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9408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docx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辩证思维

 

   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懈的追求。

面对多变的世界、复杂的形势、繁重的任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

古人讲: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善于辩证思维,做到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防止主观武断、片面偏激,避免来回折腾、左右摇摆,减少忽快忽慢、大起大落,才能稳步从必然走向自由、从此岸到达彼岸。

   辩证思维,涉及诸多方面。

这里仅就“有”与“无”的关系,联系现实,作点阐述。

《道德经》开篇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

所以,应当从“无”中,去观照“道”的奥妙;应该从“有”中,去发现“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都可以说是深远莫测的。

从“有”的具象到“无”的境界,这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径。

有从无来,有归于无,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轮回不止。

实有的世界,虚无的宇宙,一个用肉眼可看得见,一个用心灵才能感受。

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有”与“无”的关系,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话题1 有为与无为的关系

   有为与无为相辅相成,把该为的事为了,有些事才不用去为;不该为的不去为,才能更好地作为。

领导干部应当珍惜难得机遇,珍惜组织信任,珍惜人民的挑选,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在立功、立德、立言方面取得不朽的业绩。

   处在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领导干部要大有作为,一要成为解决“难点”问题的能手。

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发展面临诸多难题。

应善用“加减乘除”法解决难点问题,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

加法就是积极培育新的产业,包括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拓展新的空间布局、生产新的产品满足新的市场需要等,形成新的增长点。

减法就是在改造提升有前景的传统产业的同时,善于淘汰落后的、不适应发展的产业、产品,特别是没有竞争力、重复建设的生产能力、生产方式。

乘法就是把创新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包括产品、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管理机制、文化创新等,释放创新的倍增效益。

除法就是善于破除各种阻力,包括旧的观念和理念、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特别是阻碍转型的因素和瓶颈,不断修正旧定势,不断消去负能量。

二要成为解决“焦点”问题的高手。

“和谐”是我们的追求。

和谐包括民生和民主两个方面。

恩格斯曾讲过:

“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这里讲的三个方面、三个“所有的人”,需要全面理解、把握和努力。

雨果认为:

“人类的真正区分是这样的:

光明中的人和黑暗中的人。

减少黑暗中的人数,增加光明中的人数,这就是目的。

”黑暗中的人,一类是为非作歹的人,背地里干坏事,见不得阳光;一类是度日如年的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

有人讲,“穷人想变成有钱人,有钱人不愿变成穷人,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的。

”领导干部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要有“勿忘世上苦人多”的清醒,更加关注民生,重视发展民主,保障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要成为解决“热点”问题的强手。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由于各项建设仍处于高潮,管理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现在安全生产的形势仍然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事故易发多发。

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财富,没有比安全更宝贵的幸福。

“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意义?

”应强化生命至上意识、安全发展意识,从被动应急转为主动预防,力求把事故消除在隐患阶段、化解在萌芽状态。

着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制假、贩假等违法犯罪的行为。

古人讲: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有的生产经营者,为了一己私利,不讲仁义,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卖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种菜的不吃自己种的菜,卖药的不吃自己生产的药,卖奶粉的只吃进口的奶粉。

”当造假弄虚、坑蒙拐骗成为一种风气,每个人就剩两件事了:

一个是只信自己,一个是不信别人。

这样的情形任其蔓延,会极大损坏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声誉和形象、发展和稳定,必须出重拳打击和遏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信访是一些地方头痛的一件事。

有的信访与失信有关,应辩证来看。

上访人员中不乏无病呻吟、甚至无理取闹者,但我们不能无关痛痒、无动于衷。

很多时候,“无”其实是“有”,取闹不对,但不一定无理,并不全是无缘无故、无风起浪。

如果简单化对待,甚至无情无义、无所作为,就可能生出更多“无休无止”的故事、“无法无天”的悲剧。

所以得主动作为,避免“小火星引发大火灾”。

   有不为则有作为,为无为则无不为。

古人讲: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高明的领导,就像好胃,感觉不到存在。

口号太多,精神太多,折腾太多,是不成熟的表现。

萧何做宰相时,参与文稿起草,制定典章制度。

曹参上任后,认为萧何订下的法令已完备,所以继续沿用,不作改动。

百姓称赞:

“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有的地方和单位,领导干部变动频繁,走马灯似的,换一个领导,变一套提法,改一套做法,其实并无本质不同,造成了资源的无端耗费。

有的上任伊始,就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贪多图快、贪大求洋,结果欲速不达、事倍功半。

宋朝欧阳修做地方官多年,史书上说他“不现治迹,不求声誉”,但每到一地都留下深得百姓认同的政绩。

现在有的人为“求声誉”而“显治迹”,却留下了骂名,值得深思再三。

发展应循规律,脚步当迈扎实,“不要抄近道,否则会白跑;不要绕远道,否则会迟到;不要走邪道,否则会坐牢。

”人的精力是个定数,自己的事想多了,人民的事就会想少了;给上面的笑脸多了,给下面的笑脸就会少了;应酬吃喝多了,读书学习就会少了。

有舍才有得,有弃才有获,有不为才有大为。

老子认为,无为,然后能无不为,故而才能有作为。

如若不分主次、轻重、缓急,任何事情都“为”,其结果必然是“无为”又“无成”,而许多时候则是“有不为,为必成”,有所不为往往是大有所为的必要前提。

 

   话题2 有形与无形的关系

   《周易》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五经之一,包涵着丰富的哲理内容和辩证法思想

   智者避险于无形,明者远见于未萌。

领导者既要重当下、重有形,又要重长远、重无形,善于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明朝末年,外有清兵叩关,内有农民起义,大明江山风雨飘摇。

崇祯皇帝很郁闷,着便服在街上走,遇一测字先生,报了个“有”字。

测字先生是拆字高手,略为思索后,面色凝重地说:

“有,上面是大字少一捺,下面是明字少一日,这是说大明已丢掉半壁江山了。

”崇祯被戳到痛处,连忙说:

“我测的不是有无的有,而是申酉戌亥的酉。

”测字先生一听,作大惊失色状:

“这个字更不吉!

酉是尊字掐头去尾,像身首异处之状,而尊者莫过于皇帝,难道皇帝……”崇祯听罢掉头便走。

由于认识论、阶级性的局限,崇祯不可能预见到大明江山和自己的命运,而测字先生的判断是现状的折射而非拆字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说: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到时代的声音、把握时代的脉动。

有的人听到的是声色犬马,有的人听到的是歌舞鼓笙。

有的人对问题充耳不闻,最终酿成了悲剧,受到了无情惩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有的人听到了真实的声音,感受到了问题之所在,顺应了民众的意愿,因而成就了大业、成为了伟人。

民心无影又无形,却是人间定盘星。

正因为无形无相,所以有无形的力量。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领导干部要审微于未形,御变于未萌,以民心为本,以民心为重,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完成肩负的使命。

   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毛泽东就提倡,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现在形式主义的东西太盛,动作很多,但不前进,奖牌满墙,未见发展。

有的“作秀不优秀,形似不神似,做戏不做细。

”很多纸,写上字比没写时还轻;很多话,说了跟没说一样没用;很多事,做了比没做更加糟糕;很多会,开了以后还是不知咋干。

不少地方的所谓大手笔,其实是败笔,旧城改而未变,新城建而不新,开发区开而不发,有的谋发展“不问苍生问鬼神”,不爱软件爱硬件,不顾长远顾一时,不求实效图虚名。

群众是最讲实际、最重实惠的,“不信广告信疗效”,不看表态看行动。

“知过非难,改之难,言善非难,行之难。

”古时有国王问谋士,何以天下太平?

回答是,让老百姓贪生怕死。

用今天的话来讲,让老百姓热爱生活、安居乐业,天下就太平了。

“天下太平”,这四个字好写好说,只有十六笔,做起来甚难。

最重要是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发展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多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得幸福的好事、实事。

罗斯福讲:

“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并不在于我们为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增添了多少财富,而是看我们是否为那些穷困贫寒的人提供了充足的生活保障。

”埃尔多安说:

“国家未来不能建立在无辜者的血泪上,否则历史将记住那些嗜血的领导人。

”既要给群众讲“大河有水小河满”的道理,领导者自己更要牢记“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真理,多为群众办实事,多为人民谋福祉,这种有形才能转化为无形,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人类的伟大精神,中外的哲学智慧,并不只是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更深刻的东西大多蕴含在无形之中、细节之中,许多改变历史的人物,其伟大也常常体现在琐事里面。

人品与德性的“大厦”,不可能“拔地而起”,只能在一个个生活“细节”中长高。

坚守普通道德的人,才能够砥砺扎实的品行,用点点滴滴构筑做人的基础;生活细节规范,往往彰显出一个人的性格和本质,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节制:

食不过饱,饮不贪杯;缄默:

不多说话,不乱说话;秩序:

知道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俭朴:

忌乱花钱,忌浪费;清洁:

身体、衣服、住所力求干净。

”这些不起眼、不足道的习惯,却可以小中见大,却能够日积月累。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

”大象无形。

一棵树,其根正、根深、根牢,才能枝干粗、叶繁茂,才能御风雨、抗虫害。

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较高威信从何而来?

靠上级封不出来,靠权力压不出来,靠宣传吹不出来,靠小聪明骗不出来。

领导干部应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表现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应不断加强修养,切实做到: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做表率、处处做榜样,凭扎实过硬的作风说服人;心胸坦荡、宽厚待人,能容人、容言、容事,不斤斤计较,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厚待人;廉洁奉公、洁身自好,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用两袖清风的操守影响人。

“居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大众之上不骄,职位再高也不会出现危险,能够节俭从事,守法度而不僭礼越规,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拥戴。

 

   话题3 有声与无声的关系

   领导干部履行职能、实行领导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主要有三种:

一是“无声的命令”,即自己的行为;二是开会、演讲、谈话、作报告;三是摇动笔杆写文章。

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

领导干部“行不言之教”,会让人更信服,但同时也离不开说和写。

讲话和写作,是领导者在自身认识、情感和意志等要素支配下能动思维和实践的过程,渗透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通过讲话和文章,人们可以更直接感受到领导的政治立场、思想水平、思维方式、才情秉性、知识阅历、素质修养、表达能力,可以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了解,这是密切干群关系、增加共同语言、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基础。

讲话、作文,是领导干部发现学习之不足、激发学习之动力的有效方法。

一个领导,如若经常周旋于餐桌上、潇洒在歌舞厅,或终日迷恋着麻将牌、醉心于权力之争时,自然就难以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

一旦需要自己动脑思考讲话、动手撰写文章时,就会漏洞百出、狼狈不堪。

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中,领导干部不能失语。

网络、微博是新兴的传播媒介,是重要的交流平台,是监督的有效手段,其本质主流是好的,但有时也会失真。

为何有谣言?

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及时、不对称。

真话不说,谣言登场;大道不畅,小道必猖。

公开比捂盖子强,早说比晚说强,主动说比辟谣强。

列宁指出:

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

领导干部应对媒体,心态和语态很重要,不能居高临下,不能搞假大空。

现代民主语境和平等压力,逼着官员必须训练自己的表达,用交流的口吻跟人讲话,用有效率的表达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而且语言必须是公众喜欢的,方式必须是公众接受的,逻辑必须是公众认可的。

   领导干部做工作,需要写、需要讲,需要鼓动、需要宣传,需要包装、需要造势,但应懂得于无声处听惊雷,懂得有时无声胜有声,把握好分寸、把握好时机,讲求效果、讲求格调。

讲话、作文欲穿越时代、穿透人心,靠的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需要用心,付出真诚的努力。

为了说出、写出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称的话、文,作者在思考和撰写过程中,必须尽力实现观点的创新性、理论的深刻性、立场的公正性、论据的充足性、逻辑的严密性、方法的科学性、举措的务实性。

领导干部有声,贵在求真,讲真话、听真话。

“一致百虑”,“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目标一致,鼓励多思,兼容异见,才能减少失误。

“一句真话的分量能比世界还重。

”要勇于道实情、讲真话;不能只是重复说、跟着说、顺着说。

“要有话说,方才说话;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这是胡适近百年前讲的话。

话要说出个性,还真是不易做到。

鲁迅讲:

“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民国时期,有学生问国学大师刘文典怎样才能写好文章,他说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

 “观”,就是要多观察生活;“世”,就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就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就是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

讲话为文,应力求言简意赅,善于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深奥的道理。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才是最好的话;做的看起来简单,恩惠功效却广大,才是最好之理。

把简单变复杂,需要知识;把复杂变简单,需要水平。

所讲所写,还应该带头去做。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说是做的仆人,做是说的主人。

自己做到了,你阐述的道理、提倡的东西,才能让人信、让人服,才能使人振奋起来、进步起来。

   初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仅用22个字,两句五言,两句骚体,就表现了诗人对整个天地人生、悠悠忽忽的无限感慨、自己被排挤打击的悲愤、替天下遭到同样境遇人的垂泪。

这样的内容诗中未提及,却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有些炫耀,让人看到的仅是外表,有些掩饰,让人读懂的却是心灵。

做人应当低调,却不能没调,有时也需要高调,但不能跑调。

不宣传不妥,太张扬也不好。

“行高人自重,不以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以其言之高。

”“不要过于张扬,懂得沉淀自己,花于无声处绽放最美,人于宁静里凝香愈浓;不要过于矫饰,与其华贵外表,不如优雅谈吐,容颜与时俱进,内涵相伴不老;不要过于急躁,为人不温不火为上,做事不紧不慢乃佳。

”钢琴家霍洛维茨说:

“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朴素是实力,是耐性,是恒心。

朴素不止于衣衫,更多的是在心灵。

大美隐内,不求外露。

肚里有货,心中有数,故不必借助各种花样。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的老师首先是大地,最终归于自然。

大地朴素而生长万物,卑下而养育众生。

世上只有人做过不自然的事,大地从来不搞不自然的名堂。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最高的境界是:

自然而然。

我们应当记住朱自清的话:

“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

”“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乎修饰。

”人和天地一样泰然自若,人像天地一样宽宏博大,才是真正的大道,才是真正的王者。

 

   话题4 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有人认为,20世纪最重要、最深刻的发现不是相对论、基因或计算机等一系列科学成果,而是人类终于意识到自身发展可能导致的生存危机。

中华民族是深谋远虑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钓而不撒网过小的鱼,猎而不箭射归巢的鸟。

孟子也讲: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多得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到大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多得吃不完;在一定的时候才进山林伐木,木材就会变得用不完。

这就是一种眼光、一种境界,非常了不起。

冯骥才在一篇文章里讲,遇到故交72岁的摄影家郑云峰,问“三江源情况怎么样,有改进还是更糟?

”没想到对方竟哭出声来。

原来郑老40岁时首次进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那里是一片30万平方公里罕见的沃土,一如天国般庄严而瑰丽的圣地,把人都净化了。

然而近十多年,每次再千辛万苦地到了那里,恶化的现实都令人惊愕,经济开发大潮破坏着那里的宁静,淘金热、虫草热、伐木热、猎杀热等不断毁坏生态。

郑老的哭是回答、是控诉。

照此下去,难逃厄运与悲剧!

前人有“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之说,今天也不妨说“衣食足而知生态。

”在“资源有限、欲望无限”的情况下,不能再沿袭拼资源、毁自然的老路,必须走“珍惜有限、创造无限”的新路。

科学发展,转变方式,投入要少,产出要多,消耗要少,贡献要大。

那种“只图任上鸟语花香,哪管后任洪水滔天”、“大举自己的债,让后任还债去”、“走自己的路,让后人无路可走”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必须休矣,必须终止。

天天天蓝,与谁都有关。

社会发展的每一步,其实都是一种合力在推动。

为了政绩,从政者不计后果,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为了利润,企业不惜毁坏生态、浪费资源;为了生活,我们自己也常常不顾一切。

这样的短视、功利,带来了干涸,带来了污染,带来了雾霾,带来了死亡。

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应从自己、从眼下、从小事做起。

“计利须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现代人、执政者,更应有这样一种远见卓识。

   哲学家带学生出行,途中问:

“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啥?

”学生争着回答:

“是思想!

”哲学家点头。

“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孩子模样,那又是什么?

”学生茫然。

“还有,不前进也不后退,没出生也不死亡,始终漂浮在一个定点。

这又是何物?

”学生无语。

“答案都是思想,是思想的三种表现。

”换个角度来看,也可比喻成三种人生。

“第一种是积极奋斗的人生,不断力争上游,对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和信心,其心灵就不会受到时空限制,超越光速,驾驭于万物之上。

第二种是懒惰无为的人生,永远落在别人后头,捡拾他人丢弃的东西,这种人注定被遗忘。

第三种是醉生梦死的人生,放弃努力,苟且偷安,命运是冰封的,没有机会来敲门,不快乐也不痛苦,这是注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壳漂浮于海中,既不在现实,也不在梦里。

”哲学家讲了三种思想表现和三种人生状态,告诉我们:

播种怎样的思想种子,将收获怎样的生命高度和深度。

冯友兰还有个“人生四境界”的说法:

自然境界,做事按本能、习俗,所做之事有何意义并无觉解,对于自己也没多大关系;功利境界,所做的事情,对自身有利,动机是为自己,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道德境界,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知道所作所为的道德意义;天地境界,了解到自己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是“天民”,能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就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哲学家们讲的前一种思想表现,前一种人生状态,后两种人生境界,就应当是我们共产党人、领导干部应当具备和追求的。

农民增加产量,一靠扩大面积,二靠提高单产,要把增量扩展与存量深耕结合起来。

就人生来讲,生命有限,事业无限,我们很难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厚度、宽度。

有鲜活的思想、奋斗的汗水、天地的境界,就能在无限发展的事业中,让有限的生命释放正能量,使平凡的人生增加附加值。

   古人讲:

“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精力有限,但知识无限。

所以应抓紧时间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突出重点学习,提升人格素养;善于识别选择,力求获得真知。

明代有副劝学奇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少年时期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重要,不喜欢读书。

年纪老了,懂得读书重要了,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了。

一个“好”字,语意双关,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个知书达理、有所作为的人。

孔子讲: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里“为己”的意思,是说为了自身的修养,完善自我,成就一种理想的人格,是真学问,是学问的最终目的。

“为人”的意思,则将学问的目的指向了外在或他人的认可,为了迎合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学问。

孔子并不反对“为人”之学,但更看重“为己”之学。

所以,“为己”之学一直被视作儒家的核心,儒家被称为“身心之学”、“性命之学”,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说的。

在孔子看来,如果只做“为人”之学,是缺乏根基的,容易使人生成为一座空中楼阁,这样学问反而成了生命的一种负担。

只有以“为己”作为一切学问的根基,才能真正找寻到安身立命之处。

当然,儒家也认为,个人人格的完成,必须通过对社会介入,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完善。

学习应将“内圣”与“外圣”结合好,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统一起来,防止为了装璜门面、旨在好为人师的误区。

肖伯纳讲:

“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要真正学点东西,须克服自满情绪,避免盲目性。

现实中常有此情形,无知的人不为无知而汗颜,知多的人反而常感叹遗憾。

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发现无知,方称有知。

伏尔泰说:

“书读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知道的很多;当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不赶时髦,但求管用,有重点地追求,不贪图所有的东西,注意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提升素质和能力上下功夫。

人生短暂,我们很多人已不可能通过学习获得“博士”、“博士后”称号,但仍然可以通过读书使自己有学问、有文化、有智慧。

 

   话题5 有畏与无畏的关系

   人,是需要一点畏惧心的,特别是为官掌权者,更应当有畏惧感。

“恐惧是理智的开端。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怕”的内涵说得很全面、很明白,告诫人们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说,小人不懂得天道、地道而无所敬畏,轻视道德高尚的人而无所敬畏,亵渎圣人的至言而无所敬畏。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人没有畏惧感,就会无法无天。

人如果到了肆无忌惮、无所顾忌的地步,那么离垮台不远了。

人都是有弱点的,存在着“软肋”。

古希腊神话中的阿克琉斯,刚出生时,母亲为了让他永生,白天用神酒擦他的身体,夜里用神火锻炼,还把他倒提在冥河浸泡,以使他刀枪不入。

只有母亲手捏的脚后跟没有浸到冥河水,这成了他全身唯一可以受到外界侵犯的致命弱点。

阿克琉斯在战争中所向无敌,屡建功勋,但最后被深知他弱点的太阳神阿波罗用毒箭射中脚跟,英雄抱恨撒手而去。

“阿克琉斯之踵”,寓意很深刻。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毛病,这些毛病在平时多是“潜伏”、多为“隐性”,而当有人用“箭”来射时,就可能被击中致命之点。

对这样的可能性,应当有所忧。

敬畏,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是洁身自好的约束,是拒腐防变的警钟。

   最铁的是规律,最硬的是法律,最严的是纪律,最管用的是他律,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