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0409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docx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全套

 

南雄市中小学学科教学计划

(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二学期)

 

学校:

新城王锦辉中学

班级:

九(3)班

学科:

化学

授课人:

李荣琼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70人男女比例1:

1,从上学期学习状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较认真,基础也较扎实,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态度较差,不仅不认真听课、做练习,课后也不能认真做好复习工作。

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二、本册教材内容的基本情况:

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2)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4)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参与化学实验探究

(5)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本册教材教学任务及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

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主要设施和教学方法: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

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

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四、教学设施设备要求(教具、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计划):

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实验室,和学生的自制仪器。

2、加强多媒体的教学。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衬教学。

4、科学运用课外的知识

五、教学改革设想:

针对目前我们学校目前的的改革,结合化学课特点,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的场所。

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时间。

 

六、学科活动设想:

1.有效集体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后练习与活动。

2.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其历年来的中考试题,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积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收集相关中考信息。

 

周次

起止时间

主要内容

收需时数

备注

2、17--23

评讲试卷

第八单元-1

3

2\24--3\2

第八单元-2、3

3

3、3—3、9

复习第八单元和9-1、2

3

3、10—3\16

第九单元-2

3

3、17—23

第九单元-3和复习

3

3、24—30

测验、评卷、月考

3

3、31—4、6

第十单元-1、2清明节

3

4、7—13

复习第十单元

专题练习精讲

2

4、14—20

复习、测验、评卷

3

4、21—27

第十一单元-1、2

3

十一

4、28—5、4

复习、测验、劳动节

1

十二

5、5—11

评卷、中考精典基础篇

周次

起止时间

主要内容

收需时数

备注

十三

5、12—18

第十二单元-1、2、3

3

十四

5、19—25

月考、评卷

专题练习精讲

3

十五

5、26—6、1

第一轮单元节复习第一、第二、第三单元

3

十六

6、2—6、8

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

3

十七

6、9—6、15

第二轮复习、心理辅导。

3

十八

6、16—22

模拟考试、分析、中考

3

十九

6、24—28

3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学校审阅意见

 

领导签名:

年月日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70人男女比例1:

1,来自于南雄各个地方。

从学习状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较认真,基础也较扎实,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态度较差,不仅不认真听课、做练习,课后也不能认真做好复习工作。

思想品质有较大的差异,主要存在在一些留守儿童中。

二、本册教材内容的基本情况:

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特点:

本学期主要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结构等为骨架。

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

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

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

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单元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册教材重点、难点:

一.通过单元复习,达到:

(1)熟悉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掌握最基本的化学概念,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学会化学简单计算。

(4)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参与化学实验探究

二.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本册教材教学任务及目标:

1.通过单元复习,达到:

(1)熟悉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掌握最基本的化学概念,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学会化学简单计算。

(4)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参与化学实验探究

2.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主要设施和教学方法: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

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要在区别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掌握时应进行对比,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

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就较为容易了。

4、讲究“巧练”。

在对比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要注意分析,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达到“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模式探索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馈学生情况。

四、教学设施设备要求(教具、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计划):

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实验室,和学生的自制仪器。

2、加强多媒体的教学。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衬教学。

4、科学运用课外的知识。

五、教学改革设想:

针对目前我们学校目前的的改革,结合化学课特点,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的场所。

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结构,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时间。

六、学科活动设想:

1.有效集体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后练习与活动。

2.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及其历年来的中考试题,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积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收集相关中考信息。

周次

起止时间

主要内容

收需时数

备注

9、1--7

绪言

第一单元-1

3

9、8—9、14

第一单元-2、3

中秋节

3

9、15—9、21

复习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1、2

3

9、22—9、28

第二单元-2、3及复习

3

9、29—10、5

第三单元-1国庆节

3

10、6—10、12

月考及评卷

3

10、13-10、19

第三单元-2、3

3

10、20-10、26

第四单元-1、

3

10、27-11、2

第四单元-2

3

11、3-11、9

第四单元-3、4及复习

2

十一

11、10-11、16

第五单元-1、2

3

十二

11、17-11、23

第五单元-3及复习

3

周次

起止时间

主要内容

收需时数

备注

十三

11、24-11、30

月考及评卷

3

十四

12、1-12、7

第六单元-1、2

3

十五

12、8-12、14

第六单元-3及复习

3

十六

12、15-12、21

月考、评卷

3

十七

12、22-12、28

第七单元-1、2

3

十八

12、29-1、4

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复习

3

十九

1、5-1、11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复习

3

二十

1、12-1、18

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复习

3

二十一

1、19—1、25

第七单元复习

3

二十二

1、26—2、1

期末考试

3

二十三

学校审阅意见

 

领导签名:

2014年9月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