用于甲亢治疗、甲状腺危象辅助治疗及术前准备,常与硫脲类药物合用,疗效更显著。

4.放射性碘:

利用其产生的B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来治疗甲亢,利用Y射线来测定甲状腺机能。

第1章绪论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

1.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药学核心课程,是因为它:

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C.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

*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

2.药物

A.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B.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C.可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D.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E.所有作用都是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3.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学科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律

*E.药物在体内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6.大多数药物在体内转运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膜孔滤过

E.胞饮

7.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

8.在酸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9.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B.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C.单胺氧化酶

D.辅酶II

E.水解酶

10.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可使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转运加快

D.药物排泄加快

*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11.临床上可用丙磺舒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

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延缓抗药性产生

E.以上都不对

12.使肝药酶活性增加的药物是

A.氯霉素

*B.利福平

C.异烟肼

D.奎尼丁

E.西咪替丁

13.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A.10小时左右

B.20小时左右

C.1天左右

*D.2天左右

E.5天左右

14.口服多次给药,如何能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A.每隔两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B.首剂加倍

C.每隔一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D.增加给药剂量

E.每隔半个半衰期给一个剂量

15.有关生物利用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

B.达到峰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C.达到稳态浓度时体内的总药量

D.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和速度

E.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静脉的量;

16.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胃肠道过程

B.靶器官过程

*C.血液循环过程

D.细胞内过程

E.细胞外液过程

17.t1/2的长短取决于

A.吸收速度

*B.消除速度

C.转化速度

D.转运速度

E.表现分布容积

18.某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

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消失

E.以上都不是

19.影响药物分布速度的因素是

A.药物的脂溶性

B.首关消除

C.给药剂型

D.体液的PH值

*E.血浆蛋白结合率

20.以下属于药酶抑制剂的是

A.苯巴比妥

B.利福平

C.苯妥英钠

D.保泰松

*E.西咪替丁

21.以一个半衰期作为给药间隔,经过多久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A.2个半衰期

B.1个半衰期

*C.4-5个半衰期

D.3个半衰期

E.6个半衰期

22以下哪种给药途径药物吸收得最快

A肌内注射

B.口服

C.皮下注射

*D.吸入给药

E.皮肤、粘膜给药

23下哪种给药途径药物吸收得最慢

A.静脉注射

B.口服

C.皮下注射

D.吸入给药

*E.皮肤、粘膜给药

24.影响从肾脏排泄速度的因素有

A.药物的作用

B.药物的不良反应

*C.肾功能状况

D.给药剂量

E.同类药物的竞争性抑制

25.下列哪种因素不是影响药物吸收速度的因素

A.药物的脂溶性

B.首关消除

C.给药剂型

D.体液的pH值

*E.血浆蛋白结合率

26.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肝脏

*B.肾脏

C.肠道

D.胆汁

E.肺脏

27.决定药物每天用药的次数的主要因素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消除速度

E.体内转化速度

28、药物的t1/2是指:

 *A.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C.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

 D.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克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剂量

29、药物起效的快慢取决于:

*A.药物的吸收速度

 B.药物的排泄速度

 C.药物的转运方式

 D.药物的光学异构体

 E.药物的代谢速度

30、某药t1/2为8h,一天给药三次,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是:

 A.16h

 B.10h

 C.24h

 *D.40h

 E.50h

31.药物副作用的正确描述是:

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药物转化为抗原后引起的反应

*C.与治疗作用可以互相转化的作用

D.药物治疗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E.以上都不是

32、某病人应用双香豆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后因失眠加用苯巴比妥,结果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比未加苯巴比妥时缩短,这是因为:

 A.苯巴比妥对抗双香豆素的作用

 *B.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双香豆素代谢加速

 C.苯巴比妥抑制凝血酶

 D.病人对双香豆素产生了耐药性

 E.苯巴比妥抗血小板聚集

33、药物的体内过程不包括

 A.吸收

 B.分布

 *C.消除

 D.排泄

 E.生物转化

34、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正确的是:

 A.与药物剂量无关

 B.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无关

 C.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强

 *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少

 E.选择性与组织亲和力无关

 35、关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正确的是:

 A.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B.可消除致病因子的药物作用

 C.只改善症状的药物作用,都不是治疗作用

 *D.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

 E.补充治疗不能纠正病因

  

36、关于不良反应,错误的是:

 A.可给病人带来不适

 B.不符合用药目的

 C.大多数是可预知的

 *D.停药后都不能消失的

 E.副作用是不良反应的一种

  

37、药物的副作用:

 *A.是治疗量下出现的

 B.是中毒剂量下出现的

 C.是停药后出现的

 D.是极量下出现的

 E.是用药不当造成的

 

38、药物的后遗效应:

 A.是治疗量下出现的

 *B.是血药浓度降低至阈浓度以下,仍残存的效应

 C.巴比妥类无后遗效应

 D.此种效应都较短暂

 E.此种效应都较持久

  

39、关于毒性反应:

 *A.用药剂量过大易发生

 B.与体内药物蓄积无关

 C.症状较轻

D.主要是指急性中毒  

E.出现中毒后应减量

  

40、停药反应:

A.与反跳反应不同

B.突然停药可防止发生

*C.是突然停药所出现的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

D.避免停药反应要递增剂量给药

E.停药时,逐渐减量也不能避免发生

  

41、变态反应:

A.不是过敏反应

B.与免疫系统无关

*C.与体质有关

D.是异常的免疫反应

E.药物不一定有抗原性

  

42、关于特异质反应,错误的是:

*A.其反应性质与常人相同

B.是不良反应的一种

C.特异质患者用少量药物就可能引起

D.与遗传有关

E.多是生化机制异常

 

43、关于极量,正确的是:

A.是出现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B.出现疗效时的最小剂量

C.是最安全的剂量

D.是临床常用的剂量

*E.达到最大治疗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44、治疗指数是:

  

A.LD50/ED99

*B.LD50/ED50

C.LD5/ED99

D.LD1/ED95

E.LD5/ED95

  

45、LD50是指

A.最大治疗量的1/2

B.最大致死量的1/2

*C.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D.极量时的1/2

E.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治疗有效的剂量

  

46、三种药(A,B,C)的LD50分别为80、80、120mg/kg;ED50分别为20、40、40mg/kgp.o.,比较三种药安全性大小的顺序应为:

A.A>B=C

B.A=B>C

*C.A>C>B

D.A

E.A>B>C

  

47、药物对动物急性毒性的关系是:

A.LD50越大,越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B.LD50越大,毒性越小

C.LD50越小,越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D.LD50越大,毒性越大

E.LD50越大,越容易发生特异质反应

 

48、以下阐述中不正确的是:

A.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B.最大效能反映药物内在活性

*C.效价强度与最大效能含义完全相同

D.效价强度是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E.效价强度与最大效能含义完全不同

 

49、以下属于抑制作用的是:

*A.腺体分泌减少

B.心率加快

C.酶活性增强

D.尿量增多

E.血压上升

 

50、关于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与特异性配体结合

B.药物与受体的复合物可产生生物效应

C.受体与配体结合时具有结构专一性

D.受体数目是有限的

*E.拮抗剂与受体结合无饱和性  

  

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B.激动药有内在活性,但无亲和力

 C.拮抗剂对受体亲和力弱

 D.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拮抗剂内在活性较弱

 

52、以下哪种给药方式容易产生首关消除

 *A.口服给药

 B.舌下给药

 C.皮肤药物

 D.静脉给药

 E.直肠给药

53.药物的作用是指:

A.药理效应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

54.下列属于局部作用的是:

*A.利多卡因的表面麻醉作用

B.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C.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D.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

E.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

55.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

A.毒性较大

*B.副作用多

C.过敏反应较剧烈

D.容易成瘾

E.以上都不对

56.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B.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治疗作用

E.副作用与毒性反应

57.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用

58.以下哪项不属不良反应?

A.久服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

B.服麻黄碱引起中枢兴奋症状

C.肌注青霉素G钾盐引起局部疼痛

*D.眼科检查用后马托品后瞳孔扩大

E.以上都不是

59.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效应

E.治疗作用

60.孕妇用药容易发生致畸胎作用的时间是:

*A.妊娠头3个月

B.妊娠中3个月

C.妊娠后3个月

D.分娩期

E.以上都不对

61.质反应中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62.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毒性大小

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63.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50值愈大,则其:

A.毒性愈大

*B.毒性愈小

C.安全性愈小

D.安全性愈大

E.治疗指数愈高

64.A药的LD50值比B药大,说明:

A.A药毒性比B药大

*B.A药毒性比B药小

C.A药效能比B药大

D.A药效能比B药小

E.以上都不是

65.下列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参数是: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66.麻黄碱短期内用药数次效应降低,称为: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抗药性

E.以上都不对

67.下列药物中,治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

A.A药LD50=50mgED50=100mg

B.B药LD50=100mgED50=50mg

C.C药LD50=500mgED50=250mg

*D.D药LD50=50mgED50=10mg

E.E药LD50=100mgED50=25mg

68.下列有关剂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治疗量包括常用量

B.治疗量包括极量

*C.ED50/LD50称治疗指数

D.临床用药一般不得超过极量

E.以上都不对

69.药物的治疗量是指:

*A.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

B.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

C.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D.半数有效量到半数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以上均不是

70.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的名称是:

A.兴奋剂

*B.激动剂

C.抑制剂

D.拮抗剂

E.以上都不是

71.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的剂量大小

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药物的内在活性

72.完全激动药的概念应是:

*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与较强的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与较弱的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

73.一个好的受体激动剂应该是:

A.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B.低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C.低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D.高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E.高脂溶性,短t1/2

74.受体阻断药(拮抗药)的特点是:

*A.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B.对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与内在活性

D.对受体的亲和力大而内在活性小

E.对受体的内在活性大而亲和力小

75.以下属于兴奋作用的是:

*A.肌肉收缩

B.酶的抑制

C.腺体分泌减少

D.尿量增多

E.心率减慢

76.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它可取决于:

A.药物的不同作用

B.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C.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

D.药物的不良反应

*E.以上均可能

77.合理用药需具备下述有关药理学知识:

A.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B.药物的毒性与安全范围

C.药物的效价与效能

D.药物的t1/2与消除途径

*E.以上都需要

78.下列关于药物临床应用可发生危险的描述中不妥的是:

A.药物的治疗作用掌握不全

B.药物的慎用或禁忌证不了解

C.药物的适应证不清

D.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详

*E.药物的排泄速度太快

79.药物滥用是指:

A.医生用药不当

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C.未掌握药物适应证

*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80.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

81.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为:

A.成人剂量的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