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911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docx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

徐汇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十二五”规划

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格局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特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徐汇区产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的挑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发展转型的要求,徐汇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迎办世博的战略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比例由“十五”末的26.5:

73.5上升到“十一五”末的21.1:

78.9,向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迈出了坚实一步。

1、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作用日益凸现。

“十一五”以来,以科技创新、知识文化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0年,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17.3亿元,占到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4.8%,比2005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900.8亿元,年均增长21.5%,实现税收79.2亿元,年均增长40.4%,占全区税收的36.2%,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其中:

信息、专业、科研和金融四大行业营业收入和税收份额均在90%以上,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生命健康、旅游会展和教育培训三个行业虽然在营业收入和税收数据统计中份额较小,但作为徐汇特色,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工业面对多重困难仍然实现发展。

“十一五”期间,受徐汇工业经济发展空间不断萎缩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的规模有所下降。

2010年,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2.0亿元,比2005年下降3.4%。

但是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却保持稳定增长。

2010年,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2.0亿元,年均增长13.0%,实现工业税收33.9亿元,年均增长10.6%。

与此同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2010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0.1亿元,年均可比增长4.9%。

高技术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6%,高于全市平均值15.4个百分点。

3、现代商贸业的支柱地位继续巩固。

2010年,区商业实现增加值145.3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的15.9%,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856.7亿元,年均增长2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1亿元,年均增长10.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6亿美元,年均增长11.3%,实现商业税收45.4亿元,年均增长20.4%,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为20.7%,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区商业运行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徐家汇商圈(街)先后获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示范街、全国“打假维权消费者满意一条街”等称号,初步建立区主副食品流通安全监管网络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域的便民利民商业网络。

新兴业态不断发展,永新坊、星游城、嘉善坊、武康庭等开业,带动了“体验消费”等服务型消费的增长;电子商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除网上零售业(B2C),还出现了一批电子支付、营销平台等电子商务企业。

4、房地产业的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69.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63.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12.6万平方米,销售金额549.7亿元;实现存量房交易面积574.9万平方米,交易金额869.8亿元;完成税收156.2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比重17.7%。

住宅市场结构持续改善。

以总量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改善为目标,抓新建住宅,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建成中海瀛台、印象欧洲城、百汇园、尚海湾豪庭等高品质住宅楼盘;抓旧住房改造,加大改造力度,扩大改造内涵,“十一五”期间共实施旧住房平改坡综合改造690万平方米,多层次综合整治90万平方米,高层综合整治217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660万平方米,既有住宅节能改造108万平方米,卫生设施改造6234户,成套改造近11万平方米。

非住宅商品房比重稳步上升。

嘉华中心、淮海国际广场等甲级写字楼投入使用,新鸿基地产集团SH—IAPM项目写字楼基本竣工,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W19地块部分建成,绿地滨江国际中心等滨江商务板块开始建设和销售。

2010年,非居住商品房的供应量首次超过居住商品房,达到销售21万平方米,租赁11万平方米,占商品房总供应量的61.5%。

5、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区财政科技投入累计超过20亿元,2010年财政科技投入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已达到8.1%。

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到2010年,区万人专利授权量已超过40件,其中48%为发明专利;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量突破7000件,交易额突破150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一、二等奖的数量超过60项;徐汇区连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城区。

科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突破520亿元,比“十一五”初期翻了一番;市、区科技小巨人企业总量达到107家,其中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52家,居全市第二位;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00家,总收入近7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规模超过540亿元。

在取得上述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优势资源整合力度尚需加大,重点行业发展状况还不平衡,生命健康、旅游会展和教育培训行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和融合度还不够高,各行业中的“领头羊”企业还不多,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还需加强,区内高档商务楼宇和园区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和能级提升的需求。

另外,与本市部分中心城区的楼宇经济成效相比,本区在楼宇的品质上、企业的规模上以及对区域经济贡献度上都还存在差距。

商业面临竞争日益激烈,徐家汇商圈先发优势、交通优势和错位竞争优势都在逐步丧失,同时,区域内新增商业体量“十一五”期间也较少,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内部循环更新和自主升级的驱动力。

天钥桥路、宜山路、衡山路作为市级专业特色街面临能级提升、统一管理、特色化细分等问题。

随着市场主体多元化,政府通过国有企业直接投资方式调控市场、落实商业规划的路径日益收窄。

而社会化的政府调控模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规划意志难以传达到微观企业。

高技术产业虽然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于全市平均值,但是“十一五”期间产值的增长速度不快。

另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以国外订单主体、外资占多数。

同时,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技术转化的水平还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业中缺少高科技含量和高成长性的拳头企业。

房地产业存在投资过度、房价持续上涨的问题。

(二)面临形势

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来看,随着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力量对比呈现新的态势。

从国内来看,我国的发展模式将逐步转向内需主导、消费驱动。

从长三角来看,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从上海来看,上海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建设将加速,后世博效应将持续释放。

从徐汇自身发展来看,经过“十一五”建设,徐汇区对产业经济发展转型的认识更加深刻,产业经济发展转型的基础更加坚实,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转型的举措更加清晰。

徐家汇、滨江、南站等地区的开发建设,为新一轮发展拓展了空间。

在把握机遇的同时,应该看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增速趋缓,土地环境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大,转变发展方式任务更加艰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面对“十二五”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立足创新引领,加快转型步伐,健全体制机制,发挥综合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产业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为重要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徐汇区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要求是:

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把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强业。

把创新驱动人才强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注重生产生活生态联动,推动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

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和开放格局,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必须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

把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区域发展理念,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共建共享,更好地把区域综合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功能优势和产业优势。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突出高端产业、低碳发展的理念,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成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格局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主要目标是:

——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确立并巩固,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4%,明显高于生产总值增幅,二三产的比例保持20:

80,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

——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提高科技进步对各行各业的支撑度,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区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6%,力争达到7%,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4%。

——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公民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协同发展,科技对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的促进作用得以彰显。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扩大规模、提升能级、融合创新、塑造亮点、培育品牌”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确立并巩固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

加强信息技术在各类产业中的应用,拓展信息服务的范围。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聚焦互联网、数字娱乐、电子商务、金融信息服务等信息服务领域。

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提升数字娱乐增值服务内涵,支持网游向互联网信息服务延伸。

利用信息技术,大力促进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金融软件开发、数据处理等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发展。

规范信息系统服务模式和服务标准,提升信息系统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内外服务外包,大力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发包、分包和转包业务,率先形成信息服务外包的枢纽中心。

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积极构建“智慧城区”,以政府采购带动信息服务业需求的扩大,以电子政务带动社

专栏1“十二五”期间信息服务业发展目标

信息服务业:

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成为上海信息服务高地。

其中,电子商务和金融信息服务业增长速度有望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部分领军企业上市融资;网络游戏和网络视听等新兴行业保持在上海的领先地位,通过创新推动绿色网游、新型网游的发展,形成网络视听行业标准;软件服务和信息系统服务业进一步强化基础,借“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等契机快速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技术试验、市场试点向工程示范、市场推广演进。

会的全面信息化。

聚焦发展金融服务业。

按照“差异竞争、联动推进、创新引导”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以“产业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不断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力和渗透力。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在稳步发展证券行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股权投资为主的新兴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行业。

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环境,发挥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行业对区域产业的支撑作用。

加大对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初步形成定位合理、特色明显、功能集聚、创新活跃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

专栏3“十二五”期间专业服务业发展目标

专业服务业:

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

做深做细、做大做强。

以总部、楼宇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咨询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企业管理服务,稳步发展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会计税务服务,促进法律服务、广告服务规模化发展。

专栏2“十二五”期间金融服务业发展目标

金融服务业:

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初步形成金融产业发展格局。

根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聚焦发展金融服务业,体现产业特色。

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产业环境,加大对产业、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做深做细专业服务业。

积极引入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专利代理等知识与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门类。

鼓励工程、专业代理、专业保险公估等市场专业技术类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开拓细分市场。

鼓励企业积极拓展涉外服务业务。

明确企业管理服务和咨询调查等重点支持类和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等均衡发展类行业,分别实施不同战略。

同时推进法律服务、广告业等特色行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

加强专业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建立从业人员和执业机构的诚信档案,加强业内信息互联互通,提高社会透明度,构建和完善行业诚信体系。

加快发展科研服务业。

着力发展工程设计、委托研发、科技咨询、技术检测、高新科技服务等准入要求高、专业技术要求强的行业,承接国际研发服务外包业务,引导条件成熟、具备一定品牌和规模的企业做优做强,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设立从事研究、开发、设计的服务机构,加快科技研发服务的专业化提升。

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搭建科技成果展示、推广、交易的平台,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促进科技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鼓励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向总集成商、总承包商发展,扩大服务领域,服务方式由工程承包向专利技术输出、信息系统集成、交钥匙工程(EPC)、全面解决方案等方向发展,培育企业自

专栏4“十二五”期间科研服务业发展目标

科研服务业:

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其中,研究与试验板块依托大院大所,在占领技术高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示范工程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专业技术服务板块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开发,为重大工程、重点企业、重要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技术支撑,以优质服务辐射全国,其增速有望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科技交流与推广板块体现活力,统一信息平台,建立服务标准,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专栏5“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和旅游会展服务业发展目标

文化创意和旅游会展服务业:

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发挥区域商务商业繁荣与特色历史文化的优势,推进商旅文有机有效的结合,进一步凸显行业特色。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业。

整合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发挥区域商务商贸繁荣与特色历史文化的优势,推进商旅文有机有效结合,重点推进艺术业、时尚产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都市旅游等产业领域。

其中,艺术业重点发展文艺创作、演艺、电影、动漫等;时尚产业重点发展服饰服装、家居用品等;网络信息业重点发展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软件业重点发展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咨询服务业重点发展商务咨询、科技咨询、社会科学咨询等;广告会展业重点发展广告创意策划、展览会等;休闲娱乐业重点发展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休闲健身等;都市旅游主要是积极开发相关的都市旅游产品等。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顺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加快推进生命健康、国际交流和教育培训、现代物流等行业的发展,积极关注体现低碳化理念和服务民生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2、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

坚持“引培并举、双轮驱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动工业的结构优化和能级提升,“十二五”末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700亿元左右。

专栏6“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目标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期间要在谋转型、促发展方面着力,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平稳增长。

集成电路领域进一步走向高端,优化以设计为先导、以制造为骨干、以封装测试为依托、以设备材料为配套的产业链结构;通信制造领域,以3G/4G移动通信、智能信息终端为重点,将技术自主创新与行业解决方案相结合;新型显示领域则注重拓展产品应用,形成若干全市产业链上的重要组成点。

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转型。

着力突破面向三网融合的芯片设备与系统、面向智能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云计算核心芯片装备及应用系统、基于RFID的智能制造执行系统、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与系统等领域,特别是支持智能视频处理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物品数字信源技术、交通信息自动感知技术和核心云存储管理芯片等关键技术的开发。

主动对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集成电路制造、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测试装备的产业化。

重点推进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汽车电子、国防科工芯片生产线建设。

重点扶持新一代平板显示的研发制造,推进新型光源、通信传输、交换和终端设备的规模化生产。

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加强该领域知识产权的创造,争取到2015年全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申请数超过3000件,实现从代工生产到自主创造的转型。

着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充分利用区域内大院大所的高端科技资源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生命科学原始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围绕单抗药物和新型疫苗、体外诊断与影像诊断、微创介入治疗、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智能仿生康复器材、中药现代化、城市常见病老年病防治、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等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以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和龙华医院国家中药临床研究基地等项目为抓手,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做强、做精”医药临床研究和生物技术研发,扩大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创新医药产品制造销售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发挥华东理工、生科院、有机所等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加快开发中药及天然提取物,重点突破生物诊断试剂的产业

专栏7“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

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期间要实现质量效益和增长速度的“双丰收”。

生物医药流通领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扶大引强,在枫林、徐家汇等区域形成集聚。

生物医药制造领域,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等优势行业,在漕河泾等区域实现集聚。

研发服务领域则重点依托枫林、滨江等区域,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化。

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和检测平台,推进生物医药技术转化。

专栏8“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发展目标

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创新、标准制订、共性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在行业细分领域培育3-5家领军企业,在漕河泾、华泾镇等区域形成集聚态势。

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

加强对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储能系统与智能输配电关键技术与设备、薄膜材料制备、工业化建造与绿色建筑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超纯通用气体超净高纯化学品、储能材料等领域的支持,推动新一代核电站设计、工程,以及核电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鼓励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

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在工艺分配和管理、加工工艺、材料处理、表面处理和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推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以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促进二、三产融合发展。

3、提升现代商贸业发展能级。

继续发挥商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柱作用。

通过吸引新兴业态的入驻逐步提升区内商业街区的消费能级;通过国资企业集团的项目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徐家汇商圈的改造升级;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鼓励商贸企业加快业态升级步伐,有序进入网络零售市场,完善电子支付、社会信用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形成区域商贸功能更加完备,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更强,与服务贸易等相关行业的综合配套更加协调的现代商贸发展体系。

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二五”期间实现10%的年均增幅。

提升市级商业中心能级。

一是继续深化商贸与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联系,通过徐家汇中心项目、西亚宾馆改扩建项目、原汇民商厦业态再调整等,带动徐家汇商圈的改造升级。

二是以上海环贸广场落成运行为契机,辅之以已建成的嘉华商务中心、淮海国际商务楼等项目,强化中高端商务商贸定位,推动淮海路徐汇段的进一步发展。

扶持地区商业中心发展。

一是结合斜土街道107街坊船厂地块、1960地块的两个项目的开发,推动徐汇龙华滨江(b单元)区级商业中心建设。

二是以漕宝路213号地块“日月光”集团商业项目的开发启动为契机,提升光大会展板块的整体品牌形象,推动其成为地区级商业中心。

三是以南站商务区的开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该片区成为辐射漕河泾、康健和凌云地区的地区级商业中心。

完善社区商业布局。

充分考虑居民出行距离,合理规划社区商业中心,点面结合,进一步完善田林、康健、长桥、凌云、华泾等社区商业中心,突出“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理念,构筑多层次、多业态、多功能的,与居住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化社区商业体系。

调整专业特色街定位。

重点推动衡山路、天钥桥路和宜山路三条专业特色街的调整建设。

积极发掘徐汇区融汇中西文化的深厚人文历史底蕴,与旅游、文化、体育、设计等产业实现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突出便捷性、可选择性、文化性及品牌化的统一。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特色街管委会等组织机构,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和管委会引导,推动特色街做精、做专、做强。

做大做强批发贸易业。

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信息集散、价格形成、引导生产等方面的作用,与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咨询策划、市场营销等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创新市场交易方式,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一批起点高、功能强、辐射广的批发市场或园区,引导和促使批发市场向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构建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批发市场体系。

加强进出口贸易竞争力。

加快培育自主品牌,鼓励优势外贸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推进服务贸易(含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促进服务外包领域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另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积极研究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与行业协会在信息搜集、研究、发布等领域共同行动,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筛选重点发展方向,培育一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根据行业发展前景以及徐汇区在传统商务信用和IT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将重点聚焦于网络商务服务领域,培育一批电子支付业、电子商务征信评价业、商务共享平台服务业、远程教育服务业企业。

完善创新成果的评估认证机制,对于符合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以及对产业配套有重大意义的企业,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4、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按照保障供给、稳定房价的原则,加强对住房一、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的调控。

适度推进住宅项目开发。

结合重点发展区域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载体建设项目,通过推进商业地产开发建设,与存量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品质提升,助推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

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

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完善土地供应方式,保持适度开发规模;健全住房供应体系,坚持“市场”和“保障”并重,“租赁”和“销售”并举,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