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369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docx

最新化工企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程序

【答案】GROUPBY

【答案】B

5、4,传输层、应用层6.存储转发式、B/S7.128.0.0.0—191.255.255.2558.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9、信息交换方式10、同步传输

c=subs(num,3,1)

A.OOP以对象及其数据结构为中心

INPUT”x=”TOx

A.属于数据定义功能B.属于数据查询功能

17.在查询设计器中,选择查询结果中出现字段及表达式应在______选项卡中完成,设置查询条件应在_______选项卡中完成,该选项卡相当于SQL-SELECT语句中的where子句。

C.末记录的后面D.首记录的前面

______

有限公司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程序

第A版

/P-01~14

 

编制:

文件编写小组审核:

批准:

2017年5月10日发布2017年5月15日实施

 

序号

程序名称

程序编号

页数

1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P-01

2

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P-02

3

环境因素控制程序

-P-03

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P-04

5

合规义务确定程序

-P-05

6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P-06

7

信息交流程序

-P-07

8

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P-08

9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

-P-09

10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P-10

11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P-11

12

合规性评价程序

-P-12

13

不合格控制程序

-P-13

14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P-14

1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与公司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定期开展优势和劣势分析,识别、评估内外部风险和机遇(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即SWOT分析)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并抓住有利机遇,促进公司发展壮大,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从销售、设计、采购、仓储、生产、检验、出货、售后等产品生命周期中可能会影响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所有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控制,确保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3职责:

3.1总经理:

负责对主导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的跟进。

3.2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的跟进。

3.3质管部:

负责组织进行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开展风险评估及制定控制措施。

4作业程序

4.1组织环境

在建立与改进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1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识别并评估公司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识别项目主要有:

内部的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业绩表现等,外部的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4.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环境识别表》上,提交质管部进行汇总整理。

4.1.3监测与更新:

质管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识别与评审。

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对《组织环境因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

4.1.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质管部进行汇总整理。

4.1.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识别与评审。

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环境因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4.2优势、劣势、机遇分析及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措施

4.2.1质管部主导对公司优势、劣势和机遇进行分析。

4.2.2优势、劣势分析方法:

优势、劣势分析可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价格、人才技术实力、人才战略、企业文化、内部管理水平、经营绩效、环境绩效、公司战略规划、资金实力等公司自身因素进行分析,可与同行业标杆企业进行对应分析,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4.2.3机遇分析方法及其应措施:

机遇分析可从进行国家法律、行业政策、技术、市场、社会、人口结构、文化、经济发展趋势与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总经办协调相关部门针对机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跟进实施,机遇可能会导致公司发生以下变化来解决公司或客户的需求:

如采用新工艺新方法、开拓新市场、吸引新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使用新技术及其它理想和可行的情况。

4.2.5记录要求:

优势、劣势、机遇分析结果及应对劣势、机遇的控制措施记录于《SWOT分析及应对措施清单》。

4.3风险评估方式及风险控制措施

4.3.1风险评估小组成员组成:

由质管部主导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组成风险评估小组。

4.3.2风险评估方式及应对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估按产品生命周期顺序进行评估,风险主导部门应采取控制措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选择可以包括:

规避风险、为争取机遇而接受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结果、分担风险、或知情决策后保留风险。

4.3.3记录要求:

风险评估结果及应对风险应采取的控制措施、跟进结果记录于《SWOT分析及应对措施清单》。

4.3.4针对风险与机遇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由本部门跟进落实到位并做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之一。

5文件和记录

5.1《SWOT分析及应对措施清单》

1目的

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记录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为现行有效版本,防止误用文件,并为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与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和记录的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批准、发布;

3.2公司办公室负责质量文件和记录的日常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文件的分类及编号

4.1.1 文件的分类

a)管理手册:

包含必要的程序文件和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是本公司开展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文件;

b)作业文件:

操作规程、规范和管理制度等实际操作的文件;

c)外来文件:

法律法规、主管部门有关业务工作文件、标准。

4.1.2 文件和资料按其控制属性分为“受控文件”和“非受控文件”,其定义:

  a) “受控文件”──本公司控制其编制、审批、收发、更改、管理、作废及销毁等活动的文件;

b) “非受控文件”──本公司对更改、作废及销毁等活动不予控制的文件。

4.2 受控文件的范围:

  凡在本公司内部使用,对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性作用及送认证机构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

4.3 文件的编制与审批

管理体系文件由各部门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4 文件的发放

4.4.1 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由公司办公室填写《文件分发一览表》,确认文件的发放范围后,进行发放,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分发一览表》上签收;

4.4.2 发出的文件应有分发号和加盖公司印章,代表文件的受控状态,同一编号的每份文件都有不同的分发号,便于追溯;

4.4.3 当需使用文件的人员未领到文件时,不准借用他人的文件复印,应办理领用手续;

4.4.4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持有人应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的文件,补发新文件。

新文件的分发号仍沿用原文件分发号,破损文件上缴管理者代表销毁;

4.4.5 当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后,应重新办理申请领用手续,但必须在《文件分发一览表》中做出说明。

补发时,应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

4.5 文件更改

4.5.1 文件需更改时,应由文件更改提出人填写《文件更改通知单》说明更改原因,对重要的更改还应附有充分的证据;

4.5.2 文件更改的审核由管理者代表进行,批准由总经理负责;

4.5.3 文件的更改分三类:

即划(添)改、换页、改版。

  a) 划(添)改:

一般在更改较少、变动面很小的情况下使用。

如多余的字句,可直接用两条细实线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内容;需要增添内容的,在插入位置写上增添内容,然后加上插入符号。

划(添)改后应进行标识,在划(添)改的末端标识①、②、③…表示划(添)改的次数,同时在划(添)改的所在页下方空格填写规定的内容。

  b) 换页:

在同一页上多次划(添)改或同一页内有大范围的修改时,则整页更换。

第一次换页,数字由0改为1;第二次换页由1改为2,其余的依此类推。

换页标识是以文件正文页右上角的“版号”项内斜线上方的数字表示。

  C) 改版:

同一份文件同一次更改有较多的换页或文件需要较大幅度的多页修改,则应进行改版。

版次以A、B、C、D…表示。

原版为A版,第一次改版由A改为B,第二次改版由B改为C…。

改版的标识是以文件封面和正文右上角的“版号”项内斜线下方的英文大写字母表示;

4.5.4 《文件更改通知单》批准后,由公司办公室将《文件更改通知单》发至原持有人。

划(添)改由持有人进行;换版、改版的由公司办公室进行。

4.6 文件作废

4.6.1 文件改版后,原版次文件作废;

4.6.2 作废的文件由公司办公室按《文件分发一览表》收回并记录,统一销毁。

需作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加盖“作废”印章方可留用。

4.7 文件管理

4.7.1 文件经审批后,公司办公室将其列入《文件分发一览表》中,存入软盘的文件也应进行归档登记和标识。

4.7.2 需借阅管理体系文件的人员,填写《文件借登记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办理借阅手续,原版文件一律不外借。

4.7.3 公司办公室在每次内部审核前全面检查在用文件的有效性,组织各部门人员对文件的适宜性进行再评审,检查各使用者手中的文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8 外来文件的控制

4.8.1 化工厂负责有关标准法规性文件和资料的收发管理和控制,并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4.8.2 公司办公室负责根据需要登记发放外来文件。

4.9记录的管理原则

4.9.1各部门负责记录的收集、管理,以及负责记录的编码、销毁、保存和归档。

4.9.2具体的工作人员负责记录的填写,确保记录的真实性。

4.9.3记录每年归档一次,归档的记录应做到齐全、完整。

4.9.4记录应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必须通风、干燥,防止受潮霉变,并便于存取,由专人保管。

4.9.5如有要求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可向顾客提供有关记录的查阅或有关记录的复印件。

4.10记录的保存期和销毁

记录的保存期,在《记录表格总览表》中做出规定。

5. 相关文件

6记录

6.1《文件分发总览表》

6.2《文件更改通知单》

1目的

识别、评价公司范围内控制的、以及可以期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管理。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及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管理。

3职责

3.1环境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3.3质管部负责组织环境影响的评价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工作程序

4.1环境评审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视需要开展环境评审工作,以了解公司的环境及环境管理现状,一般在发生改、扩建活动是进行。

环境评审的内容主要有:

a)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标准要求;

b)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危险品使用,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

c)环境因素识别和重大环境因素的确定;

d)对所有现行管理活动与程序的审查;

e)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

f)公司用地及所在地区相关背景资料,包括土地使用历史沿革,污染物排放管网位置分布,功能地区划分等;

g)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评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等。

初始环境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质管部整理为书面报告,提交环境管理者代表。

4.2环境因素识别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时机:

a)以公司的全体部门为对象,通常每年一次对现有的环境因素变化情况进行识别,并对变化的环境因素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b)当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公司改、扩建之后,应进行系统的环境评审;

c)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可适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

4.3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

4.3.1各部门使用〈环境因素一览表〉选择和确定(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产品或服务,其中活动的选择可涉及采购、加工、装配、调试、储存、运输、销售、维修、绿化、动力供应等多方面。

4.3.2在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由于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所排出的水、气、声、固、废等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给公司、周围居民、地区等造成的影响;

b)公司所必需的原材料、日常用品、分包、废弃物处理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对上述相关方的评价及施加影响详见《对相关方环境施加影响管理控制程序》);

c)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如启动、关闭与检修等情况)以及可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等事故)所伴随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

d)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产品出厂、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的要求。

4.3.3各部门使用〈环境因素评价清单〉确定对应环境评价对象的输入、输出及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

a)输入主要有:

原材料、能源、消耗品、工具辅具、包装材料及其他(如服务等);

b)环境因素因子主要有:

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固体、废物、资源消耗、有毒有害化学品使用及其他因子;

c)输出栏对应环境影响因子填写相应的产品、排放物、废弃物、能源的消耗等。

3.3.4各部门按照《环境影响评分基准》对所在部门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评价,经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将评价结果提交质管部。

初步评价按两组评价因子分别评分:

a)第一组因子包括:

发生概率、发现/预防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分值为三个因子的乘积;

b)第二组因子包括:

法规的符合性、监控措施、事故/投诉,分值为三个因子的和(当“事故/投诉”栏中两种以上情况同时发生时,以高分为准);

c)具体评分依据《环境影响评分基准》的各项标准进行。

4.3.5质管部按照《环境影响评分基准》确认各部门的评分结果,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影响因素,登录于〈重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一览表〉(其中综合评分A级的直接列入,B级经讨论后决定是否列入,C级暂不列入)。

该一览表报环境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各职能部门。

4.3.6对公司的用地、用地边界(含周围地区)、共有环境设施设备、建筑物及其周边地带的环境影响由质管部进行评价。

4.4环境因素的更新

在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产品或服务,新的改扩建活动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更新环境因素。

4.5对登录在〈重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一览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尽量体现在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环境管理方案中,或通过制订环境管理程序的方式来加以控制,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4.6记录的保管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相关记录由质管部及各部门各保存一份,有效期限为三年。

5相关文件和记录

《环境因素调查表》

《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调查表》

《重要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一览表》

《环境因素登记及评价表》

《环境因素一览表》

《环境因素评分基准》

《环境因素评价清单》

1目的

为准确对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3.2各相关部门配合、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3.3OHS管理者代表批准重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4工作程序:

4.1程序描述

要控制风险,首先要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据此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优先程序。

这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

4.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具体时间。

4.2.1公司在发生改扩建和重大的变化时对OHS情况进行评审。

4.2.2以公司全体部门、车间为对象,每年一次对现有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变化情况进行辨识,并对变化引发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评价。

4.2.3在相关法规变更、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3危险源的辨识:

4.3.1质管部负责将“OHS危险源调查表”发放到相关部门。

4.3.2质管部负责组织、制定计划,组织成立辨识组(由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

4.3.3在辨识危险源时可按如下单元或业务活动,辨识危险源。

1)厂房内(外)的地理位置;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阶段;

3)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

5)不经常发生的任务。

4.3.4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的因素上。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

1)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距);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合同方人员的访问者);

3)生产作业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

4.3.5危险源辨识方法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览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4.3.6质管部对收集回来的“OHS危险源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出公司的“OHS危险源登记表”。

4.4风险评价:

4.4.1风险评价的方法:

根据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底依次划分A、B、C、D、E、级共5个级别。

4.4.1.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级别;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

4.4.1.2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

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为“轻微伤害”,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

4.4.1.3后果和可能性的结合结果对应可得出风险级别:

后果

可能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轻微伤害

E(5级)

D(4级)

C(3级)

一般伤害

D(4级)

C(3级)

B(2级)

严重伤害

C(3级)

B(2级)

A(1级)

表中:

A级风险(不可接受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

B级风险(重大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者。

C级风险(中度风险)即: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专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粉尘、噪声、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Ⅲ、Ⅳ级。

D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即:

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达Ⅰ、Ⅱ级者;或粉尘、噪声、高温、毒物作业危险程度分级为安全作业,但对职工休息和健康有影响者。

E级风险(可忽视风险)即:

危险性小,不会伤害人的风险。

4.4.2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更要实事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评价的结果。

4.4.3重大OHS风险的确定:

4.4.3.1确定重大OHS风险的准则。

五个风险级别中的A、B、C、D级风险,确定为重大OHS风险,且分数值≥42时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下述情况可直接确定为重大OHS风险:

1)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4.3.2OHS风险的排序:

将确定的重大OHS风险登记到“重大OHS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中,并标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等级,以便能够明确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的优先次序。

4.5风险控制策划:

4.5.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1)目标和管理方案。

2)运行控制。

3)应急程序。

4)监测和监视。

5)培训。

4.5.2对应风险评价结果,策划风险控制措施见《风险级别定义、控制措施策划表》。

各部门、车间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策划的结果填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信息表》,由质管部汇总,组织核实、修改和确认,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4.6各车间在工艺、设备、法规、产品等发生变化时要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

4.7质管部每年一次对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

4.8质管部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规定保存危险源辨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记录。

5.支持性文件和记录

5.1《OHS方针、目标和OHS源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5.2《对相关方OHS施加影响管理程序》

5.3OHS危险源调查表;

5.4OHS危险源登记表;

5.5OHS风险评价表;

5.6重大OHS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一览表。

1、目的

用来确定适用于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中的应遵守的合规义务,并建立获取这些合规义务的渠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与公司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相关的国际的、国家的、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需要遵守的要求的控制。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相关质量、环境、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收集,并负责确认其适用性,制定《法律、法规及要求清单》。

3.2公司办公室负责保存相关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要求文本,负责发放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使相关的人员能够获取并了解合规义务。

3.3各部门负责将相关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要求传达给员工并参照执行。

4、作业程序

4.1与公司相关的国际、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包括:

a)国际公约。

b)国家质量、计量、标准化法。

c)国家环境保护与安全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及标准。

d)广东省质量、环境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法规、规定、标准。

e)执法(相关)部门的其他要求。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